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大宴功臣2

A+A-

    吴静信步来到中宫大殿,中宫大殿比那偏殿更加金碧辉煌,殿内用作支撑的立柱和梁都是用整根的楠木加工而成,每个柱上都刻着一条回旋盘绕、栩栩如生的金龙。殿中的桌椅也都是金丝楠木的材料制作的,上面雕刻着云纹和绘,工艺极其精湛。地板都是用大理石做成,大理石上更是经过了能工巧匠的雕琢,上面雕刻了无数莲花,寓意:步步生莲。

    只见大殿之中已有几人在谈天笑,发出爽朗的笑声的那人是周大将军,他承袭父亲梁州刺史周访的寻阳县侯,拜鹰扬将军、武昌太守,参与王敦叛乱。王敦败亡,经过王导引荐,出镇襄阳。误中后赵郭敬“循环浴马计”退兵,坐罪免官。咸和初年,得到王导起用,参与平定了苏峻之乱。此次桓温平定成汉,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循环浴马计”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东晋咸和五年,后赵荆州监军郭敬奉命攻打东晋的襄阳。襄阳守军骁勇,加上后赵已无援军。为此郭敬森严高垒,闭户苦想,终得一计。次日,但见赵军昼夜浴马,川流不息。襄阳守将周抚得报,以为后赵援军已到,心惊肉跳,连夜率部逃离襄阳,奔武昌。原来郭敬密令将士策马扬鞭,将不多的马匹,循环往复地牵到河边洗澡,假装马多,以吓走晋军。如此郭敬不损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襄阳城,赵主石勒得讯,大赏郭军,同时升任郭敬为荆州刺吏,独守一方。

    再往里走,一群穿着白色大氅的文士正在清谈玄言。只见当中一人身穿紫青祥云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此人正是史学专家孙盛。孙盛出身官宦名门,年轻时便以博学、善清谈而闻名,先后担任陶侃、庾亮、庾翼、桓温的僚佐。孙盛一生著述颇丰,晋书称其“笃学不倦,自少至老,不释卷。”其著作以史学居多,其书“词直而理正”。著魏氏春秋二十卷、魏氏春秋异同八卷、晋阳秋三十二卷,今仅存轶文。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聊得甚是投,吴静和他们一一打招呼。

    突然,大殿侧门出来一群衣着华贵之人,他们簇拥着一名身穿衬甲白罗袍的青年将军,青年将军身材魁伟,相貌不凡,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自是一流人物。将军右边一人头戴三叉紫金冠,身穿皇室宫廷袍,一看就气度不凡、雍容华贵。左边一人头戴三梁进贤冠,身穿青海麒麟袍,摇纸扇,一幅文质彬彬的模样。他们身后跟着一位青年将军,青年将军也是气度不凡,稚嫩的脸庞洋溢着青春和无畏。

    居中的将军自然是今天宴会的主角桓温桓元子,他今天的穿着显示出乃文乃武的气质。右边具有皇家气质的文士正是谯王司马无忌。而左边文质彬彬的将军正是此次伐蜀的大功臣袁乔袁彦叔。身后的青年将军是周抚之子周楚。

    吴静看到主角登场,赶紧上前拜见。

    “子虚不用多礼!”桓温今天心情非常好,他指着吴静对在场的蜀中名士介绍道“这位便是吴静吴子虚,此次伐蜀的大功臣,文武全才,尤擅兵法。”

    话间,又有三十几名文士进入大殿。

    桓温看人都到齐了,于是大喊道:摆酒!开宴!

    宴席对座位提前进行了安排,众嘉宾纷纷对号入座。

    吴静坐到主位右方第四个位置,前面依次是司马无忌、周抚、孙盛。

    吴静东向坐,正对面是袁乔,袁乔右边是伪尚书仆射王誓、中书监王瑜、镇东将军邓定,左边是散骑常侍常璩。

    袁乔身边都是汉国的良臣良将,桓温为了稳定蜀中局势,安抚人心,重新启用了汉国部分愿意归顺大晋的旧臣,此举立即得到了蜀中百姓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