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可怜的文道
第一百三十六章可怜的文道
而这,白了就是张千叶一直以来的计划。
从他进入风临城就开始酝酿的计划。
其实从他伐陈开始,就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他一开始并不同意伐陈,毕竟从法理上来,这就是一种侵略。
他不是风国人,所以对风国的归属感不强。
现在让他带着风国部队侵略陈国,他主观的情感上是不能接受的。
而且,拿下陈国后,他对陈国有多大的影响力,这又是另一个问题。
他不想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地方最终变成他人的势力范围。
所以,张千叶想到了解放陈国的百姓。
将陈国的土地,分给陈国的百姓,真正让这些百姓收到实惠,这样一来,他既从心里上得到了安慰,又能在百姓心中打造良好的形象,更加有利于陈国六郡的稳定。
但张千叶明白,这里不是地球,更不是他所处的那个世界,将土地分给百姓,这等于是与旧世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做对抗。
这是冒着天大的风险才能做好的事情。
所以他得设一个计,让自己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
什么样的计划能让风国的朝廷接受他的主张?
那便是稳定!
刚刚拿下陈国,势必会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出现,为了维持稳定,风国朝廷可以接受一切意见。
但张千叶的威名太大了,有他压着,陈国的贵族、地主们根本不敢乱动,那些反抗者也只敢偷摸地来一下,根本成不了气候。
所以在进入风临后,张千叶故意拉拢司马曜,为了就是让对方明白,他不过是一个刚刚立下夺天之功的狂傲将军,以麻痹对方的警惕。
果然,在他的放纵下,司马曜、段耿等人越来越放肆。
他们以为张千叶对他们做的事情浑然不知,殊不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张千叶的监视之下。
尤其是段耿。
他以为他整日闷在府里雕石像张千叶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其实张千叶早就看出他雕的石像有问题,那玩意看似是个普通石像,但石像的势明明就是在给自己的同伴传递信息。
不得不,段耿的段是真的高明,寻常人根本不易察觉,可惜了,张千叶当初在玩游戏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解谜游戏,而段耿的谜底,是真不难猜。
他觉得万无一失,可在张千叶眼里,却是漏洞百出。
当初薇娅问他为何要对司马曜那么好,那是因为张千叶知道,拿下风临后,风国朝堂肯定会为了争夺陈国的势力范围明争暗斗。
他虽然不在朝堂,却远比朝堂众人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也正是如此,张千叶从一开始就知道,他踏入风临城的那一刻,接下来的战争,都不在是刀刃上的比试,而是政治上的试探。
政治,向来是最黑暗的。
就拿何中正和金乾来。
为何朝廷会选这两人过来?
一个是吏部左侍郎,掌管行政。一个代表了金家,掌管风临城防。
这两人,看似和气,但何尝不是一种政治平衡的结果?
而两个人的到来,却把他在风临的权力全都架空。
看似张千叶要带兵夺回衡阳郡,实则他若是不出兵,在风临也什么都干不了。
还不如带部队出征,最起码能把兵权掌控在中。
朝廷里那群老油条干的什么他比谁都清楚。
想架空他在风临的势力,那就得做好粉身碎骨的打算。
这场政治博弈,终是以他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至于这里面其他的一些心思,他也不想再多解释,能看懂的人自然懂,看不懂的人多了也无益。
当风临的战报传回风国朝堂的时候,果然在朝堂上掀起一阵雷霆。
吏部尚书何文远更是以张千叶未能保护好吏部左侍郎为由直接弹劾他。
不过想来也无济于事,毕竟张千叶在这次动乱中没有任何做得不对的地方,相反,他还拿下了陈国最后的衡阳郡,是大功一件,哪还有处罚的道理。
不光拿下衡阳郡,还同时处理了陈国余孽的反叛,替死去的吏部左侍郎何中正报了仇,可谓是两重功劳。
若是张千叶在场,怕是要让何文远当面感谢他才是。
同时,几个官场的大佬们都明白,陈国已经是张千叶的地盘,想一个堂堂吏部左侍郎都死了,若是再派自己人过去,那估计也是有去无回的结果。
于是在东方雪询问几人谁能担当新的弘农太守时,在场众人没人发声。
谁也不想把自己人派去送死。
一来,你选个地位低的,不配。
二来,选个地位高的,会死!
怎么选?还不如不选。
见没人话,东方雪便开口道:“文相,你觉得何人可为弘农太守?”
文仲见东方雪问向自己,突然有些不懂了。
“这陛下圣裁独断,自然有心仪之选,臣洗耳恭听便是。”
听到文仲这话,东方雪突然笑了笑。
见到她这番笑容,文仲突然觉得有些不妙。
“镇国侯可是向朕推荐了一个人,朕觉得此人来担任弘农太守正合适不过!”
文仲突然反应过来,顿觉不妙。
“文相的孙子也不了,现今还无一官半职,不如就让他前去弘农担任太守如何?”
文仲还没话,礼部尚书文渊先开口了。
“陛下,儿顽劣,不堪大任,请陛下另则贤明,以免误了大事!”
文渊当然是不希望文道跑那么远,再加上现在朝中诸多势力都在争夺这块肥肉,若是文道掺和进去,怕是有些不妙。
有人反对,自然就有人赞同。
吏部尚书何文远直接站出来反驳道:“文尚书这话就不对了,早就听闻阁下的公子有龙凤之才,现在陈国之地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文尚书这般偏袒自己的儿子,是何道理?”
“你”文渊没想到何文远会站出来自己。
他向来和何文远没有瓜葛,今天这事算是结下梁子了。
“陛下,老臣愿意将孙子送往弘农,一来锻炼此子,二来也算是为我风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文仲这时开口道。
有文仲这番话,文渊自然不再什么。
东方雪也是高兴地点点头。
她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让刚刚打下来的陈国六郡稳定下来,一切都好,至于是谁的势力范围,她并不会多管,毕竟再怎么划分势力,最终都是风国的地盘。
而且,她更乐意见到张千叶的崛起。
现在朝廷由老一辈贵族把持太久,需要一个新的力量插入进来,重新洗一次牌。
而此时的文道,并不知道他的好兄弟已经给他安排了这么大的肥缺。
他正在醉仙楼醉生梦死,还是文府的管家文十找到他,把他带了回去,一回到文府,文十直接将他带到了文家祠堂。
文道发誓他一生都没见过这个场面。
他的爷爷,当朝丞相文仲坐在祠堂中间,他父亲文渊坐在右位,二叔文博坐在右位。
三人目光严厉地望着他。
文道跪在地上,开始仔细回想自己这段时间有没有犯错。
可这段时间他也顶多是上上醉仙楼,听听曲,在凤来仪酒楼吃点珍肴,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大事。
“爹?这是?”文道心翼翼地问道。
“今天喊你来,主要是有件事想和你,你仔细听好。”
见文渊如此郑重,文道当即板正面容,认真听起来。
“陛下早上下令,让你担任陈国弘农郡的太守,你不日便要出发启程,前往弘农!”
“什什么”文道差点一口气没缓过来,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爹,陛下是不是搞错了?是不是念错名字了?”
这时,文仲突然开口道:“没错,陛下就是让你担任弘农郡太守,道儿,你此行责任重大,这也是我们将你叫来的原因。”
“”
文道当然知道这责任大了,他啥都没干,突然就让他当什么什么太守,他拿什么去当啊,一点经验没有?
“陛下是不是脑子坏了,怎么突然让我去干这个?”
文渊见状,当即低喝道:“住口,休要胡!让你去做弘农太守,还不是你那个好兄弟的建议。”
“好兄弟?你是张千叶?”文道立马反应过来。
“嗯。”文渊点点头,“此行,对你来也不是坏事,免得你整日闲在帝都,也不干正事。”
“哪有!”文道声嗫嚅道。
“混账!听好了,你爷爷有话对你!”文渊突然骂道。
被文渊这么一骂,文道当即安静下来。
“道儿,你年纪也不了,此次前往弘农郡,算是你正式步入朝堂的引子,本来老夫还想等一年再让你进入朝廷,但既然有这会,也算是造化。你这次过去,安全方面到不用担心,陈国六郡已经是张千叶的势力范围,有他在,势必能保你安危,这个老夫不会担心。”
“嗯。”
文道点点头,文仲的话,他向来是十分听从的。同时他也明白文仲这番话的意义,可能从今天开始,他便要摆脱花花公子的名声,开始正式步入官场生涯。
接着,文仲又向文道起了文家的历史。
这段故事属于老生常谈,文道都能背下来了,但就算他再不喜欢,也得老老实实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