第九十八章 人要大胆

A+A-

    傍晚的南方比白天热闹了很多。

    “白天这条街也没多少人出现呀,这人是哪里来的?”蒋文英有些不明白。

    “厂里放出来的,不加班估计都出来逛街了。”为什么人人都改革开放初期的南方遍地是黄金。

    因为这儿是人气聚集的地方。

    李新月想起了自己时候听老人们讲的故事,家乡连麻雀这些鸟儿都看不见几只了。

    去哪儿?

    坐着火车跟着南下了。

    连鸟儿都要来凑热闹的南方,全国各地涌来的年轻男女不少。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白天就在工厂流水线上不停的忙碌,晚上将疲惫的身体丢在宿舍那张窄窄的床上在恢复原气。

    初来时的兴奋和激情慢慢的消磨掉,更多的人就这样变得平庸平凡。

    他们成为金字塔下的最底层,天长日久之后变得越发的麻木不仁。

    李新月记得村里有些叔叔婶婶,在他们年少的时候就南下打工。到了年纪回来结婚生子,孩子大一点甚至满月就丢给父母再次出门。

    留守儿童一代又一代,父母也慢慢的老去,待她长大后,这些叔叔婶婶皱纹满脸,头发甚至花白了,还是年复一年的往这个地方跑。

    似乎,除了这里他们已经找不到自己了。

    因为,土地离他们越来越远,农活是他们再不愿拿起的负担;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更多的发展方向。上班下班显得很简单,每个月拿着辛苦换来的工资,一半留存一半寄回家里,这就是他们全部的支撑。

    “他们的工资高吗?”蒋文英看着几个年轻男女嘻嘻哈哈的走过悄声问李新月。

    “应该和你差不多,或者少一些。”如果李新月没记错的话,这个时期的工工人一个月也就是两百多吧。

    正在这时,几个年轻人坐在了她们吃饭的对面。

    “阿华,你这个月多少钱?”问话的年轻姑娘眼里带着欢喜:“我有两百四,我给我爸妈寄两百回去。”

    “阿华是组长,肯定比你高。”旁边一个姑娘道:“你才来,以后熟练了工资就多了。”

    “阿香姐,你多少?”姑娘继续好奇八卦。

    “我这个月两百八,我都做了三年了。”阿香道:“昨天收到我妹的信,她也不想读书了想来打工,可是她才初一,连身份证都没有呢。”

    “只要人长得高,借一个就可以了。”阿华道:“来了就进我们组,我照顾她。”

    几个姑娘笑笑很满足这样的现状。

    她们不知道的是,与她背对背坐着的蒋文英已经惊讶极了。

    她无数次的看向李新月!

    几天前她就是因为跟着李新月去卖了两天裙子,她一甩就给了自己两百。

    也就是,她干几天活的工钱,别人要干整整三十天。

    “加班时间多一点,工资就多点。”阿华给后来姐妹传授着经验:“我们厂里的活儿现在少,要下半年才是旺季,那时候可以拿到三百多一个月。”

    “真好!”姑娘们高兴的欢呼。

    李新月压下心里的心酸。

    想当年家里穷,看着年迈的奶奶和辛苦的爸爸为自己劳累,于心不忍她都动过弃学打工的念头。

    爸爸不许,反反复复的就那么一句话:只要你能读,砸锅卖铁我都是供你的。

    她当然能读,次次考试没允许自己落出过前三名。

    时候没有人告诉她读书有什么用,也没有人在她迷茫的路上当指明灯。

    就是单纯的觉得读书好,努力读,老师每句话都是赞许。

    每次拿了奖状回去奶奶看着眼里都乐开了花。

    单单是为了这些她也要努力了。

    读完初中按着以前的路子是读中专,可老师高中更有出路。

    问爸爸,爸爸听老师的,老师见多识广。

    直到上了高中,她的眼界才开阔了,才知道读书原来还有这么多的用处。

    从此以后更加努力了,考上了大学出来工作,再加乡下见昔日的乡亲,发现虽然他们比自己早跑了几十年,却依然没有跑出多远。

    自己远远的将他们甩在了后面,不是因为她聪明,而是因为她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

    世事总是难料,没想到自己会止步在了三十岁之前。

    三十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再醒来欲哭无泪,还得接受命运的安排。

    不,命是天定,运由自己。

    李总决定不按常理出牌!

    “新月,新月。”蒋文英的喊道:“你吃好了吗?逛街还逛吗?”

    当然逛,逛街也是取经的一种。

    蒋文英带着李新月,就像母女二人一样牵着一家家的店看过去。

    最开始蒋文英不敢走进去,是李新月拉着她不管不顾的往里冲,还像一个孩子一样缠着她试衣服。

    “这件衣服好看,怎么卖?”蒋文英眼尖的发现挂着的这件和她们拿的一批货一模一样。

    “你眼光好,这件卖价二百八。”女老板笑道:“我穿中号的适合,我拿来你试试看。”

    “不试了不试了。”蒋文英吓住了,批发价才六十八的衣服,这女人怎么敢喊二百八:“走,我们回去了吧。”

    她急于想要问是什么给了她勇气。

    走出这家店,蒋文英连忙问李新月。

    “正常的啊,她这是喊价,如果你还价的话,还一半她也有赚,当然,一般来人是不敢还一半价的,怕被骂。”李新月笑道:“所以,这件衣服的卖价大约就是二百左右。”

    “那也赚得很大呀!”蒋文英声:“是不是太黑心了一点啊?”

    当老板的人,没几个不黑心的。

    不黑心压根儿就赚不到钱!

    一边赚黑心钱,一边做慈善,以求自己心安,李新月想着上辈子和一个客户聊天的对话,不由的哑然而笑。

    “这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的。”李新月道:“以后我们家的衣服实行定价卖吧,要不然你遇上那嘴巴厉害的肯定讲不赢他。”

    这样啊?

    “我可以学。”蒋文英脸一下就红了,不给老板赚到钱,她拿来钱给自己发工资呀?

    想想也对,要给她发工资,要出路费钱,还要给铺面钱,还有七七八八的开支,这衣服确实要多卖点钱才行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