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村长的理想

A+A-

    “六爷爷,我都听您的。”周长清觉得老爷子的话就像是上方宝剑一样好使。

    村里谁不知道六爷爷呢,谁敢忤逆他。

    他起当年老祖的事儿,个个都是敬重呢。

    毕竟,老祖宗牛b后代子孙脸上有也光。

    “长清啊,你是个有出息的,好好干。”

    “好勒,六爷爷,天儿热起来了,我扶您老回屋歇着去。”

    “不用扶,我又不是好老,我还走得动。”

    老你子站起来,端了自己的凳子,慢慢的往回走。

    “老爷爷的身体很不错。”

    “是的,耳聪目明的,你没看见吧,他还长了两颗牙出来了呢。”

    什么?

    这是返老还童的节奏?

    “是真的,之前的牙都掉光光的,年初的时候就觉得牙疼,然后看见白点了,慢慢的长出来了两颗牙。”

    “都家有一老胜有一宝,你们周氏族人有这么一个老人也是一个宝,得好好的护着他。”

    “是呢。”周长清道:“我都发现一个问题,六爷爷能身体好,和他子孙后代孝顺有关。”

    六爷爷一生娶了两个妻子,第一个据是童养媳,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没了。

    三年后娶了自己家的表妹为妻。

    “六爷爷有四儿三女,全都养活了的。”

    这就贫穷落后的年代能养活这七个孩子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了。

    “可不,我听我爷爷过,六爷爷头脑灵活很精明,早些年的时候他就出门当货郎,走街蹿巷的挣点文银回来供家里人。”

    “后来,特殊年代被打成资本主义的走狗,你猜怎么着?”

    李新月当然猜不着。

    那会儿,做点生意都是犯罪呢。

    更不要六爷爷这样的人。

    “他抵死不认呢,他要人证物证,谁能证明他当过资本主义的走狗。”

    李新月一听就愣住了。

    可不,真正看过他走街串巷的人差不多都死光光了。

    就只有他一个人孤寂的活着,为了生计而奔波,然后你还要给扣个大帽子,自然是不会接受。

    “他指着那个人大你打人了,你才是坏人。”

    那人不同意,他自己就是人证。

    而旁边被打得鼻血长流的一个掌柜的脸就是物证,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敢狡辩。

    这一大家就起哄了。

    “我爷爷,最后他没被斗,反而是那个头对被大家伙儿打得鼻青脸种。”周长清想起了爷爷的评价,他六爷爷是睁着眼睛也敢瞎话的人,而且的瞎话一本正经。

    这样有胆有识的人,一辈子都是他的偶像。

    从也喜欢听爷爷和六爷爷讲故事。

    那种强烈的宗族思想家庭观念就根深蒂固了。

    年纪的周长清就萌生了要为家族作贡献的雄心壮志。

    “闺女啊,你老叔我一辈子没别的出息,就认一个理儿:只要肯拼,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所以,他的一双儿女硬是拉扯着去上学。

    “老大快要毕业了,老二考上了大学。”要自己这辈子最厉害的是什么,就是养育了这么一双儿女吧。

    “老叔,您一定会是一个很有福气的人。”李新月在他的身上看见了一个人的影子。

    也是那种敢拼敢打敢干的主,不定

    李总心里狂喜。

    人一辈子想要做一件事不难,但是能坚持将这件事做下去就不容易了;而在做这一件时,能找到一两个志同道合一路走下去的那就是难上加难了。

    所以,在周长清身上,李总看到了一种力量。

    “闺女,老叔觉得吧,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遇到了你。”周长清看着干得热火朝天的田野里:“以前我们村里也会互帮互助,但是从来没有哪一次有这么齐心。”

    为什么?

    因为大家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和方向。

    有一个人指引着他们,那就铆足了劲儿来干。

    “老叔,您有什么理想?”

    李新月很敬重周长清,这也难怪为什么当初他拖家带口出去做工,燕子山村的村长一职还是由着他干。

    周长年周长兴都人都竭力扶持的原因了。

    “我的理想啊,就是让大家伙儿都富裕起来,都不用外出务工。”

    “老叔,这一点您差不多能实现了”

    “对啊,就在村子里就可以挣钱,有时间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闺女,这得感谢你。”

    “老叔,咱们相互成就。”

    周长清看着李新月,心道她不会知道,燕子山村的人起李新月比亲人还亲呢。

    对周长年一家子也是感激得很。

    毕竟有今日都是因为周长年的亲家安厂长介绍而来的。

    “接下来呀,我要建楼房了。”周长清道;“你也看见了,村上一共有二十多户人家的房子是危房。”

    那房子都是好几十年的土墙了。

    年久失修,村民们住进去都有些提心吊胆。

    “老叔,修房的地基找好了吗?”

    这个事儿,李总要插。

    最好是建成居民区,然后建筑风格都规划一下。

    “我想建在学校旁边那片地。”

    “老村,怪可惜的”学校旁边那块地是沃土。

    李总觉得土地就是生命。

    所以呢?

    “可以建在陶瓷厂宿舍区那边啊,那边是一片荒地。”

    更重要的是,那里还有一条河。

    后面是山前面傍水,依山傍水好民居。

    “那成,我让风水先生看看,合适就修那边。”

    原本想修楼房的,但是除了年轻人外,很多老年人都有意见。

    关楼房套房里,就感觉是坐牢。

    他们宁愿住危房也不愿意搬去。

    最后,周长清干脆想出了一个法子:就修农家院子。

    统一的标准,楼下是厨房客厅老人房带卫生间,楼上再搞几间卧室。

    这一主意得到了大家伙的同意。

    一提出来,不仅仅是危房的那二十多户人家,好些有房子住儿子要分家的都动心了,都要搭着一起修。

    “也给你留一套。”周长清这边规矩的是钱先由村里垫资,最后还按成本价卖给那些人。没钱的也不要紧,只要你乖乖在陶瓷厂做工,做个月扣三分之一收回来。

    李新月觉得他们这是无息按揭最好的诠释。

    “行,如果是修在河边我就要一套。”李总不介意偶尔回来当农民。更何况,也忽悠了苏平安要给孩子们上体能课的,有一个落脚点也挺好。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