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主意
谢四爷朝妻子拱了拱,“不敢教导夫人。”
四夫人傲气地扬扬脸,哼了一声。
大家都笑起来。
老太太看儿子和儿媳相处愉悦,心怀大慰,和长房夫妻生的气也消了不少。
很多她这个年纪的老太太,喜欢看到儿媳在儿子跟前规规矩矩的,温柔体贴对儿子言听计从,最好还是逆来顺受。甚至更有的人,看到儿子夫妻感情好,还觉得是媳妇夺走了儿子,非要闹点什么事出来博取儿子的关注,就像是跟儿媳争宠一样,直到得到儿子的关怀备至了,或者看到儿子训斥压制媳妇了,她这口气才能顺过来。
可是老太太并不,她是心智健康的正常人。
她喜欢看到夫妻和睦愉快,蜜里调油。就算是两个人有了争执也没什么,天底下哪两个人在一起能完全不闹别扭呢?就是母子之间都不可能一直和顺,常常有意见相左的时候,何况是出身不同的家庭又凑到一起过日子的夫妻呢。
闹了别扭没什么,闹过气过之后继续开开心心不计前嫌地过日子,这就是感情好。
相反,若是彼此之间相敬如宾,看上去十分和睦,外人见了都是上好的姻缘,琴瑟和鸣,其实却是暗地里各有心思,各有怨怼,那就不算是感情好。
老太太也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夫妻之间百种滋味酸甜苦辣都尝过,自己身上没能实现的,就期待在儿子媳妇夫妻身上实现。
她很满意谢四爷和妻子之间的相处状态,夫妻打打闹闹笑笑,甚好。
所以谢四爷当着母亲的面对妻子示弱,一副怕了媳妇的样子,老太太也不觉得郁闷,反而开心。
让丫鬟换了今天新做的点心还有新鲜果品,又重新泡了茶,老太太和儿子媳妇边吃边,商量怎么给萧庄宜撑腰。
谢四爷:“我今天掀了萧鹏举的车子,虽然鲁莽了一些,可是事后越想越是解气,舒坦。这厮要是下回还敢行事无状,不瞒母亲,我还想带人让他知道厉害。”
四夫人抿嘴笑:“你还没完了呢。”
“你不知道,像萧鹏举这种人,你跟他讲道理没有用,只有动武才能让他闭嘴。”谢四爷跟妻子解释,今天她是没见着萧鹏举的混账模样,要是见着了,她恐怕也要叫人动。
“我不是动不好。譬如人走在路上,遇到了发疯的野狗要扑上来咬,这时候就必须动武,否则难道还能给疯狗讲道理,用圣贤胸怀感化它吗?”
“正是,正是。”
谢四爷觉得妻子的比喻打得恰到好处,十分贴切,萧鹏举今天那模样可不就是条疯狗么。
“只是,光动解决不了这件事。”四夫人看着老太太,“咱们也帮着庄宜让侯府服软,低头把侵吞的嫁妆财产吐出来,并且,不能让人觉得是咱们国公府和庄宜欺负他萧家。还有,他们到宫门口抹黑咱们庄宜,这口气必须给庄宜出了,也要在外人跟前帮她正名。”
老太太点头,深以为然。
儿媳的这些,正是她心中所想。
家里这几个儿媳妇,三媳妇就不用了,三房自己打架还打不过来呢,其余几个,二媳妇话太少,大媳妇心思重心眼歪,唯有这个四媳妇爱爱笑,心底坦荡,遇到事情也有脑子,是老太太最满意的一个。
只可惜是儿媳,执掌中馈也轮不到她。
“依你,咱们怎么办才好?”老太太问道。
四夫人笑道:“我才几岁,走的路还不如您过的桥多呢,哪敢帮您出主意。我只是心里笨笨地想着,庄宜既然往衙门递了讼书,告她叔叔侵吞她娘亲的嫁妆,就得有人证和物证。也不知道她找齐了这些没有,要是没找齐,咱们能不能帮她补全,好让这讼书递得明明白白,任谁也不出什么去。只要做实了的确是她叔叔不干人事,她是被逼得没办法才递状子出此下策,那么,是不是外头人就不会指摘她了呢?”
老太太听了就笑:“还你不敢出主意,你这主意出的可是真的好。”
老太太固然能进宫去分辩,吉氏会污蔑,她就会澄清,而且还能把当年萧庄宜姐妹是怎么被逼出侯府的事好好在宫里道一番,让帝后主持公道。至于侵吞嫁妆的事,当年萧庄宜母亲的嫁妆单子还在,拿着单子去侯府对照就是了,还有那些银钱田产铺面之类,也都有相关的老仆人可以作证,契书在官府也有留底,总之,很容易证明萧庄宜并没有诬告。
闹起来,萧鹏举一家子不占理,能被稳稳压住。
可也正是能压住对方,能不闹,还是尽量不闹,就算闹也要私下里,最好别去宫里争辩分。
国公府爵位高于侯府,萧鹏举又是个不成器的,一旦双方杠上,不管谁是谁非,外头人第一感观就是国公府结亲王府后在以势压人。
这跟真相如何没有关系,就是人们的心理感受。
偏偏世上很多事,人们都更相信自己的感受和经验,而追究真相者寥寥。
国公府的名声是一则,另一则更要紧的,是萧庄宜还没正式出嫁,老太太不想让萧庄宜早早背上仗势欺人的名儿。
所以,在今早得知此事时一时义愤想要进宫去分辩,现在平静下来,老太太已经不想去了。
她要找一个更稳妥的法子。
四夫人所言正合她意。
萧庄宜跟叔叔打官司,开了头,那就打下去,结结实实地打,谁是谁非一定弄个明白。
中途息事宁人绝不可取。
国公府不出面,免得被是以势压人,官司赢了也要被人道。但不出面不等于袖旁观。
萧庄宜想砍树,老太太就做递刀磨刀的那个,让外孙女砍得顺利。
老太太问四夫人:“你愿不愿意去一趟萧家,替我探望一下庄宜丫头。”
四夫人笑道:“当然愿意。多日不见了,我也很想庄宜。母亲您看我什么时候去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