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陛下真是仁德之君

A+A-

    第四百三十章陛下真是仁德之君

    顶得上一个州县两个月的税收了!

    陈叔达咧嘴一笑:“看看,这就是讨好陛下的好处!”

    萧璃没好气道:“什么叫讨好?”

    封德彝笑道:“就是,这只是咱们身为臣子,做了应该做的本分,陛下赏赐我们,跟这有关系吗?”

    “的对!”

    裴寂笑吟吟点了点头,冲着文武百官道:“都回去吧,陛下忙碌这些天,也累了,今日就不要叨扰他了,陛下的赏赐你们拿在里,可要时时记得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的道理!

    下官谨记!”

    文武百官纷纷笑着道。

    长安城中,李秦从高句丽回来以后,顿时城内变得热闹非凡。

    各处都在议论,都在饭后闲谈中,赞赏君臣和睦的美德。

    “陛下真是仁德之君,自从坐上皇位到现在,才过去几个月,我大唐就能煥然一新。

    “谁不是呢,我听咱们大唐,在皇帝陛下登基以前,国库里什么都没有,把三省六部那些官员级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再看看现在。”

    “国库充盈,而且还惠及百姓。”

    “真应了先贤的那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下能看出这个道理,他是千古名君也不为过。”

    “而且陛下今年才九岁,以后咱们有福气了。”

    平乐坊的一处酒楼之内,三五成群坐在一起的士子们,一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就在此时,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我看未必。”

    众人回过头望去。

    就看到一个年轻士子,一脸嗤笑的道:“我就搞不明白了,现在大家都在君臣和睦,我就没看出来哪里有和睦。”

    着,他摇头叹息道:“文武百官奉承陛下,这就叫和睦?古代那么多阿谀奉承之官员,最后是什么下场,你们还不清楚吗?国将不国,奸臣当道,不远了!”

    “荒唐!”

    听到他的话,其中一个中年人不由爆吼了一声,怒视着他道:

    什么叫做国将不国奸臣当道?

    “难道我大唐皇帝陛下,做的事情都不是为国为民?“

    “难道满朝文武,都是在尸位素餐?若是如此的话,听今年这个冬天,供腰之事如何实行的下去?“

    那名年轻世子冷笑道:“咱们的是件事吗,我的是满朝文武阿谀奉承。”

    “陛下从高句丽回来,带了这么多钱。”

    “可是那些文武百官怎么做的,他们在用陛下的钱,来大搞什么迎接,皇帝陛下缺的是这个吗?”

    年轻士子振振有词道:“钱就应该花在刀刃上。”

    “现在我大唐多少地方的百姓,都还在寒冬之中受苦,他们怎么忍心把钱用在这种地方?”

    旁的士子之中,一个头戴幞头的年轻士子哼了一声道:

    “陛下劳苦功高,拿一些出来,为陛下接风洗尘,来赞赏陛下之辛劳,这也有错?

    那名年轻士子淡然道:“我了,钱就应该花在刀刃上,文武百官这样做,我看不下去!”

    最开始话的中年人上下打量着他,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士子昂首道:“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姓狄名人杰。”

    完,他站起身,看也不看那些人,便转身离去。

    酒楼内顿时响起议论声:

    “这个士子,太年轻不懂事了!”

    “就是,什么都不懂!”

    那名中年人摇了摇头,“一看就是愣头青。”

    “愣头青不愣头青我不知道。”

    有人莞尔笑道,“初心肯定是好的,但恐怕是才来长安城,对朝堂的事还不了解。

    其他士子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如果了解长安城朝堂的事的话,这个名叫狄仁杰的年轻的士子,断然不会出这种话或。

    就因为他不知道皇帝是什么性格。更不知道前些日子,那些文武百官,也是想着将钱用在刀刃上,结果惹恼皇帝陛下的时候,是怎么被皇帝对待的。

    而此时,平乐坊那个酒楼之中发生的事,也传到了文武百官的耳中,顿时惹来一阵不爽。

    裴寂府邸。

    萧璃、陈叔达、封德彝、裴寂四个老头,围坐在厅堂之中,口的饮酒。

    自从昨天皇帝陛下大一挥。给他们每人一箱黄金。

    所有人都感觉如沐春风,脸上掩饰不住的笑容,他们觉得终于摸透了皇帝。

    知道怎么做,才能让皇帝满意。但是今天,他们脸上却看不到笑容,一个个满脸怒容的坐在那里。

    萧璃怒声道:“那个叫狄仁杰的年轻人,竟然在长安城里,大四咱们百官阿谀奉承,简直是荒唐!”

    陈叔达淡然道:“是啊,咱们这是阿谀奉承吗?”

    “让陛下高兴,就是阿谀奉承了?”封德彝冷笑道:“要么怎么他是年轻人呢,他根本不知道我大唐朝堂现在是什么样子。”

    其他三人深以为然点了点头。

    现在的朝堂,跟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截然不同。

    李渊还没有禅让之时,坐在皇位上需要他们鼎力相助。

    文武百官谁都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重造这个百废待兴的大唐。

    可是现在不一样。

    自从皇帝坐上皇位后,整个情况就变了。

    他们还想像以前一样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做好每一件重物,来想着如何给大唐开源节流。

    但是,他们转头发现。

    开源节流的事,根本不用他们,皇帝一个人就能做得很好。

    而且不仅仅是赚钱之事。

    无论是蝗灾粮灾,甚至是突厥来袭,兵临城下,又或者是发生的大疫。

    他们束无策时。

    皇帝却是举投足之间,轻易的化解了每一个问题。

    平蝗灾,消粮灾。

    收突厥,灭大疫。

    几乎是在转瞬之间,便解决了所有问题。

    文武百官事后才发觉,整个朝堂有没有他们都一个样。

    只要有皇帝在。

    什么问题都能轻而易举得到解决。

    虽然发觉这个事实很让他们心里憋屈,但事实就是事实,不可能因为他们不去想就能改变。

    所以文武百官换了个心思。

    既然皇帝在台前把所有事都做好了。

    那他们就做好另外的分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