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捉虫)

A+A-

    凌寒将所有部下召集起来,商量讨伐山越一事。

    听山越袭粮之后,孙策立即出列道:“末将请战!”

    凌寒看向他:“伯符可有良计?”

    孙策道:“末将也曾听闻过山越势力。他们在扬州存在多年,官府却奈何他们不得。可在末将看来,这些人不过是躲躲藏藏的跳梁丑罢了。只是从来没有人认真地对付过他们,所以才能上窜下跳。”

    “只要率大军逐一扫荡山壑,要不了几日,必能荡平山越。”

    凌寒没有什么,心里却是不赞同的。

    此时的孙策,还没有过山地作战的经历,所以才会有如此想法。

    自己眼下倒不缺兵,可光靠精兵良将是不足够的。

    历史上,孙策便携大军扫荡过山越势力。

    算不上失败,可也的确没能取得太大的胜果。

    有了被大军扫荡的经历之后,对方变得更加心谨慎,坚决避免正面作战。

    结果就是持续多年的缠缠绵绵。

    周瑜出言反驳道:“我军并不熟悉西南部的山地,大军进山,非但行军困难,且极易受到埋伏。再者,不提前摸清对方营寨所藏之处,贸然出兵围剿,若是不能够取得很大的优势,便等同于失败。他们有了提防之后,日后想要进攻便更加困难。”

    孙策想了想,道:“依公瑾的法,我们若是想痛击他们一番,只能想法子将他们引出来了?”

    周瑜道:“这恐怕也不容易。据我所知,九江郡西南部的山越头领名为严白虎,他手底下的山贼及异人,多达两万余人。而昨日前来抢粮的不过三千人。即使我军将这三千人全数杀掉,也无济于事,同样会加大他们的警惕之心。”

    嗯?听到周瑜的话,凌寒感觉有些奇怪。

    昨天听这件事以后,他直接以为来抢粮食的是祖郎,因为豫章郡是祖郎控制的地盘。

    严白虎的势力……怎么会跟祖郎的势力在同一个郡?

    历史上,他们不分别是很出名的两个山越头子吗?

    不过,凌寒转念又想到:连王允的美人计,都疑似因为蝴蝶效应而失败。

    严白虎和祖郎搞在一起,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不再纠结此事。

    桥蕤拧眉道:“按公瑾的法,我们是没办法剿灭掉山越人了?”

    周瑜道:“的确很难。”

    他看向凌寒,抱拳道:“瑜以为,山越之患,不过苔藓之疾,殿下不必过于放在心上。只需在秋收时节拨出少量士兵,保护各地百姓与耕地。如若山越来袭,那少量士兵可凭装备的优势拖延时机,等待大军支援。”

    周瑜的话也有些道理。

    历史上的江东之所以跟山越缠缠绵绵数十年,是因为山越有能力威胁到江东的政权。

    且攻下山越,可以获得大量的劳动力与后备兵源。

    现在却完全不一样。

    那么,真的要对他们放任不管吗?

    按照周瑜的建议,确实可以有效保护粮食。

    山越势力几乎没有多少铁器,他们出来的最大目标也是抢粮,或者连带着再抢走一些正在耕地的普通百姓。

    秋收时,只要在每处大的田地,派一队甲兵驻守。一旦发现山越人,立刻报信通知周围的甲兵,同时坚守阵地。

    这种情况下,冲出来的山越人很难将粮食包带走。

    从大局来看,没有问题。

    最多就是第一处被山越势力瞄上的那块地,甲兵阻拦不及,粮食被抢,百姓被抓。

    每年只有区区几次,损失不会大。

    话虽如此,但——

    有条野狗躲在暗处,时刻都虎视眈眈地盯着你,想找到机会从你这里抢走一些东西。

    尤其是,那些原本高高兴兴开了荒的百姓,想着自己可以就此过上幸福生活。

    结果,下一刻便有可能面临被杀或是被掠走的危险局面。

    凌寒只要想想,就觉得无法容忍。他在昨天想要剿灭山越的时候,心里便隐约萌发出一个主意。

    但并不确定这个主意是否可行。

    毕竟,历史上的江东,实在耗费了太久的年月,才平定山越。

    “本王有个想法。”

    思索片刻,凌寒还是提了出来:“以苦肉计配上诈降,攻破山越。”

    不错,正是与三国演义中周瑜所采取的计策相似,不过目的却有所不同。

    “苦肉计配上诈降?”

    杨真眼睛放亮:“殿下的是什么意思?”

    凌寒缓缓道:“本王会选出一名将领,重责他三十军棍,用以伪造本王与他不和的迹象。之后,由这名将领带着部分纪灵的俘兵,一起投奔山越。”

    “本王会配合他,在山越人那里立下功劳,来获取严白虎的信任。”

    “山越之所以难以拔除,是因为熟悉山地,狡兔十窟。只要能摸清他们所有营寨的位置,再率大军同时出击,不给他们转移营寨的机会。”

    “若是可以成功,便有希望短时间内平定严白虎的势力。”

    一口气完自己的计划。

    顿了顿,凌寒环顾道:“诸位以为如何?”

    杨真道:“殿下此计甚是精妙!”

    完全是发自内心、不掺杂违心恭维的言论。

    不过,凌寒完全当没听见。

    是在问所有人,主要还是希望征询周瑜的意见。

    周瑜指出来:“此计即便成功,损失也未必会比放任不管要。”

    凌寒未语,但不话显然也是一种态度。

    见状,周瑜明白了长沙王殿下的选择。

    他开始细细分析道:“此计欲成,关键在于获取严白虎的信任。一则,需挑选合适的人。除了被重责三十军棍以外,他必须还有背叛殿下的天然理由,同时又在事实上对殿下绝对效忠。二则,是帮助这名将领立功。若是功劳太,很难成为严白虎的心腹;若是功劳过大,又容易引起对方的怀疑。”

    “公瑾得不错。”

    既然周瑜也认为是可以成功的,凌寒便道:“首先是选人——”

    他望向底下站着的所有将领。

    心中其实已经有一个人选。但这件事,必须要由对方主动领命。

    这是一个需要冒很大危险的任务。

    与此同时,在接受任务前,对方要先挨板子。接受命令后的一段时间内,还要背负骂名。

    这样的任务,如果自己直接下令交给某人,未免有些不妥。

    孙策身后,黄盖出列道:“末将愿前去诈降严白虎!”

    凌寒眉毛一挑,这倒是很巧。

    可惜,对方并不适合。

    凌寒道:“黄老将军乃是文台将军的旧属。现如今,伯符效忠于本王,黄老将军有什么理由背叛呢?”

    闻言,孙策欲张口。

    可转念一想,自己也完全没有背叛殿下的理由哇。

    大堂内一时寂静。

    众人纷纷开始思索,自己能否想得出背叛长沙王殿下的理由。

    许久,太史慈出列道:“末将愿往。只是,此事还需刘繇大人的配合。”

    众人纷纷望向他。

    在场除了杨真赵云以外,其他人甚至并不认识太史慈。

    太史慈跟随凌寒以来,既没有显露出什么本领,也没有被交代过做某件事情。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很没有存在感。

    等的就是你。

    凌寒看着他道:“子义,此去诈降,一旦事败,即便武艺非凡,也必会死无葬身之地。你可想好了?”

    太史慈跪地道:“末将跟随殿下,至今未曾立下寸功。庸碌一生,并非末将所愿。故敢请殿下将此次诈降之事交于末将,末将必不会负殿下所托!”

    凌寒颔首道:“既如此,本王便将这项任务交给你。”

    太史慈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之所以效忠自己,一则是因为刘繇选择了投诚,二则自己曾间接地救过他的母亲。

    有恩于太史慈之母一事,严白虎是不可能知道的。

    只要刘繇那边配合,向山越势力透露,他是出于无奈才选择投降,并且直到现在也坚持将丹阳郡的军政大权紧握在手里。

    如此一来,太史慈就有了天然的背叛理由。

    作为刘繇的旧将,自己得到太史慈以后,从未启用过他。

    那么,在一次争执过后,太史慈怂恿俘兵,脱离长沙王,就完全站得住脚了。

    凌寒道:“人选已定,接下来就是如何立功。”

    这需要好好地演一场戏。

    现如今,大量士兵驻守在城外的田地附近。

    这不是长久之计,不过这么做以后,山越势力一时之间的确无法抢夺粮食了。

    想让太史慈帮助山越立下功劳,无疑就是抢到大量的粮食。

    但总不能硬生生直接就抢走了。

    如果不想真刀真枪干一场,流血牺牲,凌寒就得提前调走某一处田地的驻军。

    可突然调走某一处的驻军,本身就很可疑。

    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使严白虎相信,自己经过权衡,不得不选择这么做。

    而太史慈凭借对九江的熟悉,抓准时机,夺走粮食。

    周瑜出声询问道:“不知在殿下心中,最多能接受多少粮食当作诱饵呢?”

    凌寒思索片刻,道:“不计数量。”

    众人闻之大惊。

    显然,如果按周瑜先前的法,是不会损失太多粮食的。

    可殿下为了能够歼灭山越,却付出多少损失都愿意。

    凌寒解释道:“扬州还远没到粮食不够的地步。从本王的意愿来,粮食可以不断播种,失去再多本王都能容忍。但百姓不断被杀或是被抢,哪怕每次只有几个人,本王亦无法接受。”

    “从大局来,为了取信严白虎而付出的粮食,无论损失有多大,都只是九江一郡的损失。若是我军能够以雷霆之势,将这股扬州最大的山越势力迅速歼灭,再对其他的山越势力进行招安,他们就很有可能不战而降。”

    凌寒斩钉截铁道:“故,此事无需再议。严白虎既然敢带人来抢本王的粮食,本王就一定要将他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