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刘备很快写好了一封书信。
他叫来一名亲信,认真交代道:“将这封信送到扬州的庐江郡,交由长沙王。”
关羽从始至终立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兄长写信送信,并没有出心中的顾虑。
可面上的沉重是显而易见的。
刘备将信送出去以后,也坐在书案旁,久久没有动作。
张飞左看看右看看,见他们皆面有忧色,忍不住嚷道:“大哥二哥,事情不是已经解决了吗?你们这又是怎么了?”
刘备没有回答,片刻后对他道:“把众将都叫到这里来。”
张飞一愣,随即面露疑惑。
刘备道:“长沙王若能同意宽赦云长,那是再好不过。可他若是不肯答应,咱们也不能束手就擒。”
“荆州的防守,还是得认真地做好。”
张飞道:“还是大哥想得周到,我这便去将他们都叫过来。”
他转身走出府邸。
关羽又开口道:“大哥……”
刘备伸出五指,制止住他,关羽于是只好闭口不言。
刘备望着三弟的背影,深深地拧起眉来。
派出信使之后,他才疑心起另一件事来。
若是长沙王暂且应下自己的要求,放过二弟。将来反悔又当如何是好?
再仁义的人,恐怕也不会将自己的仁义施给曾经的敌人。
长沙王在扬州做了不少违反祖制的事情,尚且无人制止,待日后他登上皇位,随便找个什么借口,处死一个曾经袭杀过他的人,会有半点的难处吗?
然而,若是不这样做,难道还要选择与长沙王为敌?
刘备摇了摇头。
他既没有把握守住荆州,心底里也不愿意与象征着汉室正统的皇长子交战。
又或者,献出荆州之后,他们兄弟三人便离开这里,找个无人的地方就此隐居?
可是一身才能无处施展,自己真的甘心吗?二弟与三弟又能甘心吗?
刘备抬头看向外面,好似想要透过千山万水,看到扬州城内,那个尊贵的人。
殿下啊殿下,您会怎样做呢?
您会想出一个法子,使我们兄弟三人都能感到安心吗?
三日后,庐江。
凌寒已经备齐粮草,集结好兵马,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这个时候,他收到了来自荆州的信件。
信使抵达庐江的时候,凌寒正在府邸的正堂中,召集了与此战相关的谋臣武将,共同商议出战荆州一事。
对方被带到了凌寒身前,语气恭敬道:“荆州的刘玄德刘使君,有心携荆州归顺殿下,这是刘使君写给殿下的信件。”
凌寒听了微微蹙眉。
旁边的士兵很快从对方手里拿过竹简,呈给凌寒,随后将信使带了下去。
凌寒飞快地读完了书信。
刘备竟然想要用荆州来换取关羽的平安。
看起来,刘备并非是伪善。他的确有着仁义之心。
除了长沙郡以外,荆州的八个郡名义上奉刘琦为主,实际上都掌握在刘备手里,这是一笔不的财富。
可刘备在信中并未提出任何要求,仅仅请求自己赦免关羽的罪过。
若非他们之间隔着杨真的死仇,或许……
凌寒将刘备发来的竹简攥成一卷,难以抉择。
显然,如果自己非杀关羽不可,那就必须与荆州交战。
尽管他有把握攻破荆州,可在这个过程当中,恐怕会有数万将士因此而亡。
从大局来看,为了一己私仇,拒绝荆州的归顺,让数万扬州将士为此赴险,这实在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君会做的事情。
甚至,历史上的夷陵之战就是前车之鉴。
然而,从情感上,或者凌寒的主观意愿,他无法答应刘备。
杨真至死还在护着自己……如果不是杨真拼命到那种程度,他早就死在关羽的刀下了。又谈何兴复汉室?凌寒相信,如果杨真在天有灵,一定会希望自己为了大汉放弃为他报仇。
可这于杨真而言,何其不公。
当时,杨真新婚不久,夫人肚子里的孩子还未出世。
然而在那生死关头,杨真什么都没有考虑。
他放弃了新婚的妻子,放弃了未出世的孩子,放弃了他的生命。
就只是为了能让自己增加一些活下来的可能。
是的,仅仅是几分可能。
杨真即使上前,也只能多拖延那么一会儿,他并不确定赵云是否能够摆脱吕布。
而如果他落马后就不再追上来,关羽和吕布根本不会理会他。
可就是这样的情况,杨真仍然想都没想,毫不迟疑地冲上来了。
此时此刻,自己明明有能力攻破荆州,杀掉关羽为他报仇。
杨真为自己放弃了一切,反观自己,却要因为顾念大局,放弃为他复仇?
凌寒扪心自问,无法做出这样的决策。
堂中众人见凌寒看过信后,神色变化不定,时而悲愤,时而挣扎,时而痛苦,最后甚至闭目不言,不由面面相觑。
距离凌寒最近的赵云见状不由出声道:“殿下?”
凌寒缓缓睁开眼,努力平复心绪。
片刻后,他将竹简递给赵云:“师兄,你将这信件念与大家听吧。”
待赵云念完之后,堂中的大部分人都有些明白,殿下方才为何会有此状了。
糜芳立刻出言道:“殿下,您一再强调法度的重要,可若是连追杀您这样的罪过都可以饶恕,这天底下还会有人敬重法度吗?”
糜芳显然是在场当中,除了凌寒以外,最想要杀掉关羽的人。
一方面,关羽害得他的妹妹守寡;另一方面,如果刘备等人归顺殿下,有杨真的血海深仇在,糜氏与他们必定会是死敌。
刘备及其荆州势力,不会逊色于糜氏。糜芳当然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张昭作为扬州刺史,因为要考虑大军离开扬州之后的情况,所以也在场。
糜芳心里的九九,他一眼便瞧了出来。
在张昭看来,杨真将军虽是殿下心腹,又为保护殿下而死,但到底不过是侍卫出身。
天下十三州,如今殿下仅有其四,若能不费一兵一卒,委实没必要为了杨将军而与荆州开战。
只是,殿下方才的痛苦,张昭也是看在眼里的,因此只上前了一句:“殿下还是应以大局为重啊。”
太史慈出列抱了抱拳,慷慨激昂道:“殿下,那刘玄德不过是个织席贩履,哪里有资格同您讲条件。”
“他在信中口口声声,关云长与他情同手足,请求殿下为此宽恕关云长的罪过。”
“可杨真将军生前分明也深得殿下看重,难道在他看来,殿下心中的重要之人,竟会比不上他刘玄德的重要之人吗?”
“依末将看,不但关云长非死不可,刘玄德以荆州城相要挟,也同样是个叛逆之辈,不可放过!”
虽然太史慈言语粗糙,语气偏激,可这番话一,竟立刻得到了在场绝大多数人的认同。
他们甚至声地议论起来。
“不错,刘玄德这封信明为归顺,实则是要挟,太嚣张了!”
“我先前便听闻,刘备着汉室宗亲的旗号四处招摇。他若真是汉室宗亲,自该主动交出关羽,而非这样拥兵自重。”
“刘备不可能是殿下的对手!若是不愿归降,只有死路一条。”
“太史将军得有理!我们扬州难道还会怕了荆州不成?刘备既敢以此相胁,咱们直接过去便是。”
……
无论文臣武将,在场中人但凡出声的,几乎全都是赞成出兵。
凌寒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方才无意中表露的情绪,很可能给了他们一定的暗示。
这就导致,某些心里反对与荆州交战的,或许也未必敢当众表露出来。深思熟虑之后,凌寒心中有了决定。
他从座位上站起身。
底下的人纷纷安静下来。他们知道,殿下这是要公布决断了。
凌寒却道:“是否对荆州出兵,本王决定,将这件事交给大家来共同做出决策,以匿名投票的方式。”
“所谓匿名投票,是指将赞成或者反对写在纸上,最后合计结果。本王无法得知你们每个人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你们彼此之间也无法得知对方的选择。”
“在场的诸位,每人可以投出两票。另外,师兄——”
赵云上前一步。
凌寒交代他道:“去把军中所有少校及其以上军衔的士官叫到这里,对他们明原委,每人都可以投出一票。”
赵云抱拳离开:“是。”
张昭闻言拧眉,随后开口道:“殿下,无论是接受荆州的归顺,还是出兵攻荆州,这都应当由您来决定。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又怎么能参与其中呢?”
无论是倾向于出兵,还是倾向于不出兵,都纷纷赞同他的话。
“殿下,张刺史所甚是有理啊。”
“殿下怎么,我们怎么做便是了。”
……
凌寒断道:“正是因为本王难以抉择,才会想要请你们帮忙。”
这的确是最重要的原因。
除此以外,或许还能够借助这件事,逐步改变他们心中君王一言决的观念。
比起封建君主集权制,西方的议会制度或者明朝的内阁制度显然要先进许多。
当然,这需要漫长的过程。
在凌寒的一再坚持下,众人终于开始投票。
除了赞成票与反对票,还可以投弃权票。
为了防止他们的字迹,在唱票的时候被分辨出来,凌寒要求道:赞成画圈,反对画叉,弃权则空下来。
半个时辰后,在所有人员的注视下,唱票结束。
赞成七十三票,弃权四十七票,反对十九票。
出兵荆州一事,以大比例通过。
凌寒于是令他们各自离去,按照先前商议好的进行准备,明日一早便向荆州方向进军。
不过,他心中感到十分疑惑。
弃权人数接近于三分之一,这倒是很好理解。
毕竟,在许多人看来,要不要荆州,这是理应由自己一个人决定的事情。
他们可以发出建议,却没有权力做出决断,也不敢去影响这件事。
可是,赞成的人数不但超过反对的人数,比例还如此悬殊,这就实在出乎凌寒的预料了。
他本人想要出兵荆州,纯粹是因为杨真。而杨真在扬州,除了糜芳以外,与其他人并没有多少交情。
至于关羽曾经追杀自己,这的确算是大罪。
可如今天下未定,如果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收复荆州,张昭那样的看法才应该占据绝大多数。
凌寒不由问向赵云:“师兄可知,他们为何会赞成出兵?”
“一旦与荆州交战,那些个将官,随时都有性命之忧。”
赵云想了想,猜测道:“或许是因为太史将军的那番话。”
“至于性命……这世上原本就有许多事情,要比身家性命更为重要。”
作者有话要: 今天好热好热好热啊!作者快被热死了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