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论成败

A+A-

    刻有“金英翠萼带春寒, 黄色花中有几般”的二月迎春花茶杯, 就和它的花神杨贵妃娘娘一样精彩绝伦、明媚雍容, 看着它就想到马崽坡之变的康熙皇帝, 忍不住感叹出声, “亢家的祖先, 都是尚礼义的大家之人。”

    “子孙后人空有经商才华,没有学到一点儿先人们为人处世的精髓。家业传承这个事儿, 不光对于商家,对各行各业的顶尖人家都是个大难题。”

    胤礽对于自家皇阿玛的感慨不置可否, 端起面前热乎乎的奶=子茶喝了几口, 对所谓的家业传承稍作思考, 觉得,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才是天下大道。如果永远让某些人家掌控世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才是大有问题。

    “家业传承确实是有利于社会稳定,但儿臣认为, 风水轮流转才是正理。如果目前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一直没有机会出头,那就到了需要改天换地的时候了, 王侯将相哪有天生?更何况是一直生在一家?”

    听到他如此理性的言论, 康熙皇帝更是想叹气。号称“流水的皇帝、铁的世家”的魏晋时期,那些传承千年的大世家,上握皇权, 下控民心,各种传承的法子精妙完备,不也是泯灭在奔涌不息的历史洪流中?

    “道理是这样讲,可是人性就是如此,做父母对儿女永远都是一片痴心难改。你这都要做阿玛了,还是几个孩子的阿玛,当可以体会你皇阿玛的一番苦心。”

    “儿臣体会。”想到自己这些日子因为太子妃和孩子们的殚心竭虑,太子殿下也忍不住感叹。可是,虽然他也希望他的孩子永远衣食无忧、健康安乐,却也深深的明白,这只是他的一个希望,只是他努力的方向。

    “世事太过公平,万事不由人心。世人流传什么龙生龙凤生凤的血统传承言论,不过是以前的当权派为了家业世袭搞出来的歪理邪罢了。因为他们心虚担忧,因为他们比谁都明白,老子英雄儿窝囊的悲哀。”

    反应过来后他这句话的意思的康熙皇帝瞪着眼睛,“啪”的一声拍在他的脑门上,“皇阿玛非常相信,朕的嫡孙孙们都是不输于你的英雄好汉。”

    感觉自己实话实还挨了这一下的太子殿下很无辜,却又忍不住纠正他的“嫡孙孙们”的法,“虽然会有意外,但是儿臣和孙老御医的诊脉结果差不多,最多两个男娃娃。儿臣有预感,肯定有女娃娃。”

    所以,您不要老想着四个嫡孙孙“们”。

    “两个也是嫡孙孙们。”端起来他的迎春花倒钟,品了一口香煞人的碧螺春,他又接着道:“你不就是怕我们因为偏爱男娃娃,让女娃娃受委屈吗?”

    太子殿下非常诚实的点头,四个孩子一块儿出生,如果因为大人的偏心眼,世俗的男女之别导致他们哪一个受了不公正的委屈,他岂不是要心疼坏了?

    瞥了一眼呆儿子的傻阿玛模样,康熙皇帝忍不住要笑话他,“瞅瞅你那个气样儿?皇阿玛反而要担心,家里人因为对阿哥太过要求严厉,对格格宠爱放纵。”

    被“气”的太子殿下,非常不同意自家皇阿玛的法,就见他眼神儿认真,语气也特别认真的反驳道:“娃娃对大人的心思态度有着非常敏锐的直觉反应。他们可以感知到亲近的人对他们的态度是重视还是不重视。”

    “因为不重视而溺爱,和因为太过重视而严厉,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虽然不会话,不知道怎么表达,却不是没有感觉。这也是有些宝宝会莫名哭闹的原因之一。如果大人对于他们的哭闹不重视,那他们就不会再哭闹,然后就会在大人的忽视中形成心理问题。”

    太子妃的上辈子就是这样。

    还没出生时,因为国家内忧外患,元皇后孕期身体不适、精神焦虑,她就没有一般的孩子健康;儿时因为“康熙皇帝”的忙碌,导致她就一直跟着只会奉承她的嬷嬷宫女太监长大,没有来自亲人的真心关爱,所有的缺点也没有人及时的给予纠正。

    进学后一味的读书习武,一味的压抑孩子的活泼本性,遇到烦心事儿没有得到及时的排解疏导;长大后心理素质低,叛逆偏激孤僻等等,很正常。历史上的几个太子,好像都是这样,比如长孙皇后去世后的李承乾太子。

    目瞪口呆的听完了,还没做阿玛的呆儿子的这番“育儿经”,自觉已经是二十多个孩子的阿玛,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皇阿玛的康熙皇帝,无力的捏了捏眉心,对于宝贝儿子要求一视同仁的奇特观点更是无力。

    他想“就是要在孩子们还的时候教会他们,彼此身份的区别。”却又瞬间想到太子妃的叮嘱和孙之鼎在他逼问下的明,怕多引起儿子更多的忧虑不安,当下就改了口。

    “行,到时候皇阿玛一样疼他们,一样的严加管教。”只要太子妃和孩子们都平平安安的,毓庆宫的家庭一直和和美美的,他这个皇阿玛,怎么都行。

    太子殿下听到皇阿玛满口答应下来,眉眼舒展,一双桃花眼弯成了两道月牙儿,满是真诚的道:“谢皇阿玛体贴,皇阿玛英明神武。”

    被拍“龙屁”的康熙皇帝志满意得的端起他心爱的茶杯,闭着眼睛继续品他心爱的碧螺春。太子殿下心里头高兴,脸皮还特别厚,他把自己手里的这杯奶=子茶喝完后,又开始提另外一个要求。

    “这次培养银行方面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儿臣想把四弟带着。皇阿玛以为如何?”

    强行忍住自己,没有让嘴里的茶水喷出来。康熙皇帝轻轻的把茶杯放回几上,看着他的眼神儿特别复杂,千言万语无法言的复杂。

    那个让娘娘们出银子跟去南巡的四,因为跟着他们去了一趟岭南云贵等地,回来后可谓是变本加厉的气,尤其是这两年太子不在京,大阿哥在外仗,教导阿哥们的事儿就落在三阿哥和四阿哥的身上,然后,他就彻底放飞自我,闹出来的各种趣事儿,每每想起来就让他觉得牙花子疼。

    胤礽瞅着皇阿玛的表现,大致明白原因。四弟,确实是向着原本历史上那个崇尚节俭、严猛行政的大改革家大步迈进。

    “儿臣知道,四弟爱憎分明、爱较真儿,不符合世人眼里的中庸标准。儿臣不怕他雷厉风行的兴利除弊,儿臣只担心,护不住他。”

    一心要江山图治垂青史,也难身后骂名滚滚来。

    就好像自家皇阿玛一力担起“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事儿,独立面对被剥夺特殊利益的天下士绅的滔天怒火,不顾他最在意的仁爱名声,大力击那些坚持“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耍弄笔杆子倒行逆施的天下文人一样。

    皇阿玛把他护在身后,他也想把四弟护在身后,不想让四弟将来和原本历史上的“雍正皇帝”一样,一心要国家昌盛民安乐,最后却因为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担了一身骂名。

    康熙皇帝呆愣片刻,在心里叹了口气。好吧,你们兄弟情深,你们开心就好。

    “决定了?”

    听到这句问话,太子殿下收敛脸上的神色,表情特别严肃的回答,“回皇阿玛,差不多可以定下来。按照儿臣的预计,现在开始悉心教导,过个十来年,四弟将会是负责大清银行最合适的人选。”

    “宋朝的纸币管理是比较成功的,因为他们一直坚持“少则重,多则轻”的谨慎原则。儿臣也认为纸币发行代表着大清国朝廷的信用,必须慎之又慎。”

    “大清银行作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监管协调其他银行,参与朝廷的财政收支核算等等,实在是责任重大。它和其他的银行一起,将会成为大清国经济的“血脉”,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它的负责人人选,也是重中之重。”

    听他起纸币代表的朝廷信用,康熙皇帝真是感慨万千,“朕算是明白了为何明朝皇帝明知道纸币的好处,却都拒绝纸币,一力实施保守的农耕经济的原因;也明白了宋朝孝宗皇帝因为军费紧张被迫刊发“会子”,的那句“几乎十年睡不着”的意思。”

    去年纸币刚刚发行的时候,他可不就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朝廷刊发的纸币贬值造成社会动荡,老百姓对朝廷失望,大清国的一片大好形势榱崩栋折,父子俩多年的拼搏努力付诸一旦。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没日没夜提心吊胆的滋味,心里头还是满满的一把辛酸泪。

    太子殿下对于“几乎十年睡不着”也是深有同感,那段时间,他虽然远在边境,却也是时刻把神经绷得紧紧的。纸币的法偿能力怎么制定?怎么保证它永远流通起来不变成一张废纸?怎么使百姓手中的纸币永远保持它的“黄金价值”?

    如何做到“适当的”控制它的发行数量?万一纸币贬值的情况发生,朝廷该怎么实行纸币回笼政策?···所有因为发行纸币会引起的可能性,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都无时无刻不在他脑袋里晃悠。

    “所以儿臣才想着,将来由四弟接手大清银行,因为这个人选,必须要有钢铁般的意志,抵抗住内外各种腐蚀诱惑。要能放下身段为百姓着想,真正的视纸币为大清国的黄金,而不是把纸币当成一张花纸,把银行变成合法的高利贷机构。”

    掌控好纸币发行中的“分寸”,把握住一个合适的度,灵活实施或松或紧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方面协助朝廷稳定大清国的额经济发展秩序,只是大清银行行长职责中的一个方面,其实他心里的还有一个,不大好意思对自家皇阿玛出来的想头。

    大清银行行长的主要职责,应该还包括用货币约束朝廷或者皇家的“任性”,而不是把银行变成朝廷,或者是某个人的私利机构随意操纵。他不光要严于克己,还要有心性手腕让其他人也“克”己。

    可是他不,已经对原本历史的发展知之甚详的康熙皇帝,结合着他这段时间对于“金融和货币”各种知识的恶补,也大致可以猜的出来。

    儿子准备把财政大权下放,他是不想同意,可是他既然有这个心思,顾忌着他这个皇阿玛的感受,下放给自家的四,还要一力护着四,他--就勉强同意吧。至于在他百年后皇家会如何,只能感叹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

    想到这里,他瞅着宝贝儿子眼巴巴望着他的模样,就无奈的松了口,“皇阿玛也知道,依照四阿哥的认真性子和担当,或许是最合适负责大清银行的人选。既然你有了主意,大胆的实施就是。大清银行--就随你们哥俩折腾。”

    太子殿下闻言,乐的眉眼弯弯,语带欢喜,“皇阿玛圣明。”被“圣明”的康熙皇帝瞅着他那副老鼠偷到油的欢喜模样,只觉得牙花子疼。世人都,儿女都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债,可真是没错一点儿。

    心里头欢喜不已的太子殿下,对着自家皇阿玛满脸无奈的样子笑了笑,抬头看看鸭子挂钟上面的时间,快要五点了,估摸着四弟快要从无逸斋回来,就唤来一个公公,去通知四阿哥一声,下学后来一趟毓庆宫。

    “还有一个事儿,儿臣和您一声。”正在想其他事儿的康熙皇帝闻言,眉心一跳,“吧,你子又要做什么?”

    听着自家皇阿玛的语气,感觉自己好像是“不肖子孙”的太子殿下,赶紧把这个念头从脑海里赶出去,皱着眉头轻声道:“儿臣回来的时候,在城南的施工现场转着看了看,发现在建的这批预售房,用的材料是合格的,但是马桶间好像比图纸上。”

    “儿臣以为图纸更改了,就转去工部核查,结果工部给儿臣的图纸并没有任何更改。”

    “然后,···”

    “然后儿臣就让刑部去核查此事。”

    想到负责此次四城建设的那几个人,康熙皇帝这次是真心觉得自己牙花子疼。如果查出来他们为了私利私下更改图纸,儿子是肯定要按律法办理的,到时候这些人又要哭闹到他这里。

    “行,这事儿皇阿玛知道了,给你兜着就是。”

    经过儿子这些年的不断念叨,他已经非常明白,马桶间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有进就有出、有吃就有拉,吃喝拉撒乃天理循环也,不能因为它是脏物就随意对付。或者,就因为它是脏物,更要端正态度,严肃处理。

    “儿臣谢皇阿玛。儿臣从西藏回京城的时候,和太子妃到各地方的街道上都逛了逛,其他方面的基础建设都还合格,可是大部分的店家还是不以卫生间为重,外面弄得富丽堂皇,马桶间却是狭拥堵的很,有的甚至脏乱不堪。”

    康熙皇帝猛地咳嗦出声,对于儿子带着媳妇逛街,不大手一挥买买买,却只顾着关注人家的马桶间的行为,很是无奈。

    “虽然朕也知道,有人的地方就应该有规整的马桶间,可是千年来形成的习俗不好改。能在官道、街道、店铺等等原本属于男人的地盘上,把男女马桶间建起来,已经很不错了。”

    “再者,天底下像你这么疙瘩的人有几个?在大清国的马桶间建设方面,你子暂时可知足吧。”现在出门在外的人,谁不夸这个马桶间建设的好,就这子还一脸嫌弃。就算是在这个紫禁城里头,像儿子这般疙瘩的人,也没第二个,更何况是在民间?

    一想到此事他就满心郁闷,将来后人起康熙皇帝,估计都会,就是那个不光管着百姓怎么生娃,还管百姓如何拉撒的皇帝,生产发售“雨衣、药丸”不,还下圣旨立逼着人在各个地方建马桶间。

    需要知足的太子殿下想叹气,“儿臣也知道,自古以来,男子都习惯了在外面随意解决自己的五谷轮回,一时改不过来固有观念。”

    这或许就是男权社会的一个缩影吧?男子在各个方面,或者是潜意识里面,完全不顾及女子的感受,甚至觉得非常的天经地义。压根儿就不在乎,他们站在街上随意解决五谷轮回的时候,对于路过的女子和孩子造成的心里阴影。

    眼见他为了一个的马桶间感慨万千,生怕他再来个什么事儿要,康熙皇帝非常直接的赶他走人。太子殿下摸摸鼻子,想着四弟应该快到毓庆宫了,就麻溜的起身行礼告退。

    外面的雪了一些,觉得雪羽服太笨重,他就换了双雪地靴,着一把大油纸伞慢腾腾的踱着步回毓庆宫。

    坐在软椅上的康熙皇帝远远的望着儿子自己伞,优哉游哉漫步雪中的背影,想到孙之鼎和他的,太皇太后因为太子妃怀四胞胎的刺激,老迈的身体又焕发了一丝生机的事儿,干脆也让梁九功撑着伞,主仆二人抬腿朝慈宁宫的方向慢慢逛。

    毓庆宫里头,此时正热闹着。因为四阿哥收到他太子二哥的传信的时候,他旁边还跟着好几位弟弟,大家伙儿一琢磨,四哥去和太子二哥商议事儿,他们可以来听故事吆。额娘了,太子妃嫂嫂的身子已经坐稳,侄子们都非常的健壮。

    然后等四阿哥领着弟弟们到了的时候,发现太子二哥还没回来,太子妃嫂嫂正在亲手做梅花插瓶,阿哥们立即一呼隆上前,嚷嚷着都要帮忙。

    现在的太子妃,非常乐意看到他们经常来闹腾一下,当下就特别热情的招呼他们吃喝玩乐。她想着弟弟们当中,也就四阿哥的审美可以看的过眼,就让他做指挥,让阿哥们在宫人的带领下学习着动手。

    太子殿下进来前殿,发现太子妃和弟弟们忙的不亦乐乎,也很开心。兄弟们一起热热闹闹的用过晚饭,太子妃继续领着阿哥们做插花,他就带着四阿哥去了书房,把事儿和他清楚。

    哪知道四阿哥听到这个人人争抢的肥差事,将来会落到了他的头上,却是脸皱巴着,不大乐意,在胤礽询问的目光下,吞吞吐吐的憋出来一句,“胤禛想进内务府和户部。”

    太子殿下不由的失笑,“进户部,太子二哥可以理解,大清银行也是隶属于户部。这个不耽误你将来进户部。但是内务府?却是没有必要。你看看现在的内务府,平时主要负责的都是什么事儿?”

    四阿哥想了想,不确定的回答,“负责皇家日常用度,还有,研究各种新品,给玩具处提供各种帮助?”

    “既然你看的明白,就可以想的明白。等将来你们都出宫建府后,你看宫里头还有多少人?内务府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四阿哥心头一震,张着嘴巴不出来话来。

    太皇太后已经老了,皇太后也会老去。他们虽然在慢慢长大,却是长大后就会出宫。然后,宫里头就只剩下皇阿玛和娘娘们,还有太子二哥一家人。等到皇阿玛和娘娘们也开始老去,宫里就只剩太子二哥一家人了。

    四阿哥的鼻子泛酸,低着头沉思片刻,再抬起头的时候,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就算是那样,胤禛也要进内务府。”胤礽瞅着他委屈巴巴的模样,无奈妥协,“行。只要你不累着自己,将来内务府也让你管着。”

    “谢谢太子二哥。那大清银行?”其实他对大清银行也是动心的,太子二哥。兄弟同心的太子二哥通过他热切的目光和强烈的脑电波,读懂了他的“动心”,哭笑不得,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轻声解释。

    “大清银行--非常重要。个比方,以前普通的老百姓家庭,一家人辛辛苦苦的做工一年,可以换来二百两银子也就是二十两黄金,攒个十来年,就够在价格最低的城北买一套新式房。可是发行纸币以后,他们攒个十来年,手里不是二百两黄金,而是一百万大清币的银行存根。”

    “大家都知道,纸币就是一张纸,可是老百姓对朝廷付出了信任,用他们十多年的身家换了一麻袋纸在手里,我们要如何做到,不辜负他们的信任,让他们在十年后可以用这一麻袋纸币,买到他们期待中的房子?哪怕是买到一个更偏远,更一些的房子?”

    作者有话要:  少则重,多则轻 宋孝宗,一个非常朴素可爱的银行家嘿

    榱崩栋折,cuī榱,椽子,放在檩上支持屋面和瓦片的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