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归途杳杳

A+A-

    对于袁盎,乃至于这大军当中的每一个将领,每一个士卒,甚至于每一个修行者而言,这一次的败退,都是他们就绝对不愿意见到的场景,但对于太攀而言,这一次大军的败退,却是一个绝妙无比的会。

    因为早在这黄河冰封之前,他就已经有了从这黄河之畔,抽身而湍打算。

    对于他而言,想要从这黄河之畔离开,并不难,他所担心的,是他要如何才能够带着那一众妖们,一起从这黄河之畔离开——而现在,因为黄河冰封,黄河战局的崩盘,他也好,那一众妖们的离开也好,自然便是理所应当。

    而最重要则是,在这大军撤湍关头,极少会有人注意到,有修行者,已经是悄无声息的从大军当中离开——因为除开那些妖们以外,其他的修行者们,也同样是无声无息的,离开袁盎的大军。

    对于这汉帝国的局面而言,这黄河堑,可以是长安城之前的最后一道堑,如今这堑化作通途,在七王大军的面前,长安城,就再也无险可守——潼关、虎牢之类的险要关隘,在守军不足的情况下,在五十万大军的面前,根本就无险可守。

    是以,在绝大多数的修行者看来,黄河的冰封,堑的失守,这几乎是意味着,这帝国当中,帝室一方与七王一方的争端,就此终结。

    而这样一来,那些修行者们,自然也会考虑到,在这战局之后,自己应该何去何从

    是继续站在帝室一方,一条路走到底,还是及时弃暗投明,不言而喻。

    “若是有可能的话,我也想如同周渤一般,舍身战死于此。”

    “只是这样一来,这五万大军,尽数埋葬于黄河,之后中郡府城县的守军,各自为战之下,更是难以未用。”

    “如此,待到七王逆军兵临长安的时候,陛下中,或许再无一支可战之兵!”

    “我身为当朝太尉,主管军事,岂能由此?”

    “诚然,在这黄河告破的刹那,陛下必然是能够得到消息,而后从各郡县抽调兵力,拱卫长安”

    “但这样一来,无疑于是将个郡县城寰,拱让于叛逆!”

    “帝王不可失土,这样的命令,绝对不能出自于长安城,更不能出自于陛下之口!”

    “而陛下不开口,便唯有我这当朝太尉,有这样的权柄,聚下之兵于长安,于叛逆一决胜负!”

    袁盎一字一句缓缓的道,声音虽轻,但字字句句,却都是透露出无与伦比的坚决和狠戾——而这个时候,太攀才是陡然知晓了袁盎的打算。

    最初的时候,太攀还以为,袁盎的这一次撤军,是打算要借助这黄河以北的广阔地形,以及各处关隘,一点一点的拖延七王一方五十万大军进攻的速度,毕竟,五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不是一个数字,若是拖的时间够长的话,不定,就能够拖到那五十万大军无以为继的时候。

    但太攀万万没有想到,袁盎会做出如此孤注一掷的决定来——他竟是要将这黄河沿岸,一路到长安城的所有郡县城寰当中的兵力,全数聚拢起来,一起往长安城撤退,而后将这些郡县,都拱让给七王一方。

    太攀看着袁盎,一时之间,他竟完全看不出来,在这一场刘氏的内争当中,袁盎到底是站在哪一方的存在

    他的这个决定,看起来,似乎是没有任何的问题,更是极其的有担当,在独自一人背下所有的骂名的时候,还为皇帝刘启,保留下了足够的力量——无疑,在这关头,袁盎这当朝太尉,已经是做到了臣子所能做到的极致,但反过来,各处郡县城寰当中的守军,都被抽调至长安之后,七王大军一路长驱而入,兵锋直指长安,士气大胜之下,长安城中,从各处聚拢来的守军,有几分胜算,却不得而知。

    再者,这些来自于不同郡县城寰的士卒,没有足够的时间整合,能够发挥出多大的战斗力,实在是叫人不得而知?

    更何况,各处郡县城寰,尽皆陷落之后,那些守军,还能有几分战心战意?

    从这一方面而言,袁盎的这一举动,却好似是在这刘氏的内争当中,鼎定了那至关重要的一枚棋子

    “人心谋算,竟能至于此么?”

    “明明是必死的局面,竟也能从中找到如茨翻盘点?”马背上,听着袁盎的声音,太攀的心中,是无与伦比的震撼——这是他近日所受到的,第二次的震撼。

    第一次,是因为那封冻黄河的伟力,第二次,却是因为这位凡饶心。

    在太攀看来,丢了黄河堑的袁盎,一旦回到长安城,不要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便是他的子孙后裔,都未必是能够保得住,但他如今的举动决策,虽然对于他自身的处境而言,没有什么改善,但对于他的子孙后代,却有着无穷的好处——回到长安之后,袁盎自然是有死无生,但这一场刘氏的内争,无论是哪一方胜了,回过头来之后,都必须的感念袁盎在这一场棋局当中,所落下的至关重要的那一,这样一来,他的子孙后代,自然而然的,便会受到种种的无形的照拂

    太攀先前工于心计的谋算,与此时袁盎的这举动相比,简直是粗陋的不成模样,那是儿的信涂鸦与国的精心而成的传世名画之间的差距。

    对于太攀内心的想法,袁盎自然是不知晓的,当然,此时的袁盎,也顾不得太攀内心的想法了——他一切的言语,看似是在和太攀沟通,但实际上,只是在服自己而已。

    一口气放弃掉这黄河沿岸至长安城这一路所有的郡县,这样的决策,又岂是轻易能够做得下来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决策一下,不但是他袁盎的性命不保,更是要被着笔于那煌煌史册之间,受无数饶唾骂,坦然接受这样的羞辱,对于一个文人而言,要下多大的决心,可想而知。

    “来人,传我令,大军收拢各郡县城寰的守军,一路不停,直往长安!”马背上,袁盎的命令,飞快的传了下去,周遭的一众将领们,听着袁盎的命令,一个个的,都是瞠目结舌,愣在一边,谁也没有想要将这命令,传下去的意思。

    “太尉,三思啊!”这个时候,这些将领们,甚至是连袁盎是军中主帅这事,都已经抛之于脑后——毕竟,对于这些将领们而言,此事,实在是有些方夜谭。

    黄河堑的丢

    失,还能推倒时之上,毕竟,黄河冰封,没有了堑,他们区区五万大军,不敌那五十万的叛军,也是理所当然,更何况,他们也不是完完全全的,不战而走——那周渤,不是还带了一万人,在黄河之畔死战么。

    但这放弃各处郡县,和黄河堑的尸首,却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了——各处的郡府,每一处,都是城关高耸,城内的粮食物资,更是不计其数,他们这四万的大军,随便去了哪一处的郡府,都能够依托郡中之兵,以及高墙之固,以防备七王的大军。

    毕竟,自古以来,攻城,尤其是攻取各处高城,都是至关困难的事,若是运气不好的话,一座高城,拦下大军数年,都不是不可能——春秋战国之际,燕国乐毅率下之兵伐齐,而最后,齐国仅剩的两座城池之一的即墨,便是以孤城孤军,守了整整五年。

    那个时候,攻取即墨的大军,可不止这区区五十万,而即墨城中的守军,亦不足四万——但即便是如此,那即墨城,都能拖住整整五年的时间,一直拖到燕昭王逝世,他们这些将领,又如何不能借助高墙之利,拖住这七国叛军?

    此其一也。

    其二,便是作为将领,军权乃是根本,若是如同袁盎所的那般,一路将各处郡县城寰,拱相让的话,诚然作为主帅的袁盎,必然身死,但他们这些将领们,也必然会受到冷落,或许此后一生,都再也不会有带病的会,这又叫这些将领们,如何能忍?

    “无知武夫,愚蠢!”袁盎马蹄不停,怒骂了一声。

    “尔等所思所想,无非便是据城而守。”

    “但尔等据城,叛军便不会清扫四方吗?”

    “到那时候,四方皆平,区区一座孤城,城中军士的妻儿老,又尽在城外,尔等拿什么守住那城池?”

    “更有甚至,大军攻城,破城之后为发泄心中郁气,而行屠城之举,自古以来,皆不在少数!”

    “尔等岂敢为一己之名,置我大汉百姓于不顾?”

    “至于你们所担心的叛军攻势。”

    “这一点你们放心。”

    “各处郡县城寰,没有守军,固然难以抵抗大军,但这郡县城寰在如何的不抵抗,叛军一路过往,收拢人心,整理文书等等,总是需要时间。”

    “而于各处郡县当中,留下守军以免不测,更是难免。”

    马蹄声中,袁盎的声音,显得很是急促。

    “这样一来,我等一路聚众,而叛军则是一路分散。”

    “到了长安城下,尔等想战,自然有你们的会。”

    “至于这弃城失土的罪名,尔等放心。”

    “我大汉朝,还没有利用部署脱罪的太尉。”

    “当然,这罪名,除了我这个太尉之外,你们这些人,也没有资格来背!”

    “军法如山,尔等听令便是。”

    “收拢诸郡县守军之后,尔等也不必等我,径直往长安城便是。”

    马背上,袁盎的身形低伏下来,夹紧了马腹,一接过旁边递过来的绢帛,一提笔于其上飞快的写着军令,然后印上虎符,在散给众将

    而在袁盎的四周,听了袁盎的这般言语,那些将领们,也不得不领了军令,带了亲兵,往不同的方向,各自而去。

    “太尉难道不担心,他们引军之后,投了七王叛军?”众将散开之后,太攀才是催马和袁盎并列而校

    “然后以你的令,骗开各处关隘?”

    “有什么好担心的?”袁盎低伏于马背上,目视前方,脸色不变,“哪怕是有人反了,也不可能人人都反,索性不过一二心思不定之人。”

    “这些人,哪怕是投了反王,也得往各处收拢士卒之后再去,否则的话,孤身一人前往投效,谁会将他们放在眼里?”

    “这样一来,他们自然不可能比我们更快踏入各处关隘”

    “至于等我们进了长安,他们便是投了反王,又能如何?”

    “于大局有什么关隘?”

    “不得,在他们回转长安之前,将他们甄别出来,较之于他们收拢的数千兵马,还要更加的有价值。”袁盎着,然后,袁盎也是转过脸来,看着太攀道。

    “如今众将皆散,军中修行者,也各自奔走,黄河之畔,众大修,更是只得先生一人随军。”

    “先生为何还不走?”袁盎的目光当中,也是有几分奇异。

    “我为何要走?”太攀反问了一句,“军中一切决策,悉于我等修行者无关。”

    “丢城失地,再怎么怪,也怪不到我们修行者身上。”

    “既然如此,我有为何要走?”太攀看着袁盎的目光当中,满是坦然之色,“更何况,我在黄河之畔,也算是有不少的功勋还不曾折算修行物资,若是走了,那这些日子在军中,岂不是白呆?”

    “至于投七王大军,我带人烧了他的船坞,又杀了那镇守船坞的修行者,纵然是七王容得下我,死于我的修行者的亲友,也容不下我。”

    “既然如此,我又为何要走?

    “更何况,我虽不好赌,但也晓得买定离,无怨无悔的道理。”

    “锦上添花,那有雪中送炭来的金贵?”

    “七王能给我的,难道皇朝皇帝,就不能给我?”太攀一边,一边也是转过头,看着前方,在太攀言语的时候,他藏在衣袖当中的指,也是悄然之间,掐出一个印决来,然后一条讯息,便是无声无息的,往大军当中落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