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番外

A+A-

    -1-

    赵言殊是在一个春天发现顾蓦的秘密的。

    跟他搬到一起后,在整理书房的书时,她发现了那本她苦苦寻找了好久的《元曲300首译本》。

    这本书在书架里悄无声息地度过了几个春秋,表皮上却没有落灰,可见是经常翻看。

    要不是顾蓦提议按照分类整理下书架,赵言殊可能没瞧见。

    开书,随便翻开一页,入目便是她用铅笔做的笔记。铅笔痕迹随着时间流逝已经淡了不少,只剩下浅浅的印记。

    她翻到第一页,这书的第一页还夹着当初她放进去的那张便笺纸。

    这么明显,不是自己找的那本还是哪本?

    她又惊又喜,但也不解,这本书怎么会在顾蓦这里?

    怎么会这么巧?

    是顾蓦借来的?还是怎样?那不如趁着这书现在在顾蓦这里,把笔记擦掉好了。

    “橡皮,橡皮,橡皮......”

    窗外春光正好,X大家属院里有很多高高的绿植,他们住的这栋楼前刚好就有一排,从这里看书总能听到鸟鸣。

    顾蓦这书桌很整洁,但东西也很多,她找起东西来稍有些吃力。

    入目有铅笔、中性笔、胶棒甚至尺子,就是没见橡皮在哪儿。

    门被从外推开,顾蓦进来便看到赵言殊一手按着书页,身子压在桌子上,另一只手随着目光在找些什么。

    她喃喃自语着,但顾蓦知道她念叨的是自己要找的东西,这是她的习惯。

    凑近一听,听到她在找橡皮。但还是下意识先问了句:

    “在找什么?”

    赵言殊做一件事时会很投入,就比如现在,找橡皮找得认真根本没注意到顾蓦进屋,直到顾蓦从她身后拥她问她。

    “在找橡皮呢,”赵言殊回眸,目光在他脸上停留几秒:“在哪呀?”

    “找橡皮做什么?”

    找橡皮做什么?无非是要擦东西。

    擦什么?想必是她手上那本书上的什么内容。

    顾蓦就着她的手凑近一看,发现是那本书。

    “不找。”

    “嗯?”

    “不找橡皮。”

    “为什么呀?”赵言殊还在他怀里,转了个身,跟他面对面,脸庞几乎相贴:“你可能不知道,这本书上有我写的东西,是早就应该被擦掉的。”

    “不想让你擦掉。”

    赵言殊手点点书的侧面学校图书馆盖的章:“可是这是图书馆的书呀,这上面的字是我写的。”

    “是我的。”顾蓦。

    “什么是你的?”

    “书,”他朝那书抬抬下巴:“和上面的字,和写字的人。”

    ......

    “我把这本书买下来了。”顾蓦合上书,把她想擦掉上面铅笔字的想法一并合进书里。

    “你买这本书做什么呀?”

    “想留住。”

    “留住这本书?”

    窗外微风拂过,从窗缝偷溜进来,带着春日气息。

    顾蓦靠近她,和她额头相抵,看向她眼睛:“留住这本书,留住这本书上写的字,留住在这本书上写字的人,你不是早就知道了?”

    早就知道了?

    赵言殊手撑在桌沿上,大部分重量还是压在顾蓦身上。

    她想起那张便笺纸,又想起某处细节。

    “你早就告诉我了?”

    “我想你的是对的。”顾蓦亲吻她唇角,带着奖励的意味。

    他的言殊好聪明。

    虽然反应慢了点,但一点就通。

    赵言殊出自己的猜测:“当初谷老师推给你的是我的微信名片对吗?”

    “对。”

    可是顾蓦当时是通过搜索微信号码添加她的。

    所以后来她才没有找到那本书,所以她现在才能在顾蓦这里看到这本书。

    所以顾蓦是从她留在便笺上的微信号加的她,而并非是从谷冬推给他的微信名片。

    “我也没想到这么巧,这本书刚好是你读的,便笺纸刚好是你放的。”

    “我借阅卡刚好借满了,那天下午刚好有个要开的会,刚好来不及擦掉这里的字也带不走这本书。”

    顾蓦没话,在想事情。他把时间对了对,发现:“刚好那天那次会,的是要找发音人的事儿。”

    “刚好谷老师向我推荐的是你......”赵言殊笑笑:“你刚好答应了。”

    “不是的。”顾蓦摇摇头,不认同这个“刚好”。

    “为什么?”

    “因为是你。”

    因为是你,我才毫不犹豫地答应。

    赵言殊跳出他的思维,问他:“喔!怪不得要整理书架,还要我整理这边这部分,原来是早有预谋。”

    是希望她发现他把书买下来了,希望她发现他对她的用心。

    他坦白:“我对你蓄谋已久。”

    从那时他朋友圈疯狂转载仅欧立可见的X大招聘信息,不断疯狂暗示欧立X大在招聘新教师,就已经开始了。

    或者,从几年前的那两个雪球就开始了。

    又听到鸟鸣声,赵言殊提议:“春日正好,出去走走?”

    顾蓦将窗子开得更大了些:“正有此意。”他想了想:“清明节,去踏青。”

    听顾蓦特意强调了下这个节气,赵言殊道:“我始终不愿意把清明仅仅理解为祭祖的节日,凡提到清明总带着些哀伤似的。清明吃青团,去踏青,去远足,都是很好的。”

    顾蓦牵她的手:“那就一起去杏花村吧。”

    -2-

    这学期赵言殊课不多,也就不常来学校,她又不爱看手机,在得知学校有支教项目时已经快到截止时间了。

    赵言殊第一时间报了名。

    报名老师要亲自和系主任,也要亲自去确认信息。

    她报名后提交审核表的时候,顾蓦正在上课,她通知不到他。可以是头脑发热,但其实她从来X大工作听有支教项目,就一直很心动。

    待赵言殊去和系主任那边确认信息回来,走到办公室门口,心里咯噔一声。

    这事儿没跟顾蓦商量,她自己就这么直接做了决定。

    身后是沸腾的教学楼,课间正热闹。

    她手里拿着已经盖了章的申请书,手才搭上办公室门把手,门就从里边被拉开,赵言殊和顾蓦面对面站在门内门外。

    “我......”

    “你——”

    顾蓦瞧了眼身后办公室内的两人,把门合上带赵言殊到楼梯转角处,把她圈住。

    此刻赵言殊手里还拿着申请表。

    “我给你发消息你没回复。”顾蓦:“但今天上午就是截止日期了,所以我才这么草率做了决定,别生我气,可以吗?”

    “什么?”他要做什么?

    赵言殊心中警铃大作:“你要做什么?”

    “我去交表,”顾蓦把手里的表格给赵言殊看:“我一直想去支教,前几年忙着手里的项目和职称的事儿一直没去成,前年咱们结婚第一年我又觉得不合适,去年学校没项目,今年过去又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我——”

    顾蓦的话被赵言殊的动作断。

    赵言殊的手里有一张和他手里的表格一样的表,唯一不同是她的已经盖了章,而他的还没有审核好。

    “言殊......”顾蓦见那张纸后愣住。

    赵言殊抚上他侧脸:“我陪你,也是你陪我。”

    他们在开满格桑花的山坡上穿着当地少数民族服饰和当地的孩子一起唱歌跳舞。

    从笨拙地用自创大意的手语和语言不通的当地人民沟通到慢慢学会一点当地的方言。

    一起在刚刚盖起来的希望学里教学生们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也在实在干燥难耐之时夜半起来往地上泼水,赵言殊总泼水的顾蓦像正用柳枝洒水祈求去病的萨满。

    还在夜晚熄灯前借着最后的灯光笑对方“你又晒黑了一个度”。

    也在每周周一,和孩子们一起参加升旗仪式。第一次参加的时候,赵言殊和顾蓦还收到了那群孩子们送的红领巾。两人都不会系,是那群孩子们帮他们系的。

    维马丁在《九月的早》中写道:

    “我在中吻你/耳听清群鸟的啼鸣/目睹爬山虎爬上屋顶/一场渴望中的雨终于未下/但天已凉了/而你是暖的”

    他们在西北正是九月,西北干燥,那场雨终是未下。

    天上有谁翻色罐,红紫霞光被黑幕取代,他们相拥取暖、围炉夜话,也像先前在书本中学到的那样围着火炉吃西瓜。

    在这里,赵言殊第一次见人徒手“撕”西瓜,犹豫半天想试试,但遗憾的是一次也没成功,但她不罢休,最后还是顾蓦先动了点手脚让她成功了一次,抱着自己“撕开”的西瓜用勺吃,得意得很。

    当然离开的时候也有很多不舍。

    驻足是短暂的,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但顾蓦和赵言殊知道,对于这里的绝大多数人来,这里就是他们的一生。

    纵使才到的时候经历过很多困难,包括生活上的、观念上的和语言上的,但好在都被他们克服了。

    这里的孩子天真可爱,他们眼中有天空和大地,伙伴有骏马和牛羊,热爱的是课本和知识。

    眼神澄澈,对遥不可及的未来有着无限向往。

    赵言殊向这边的负责人要了具体地址,顾蓦和她每年都会捐东西回来,也会写信,也会收到孩子们的回信。

    再后来,他们念信给他们的孩子听。

    -3-

    再后来,夕阳下,长椅上。

    姓顾的老头儿牵着姓赵的老太太,他问了她一个问题。

    “这弦我弹得怎么样?”

    她靠在他肩膀上,懒懒地答复,与当年他的话一字不差:“悦耳动听,不绝于耳。”

    “还去杏花村吗?”

    “去,岁岁年年、朝朝暮暮,只要你去,我就都跟你去。”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