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敬自由

A+A-

    东河像不设边界,一些人离开并未给城市留下铁烙般的痕迹。

    Julie出国后电话号码放弃不用,QQ也很少上,邱声偶尔看见她在微博上发一点只言片语,恋爱了,分手了。她的那件事就像酒后谈起的八卦,好几个月白延辉都没再出现过,邱声迅速地将它抛诸脑后。

    他要忙的事非常多,没空把某一部分精力留给担心男友的前任合作对象。

    银山和太果签订了合约,对方将在未来十年内以独立唱片公司的身份支持他们的专辑发行,并安排巡演、音乐节等等乐队活动。与银山同期签约的还有另几支东河的年轻乐队,其中包括以许然为中心的Woken。

    但和Woken等乐队不同的是,银山在签约前已经把首张专辑录得七七八八,眼看就可以立刻发行。负责他们的经纪人柳望予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音乐嗅觉非一般的敏感,她认为银山的音乐值得更精巧的制作,而不久后音乐发行的方式以数字为主,免不了及时更新提升音质,所以希望邱声再用公司的专业录音棚重新灌录。

    邱声拒绝了,理由是“刚起步的粗糙感也是我们音乐的一部分”。

    邱声是非常固执的人,柳望予也同样强势,他们的合作一开始很不愉快,甚至闹得黄安维从中调停了几次才终于握手言和。柳望予退了一步,再不插手他们的作品,只专注帮银山制定行程。

    专辑定在成立一周年时发行,东河入秋再入冬,气温过度平稳,与前一年大相径庭。

    这年是暖冬,立冬后天气依然秋高气爽,西风没有立刻发威,阳光灿烂,海水褪去一些,露出沙滩上夏天残留的贝壳与碎石子,整个东河市被笼罩在慵懒的气氛之中。

    邱声却不像温和气候,他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甚至可有时暴躁得莫名其妙。

    有焦虑症的影响,可也不全是。

    签约公司后,尽管明面上黄安维给了他们极大的自由,为了完成任务、也为了赚钱,乐队不得不进行高强度的演出和排练。观众大都只看一场,乐队却要保持每一场都基本相同的演出质量,次数多了以后动作机械嗓音疲累,邱声更是紧紧地绷着。

    他不希望自己、乐队有任何的不完美,也不能容忍奇怪的错误,故而排练总是以低气压开始,再以濒临崩溃的紧张结束。

    卢一宁先开始还抱怨他太专制,一提就吵,到后来都懒得了。

    他被邱声抓到一次在帮其他乐队鼓,两个人几乎吵翻了天,卢一宁扔掉鼓槌直言“因为和你一起我就是不高兴”,邱声则指着门喊他滚——最后是闻又夏和顾杞一人劝一个告终,否则他们乐队非得当场因为主唱鼓手的矛盾解散。但从此卢一宁算彻底跟邱声结下梁子,排练交流能免则免了,下班就走。

    顾杞也挨骂,他虽然生气但不会往心里去。知道有时邱声的情绪不太受控,而且大几岁一直以“哥哥”自居,所以顾杞没和他一般见识,只等邱声自己好了,摸过来道歉不好意思刚才太上头时,不痛不痒地唠叨几句。

    在邱声还没来道歉的时间差,往往闻又夏先找顾杞替他对不起:“他身体不好,可能也不是有心的,不好意思,我让他以后多注意。”

    顾杞无所谓:“骂我无所谓啊,不骂乐迷就行了。”

    可能顾杞是个天生的乌鸦嘴,他日后总结,自己但凡开玩笑的那些离谱发言,没多久就会以让人难以理解的方式突然成真。

    银山在11月成立,第一张专辑也在11月发行。

    首专叫“银色山谷”,封面是顾杞设计的,一共收录8首歌,除了两首由闻又夏创作都是邱声从词曲到编曲混音一手包揽。他仅仅过了一年,就把自己变成了什么都会的所谓全才,付出全部时间、精力,为的就是不让任何一个“外人”能插手乐队的创作。

    太果给他们安排好了规模的巡演,东河的首演顺利开始后,就是漫长的南下。

    麓阳是这次巡演新增的城市,离开了东河主场,其他地方的乐迷能否接受银山的音乐风格值得商榷。

    乐队有圈子,乐迷也有,风格、氛围甚至地域都可以成为划分标准。如果按黄安维的美好蓝图所写,银山的音乐轻盈梦幻,符合时髦与好听的特质,那么,他们不仅应当在东河这个的区域受到欢迎,换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迅速找到受众。

    巡演,是乐队扩大知名度的方式,也是黄安维对他们的考验。

    麓阳距离东河四百公里,临江,是一座内陆城市。冬天在这里比在海边更凛冽,十一月,常绿榕树蒙上一层雾蒙蒙的墨色,街道则是铅灰的。

    他们在麓阳的第一场演出不怎么顺利。

    更喜欢传统摇滚与disco风格的乐迷们对他们的风格不怎么感冒,学东洋某乐队的风格都算委婉的,签售时有人认真询问他们“算摇滚乐队吗”,邱声甚至收到了诸如“唱得软绵绵,是不是没吃饭”的评论。除了那首略微躁动的《热烈》,其他歌,livehouse里大部分时间安静祥和,放在哪儿都很合适,唯独不像正在看演出。

    第一场演得不行,让邱声陷入自我怀疑中,当天晚上喝酒吃饭时皱着眉:“我一定要搞一首特别标准的‘摇滚’。”

    “什么叫‘标准’?桃色新闻那种everybody大家一起燥起来然后吉他贝斯全部往下拨的标准大场面吗?”顾杞乐呵呵地完,吹了一段口哨。

    邱声不为所动地盯紧他。

    顾杞:“……怎么?”

    邱声眼睛发直:“刚才那段是谁的歌,你写的?”

    “我就随便哼一哼……”

    “记下来。”

    顾杞“啊”了一声,他抓抓头发,正回忆着自己刚才哼了什么——不敢忘记了,怕邱声当场和他较劲——桌对面,有人以相同节奏、相同旋律帮他哼了第二次。

    闻又夏的口哨吹得比顾杞响一点儿,他记谱确实厉害,顾杞都不上来对不对却十分顺耳。听是好听的,闻又夏根据他的即兴旋律往后现编了两句,和他有默契的鼓手用两根筷子一个碗节奏,自然而然地跟上配合。

    循环八个节后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邱声一拍桌子:“杞哥!”

    顾杞差点没敢应。

    “你来写吧!”邱声,“就这段,那个感觉保持住。”

    顾杞没写过曲,他虽然是乐队的主音吉他可平时着实没有过高光时刻,闻言第一反应就是甩锅:“要么闻夏来吧……”

    闻又夏托着下巴:“又不是我起的头。”

    “杞哥上啊,写曲有什么难的,风头不能老让那个谁抢走呗!”卢一宁看热闹不嫌事大,不仅撺掇他,还自己努力加码,“你写曲,我编鼓编曲试试,闻夏,咱们一起来。”

    “对。”邱声罕见没有掌握生杀大权,赞同地,“你写到哪里算哪里,实在写不动扔给闻夏,他擅长。”

    顾杞仿佛突如其来被委以重任,他莫名压力山大,愁得快头秃了。

    偏偏平时最惜字如金的闻又夏伸手一拍他的肩:“写完,我帮你去跟脆脆这首歌是你为她写的——哥们儿,告别单身在此一举。”

    卢一宁爆笑出声,顾杞则对闻又夏怒目而视。

    灵感来源的夜晚算得上后几个月内他们少见的轻松时刻,这首歌写得非常慢,编曲填词又花了极多的心血。最终在回到东河的当天夜里成型,几个人已经因巡演疲惫不堪,没有录音的时间,最终只在东河的某次演出时唱一次记录它的诞生。

    却没想到就成了唯一的一个live版本,更没想到,这首诞生于麓阳夜市不知名烧烤摊的歌会变作后来银山的代表作——《敬自由》。

    第二场演出在五天后,他们租了麓阳某个排练室准备,以求能够效果好点儿。

    依旧不如人意,最后一首歌还没唱,场子就空了三分之一。准备好的返场曲可能唱不成了,邱声有点失落地抱着吉他,不知所措。

    前排,某个穿麓阳某本土乐队T恤的棒球帽青年声音不大不,刚好够邱声听见。

    “唱的什么鬼……真是会玩吉他就敢上台……”他转过头,带着一股迷之自信对身边的女友,“这乐队完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每个字连贯传入耳朵,邱声像全身血液瞬间冲向天灵感。他握着吉他的手一松,又抓紧,把琴往旁边一扔,不管砸得一声巨响有没有摔坏,正要跳下舞台去和那个男青年理论——

    将近偃旗息鼓的空荡音响中,一道闷沉低音猛地放开。

    接着一段贝斯solo丝毫不吝啬炫技,刚唱完的歌高潮部分临时改变成又骚又酷的sp,贝斯线往高了走,却一点没有即将断气的感觉。在第二个八拍进了鼓点,节奏加快一倍,贝斯始终游刃有余地掌控旋律。

    不到三分钟,结束时,邱声清晰看见刚才指点江山的青年哑口无言。

    他无法对着这段即兴大放厥词,“没有技术含量”。

    作者有话:

    最近工作了都没啥空看评论,但总之很感激一直留言的大家,比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