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回村

A+A-

    至于包子是不是肉馅儿的,那一点都不重要。

    林秀秀见状,忍不住笑出声来,“瞧你那点出息!吃顿包子就高兴了,我跟你,不用等到麦收,你就能敞开肚子吃肉包子了。”

    至于是什么时候,她并没有。毕竟,为着村里的安稳着想,里正还没在村里宣扬她跟吴家合作的事情呢。

    完这话,她也不等腊梅追问,就拐了方向往包子摊走去。

    “哥,这包子怎么卖?”许是走的近了,那肉包子的香味就越发浓郁,让林秀秀的肚子都忍不住咕噜咕噜叫了两声。

    也亏得街上人多,要不然怕她要尴尬坏了。

    包子贩见来了主顾,赶忙眉开眼笑的招呼起来,“肉包子三文钱一个,素包子三文钱俩,您是想要几个?”

    林秀秀想到田大伯今儿算是帮了自个的大忙,怕是晌午时候也没舍得在外头吃些东西。还有王氏眼下,也该饿了。

    加上现在,她里还有不少铜板,所以她没含糊直接要了八个肉包两个菜包。

    腊梅看她买的痛快,欲言又止,好几次都要险些开口劝了。可一想到先前秀秀嫂子大笔的模样,心里又道:就是秀秀嫂子的那样,大头都花了那么多了,难不成还要抠唆几个铜钱?

    几人赶着牛车回村的时候,林秀秀就把买的包子给几人分了分。

    田大伯跟腊梅连连摆,什么都不肯要。最后还是林秀秀虎着脸,王氏劝着,俩人才十分不舍的口吃起来。

    吃着吃着,田大叔的眼眶就忍不住红了起来。

    “这都多少年没吃过白面包子了,就前头咱家里种出菜来后,你大娘给包了顿素菜苞米面儿的包子,都让我吃的险些哭出声来。”着,他就抬头抹了一把眼角,咧嘴道,“哎,余下这点等回去了再吃。”

    腊梅哪能不知道亲爹的心思?

    她哽了一声,跟着道:“我现在也没那么饿了,也回去了吃。”

    家里现在虽然不缺吃的,可肉包子却是见不着的。要是拿回去,跟娘分一分,总算一家都开了开荤。

    林秀秀抬了抬里装包子的油纸袋,笑道:“大伯,腊梅,你们只管吃,我这给大娘买着呢。”

    完,她又递给王氏一个,“娘,你也吃,吃饱了好有力气归置我新买的家当。”

    本来还因着她花钱如流水而心疼的王氏,一听这话,就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能怎么着,面对这般能耐,却被自家拖累的儿媳妇,她亏欠了人家的婆婆,只能顺着呗。

    那边,田大伯跟王氏感慨起了曾经的光景,着着就扯到了闲事儿上。

    而并不了解桃溪村的东加长西家短的林秀秀,则暗暗琢磨起自个跟韩毅的关系来。

    无论如何,今日人家是舍命相救,这份恩情加上先前几次帮助,怕是怎么还都不为过的。

    她微微皱了皱眉,一会儿觉得惆怅,一会儿又生了担忧。

    倒不是她恪守古代礼仪规矩,只是有些事情却不得不顾虑。

    一则有王氏这层关系在,许多事情她不好不好做。二来,林秀秀并不想崩人设,更不想丢了现在安稳的日子。

    不过她也不想太过矫情,所以思来想去的,最后觉得有些话还不如干脆利落的问个清楚。

    若韩毅真对自个无意,那日后大不了就避着些。

    她也不是拿不起放不下的人,没了男人,总还有田地跟家底儿可以依靠的。

    可要是他对自己有心,那林秀秀也不会做唯唯诺诺,因着背负寡妇名头而不敢争取的人。

    想通透了这一点,她的心就越发坦然安定起来。

    牛车刚进村子没一会儿,还未到赵二家门前呢,就引了半村的孩子跟着看稀罕。

    别是孩子,就是路上碰上的大人,都忍不住伸长脖子瞧上两眼。

    “磊子娘,你们娘俩真买耕牛了啊?”

    见有人打问,王氏就收敛了心思,强笑道:“是啊,可是花了不少银子,前头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家底儿,这下也去了个差不多。”

    边上有人笑道:“看你的这话,就秀秀卖化肥挣得,怕买个三五头牛都够,哪能买一头牛就花干银子啊。”

    王氏摇摇头,“嗨,别提了,还不是秀秀想得周到,想着入秋了阴雨天难熬,所以想翻新院子。但凡一盖屋子修院子,咱那点钱哪够看啊?”

    “况且秀秀卖化肥,刨除进料的钱,跟咱们村赊购的钱,其实也落不下多少。”

    要不农妇自有农妇的生存智慧,就跟她当初明白自己跟儿媳护不住抚恤银的道理一样。哪怕她没读过书,却也知道与人交往,没人会希望看着旁人过得比自个好。

    哪怕那些人知道她的不是真的,甚至背地里会猜她们藏着掖着了。也总好过她跟秀秀娘俩自个日子多宽裕,继而让人嫉妒。

    反正不管大伙儿信不信,不过半日整个桃溪村就都知道,磊子娘跟磊子媳妇真的买了耕牛,还准备起新房子了。

    这年头种地不易,可有了耕牛跟铁犁后,桃溪村耕田犁地的速度简直攀上了巅峰。

    只是不到三日工夫,林秀秀就把家里的田地耕完了。而且,村里一些孤寡老人的田,也被耕好。

    加上有耧车相助,五六亩地只用了一日就种完了。这速度,莫是村里儿子最多的人家,就是放到整个州城,怕都没人比得过。

    不过林秀秀出借铁犁耕牛和耧车,却有一个条件,就是大伙儿相互帮衬一把。

    所以,耕种早的,也会帮着耕种晚的播种,唯恐下回就借不着这般用着便利的新农具了。

    还没等桃溪村新农具的事儿传出去呢,村里的各块田里,就已经种好了麦子。而做完这些后,大伙儿甚至还未感觉出劳累来。

    不过地里活儿做完了,大伙儿也没闲着,毕竟现在谁不知道赵家二房娘俩要盖房子的事情?

    虽然听了秀秀那媳妇要请泥瓦班子,可一些粗活累活儿,村里的老少爷们还是能帮一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