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潜移默化
次日早朝, 皇太后懿旨,封原宫廷尚食女官白心蕊为正三品宫令女官,代掌凤印、暂理后宫事务。
预料之中的引起了部分朝臣的反对, 也预料之中的取得了博弈的胜利。
毕竟没人敢当面“太后随便累坏了无妨”,更没法儿自荐陛下虽然才九岁但我女儿可以做皇后。
有揪着“宫令女官授正三品官级”太高的,也被楚楚一句“难道哀家的掌印女官连婕妤都比不得”问住。
大臣们本来也只是以为太后是想抬高心腹的地位、昭显自己的威严,虽不满个女人占了那么高的官位,可对方到底只是宫廷内官罢了, 眼看劝不住也不觉得有为此与太后硬刚的必要, 事情就在楚楚的坚持中彻底定下。
此后数年,楚楚主要的精力仍旧放在理朝政上, 然后“偶然”做些在男人们看来似乎不妥、但又不足以与为此与皇太后争执的事:
白心蕊成为宫令女官的次年夏天,在代掌凤印、暂理后宫事务之余, 楚楚又将传旨的事务交给了她。
——换谁也轮不到大臣们去做此事,被替换掉的不过是个老太监罢了, 大臣们叽叽歪歪几句, 事情也就过去了。
秋闱过后, 楚楚从翰林院的新科学子中选了六人成为皇帝的伴读,却并未从中择取可用的人选作为自己心腹, 而是从在京的官宦之家中选了八名年满十六、有才学的女子入宫,让她们常住宫中, 帮着做些奏折分类、抄录奏折摘要、整理书籍的事务。
——大臣们也觉得此事不怎么妥当,但楚楚反问“难道要让一群男人成日来哀家宫中出入”时,大家果然集体哑火了,难不成还能公然赞成皇太后给先皇多找几个连襟?
当年冬日, 楚楚又借口看守书院的宫人懈怠, “厌恶”太监们粗心大意, 夸赞姑娘做事心细,在六尚局外增加了五个宫廷女官的编制,专门负责皇宫集贤书院书籍看守、整理、借阅等情况……
再者是民间:
合欢宗弟子在洛州、金州等重地都修建了外宗,专门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孤女,有灵根的收入门下做弟子,无灵根进学堂读书、学自力更生……也会点化如当年的心梨那般因各种原因被家人实质性抛弃、带着怨气成为丫环侍婢的姑娘。
再后来,那些贫苦人家的女儿,若是考察过后品性好的,也允许免费入学,只是要签订契约,为学堂做些诸如煮饭扫、刺绣缝补等事宜抵扣束脩。
又以增加百姓收入的名义,派出心腹前往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与记录采桑养蚕、缫丝织布、采药种植、手工编织、制衣刺绣、采茶酿酒等事宜,汇总到集贤殿书院后,由姑娘们汇总整理成简单的书册,再分发到各地去因地制宜的鼓励推广。
这些事宜大多还在农业的范畴,织布刺绣等虽归属商业,却也在民生范畴,非但没有招来反对,反而被宴太师为首的老臣们赞赏。
三年后,从各地官员反馈的政务奏折来看,采桑养蚕、缫丝织布、采药种植、手工编织、制衣刺绣、采茶酿酒这六大项中,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或多或少都有带来成效。
楚楚命人将此细化的同时,也以此为由给那八个出身官宦之家的姑娘封了女官,并放话除非她亲眼瞧上的青年才俊,否则也配不上这些她亲自教出来的姑娘,断绝了王公大臣们想借着婚嫁名义拆解她心腹的念头。
大周朝的文武百官越发的觉得,自从先皇驾崩后,太后林氏越发的厌恶男子,因此对女儿家格外的喜爱,难免在这方面避讳着些,免得又触了霉头。
上行下效,无论是皇室公主、宗室贵女还是盛京城的民间姑娘的日子都好过了许多。
但大家都不知道,这距离楚楚真正的目标还差得远。
建和五年,摄政王忽然病重,短短数日间消瘦委顿下去,弥留之际要见的,却是与他在朝堂上针尖对麦芒了五年有余的太后。
文武百官皆知,太后对摄政王这个皇叔态度不佳,有因当年摄政王阻扰她成为皇后的缘故,也有平日里政见不合、权力碰撞的缘故。
就连平日里,摄政王有正事求见时,皇太后也不允许他入长乐宫,只让他在宣政殿等候。
所以这回,摄政王派系的大臣们都不抱什么希望,认为皇太后只怕早已在宫里等着摄政王封棺入葬了。
却不料消息入了皇宫,不过半个时辰就瞧见太后的仪仗匆匆而来,入了临王府正院后又将所有人撵了出去。
——按理这是不合礼数的,但而今摄政王都没几口气儿了,又能做出什么事情来呢?大家自然是格外宽容。
却无人知晓,院门关上的那刻,皇太后站在正院中就落下泪来。
[她十五岁嫁给姜林,十六岁与他和离,两人间的姻缘只维系了不到一年。
却就是这大半年的时光,改变了她的一生。
在郑州选择隐忍侍寝时,她就想过会再与临王重逢,会与他再度交集。
只是那时她天真了些,以为入了深宫,至少与他之间足以保持距离。
却未曾料到,他竟敢胆大包天去宫里堵她。
初入宫在储秀宫那回,封后前在未央宫那回,两次阴差阳错的情-事彻底将两人绑在一根绳上,哪怕是他后来数年皆在外游历山水,却仍旧如同一根刺般深深的插在她的血肉里。
……以至于无论先皇对她再好,她也只能加倍去回报,却不敢再付出感情。
可感情的事情,又岂是理智所能控制得住的。
她以为自己只要记得爱着逸云君就够了,可她受得住深宫的寂寞,却败给了先皇在她寂寞时无底线的呵护。
这让她逐渐动摇,很长时间里梦里都是逸云君与先皇交替,然而不等她做出决定,先皇就因京郊遇袭而驾崩……时隔五年,她依旧记得,姜河受伤后,从京郊回皇宫的途中曾醒来,贴着她的耳边求她留下的话。
“我知道你不是风灵派的弟子,知道你是从丹阳派出来的,林桓岳什么都招了,你的名字,还有皇叔每次进宫看你的眼神……
朕不是傻子,少年时也就罢了,夫妻那么多年,又怎会看不出你不爱我。朕并非没有介意过,可那又怎么样呢,除了不爱我,你的好都是真的……
温柔是真的,陪伴是真的,开解是真的,聪慧是真的,贤德也是真的……楚儿,我知道你不喜欢这宫廷,但你既然离开丹阳派那么多年不曾回去,明必然有不得已的缘由,你离开了皇宫也未必能离开大周。
焱儿还,他需要人帮着他,而且……就当是我身为男人的自尊心吧,我太了解姜家的男人了,皇叔若是得了皇位,他定会想方设法将你改头换面,再次夺到他身边去……所以,我只有这个遗愿,你摄政、看着焱儿长大,不要让皇位落到皇叔手里……可好?”
不得不,八年夫妻,姜河很了解她。
出于愧疚也好,因为放心不下孩子也罢,她总归是答应了姜河。
再后来姜林入宫,她也有意避着他,直到先皇驾崩后半年,再次被他堵在花园里……那回他没有再强迫她,只是拉着她在路边石头上坐下,捡好听的话本给她听。
她听得一点也不欢喜。
可不知怎的渐渐养成了习惯……再心软,又越了界。
也曾挣扎过,后来渐渐释然。
多年反复的纠缠,她早已过了渴求爱情的年纪,不过是身体也寂寞了需要个男人,而姜林是最好的对象罢了。
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她已经贵为太后,睡个把王爷又如何?
用就用了,也不碍着她在朝堂上对他的态度。
因此她明面上对他越发的戒严,却默许他深夜翻-墙入室。
而现在,姜林也要走了。
她完成了先皇的遗愿,但皇帝才十三岁,颁布的条条政令才初见成效,她还走得掉吗?
……也许,他们叔侄早就算好了吧。
“摄政王,你就不怕,没了你的制衡后,我会做出什么事情吗?”最后的最后,凌楚楚站在姜林的床前问道。
“楚儿,你已经是权倾天下的太后了,我走之后,垂帘听政、权倾天下,你还缺什么呢?”摄政王尽力笑了笑,“我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你不会舍得伤害百姓,所以……放手去做吧,从今往后,不会有人再束缚你了。”
“我若也要后宫无数呢?”
“……呵,你若能做到,便也随你去。”摄政王罢,真正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她曾是他的发妻,也是他一生挚爱,是赎罪也好,是愧疚也罢,他的确是放不下她,又因自己身中奇毒不知何时便会毒发身亡,所以始终未曾再度娶妻。
他还惦念着,至少他薨逝后,可以与她的衣冠冢同葬。
却仿佛是笑话般,大哥姜榆和侄儿姜河都先后你去,如今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