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静元寺 香火极为旺盛,来烧香拜佛的人……

A+A-

    静元寺建于山顶上, 建寺已有百年,规模宏大、气势庄严, 香火极为旺盛,来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

    孟潆她们下了马车,又雇了轿夫上了山,此间又花了半个时辰的功夫,所以到达寺门前的时候已经快到酉时了。

    进了寺门走过长廊,孟潆最先瞧见的是广场上一方开凿出来的长宽均为六十多尺的池塘,池壁上刻着“放生池”三个字,笔力遒劲、凝练浑厚。

    广场上香客众多, 香烟缭绕, 袅袅升起,而后又在寺庙的上空弥漫开来。

    再往里走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香客们手捧长香,虔诚的跪在黄色的蒲团上磕头拜佛。

    有个穿着僧衣的沙弥领着众人去了后院的厢房安置下来。

    孟岚和萧氏住了正中一间, 孟潆和孟珊各住在了两侧的厢房中。

    “折腾了一路先叫下头的人去收拾, 咱们先去外头的石桌前喝喝茶歇上一歇。”萧氏对着孟潆她们完, 便吩咐人拿了茶具出来,又派人去了茶水间。

    不一会儿功夫,便有丫鬟泡好了茶端上来,顷刻间便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再加上茶盏是上好的汝窑天青釉,就更有一番情致。

    孟潆拿起茶盏放到嘴边轻轻抿了一口,滋味醇厚甘甜、风味独特, 是极好的云雾茶。

    许是出了府里,萧氏少见的露出几分惬意来,对着孟潆道:“这静元寺的素斋做得极好, 尤其是如意香糕、二冬留白、芙蓉袅袅和三春莲莲这四道,是叫人回味无穷。”

    孟岚听着,笑着扯了扯孟潆的袖子,低声道:“什么二冬留白、芙蓉袅袅,不过是白菜配上冬菇冬笋拿油炒了和一道简简单单的煮豆腐羹罢了。也就三春白莲还不错,“春福”,是用拿山上的松菌和水栗、竹笋做成的,“春禄”,是用野菜、韭菜,配了新鲜的生姜、葱等做的,“春寿”是取香铃子的嫩芽拌出来的碟凉菜,而最后一个“莲”字指的是“白莲汤”是以白莲、泉水煮成的,因着煨汤时用的燃料是樟子松松果,所以煮出来的时候松果的清香也到了汤中,所以堪称一绝。”

    孟潆听着孟岚这好大一番解释,一时怔住,随后才忍不住问出声来:“二姐姐怎么知道这么多?尤其想也不想就了出来。”

    萧氏听了没好气瞪了孟岚一眼,对着孟潆道:“还能因着什么,旁人来了寺院里是清修听禅,偏你二姐姐最会记着这些个吃食,每去过一处寺院就每一样都要尝上一遍,你大姐姐出嫁那年她陪我和她姐姐来过这寺院一回,可不就记着了。”

    孟潆听着,看着孟岚的目光满含笑意。

    孟岚脸一红,却是忍不住辩解道:“旁人爱山爱水,也有像叔父那样喜欢笔墨的,怎么就不许我钻研这些吃食了?”

    “再,我尝它也只为着品评一番,又不是真的嘴馋,便是传到外头去我也是这个头,看谁敢我。”

    萧氏无奈伸出手点了点她的额头,道:“偏你最会话,什么事情到了你嘴里也变得有理了。”

    萧氏嘴上这样,转头却吩咐贴身的大丫鬟琥珀亲自去一趟膳房,叫他们备一桌素斋送来。

    琥珀领命而去。

    等到回来的时候,脸上却是带着喜色道:“回禀太太,奴婢在去膳房的路上遇到了咱家舅太太和表姑娘,才知舅太太和表姑娘也陪同老夫人来这静元寺上香住了,是已经来了有六七日了。”

    “舅太太了,待会儿请太太和几位姑娘过去她住的客房那边一块儿用膳。”

    “太太也知舅太太素日里的性子,向来一不二,奴婢虽要回来请太太示下,可八成那边已经在准备着了,太太可要带姑娘们过去?”

    萧氏一愣,随即笑道:“竟有这么巧的事情,她既这么了,那我也不见外。”

    孟岚听着自己外祖母、舅母和表姐也在这静元寺住着,心里头自是高兴不已,忙放下手中的茶盏道:“外祖母她们也来了,真是巧。”

    着,对着坐在那里的孟潆道:“妹妹陪我过去吧,我介绍表姐给你认识,我这个表姐可有意思了,因着自便跟着大舅舅在关外生活,所以平日里就喜欢舞刀弄剑,一点儿女儿家该会的女红都不会,也就去年才回了京城,我也只见过两回呢。”

    孟潆听着,下意识朝萧氏看去。

    萧氏笑着道:“潆丫头也别见外,她外祖母和舅母都很随性的,要不然也不会纵着她表姐那样。”

    “再,你若留下来一个人用饭,我这当伯母的可吃不下饭去。”

    萧氏都这样了,孟潆自然只有点头的份儿。

    她微笑颔首,道:“那容潆儿先去换件衣裳理一番。”

    这一路舟车劳烦,因着天气热还出了好些汗,这会儿在阴凉的白蜡树下歇了好一会儿,身上虽不热了,却依旧有些不大舒服。”

    萧氏听着,点了点头,不潆丫头,她也要好好整理一番的。

    于是,众人便各自回了自己房中梳洗。

    等到半个时辰后,孟潆从屋里出来。

    她换了件粉蓝色绣朵紫玉兰褙子,下头是条芝兰紫八幅湘裙,虽然依旧有些素净,却比先时穿的那件丁香淡紫色的色泽要鲜艳多了。

    萧氏见她这般细心,眼中笑意更甚,心里不自觉有些羡慕已经故去的潘氏,她生了这样一个玲珑心思的女儿,着实叫人羡慕不来。

    萧氏想着,又朝站在孟潆身边的孟岚看了一眼,见着她笑嘻嘻一副高兴的模样,实在是有些无奈摇了摇头。

    自己这岚丫头素日里也算是不错的了,可两厢一比较,就是不如潆丫头出众。

    果然,人还是要多经历些事情性子才沉稳的下来,因着聪慧通透,又不叫人觉着木讷世故,她见过的娘子里,没一个能比得上潆丫头的。

    萧氏想着,又看了一眼她二人身后站着的孟珊,见着她一身栀子黄绣菊花褙子和海棠红的八幅湘裙,比过往略显张扬的模样,没好也没不好,只收回了视线,道:“时候不早了,咱们过去吧,别叫你舅母她们等着了。”

    着,就出了屋子。

    孟岚和孟潆紧随其后。

    孟珊稍落后些,她虽穿着极为好看的衣裳,连料子都是上好的浮光锦,可一想着待会儿要见威远将军府的老夫人和大太太,心里头不免有些没底气。

    她记得她头一回同嫡母去威远将军府时老太太端氏看着她的目光便淡淡的,梁氏也是,就好像她是屋子里的一个随意摆设的物件儿,全然不将她放在眼中。

    就连给的见面礼也只是一串碧玺手串,那手串孟岚只在早些年讨好嫡母萧氏的时候戴过,近几年周姨娘一日比一日得宠,她便从未戴出来过了。

    孟珊想着这些,不自觉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总有一日她会风风光光的把她们全都踩在脚底下,看到时候那些人还怎么看轻她。

    孟潆她们并不知孟珊心中翻滚的这些念头,只跟着领路的嬷嬷一路去了后寺的一处幽深宁静的院落。

    刚进了院子就有丫鬟上前,福了福身子道:“奴婢给姑奶奶请安。”着,另有丫鬟进去回禀。

    很快,大夫人梁氏便笑着迎了出来。

    “我就你知我和老太太在,准是很快就过来了,不枉我费心准备这些个。”梁氏很是亲近上前拉着萧氏的手,笑着道。

    萧氏也笑着回道:“嫂嫂请客,我自然要过来的。来的路上我还想着,嫂嫂平日里不信这个,怎生这回就到这静元寺来了?”

    梁氏也不在意她趣自己,只将视线朝萧氏身后看去,孟岚和孟珊她都是熟悉的,只另一个姑娘她有些生疏,看相貌,却是很快就猜到定是二房的四姑娘,也就是先前差点儿成了太子妃的那个。

    果然生的极好,肌肤白皙如雪,眉如远山目似秋水,尤其是周身那股子镇定沉稳的气质,就像是沉淀下来的佳酿一般,就是比旁人多了几分独特的气质,让人一眼就注意到她。

    梁氏又看了一眼孟岚和孟珊,视线在孟珊那一袭略显艳丽的衣裳上停顿了一眼,又收了回来领着众人朝里头走去。

    此时已经是傍晚,日头西下,余晖给屋子染了一层金黄色的光晕。

    威远侯府老太太端氏坐在软塌上,手里拿着一本经书看着,不时捻动着手上的串珠。

    一颗,两颗,三颗。

    听着脚步声她才睁开眼睛,脸上露出几分笑意来。

    萧氏带着孟岚她们上前请安。

    端老夫人的视线在宁国公府三位姑娘身上量了一下,视线落在孟潆身上时,便将手腕上挂着的一串黄翡手串褪了下来,对着孟潆道:“咱们是头回见面,我一看你这姑娘心里头便觉喜欢,这个就当见面礼了,你收下。”

    这般贵重的东西孟潆并不敢收,下意识便朝站在一旁的大伯母萧氏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