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开口 她这当姐姐的嫁了人,咱们湘姐儿……
庄氏心中存了算计和筹谋, 就是个十分能放下脸面的,于是, 第二日她便带着常嬷嬷去了南吟院,美名其约是去探病。
她到底是客人,还是邹氏的嫂嫂,丫鬟婆子们即便心中再怎么无语也不好将人晾着,忙进去回了孟潆。
孟潆按捺下心中的无奈和不解,眉眼含笑亲自迎了出来。
“昨个儿听你身上不大爽利,今个儿可好些了?”庄氏刚坐下来就很是关切的问起孟潆来。
原本昨日只是个借口,彼此也该明白的, 所以庄氏这般直截了当的问出来, 孟潆很是不明白这庄氏为何揣着明白装糊涂。
她只好拿起手中的茶盏抿了一口,才点头道:“好多了, 不过是受了些凉,喝了一碗姜汤发发热就爽利了。本就是事, 还劳烦您特意过来一趟。”
庄氏笑着道:“这有什么, 左右在府里待着也闷得慌, 过来瞧瞧你们这些辈们在做什么,一块儿话时间也就过去了。”
“对了,这是昨日常嬷嬷的湖州紫笋茶,我听你最喜喝茶, 便带了一罐过来,你尝尝看味道可好。不是我瞎,湖州虽然处处比不上京城, 可因着是产茶之地,这茶是一等一的好,比宫里头进贡的那些还要地道呢。”
庄氏着, 便从常嬷嬷手中拿过一罐茶来,对着站在孟潆身边的慧芯道:“你给你们姑娘再沏壶茶过来,茶叶就用这个。”
慧芯虽在宁国公府多年,各样的夫人都见过,此时却也被庄氏的不见外弄得有些心中不快了。可到底顾忌她来者是客又是长辈,不好因着这样一件事抹了她的脸面,叫彼此下不来台,于是便接过那茶罐,重新去了茶水房沏了一壶茶进来。
湖州紫笋果然是好茶,茶汤翠绿清澈,茶香四溢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孟潆闻着这茶香,微微一笑道:“这茶香得很,果真不错。”
着,便拿起手中的茶盏吹了吹,轻轻抿了一口,不疾不徐喝了起来。
见着她了句茶不错便没了话,庄氏心中暗恼,觉着她一个丫头在自己面前拿大,根本就是瞧不上她这个长辈。
可即便不满,庄氏还是挤出几分笑意和孟潆闲聊起来。
问孟潆她平日里做些什么,在京城里可和哪家的姑娘相熟,可常出去街上买些东西,甚至连胭脂水粉和衣裳首饰都拿来聊一聊。
孟潆耐着性子和她聊了会儿,使了个眼色给素锦,素锦转身走了出去。
只一会儿工夫费嬷嬷从外头进来,道:“姑娘,老太太那边来人,是有事要叫姑娘过去呢。”
孟潆嗯了一声,便带了几分不好意思对着庄氏道:“祖母有事找我,我这便过去了,您若是一个人闷得慌便和费嬷嬷她们多聊一会儿,一会儿午饭便在这里用吧。”
庄氏看她笑吟吟出这些个话来,心想这姑娘牙尖嘴利的叫她和丫鬟婆子们闲聊,分明就是看低了她。她本想抹开面子留下来用饭,可到底怕被人看轻了传到允哥儿耳朵里叫允哥儿没面子,于是只能挤出一丝笑意来,道:“既然这样我便不多留了,我去寻你母亲会儿话便是了。”
庄氏着,放下手中的茶盏起身便要告辞。
孟潆亲自将她送了出来,临走时费嬷嬷又拿出一罐太平猴魁:“想来您也是爱喝茶的,这太平猴魁是宫里头太后娘娘赏的,您带回去尝尝。”
这是一点儿便宜都不肯占她的了,她来得时候送了一罐茶,如今便还给了她,而且还比她的那罐茶还要贵重。
庄氏心里头堵得慌,可人家这是礼数,她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于是,只能叫常嬷嬷将茶接了过去,便转身出了南吟院。
等到出了院子走出一段路,常嬷嬷才忍不住道:“太太您今个儿也见识了,这四姑娘可是个厉害的,不然昨个儿奴婢也不会被她堵得没话,连人都没请过来。”
“要我,她就是糊弄太太您呢,我不信她真要去槐松院。要不咱们等等看,看她去不去。”
庄氏看了她一眼,道:“这姑娘家使的把戏,我还没放在眼里。罢了,咱们去沉香院吧。”
“太太您是想......”
庄氏笑了笑,道:“都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四姑娘的婚事,当然是咱们姑奶奶能做主的。”
“我看得出来,邹氏很不待见这个继女呢,湘丫头和她关系也不亲近,我这一开口,兴许邹氏巴不得呢。”
庄氏着,便和常嬷嬷一路去了沉香院。
她去时孟湘正好也在屋里,听着外头丫鬟的回禀,她脸上立时就露出几分嫌弃来。
既然是上门来秋风的,安安分分待在自己屋里就好了,这般张扬做什么,还真当自己是这府里的主子呢。
孟湘想着,没等庄氏进来就自己转过屏风躲进了内室,懒得应付庄氏。
邹氏无奈看了她一眼,自己出门去迎庄氏了。
二人相携着手进了屋里,一左一右在软塌上坐了下来。
有丫鬟上了茶水和点心。
喝了几口后,邹氏便含笑问道:“嫂嫂在府里可住的习惯,丫鬟婆子可用的惯?”
庄氏自然都好,彼此又闲聊了几句,庄氏这才像是不经意般提起允哥儿的婚事来。
“前几年老太太就写信过来是不急着将允哥儿的婚事定下来,我也想着湖州那地方有什么知书达理的姑娘呢,这些年便也没提这事。”
“不过,我虽不提,心里头哪里能不日日想着。我只生了他一个,除了盼着他有个好前程自然也盼着能给他结一门好亲事。”
邹氏听着这话,含笑敷衍道:“这是自然,当母亲的哪个不是如此,不过嫂嫂也别急,咱们允哥儿一表人才,有的是好人家的姑娘喜欢呢。往后呀,怕是嫂嫂挑都挑不过来呢。”
“瞧你的,他再好也是我这个当娘的看着样样好,可若是出去了,旁人眼里他也不过就是个寻常的读书人。不过他性子好倒是真的,事事都肯听我这个当娘的,从不惹我生气。他父亲也常他是读书多了,便比别人宽厚孝顺的多。”
庄氏这般夸儿子,邹氏倒是不觉着什么,毕竟哪个母亲不觉着自己的儿子千好万好,怎么夸都不过分。
只是里屋的孟湘听着,就觉着自己这婶婶真是好不要脸面,这话也得出口。
那邹允,看着木木讷讷的,又极为听庄氏的话,这能有什么好?这满京城里,高门大户随便一个庶出的公子哥儿都比他要强吧。
孟湘正想着,外头声音又传了进来。
“我在府里住了有几日了,真真是瞧着国公府的姑娘们知书达理,样样都好,举止气度比湖州那些姑娘不知道要强上多少去。”
“不旁人,就咱们湘姐儿,即使什么都不做就站在那里,那通身的气派也要将那些姑娘全都比下去了。”
“我这当婶婶的是真喜欢她,看她样样都好。”
庄氏出这句话来,邹氏脸上的笑就有些挂不住了。
她这嫂嫂哪来的这么大的脸,竟敢惦记起她的湘姐儿来。也不想想,凭她也配?
里屋的孟湘也气的脸色铁青,正要冲出去什么,就被丫鬟婆子拦住了,声道:“姑娘别出去,有什么事情太太会解决的。”
此时,庄氏像是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忙对着邹氏解释道:“瞧我这话的莫不是叫你误会了,我可没别的意思。”
“我这心里头盼着她能和长房大姑娘一样高嫁出去,事事叫人捧着呢。”
庄氏着,突然顿住了,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半天才开口道。
“不过,我倒是真瞧上了你们家一位姑娘。”
邹氏朝她看了过来。
“听四姑娘至今还未定亲,你看配咱们允哥儿可好?”
庄氏话音刚落,邹氏就愣住了。
她是怎么也没想到,庄氏今个儿过来竟开口提起这事儿来,而且还直截了当问了出来。
这要她怎么?
她虽是孟潆的继母,可那丫头的婚事,可不是她一句话就能定下的。
毕竟,她和故太子有过牵扯,这婚事便要愈发慎重,没得叫宫里头不满意。
在她看来,孟潆是一辈子都不会嫁人的,只能当个老姑娘了,怎么还会有人想要叫她当儿媳。
想来她这嫂嫂常年住在湖州那样的地方,怕是没听京城里这些事情。
邹氏想了想,开口道:“咱们是一家子,我有话便也直了,嫂嫂你怕是不知道潆丫头和故太子定过亲,差点儿就进了门。也正是因着这个,亲事才艰难起来。”
她本以为庄氏听了这事震惊之下便会歇了心思,不曾想庄氏听她了这话,却是带了几分不在意道:“这有什么,只要没有拜堂入了洞房,姑娘家清清白白的难道还不许人令寻人家了?”
“要我,四姑娘嫁到湖州去,离京城远远儿的便也没什么闲话了。”
“她这当姐姐的嫁了人,咱们湘姐儿才好亲事呀,姑奶奶你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