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等你入了庙堂,必是国之栋梁
第四百三十三章等你入了庙堂,必是国之栋梁
着,他缓缓坐起身子,将两只腿耷拉在榻边,轻轻晃动着,歪着头嬉笑着望着狄仁杰道:
“孟子曾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你站在百姓的角度,站在社稷的角度,来看待此事,确实有-颗为国为民之心。
“以后你入了庙堂,必然是国之栋梁。”
狄仁杰神色一喜,赶忙道:“臣谢陛下赞。”
李泰挥了挥,让他不用这么快回谢,继续道:“但是,你唯独没有站在我这个皇帝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
闻言,狄仁杰神色错愕:“陛下,此话怎讲?”
李泰问道:“我且问你,若是我大唐有一人,开拓疆土,朝廷该不该褒奖,该不该庆贺?”
狄仁杰点头道:“理当庆贺。
李泰又问道:“那又有一人,立言立德开太平,朝廷该不该赞赏?”
狄仁杰肃穆道:“更当如此。”
李泰继续道:“天下有干旱,蝗虫,大疫,有一人而出,将百姓从干旱中拯救出来,不让一人饿死,更不让一人病死,该不该让其彪炳史册?”
狄仁杰神色巨变,脸色愈发的苍白起来。
隐隐之中,他感觉到皇帝的话里,带着弦外之音啊。
站在一旁的裴寂、萧璃、陈叔达、封德彝嘴角微微翘了起来,你到底还是年轻。
真以为皇帝在夸你呢?
李泰话,那可是向来先礼后兵。你狄仁杰在酒楼里跟其他士子争执,那些士子驳斥不过你,可不代表皇帝不行啊。
当然,换做他们,狄仁杰照样不是对。
但是论起降维打击。
皇帝更在行!
李泰瞅着他,继续道:“突厥侵我疆土,兵临城下,我率领文武百官,不仅守住了长安,还让其突厥颉利可汗身死,让突利可汗领草原归降,该不该受到百官庆贺?”
“我建望廷坊,建望廷书院,作唐学以授世人,教其文化,改其面貌,他们习得唐学而长大成人,哪一个不是我大唐未来的栋梁之才?我算不算是立言立德开天平?满朝文武该不该加以赞赏?”
“前几个月,我大唐出现了“六零三”干旱,蝗灾,大疫,我开皇家粮市,以救百姓,教种牛痘之法,又救百姓,不让一人饿死,不让一人病死,该不该入史册而为后人赞颂?”
李泰的话音刚一落。
裴寂毫不犹豫站了出来,作揖朗声道:“我大唐有陛下,实乃天佑大唐!”
封德彝笑着走出道:“臣为迎接陛下回长安,所做的一切,愿为天下人评,公道自在人心。”
陈叔达大声道:“臣等无愧天地。
萧璃更是作揖到底:“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
狄仁杰站在原地,面色苍白,张着口竟不知该什么。
他忽然发现。
自己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只看到了百官们阿谀奉承皇帝,却没有看到,在这阿谀奉承背后,皇帝究竟付出了怎样的辛劳。
偌大的江山。
都扛在了九岁皇帝的肩膀上。
前几个月发生的每一件事,换做其他人,恐怕早就亡国了。
也只有皇帝,一件事一件事的处理好。
不仅拯救了大唐。
而且还挽回了天下民心。
这样的皇帝,是自己能品头论足,他不是的吗!
纵然自己没有直言皇帝有做不对的地方,但是将话锋直指文武百官,不也是打鬼借钟馗的伎俩么。
李泰挥了挥,让这四个老头别在这挤兑狄仁杰,看吧孩子都逼成什么样子了,看着狄仁杰笑道:
“你的那些,其实也不算错。
“但你错就错在了一个地方,只看重百姓,看重社稷,唯独没有看重,身为一个帝王,所做的一切,好似帝王所做的-切,在你眼里都是理所当然。
李泰从榻上跳下来,捧着一杯瓜子边磕着,一边走到狄仁杰跟前,抬头笑吟吟看着他,奶声奶气道:
“我做这些,确实理所当然。”
“谁让这天下,现在是由我做主。”“但是,任何一个将我所做的一切看在眼里,认同我的人,都会发出赞赏。
“这是他们站在我的角度了吗?”李泰摇头道:“不是。”
“他们还是站在百姓,站在社稷的角度,只是因为我的所作所为,全都是为了百姓,为了社稷,所以他们才会不吝言辞,大加褒奖。”
“这才是文武百官在迎接我时,所做一切的初衷。”
李泰完,问道:“我的对不对?”裴寂赶忙道:“对对对。
萧璃赞叹:“陛下一语中的,臣佩服!”
陈叔达一副拍称赞模样道:“陛下之语,如史中明镜啊。”
封德彝肃然道:“臣当谨记。”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目光古怪的看着眉开眼笑的四个老头。
你们当初心里真是这么想的?
恐怕不见得吧。
别人不知道,他们可是清楚。
文武百官之所以会大张旗鼓来迎接李泰,又是赋诗又是鼓乐、起舞,全都是怕了上次遭的报应。
上一次,皇帝携胜归来。
结果文武百官眼里,没有皇帝而只有他带回来的钱帑,把李泰气的不轻。
而最终倒霉的,却是满朝文武。
显然这次文武百官长记性了,特意不计一切的去迎接皇帝,最终皇帝满意至极,他们也跟着沾光。
这才是他们这样做的缘由。
当然,这些内幕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不会出来,而且他们也觉得,虽然这次满朝文武做的给人一种讨好皇帝的感觉。
但又正如李泰的那样
他为大唐,为百姓,为这江山社稷做的一切。
满朝文武如此态度,有问题吗?没有啊!
不仅没有,恐怕还有人嫌弃不够呢。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同情的看向面色发白的狄仁杰,这个年轻啊,头一次来长安的?不知道这段时间里,长安都发生了什么事,不知道皇帝做了什么吗?头这么铁,什么话都敢
还在酒楼里跟人辩论,是文武百官在阿谀奉承?
这辩的是文武百官阿谀奉承的事吗?分明辩的是皇帝该不该受到文武百官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