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豪言壮语
“速记速记,吴起兵法果是兵家之奇书!”桓温再次催促吏官道。
听完“励士”之后,桓温像一个渴求知识的孩子一样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吴静,希望吴静还能更多关于吴起兵法的内容。
可吴静再也想不起来了,吴起兵法的内容的确纷繁芜杂,牵涉甚为广泛,如果将这六篇一一细化,恐怕要上三天三夜。
“桓大将军,吴家所传仅余以上六篇,兵法其余内容皆已失传。”吴静拱道。
“哦这就完了?唉也罢也罢。”桓温一脸意犹未尽道。
“就这么多了。”吴静点点头道。
桓温脸上依然带着孩听故事听到一半而不愿离去的那种依依不舍的眼神。
吴静两一摊,冲着他尴尬地一笑,表示自己确实爱莫能助。
“贤弟啊,待吾回归荆州,即依吴起兵法所言,秣马厉兵,枕戈待旦,待他日中原再次乱起,趁挥师北上,行稚士、越石之事。”桓温沉默半晌,随后走上前拉着吴静的慷慨激昂地道。
桓温所稚士、越石是指祖逖和刘琨。这两位英雄非同凡响,他们是闻鸡起舞的两位主角。祖逖和刘琨当年同为司州主簿,感情深厚,同床共枕,同被而眠。有一日半夜鸡叫,祖逖踢了刘琨一脚并对刘琨道:“听,这是什么声音!”刘琨听了半天,终于听到是公鸡打鸣的声音,于是打着哈欠道:“哥,这么难听的声音,可不就是那半夜鸡叫么?吵得我睡觉都不安生!”祖逖摇头道:“此言差矣!这哪里是什么难听的声音,分明是催人上进的号角啊!我们不能再得过且过了!起床!我们一起去练剑!”从此之后两人夕则燃松读书,旦则勤练武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成了“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的栋梁之才。
而提到刘琨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故事:
刘琨胡笳退敌,
蛮夷四起,
匈奴横行,
刘琨据守晋阳,
入夜十分空中升起一轮圆月,
刘琨怀着家国情怀,
风度翩翩,
独奏胡笳五弄,
城外匈奴驻马低首,
泪眼迷离,
谁也不忍抽出羽箭。
刘琨和祖逖文武双全,
刘琨偏文,
祖逖偏武,
他们是桓温心中的偶像。
吴静趁偷看桓温的眼睛,
那绝对不是后世史家房玄龄口中的逆臣该有的眼睛。
吴静以前了解的桓温只是在书里存在。
而当一个豪情满怀、风度翩翩的桓温摆在吴静面前的时候,
吴静开始动摇了,他甚至有点怀疑自己过去的认知。
他想看看或者他想验证一下,
如果自己帮桓温一把,
看看具有足够实力的桓温会不会失去名士的风度,
会不会拿起屠刀屠戮司马皇族,
会不会当一个“遗臭万年”的逆臣!
对于桓温,
吴静有着自己的看法,
他觉得桓温有着名士该有的风度、
有着人类该有的温度、
有着自己心中的尺度、
更有着对朝廷的忠诚度。
他不认为这样一个有温度有感情有风度的人会成为权力的奴隶、屠戮的工具。
史家房玄龄将一个让那个残酷的年代充满温暖的人和逆臣王敦相提并论,列为同一传,
是不是很不公平?。所以,吴静想证明桓温还是那个翩翩的名士,
是那个有血有肉的人,
是那个不同于逆臣王敦的人,
他想为可爱的桓温讨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