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成都夺回计划13
司马昭再次听信了钟会的谗言,于魏元帝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决定将嵇康处斩于洛阳东市口,三千个太学生一起来到刑场为嵇康求情,并且请求做嵇康的弟子,但是都被司马昭拒绝了。刑场上,嵇康瞭看了一下太阳的影子,要来了古琴。他惋惜地“以前袁准曾跟从我学习广陵散。我老是严守秘密不教他。广陵散恐怕从此就要断绝了啊!”
三千太学生在刑场认真地听嵇康完整地演奏了一遍广陵散,但竟然没有一人学会这首曲子,广陵散因此成为绝响。
据这首广陵散还颇有渊源,以前,嵇康在洛阳西边游玩时,晚上住在华阳亭,无事便拿出古琴来弹奏。直到半夜,突然有人来拜访嵇康,自称是古人,和嵇康一同谈论音律,古人见嵇康言辞合情合理、思路非常清晰,便向嵇康要来古琴,要当场为嵇康弹奏广陵散,嵇康听完古人演奏的曲子后,觉得琴声美妙无比。古人看嵇康如此喜爱这首曲子,便把广陵散传给了嵇康,并让嵇康发誓绝对不传给别人。临别之时,嵇康问起古人的姓名,古人笑而不答。
道德高尚、志趣高远的嵇康,时时处处将自己的言行与圣人进行对照,想要向圣人们看齐,那么我们对于他隐居山林、陶冶情操、远离世俗官场的种种行为就能够理解了,而对于好朋友山涛,我想他心中想得最多的还是保护他,所以他才急于与山涛划清‘界限’,而绝交才是对山涛最好的守护。
嵇康与山涛的友谊更是高尚而纯粹的,这样的友谊都不用天天将“兄弟”、“哥们儿”这样的词语挂在嘴上,甚至都不用对方什么就已经心领神会了,而对于山涛来,这封绝交书反而就像是好友嵇康对友谊的宣誓书一样。
在司马氏一族高压的政治态势下,嵇康选择了英勇就义,站在司马氏的对立面上,因为嵇康曾经是曹魏的臣子,所以忠心也只能是对曹魏忠心,司马昭想拉拢他只能是痴心妄想。而对于自己的身处官场的好友山涛,则是嵇康不惜写下这份绝交书都要保护的对象,也可以理解为迷惑司马昭的一种障眼法罢了。不然,嵇康也不会在预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后便将自己的爱子嵇绍托付给山涛,想必能临终托孤的人也只能是自己的至交了吧,所以后人才用“嵇绍不孤”来形容感人至深的信义与友情。
想到这里,吴静决定去‘偷’听这场音乐会,一方面自己从未听过什么广陵散,一方面又很好奇为什么莫妮卡会喜欢上这么古典的音乐,于是他随口问了一句:
“伯爵夫人请大家听曲,怎么不叫上我们几位将军?”
“郡守,你还不知道吧,据伯爵夫人听这首广陵散能缓解抑郁症!”香玉神秘道。
“是吗?未曾听过!那我倒想见识见识!”香玉的法立即引起了吴静的兴趣,因为他知道莫妮卡确实有轻微的抑郁症,若能通过听曲来缓解,也算是件美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