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蒲世子之死

A+A-

    一道宫墙就像是一道沟壑阻隔了沈嘉和赵璋,明明两人距离并不远,但只要赵璋不传召,他就无法进入那扇宫门。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个月,沈嘉几乎要将蒲坤鹏忘了,却在这一天突然听到了他的噩耗,代天子巡边是美差,而且非身份贵重者还没资格担任,蒲世子出京那天,不仅宫中太后派人送行,满朝文武有不少都到城门口亲送,阵势之大竟然丝毫不比大军出征。

    而蒲世子也不是孤身上路的,他带着两千御林军和五百家将,押送着一百车皇帝赏赐给三军的礼品上路,声势浩荡,沿途官员无不精心接待。

    一个月的时间,按理蒲坤鹏早该抵达边境了,可一路上他耽于享乐,逢宴比赴,还手下了十几位千娇百媚的美人,每天赶路的时间竟然不到四个时辰。

    也因为这样,但蒲坤鹏的噩耗传来时,满朝文武替他话的官员很少,甚至御史台还连连参了他好几本,他尸位素餐、贪污受贿,愧对皇上的重用。

    早朝上,蒲国公哭成了泪人,捶着地板喊道:“皇上啊!您一定要为我那可怜的孙儿做主啊!我蒲家就这么一个独苗,这匪徒是要断了我蒲家的香火啊!”

    皇帝没话,正低头看陕西都指挥使上奏的奏折,是关于蒲世子遇害一事的交代。

    礼部尚书楚荣威最看不惯蒲家的作风,冷哼道:“国公大人先不急着哭,蒲世子遇害确实令人心痛,但他为什么会遇害难道不是咎由自取吗?他还耽误了皇上的大事,若是换成别人,定个渎职的罪名都算轻的。”

    “楚荣威,你什么意思?”蒲国公跪在大殿上,泪痕还未消散,指着楚荣威骂道:“死的不是你亲孙子你当然站着话不腰疼,人死为大,不管我孙儿有何过错,那也该由皇上定论,哪轮到你礼部来判案?”

    “够了!”皇帝将奏折丢下来,砸在蒲国公面前,冷声:“外祖父不如先看看这份奏报,世子一路骄奢淫逸,耽误行程也就罢了,居然在当地强抢名女,因对方父母阻拦,竟然让蒲家家将当众死了那女子的双亲,那女子被他强行掠入府中,意图侵犯,最后被对方杀死在床上,如此清晰明了的案由,就不要怪到匪徒身上了。”

    蒲国公愣了一下,事情经过他当然清楚,但就算如此那些人也是该死,他好好的孙儿丧命,怎么能如此轻松定案。

    他跪在地上:“皇上,这只是史柳山的一面之词,怎么知道是不是他让人残害了我孙儿,故意栽赃给一名女子。”

    赵璋心里有气,蒲家昌盛了这么多年,多亏了他母后的照顾,不约束子弟也就罢了,如今人死了竟然还想生事。

    “蒲国公看,史指挥使为何要陷害蒲世子?他们二人有私仇?还是你们两家有私仇?蒲世子强抢民女可是有无数人看到的,他死后也由官府仵作验尸过,证人证物皆在,那女子也认了罪,原本史指挥使要亲自押送那女子上京受审,是你们蒲家的家将一怒之下将其斩杀,就算这其中有内幕,也该去问你蒲家的家将!”

    “皇上……”

    “不过此事确实要需要细查,朕派蒲坤鹏代朕巡边,可不是让他去游山玩水,寻花问柳的!”所有大臣都听出了皇帝的怒气,纷纷低头,心里猜测着蒲家这次是否会因此定罪。

    皇上一怒之下,定了刑部、大理寺的三名官员主审此案,立即出发西北,定要将蒲世子的死因调查个清清楚楚。

    蒲国公请求道:“皇上,毕竟是我蒲家的二郎,请允许我蒲家参与调查。”

    “不知蒲国公属意谁参与?”

    蒲国公想了一圈自家那些不成器的子弟,最终定了隔房的二侄儿,“就让我侄儿蒲程英去吧。”

    “准奏!”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给蒲家定罪是不可能的,毕竟渎职受贿的人是蒲世子,而蒲世子已经死了,人死为大,我看啊,不牵连几个人就算阿弥陀佛了!”翰林院中,大家也在讨论这件事。

    这个消息传来后,大家都震惊极了,蒲世子可是带着大批护卫出行的,就这样居然还会被人害死了,再听他的死因,众人只会骂两个字:“活该!”

    沈嘉脸色古怪的很,这蒲世子死的太容易了些,他这样的人肯定是惜命的,居然会被一个抢回去的民女所杀,听着就很不可思议,毕竟这位抢过的男女两只手都数不清了,怎么就单单这次栽了?

    而且还是栽在了西北,就算蒲家想查案,等他们抵达西北,该做好的证据肯定也做好了,甚至因为蒲世子强抢民女这件事,蒲家不定还会被问责。

    如果这是某个人做的一场局,那真是高明啊!

    不管如何,沈嘉是彻底松了口气,让他和蒲世子这样的人物对抗,还是有些难度的,最好的办法也只是外调避其锋芒而已。

    “这蒲世子乃是长安纨绔子弟之首,干过多少不良勾当,早就该处死了,可惜有蒲家护着,如今终于遭了报应,真是大快人心!”

    “嘘,声点,这话要传到蒲国公或是太后耳中,你的前程就完了!”

    沈嘉没参与讨论,不过曲大人私下和他:“还好还好,如此一来你也就不必外调了,安心在翰林院待着吧。”

    沈嘉谢过他的关心,整个翰林院里,估计也只有曲大人还记得这件事,“外调与否晚辈也还没想清楚,如果有机会,还是想外出历练一番。”

    “年轻人有野心是好事,你性格随和通达,不像我只会读死书,这辈子也就只能和书本交道,如果能为民请命,那自然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