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A+A-

    第5章

    伊春军屯军属区

    虞大姐将准备好给娘家人的物件一下放进篮框里,检查完没有落下什么后,交待在院子里编箩筐的丈夫好好看家,她回一趟娘家,下午就回来了,饭菜她已经做好,就搁厨房里头,让他等女儿从私塾回来,热一热父女俩就能吃饭了。

    她絮絮叨叨的,她丈夫好脾气地应下。

    换上一套半新不旧的衣服和鞋子,她就出门了。

    在回娘家的路上,她发现和打量她的人多了,和她打招呼的人也多了。

    她家是在年初日子最艰难的时候加入伊春军屯的。当时她家当家的病了,也没钱看,家里两个子才十三十四,半大不的,去找活也没人用。家里还有一个十一岁的闺女,当时艰难到女儿哭喊着愿意卖身给父亲治病的程度。

    后来伊春军屯招兵,当家的一咬牙,拉着一家子人上前应征,将两个儿子预定给了对方。

    当时娘家人都反对,但她当家和她,瞧好了吧,在伊春这地界,家里没个当兵的,会被欺负死的。

    就这样,他们一家子人就搬进了伊春军屯,她家老大和老二直接进了新兵营,在那呆了半年,个子长高了,身子板也结实了,现在两人因为身敏捷,被周将军挑去骑兵营了。

    他们一家子都是勤快人,就这半年多的时间,她家把日子过起来了。两子赚到的功勋值给当家的看病,这半年下来,他的病也渐好了,但还是做不了重活,但可以编编箩筐,做点艺活,也能换到工分。

    回想着这半年多的经历,虞大姐转眼就到了家门。她回来,娘家人都很欢喜。

    她这次回娘家,给爹娘带了六粒藿香正气丸,还有二两食盐,一斤紫糯其实食盐家里还有,但她也不想多给了。

    看她一件一件地往外掏东西,娘家人都激动坏了。

    “这是食盐吗?细白细白的,可真好看。”她娘着,还捏了几粒尝了尝,口中的咸味让她脸上笑开了花。

    “还有这紫糯,那是贵人才能吃上的。姑对你们二老可真有孝心。”她大嫂抓着一把紫糯闻了闻,那米香气让人沉醉。

    虞大姐看了一眼,才收回目光。

    听儿子,夏收时收获的紫糯,留足了种子之后,大半拿来酿酒了,只有一半留下以备不时之需,这一斤紫糯,是她用儿子的功勋值兑换的。这紫糯,听营养很高,极适合病人和老人食用,所以她才咬咬牙兑换了一斤出来给父母用。

    “别的都没啥,我最得意的是这几粒藿香正气丸。”她爹是个识货的,一眼就看上了这六粒藿香正气丸。

    “哟,这就是藿香正气丸?”她大嫂眼睛一亮,现在伊春城谁不知道巴渊巴神医入驻伊春军屯了啊,还开始收徒了,不仅如此,他还开始制成药了,第一个成药就叫藿香正气丸。

    听附近的大夫,这是个‘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药,具体是什么意思她听不懂,只知道这是夏月常用药。大夫都了,如果可以的话,就备点在家,家里人若有对应的症状,就能用上。这可比发现不舒服后,再去看大夫,再抓药再煎药,要方便多了。只要确定病症后,直接服用就可以了。病人也不用再难受两三个时辰。

    趁着做午饭的空档,她大嫂和姑子打听起军屯的日子来,“你们在军屯的生活怎么样?”

    虞大姐肯定地道,“我觉得不错。其实好与不好,你看我就知道了。你看我现在穿得体体面面的,脸上也长肉了,有血色了。你两个外甥,现在在骑兵营,长高了也壮了,还学了点本事,现在哪个见了不竖大拇指的?还有你那最的外甥女,现在在军屯的私塾里认字学点算学,等她十五,我们就能将她送到工坊干活,干上一两年,就在军屯里挑个顺眼的女婿让她出嫁。而且我们军屯里啥都不缺,便是这些日子,外头最缺盐的时候,我们军屯都没缺过。”

    她大嫂吃惊,“外甥女竟然可以进私塾学认字?出来还能进工坊干活?这也太好了吧。”声音难掩羡慕。

    “是啊,私塾不拘男女,都可以去读的。至于到工坊干活,并不难啊,我们邻居的女孩们有些去了鲜花坊,有些去了成药坊。”而且她没的是,军屯里的工坊不断在新建。

    “一个月有多少工钱啊?”

    “中午管饭,普通工人是一两银子一个月。”

    她大嫂点点头,这也不少了,“对了,他姑,那藿香正气丸你能再多弄点吗?我想给我娘家送几粒,不白要你的,我可以给钱。”

    虞大姐为难,“大嫂,恐怕不行啊,这不是钱的问题。你有所不知,我们军屯的一些东西,如果比较稀少的话,通常都会限购的。要么就合靠抢,抢得到就有抢不到就认命。这藿香正气丸就是,普通屯民每人限购九粒,你两位外甥是骑兵营的,可以多买点,但这么热的天,他们要顶着烈日训练,家里实在不敢动用他们的份额。”

    “那紫糯呢?能帮我兑换两斤不?”

    虞大姐已经拒绝了一次,她不好拒绝第二次,最后她只能无奈答应。

    “我给你拿钱去!”她大嫂飞快地拿钱,就怕姑子反悔,给完钱之后,她又道,“听你们军屯的东西挺便宜的,他姑你何不用工分兑换一些出来卖呢,赚点差价也是好的呀。”

    虞大姐闻言,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

    换钱来做什么呢?兑换楼那边收的工分和功勋值,又不收银子。再换了银子买啥,兑换楼里啥都有,再了在外面买粮食吗?可是外面的粮食比他们军屯用工分兑换的又要贵上一成左右。

    军屯的上层可不傻。有人算过,他们屯民赚的工分值,每个月在公田干二十天的部分,也就堪堪够兑换一个人一个月吃个八、九分饱的口粮,但一个人满足了生存要求之后,想要活得稍微体面一点,不得添置点别的东西?这样就需要他们更努力地干活了。

    如果你愿意拿工分去兑换楼换东西出来接济亲戚朋友,也没问题,你自己干活勤快点,卖力点呗。屯民愿意委屈自己,上面的人也是不管的。

    十万民众里,这样的人还是不多的。毕竟大家都有从众心里,都是一样干活,按理大家都能过上一样的日了。但因为自己接济亲朋的原因,使得自家的日子过得比别人差上一等,久而久之,自己心里也不是滋味。

    虞大嫂送走了她家姑后,琢磨了好半天,晚上的时候,和家里人道,“爹娘,当家的,不然,我们也去投了伊春军屯吧?”

    她琢磨了半天,深深觉得她姑得对呀。如今就看她姑一家的生活好了,军屯为他们遮风挡雨,在军屯的庇护下,他们几乎不用操心太多,生病了就去医务处看,孩子大了就去上学,吃的喝的用的,缺了就去兑换楼,拿工分就能把缺的东西给换下来。

    他们大人只需要干活就成。现在连巴渊巴神医都常住他们军屯了。再不就是干活嘛,难道在外面就不用干了吗?恐怕干的多付出得多,得到的还少吧?比如他们这一家子,这半年多可也没少干,却明显不如姑一家过得好。最重要的是现在伊春也不太平,他们已经陆续听了几起狄罗潜入伊春的村庄烧杀掠夺的案子了。都是股的狄罗人所为,官府至今未抓到人。

    包刚是伊春军屯人口登记官,他发现近来想拖家带口迁入军屯的人不少。这些人他来者不拒,却也遵循上面的吩咐,做了一明一暗的册子,如此一来。便是官府,也没办法知道他们军屯到底藏匿了多少人。

    这时,传来老狄罗王暴毙的消息。

    先前朱大帅下令备战,可是等来等去,都没有等来狄罗掀兵来犯。至于那些股作案的狄罗人,他们没管。

    朱大帅派人一打听,才知道因为老狄罗王暴毙时,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嘱明下一任狄罗王是谁。所以他的儿子们都觉得自己有会,然后就内战了,疯狂地打起来了,人脑子打成了狗脑子。

    朱大帅都无语了,所以他备战备了个寂寞?再看伊春军屯,先前他们备战,人家依然悠悠闲闲地训练,没有丝毫备战的紧张感,似乎笃定这场仗打不起来一样,至少短期内打不起来。这反应太奇怪了,像是掌握了什么秘密一样。但是打死他,他都不会相信狄罗如今的内乱是他们一引导的,不可能那么能的,他不信。

    他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道,“伊春军屯最近在干什么?”

    底下的人回话,“他们最近一直派出队的士兵在伊春各自巡逻,哪里有狄罗人祸害村子,他们就哇哇地冲上去。”

    朱大帅一愣,那么积极的?

    “是啊,关键是他们每每出动,都不会空而归。那些狄罗人被他们五花大绑拖着走,他们招摇过市。伊春的老百姓们看了,一个个都觉得大快人心。”

    “那些狄罗战俘没有当场杀掉?哼,心!”想到满城的人对伊春军屯的将士们交口称赞的样子,朱大帅的语气有些酸。

    普通的狄罗兵俘虏,他们不乐意要,战俘都当场杀掉,割下脑袋或者耳朵攒军功的。谁愿意去废那个劲抓捕战俘啊。

    朱大帅不知道,这些狄罗战俘被带回伊春军屯后,将过上比死还悲惨的生活。每顿只给他们吃个半饱,然后都带上脚铐给他们开荒去,干得慢了,鞭子就会抽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