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节 拜见桓温

A+A-

    从莫妮卡房间出来后,吴静立即组建了一支去健康的队伍,人数大约为五百来人左右,主要负责运送拂菻国进贡给大晋的贡品,贡品由十艘大船负责运输,随行的人有王仝,汤姆,白武子,吴静本来让王仝好好陪陪盐花,可盐花自己却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陪王仝一起去健康,吴静刚要开口阻止,盐花却:

    “郡守,万里之外的拂菻国我都去得,这区区千里的健康,我也要闯一闯!”

    面对豪情万丈的女中豪杰,吴静也不太好过多的拒绝,前一次去拂菻时都没有拒绝成功,此次去健康要拒绝她难度确实不比前一次更容易。

    队伍先用战马将贡品驮运到嘉仙江畔,然后搬上十艘大船,船队一路沿着嘉仙江南下长江,再沿长江一路顺水东行,到达荆州后,吴静立即去拜见了荆州刺史桓温,吴静将君世坦斯国王赠送的珍稀珠宝拿出一半送给了他,桓温设宴款待了吴静一行人,并且要给朝廷上一份奏疏为吴静表功,但吴静‘出兵援凉’和‘出使拂菻’都是朝廷派给他的任务,如果由桓公来为自己表功,岂不是向天下人宣告桓公要拉拢我吴静,这样做会影响桓公在朝堂上的贤名,桓温听了吴静的分析并且权衡利弊才终于放弃了这个决定。

    吴静早就看清了大晋此时的朝局,朝廷众人都惧怕桓温权力坐大,无法控制,太后褚蒜子的父亲、大名士褚裒极力推荐殷浩,殷浩被征召任命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殷浩上疏辞让,并写信给司马昱,陈明心愿。司马昱答复道:“国家正当危难,衰败已到极点,幸而时有英才,不必寻访隐居奇贤。足下见识广博,才思练达,为国所用,足以经邦济世。如若再存谦让之心,一意孤行,我担心天下大事从此将要成为定局。如今国家衰微,朝纲不振,一旦亡国,恐怕死无葬身之所。由此来,足下的去留就关系到时代的兴废,时代的兴废事关社稷存亡。足下长思静算,就可以鉴别其中的得失。希望足下废弃隐居之心,遵循众人之愿。”殷浩再三辞让,直至前年七月,才接受征召。

    据晋书殷浩传记载,殷浩素有‘学问广博,风雅流盛,声闻远尔’的美名,因此在朝堂上很快站稳了脚跟,为了使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他提升荀羡为吴国内史,提升王羲之为护军将军,作为自己的辅助,荀羡是荀蕤的弟弟,王羲之是王导的侄子,王羲之认为只有朝廷内外融洽团结、和谐相处,然后国家才能安定,于是就劝殷浩要和桓温好好相处,不要制造隔阂,但心高气傲的殷浩哪里又甘心落于人下?

    若以桓温的名义上奏疏为吴静表功,那朝堂上的衮衮诸公就会将吴静自然而然地划为桓温那一派,那么吴静出兵援凉和出使拂菻的大功有可能被朝廷轻描淡写地带过,从此之后,吴静也会成为朝堂衮衮诸公打压的对象。吴静送如此大礼给桓温的意思很明显,一方面是感谢桓温上一次向朝廷极力推荐吴静的恩德;另一方面,吴静也表达了对桓温的投诚之意,毕竟吴静很清楚,在未来二十几年内,大晋朝堂将由这位野心勃勃的权臣把持,如果能在尽量保持中立的情况下适当选择政治站位偏向,这对吴静今后在蜀中地区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