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演习结束
远火营一连和重炮营一连接到命令后,纷纷朝着圈定坐标进行开火。
蓝方特种部队陈上尉看着重炮营一连开起火来就没完了,甚至打完一个基数的炮弹后还没停,很是诧异,这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是他们发现了我们的重要单位?
可不应该啊,他们的前线侦察部队应该都被困在了瀑布区域,怎么可能会有精力在去侦察己方的目标?
这么大的阵仗,陈上尉拿不定主意,立刻报告张中队长,张中队长听到重炮一连打完一个基数的炮弹后还没停下,也是懵了。
他能估计蓝方总指挥部出事了,趁着导演部还没下达演习结束的命令,张中队长不敢怠慢,立刻道:“我们已经抵达远火营位置,请你方立刻攻击。”
陈上尉一听,也不犹豫,带着人就冲了上去,此时重炮一连的警卫人员,也用单兵雷达检测到了陈上尉的动向,纷纷做好战斗准备,等他们一靠近就立刻发动攻击。
实际上,陈上尉作为特种兵,有很多种段来破解单兵雷达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干扰,随身带个干扰器,就足够对抗干扰性很低的单兵雷达做到侵袭。
甚至有时候大风大雨天气,单兵雷达会直接失效,可这只是基于一两台单兵雷达来的。
如果对方有十几台雷达都盯着你,你就算是再干扰,也无法全部干扰完。
这就像是饱和式导弹攻击一样,你拦截导弹拦截一个或许没问题,但十个、一百个呢,你肯定就没法全部拦截了,总会有漏之鱼的。
重炮营一连警卫排在收到五营一连的警告后,就把携带的所有单兵雷达都搬出来了,就盯着陈上尉的方向看,没想到还真捕捉成功了
此时陈上尉觉得不太对劲,于是对着身后的狙击道:“等会我们一攻击,敌方所有的重火力你都得解决掉,速战速决。”
特种部队的狙击,即使在夜间,狙击能力也非常强,“老陈,你放心吧,我已经瞄准好敌方的枪了,只要你的命令一下,我就进行精准速射。”
陈上尉带着人员很快潜伏到距离重炮连只有一百米的位置,随后看向几个人,“带面罩,烟雾弹发射器准备,投放。”
十几个战士听到命令,纷纷从身后掏出烟雾弹发射器,随着砰砰的清脆响声,十几颗烟雾弹全部投射了过去,狙击也很利落,立刻对红方进行准确速射,没一会就消灭了五六个人。
饶是五营一连能猜到蓝方特种部队很强,但也没想到他们的配合这么强,而红方警卫部队,明明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可也是被这一下给打蒙了,人家还没开始进攻,自己这边就报销了半个班。
陈上尉随即喊道:“所有人员冲锋,十分钟内解决战斗。”
五营一连长见到己方被收割的速度太快,也不敢犹豫,立刻喊道:“所有装甲车出动,去重炮连支援,如果敌人夺取了自行榴弹炮车,直接就地摧毁车辆。”
随后喊道:“二班长,你驾驶着装甲车去追狙击,切记,不要跟他们抵近攻击,这个狙击有点强,在两公里外,用炮对他们火力覆盖,直接把那里炸成马蜂窝再。”
陈上尉在烟雾弹散完的那一刻,也成功的干掉了最后一名警卫人员,这些人的战斗力对上自己来,真的很一般。
可他刚准备像张中队长报告,就听到远方传来了械的轰鸣声,这是,装甲运兵车的声音。
我丢!陈上尉心里暗骂一声,“又被耍了,原来这是个陷阱,他们埋伏这么久,就是为了一锅端掉自己和蓝方的精锐骨干部队。”
困兽犹斗。
陈上尉立刻喊道:“全部上自行榴弹炮车,把炮口调转对向重炮营,十发速射,就算是咱们被消灭,也得拉上他们一整个重炮营才行。”
虽然这样看似徒劳无功,毕竟演习输了就是输了,你在最后还干掉人家重炮营有什么意义呢?
可如果这是实战,意义就很大了,任何实战,都不会是一个旅,一个军来对抗,那规模太了,基本不可能发生。
毕竟两个超级大国爆发战争,那绝对会是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自己如果能把重炮营完全摧毁的话,那这个旅基本就废了,没有了重炮营的支持,就明这个旅没有了远程火力支援。
口径即正义,射程即真理,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够用,没有了重炮的远程支援,那这只部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罢了。
一连长见到蓝方人员都钻到了自行榴弹炮车上,立刻喊道:“炮发射,不要吝啬穿甲弹,全部给我打出去,务必在第一时间把所有自行榴弹炮车消灭。”
张中队长此时也对远火营发动了攻击,进攻起来也是无比顺畅,尤其是张中队长先带着几个特种兵摸进去解决了好几个重点岗哨,让这次偷袭进攻的更是无比顺利。
就当张中队长摸掉大半个远火营的战斗人员时,远火营长看向几个下,无奈道:“你去弹药库安放炸弹,你们去各车安放炸弹,是时候把这片基地炸上天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被蓝方部队攻破了防御线,咱们营的警卫部队真该好好整理整理了。”
就在此时,导演部下达命令,“蓝方指挥部已被消灭,这场演习判定为红方胜利,请所有人员清理战场,并于明天早上八点前到达预定地点集结;请红蓝双方指挥人员于中午2点准时进入导演部参加战后盘点。”
随着导演部的命令下达,激烈的战斗瞬间戛然而止,装甲车不在动弹,自行榴弹炮的炮口也不在转移,远火营也因此保存了下来,红蓝双方人员各自分离集结。
陈上尉看着五营一连长不惜弹药干掉了两辆自行榴弹炮,啧了声:“你们打起仗还真是疯狂啊,不过没啥用,你们的警卫人员能力太弱了,完全坚持不到你们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