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得人心者得天下

A+A-

    第6章得人心者得天下

    沈易安让苏颂推荐了一干有钻研精神的下,因苏颂身体欠安,便有韩公廉主持。

    左藏库后院,沈易安交待这些人如何制作火药,再将雷、火炮的原理简单叙述,这些临时组建起来的军研人员便被关在此处开始研究。

    沈易安时候跟着表哥也曾做过土雷,虽然只炸伤了自家几只老母鸡,还是被请去当地派出所教了两日,这件事让他记忆犹新,当他把图画出来,这些曾经研究并制造世界最早应用擒纵器钟表的精英们,很快就制造出好几个雷。

    此时已经有了大炮和雷的雏形,这些人并不觉得沈易安多么有先见之明。

    三个样式不同的雷摆在沈易安面前,沈易安看也不看,就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你们是一个团队,为什么会出现三个雷?我要的是你们共同研究,取每个人的精华,而不是让你各自为主!”

    这些人面面相觑,颇有些不屑,有了火药配方,这玩意实在没什么难度。

    韩公廉带头道歉,表示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沈易安审视过这一干人等,宣读了军研所的规定,最后放下中的戒尺道:“军令如山,军令所亦如此,你们在这儿,就要听从指挥,服从分配,违规者——以逃兵同罪,斩!”

    这一下,这些人不再笑嘻嘻,而是各自找到相应的岗位,在韩公廉的带领下,一起研究杀伤力更强的雷和火炮。

    铸长距离火炮还在理论阶段,沈易安需要铜铁匠的支持,有章惇在,这些就都不成问题,只是时间长短,于是章惇在此就成了跑腿办事那个人,只不过这宰相跑起腿来,还真是比谁都管用。

    为拖延时间,赵佶日日陪着耶律延禧,夜夜笙歌,四处游览,要不是众臣拦着,就怕已经跟童贯一起下江南了。

    萧兀纳很少能与耶律延禧沟通,当他知道耶律延禧以燕云十六州换取此次的任性后,捶胸顿足后悔不已,便用了各种段,将这消息带了出去,尽快送去辽国,准备和宋国交战。

    军研所的人不允许回家,吃住都在一起,没用三日,第一个爆炸力极强的雷研制成功,一只雷扔进羊群里,死的死伤的伤,其发挥的作用,让韩公廉领导的这些人瞠目结舌。

    章惇看过后大喜:“举全国之力,大量制造!”

    耶律延禧逗留的第五日,耶律延禧和萧兀纳提出要回国,赵佶依依不舍地带着两人去了一处荒地,群臣随从。

    萧兀纳这几日几次暗搓搓表达过不满,虽然对赵佶来并无卵用,但是已经足够表达辽国的态度,眼看就要离开,萧兀纳又一次表达对赵佶这种暗地下的不耻。

    赵佶按照沈易安交代所言:“耻与不耻,不是你与我该讨论之事,我只知道射程之内皆真理。”

    “不明白陛下所言何意。”

    “看看就懂了。”

    话间,赵佶拍了拍,只见远处角徐徐立起一面旗帜。

    章惇在一旁解:“从此到那旗子,约三百仗。”

    话间,随行的侍女给耶律延禧和萧兀纳分别递上望远镜,萧兀纳还是第一次见到望远镜,从中看过后,面色大变。

    耶律延禧曾经简单叙述过自己初次见到望远镜时的诧异,但当时萧兀纳并不觉得有什么,直到他亲眼看到,才发现耶律延禧当初强抢望远镜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但嘴上,萧兀纳并不认输,放下望远镜道:“老夫眼睛好使,不用这玩意也看得到。”

    “那就继续看吧。”

    这时候,赵佶走到一个被红布遮盖的“土包”前,刷地一下揭下红布,一门臂长一仗的大炮出现在众人面前。

    章惇指挥大家后退,独独留下那大炮在前面。

    这大炮比现有火炮更大,炮筒更长管壁更厚,从炮筒到炮尾越来越粗,炮耳、准星和照门俱全。

    赵佶对萧兀纳道:“这就给你演示,何为射程之内皆真理。”

    章惇亲自挥动旗子,五个禁卫军以杠杆准确地将炮弹塞进炮筒,随后旗子再落,摇动炮耳对准,韩公廉亲自瞄准,等旗子再落,众人捂住耳朵。

    轰!

    巨大的后坐力把还不熟悉大炮的士兵震了出去,然而当看到炮弹准确地落在红旗附近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愕不已。

    关于这门大炮的设计,沈易安自从延州回来就开始琢磨。

    前世的他曾经拆解过明朝红衣大炮,对构造了如指掌,这次他只不过将自己的图纸又改了改,所有人便都以为是他夜以继日研制所得,也废寝忘食地随之制造,一早才将这大炮组装好。

    这一炮,也是第一次发射,让沈易安欣慰的是,一切数据都是准确的,大炮虽然距离旗子还有些距离,可在眼下,这已经是世界第一的热武器了。

    通过望远镜观察到这一幕,让耶律延禧险些跌坐在地上。

    难怪南朝敢如此直白地要燕云十六州,原来是有这般令人闻风丧胆之物!此时耶律延禧已经开始担心,萧兀纳已经放出消息集结人马,只怕到头来只能去白白送死。

    萧兀纳看出耶律延禧的担忧,凑近道:“这火炮虽然威力强大,可炮身笨重,边境断不会有此炮,何况他们若想要燕云十六州,又怎会用此炮来轰?吓唬人罢了,陛下不必担心。”

    “话如此,可你怎知,他们不会造比这更轻巧、射程更近的?退而求其次,也足够应付一阵子了。”

    两人又仔细观察了一阵,确认这火炮难以短时间内运到边境,才稍微放下心来。

    关于三十二个鬼兵,耶律延禧已经彻底放弃,最后不得已也写在了送给南朝的清单中。

    当天,辽国赶来迎驾的亲随军抵达汴京,耶律延禧连休整的时间都不想留,美其名曰要赶回去捺钵,却逃似地离开了。

    赵佶本不想“赏赐”耶律延禧太多,但沈易安的意思却是要厚赏,而且一定都是些稀罕物,比如豪华马车、放大镜、席梦思床垫、丝绒织品以及各色名贵玩意儿,给足耶律延禧面子,让这场意外看起来像是双边友好的商谈。

    沈易安难得过来送别,他要告别的不是耶律延禧,而是没多久就要被耶律延禧废掉宰相之位的萧兀纳。

    萧兀纳曾提醒耶律延禧,要想办法除掉沈易安,耶律延禧亦有此意,而这会儿沈易安与萧兀纳告别,低声送了萧兀纳一句话:“宰相在劫难逃,落难时记得南来寻我。”

    “哼,我做错事,承担责任无可厚非,但我就为此事而死,也绝不会找你寻出路。”

    “那最好。”

    耶律延禧一行快马赶路,抵达燕州时,宋朝官员已经着展开交接后的工作。虽然辽朝官兵离开时,将城中许多地方都破坏殆尽,但是让耶律延禧意外的是,宋朝官员却没有驱逐当地为数不少的辽人,并贴出告示,承诺辽人若在半月内前往官府户部登基,就可以继续在此停留,原来做什么,现在依旧做什么,甚至税收还给减免了一年之久。

    宋辽对待百姓的态度,在这件事上就立见高下,已经在辽国统治下一百多年的燕地百姓,对辽人的离开没有一丝眷恋,对宋人的到来都感激涕零。

    耶律延禧和萧兀纳把这一切看的明明白白,耶律延禧虽然很有信心夺回燕云十六州,萧兀纳心中却满是愁云。

    得人心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