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于黑暗中迷茫1
正文:
20年3月,中国广州
海珺迎来了自己的26岁生日,26岁这个年龄让人感触颇深。完全褪去了大学生步入社会时的青涩,染上了一点职场中打滚几年的精明、稳重、心翼翼(简而言之市侩,烟火气,圆滑)。海珺是一名人民教师,所负责的科目是化学,从业已经有四年多了,如今正进入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前不久海珺申请考编了,如同父母男友期望的那般,海珺没有任何想法就提交申请了。
海珺吹了蜡烛,吃了26岁的生日蛋糕,回复了所有朋友的生日祝福,像是完成一份工作一般,仔细想过有没有遗漏什么细节,生日算是过去了。
当晚躺在床上的海珺久久无法入睡,海珺辗转反侧也导致了睡在她旁边的陆军无法安睡。
陆军:“睡不着?”
海珺:“吵到你了吗?”
“恩。”
“那我出去睡吧。”
“好。”
海珺和陆军的关系大概就是这样,两人在一起大概有六年了吧,明明是最亲密的枕边人,但相处的就像是路过的陌生人一般客气疏离,不,应该像是职场上的同事一般。熟悉却很客气。根本不像是情侣
但正因为客气,所以没有争吵,每一次争吵都是一次很文明的很理智的辩论。
海珺拿着枕头,另外拿了一床被子走出了房间。今晚应该不回房睡了。
陆军的反应海珺已经习惯了,所以并没有生气,反正海珺已经习惯了自己男朋友就是这么不贴心不浪漫没有情趣的。
海珺独自一人走到黑漆漆的客厅,抱着膝盖窝在客厅的沙发上,透过冷冷的月光看着黑漆漆的液晶电视发呆。空荡荡的客厅,静悄悄的空气,弥漫着只有海珺一个人才能体会到的孤独。
虽然房子里还有别人,但那人却不是自己能依靠的人,海珺处于孤苦无依之境地,能不孤独吗?
海珺26了,这时候才开始思考自己活着的目的是什么,这到底是无病呻吟还是忽然想要追梦了?现在开始要寻找人生的意义是不是有一点迟了?
高中那会儿想着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大学那会儿就想着谈一场恋爱,然后便轰轰烈烈的倒追男人谈了一场全系都知道的恋爱,天天约会,天天社团开会,天天都是吃喝玩乐,偶尔上上课,等到大三了,开始忙着找实习单位,找到工作了就想着踏踏实实工作,争取早日升职加薪。
一生如此漫长,不知为何从没有时间停下来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干嘛。
现在,你停下来好好想一想,你会发现你真的是终日不得闲,上学的时候上学,为卷面分数或喜或忧;上班的时候上班,发呆划水想着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休息的时候休息,看电影约朋友宅家里煲剧看休闲读物;忙忙碌碌的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忽然停下来,一回首,问自己一句:我到底有什么成就?
你之所以前进是因为被父母,被朋友,被环境赶着前进。找工作是自发的吗?是你到了找工作的年纪了,结婚有多少是自愿的?不还是因为你到了结婚的年纪了社会环境让你意识到此时此刻你应该要做什么,却没有给时间你去想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如今海珺的人生已经步入正轨了,海珺有了空闲的时间开始胡思乱想了,然后海珺惊奇的发现自己
海珺: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产生社会价值?
海珺:我活着是为了什么?美食美景美人?
海珺:美食吃了不少,美景看了不少,美人也拥有了,那我的人生应该是圆满了,可为何我一点也不高兴?
海珺忽生感慨:“我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在深夜里,一道绵柔的女生对着空气发问,怎么听都有点毛骨悚然。
一个刚刚过了生日,已经二十六岁的,谈了六年恋爱还没有结婚的女人,寂静的黑夜朝着黑暗在问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人怕是很低落吧?
推动海珺前进的社会环境缺了很重要的一环(陆军求婚),导致海珺有了时间思考为什么。要是海珺在二十五岁的时候结婚了然后生孩子了(哪怕是今晚被求婚了),想来也就没有这时间思考人生了。
忽然客厅的灯光亮了,乍然亮堂起来,让海珺的眼睛不适应地眯起来了。
身后传来了陆军低沉有力、沉着冷静的声音,问道:“你不会忽然想死吧?”
非常直白的提问,让想死的人无所适从却找到了救命稻草,让瞎想的人哭笑不得无言以对。哪有人这么直接问的?
海珺一个人在深夜中伤春悲秋的独角戏戛然而止。内心吐槽:我当年是怎么看上这家伙的?
海珺:可能是刚上大学,忘了带眼镜。
海珺看向陆军柔声问道:“你怎么也起来了?”
陆军官方械地回答道:“根据我们两人的合约,在对方需要陪伴,括弧(情绪起伏大)的时候尽力抽出时间陪伴。”
陆军:“我忽然感觉你不对劲,所以就起来看看。”
陆军:“你还好吗?”没有什么感情可言的械性问候,人工智能的语气都比他的要亲切,虽然话很贴心,但话的人语气有问题,就是一个器人。
海珺:“我还好,只是又长大一岁了,不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每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感觉生活没有一点盼头而已。你看,我真的还好。”微笑脸。
陆军:这应该不算还好吧?
一般女生都会直接“还好”,然后做出一副等待安慰的样子,可是海珺不是一般女生,海珺知道自己要是不把问题明白,自己的男朋友是不会来安慰自己的(陆军绝对会听到还好之后就回房间睡觉了),所以海珺很详细的把问题都明白了,海珺想要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陆军能够帮忙找。
陆军的大脑已经有了系统的答案,回答道:“作为女儿你有好好赡养父母,这是对你父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