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第74章
于笑笑道:“会来的,到时候有不懂的地方,还要请婶子多多提醒我。”至于一个月来几天,或者两个月来几天,那就看情况了。主要是国营饭店的工作问题。
杨大婶又道:“那有没有兴趣来这里带孩子?只是这里的工资不高。”她看于笑的性格比较斯文,很适合带孩子。而且她是烈士子女的身份,也很容易争取到这份工作,再加上她又是高中生。学历、身份,相信没有人会反对。当然了,杨大婶看重的还是于笑的品行,教育很重要,她想在能力范围内,为这些烈士遗孤争取到好的起跑线。如果于笑来,以身作则,她相信能教好这些孩子。
于笑如果知道杨大婶的想法,肯定吓一跳。她穿书前才22岁,22岁的姑娘还在读书,偶尔跟朋友玩一下还可以,可是每天带朋友那肯定受不了,她自己还是在贪玩的年纪,如果是现实世界,她连婚姻都还不想迈入,更何况是生孩子?也就是,连自己的孩子都还没想要,又怎么可能会愿意照顾别人的孩子?
帮助和支援、捐款是一回事,每天照顾是另一回事了。
于笑笑着拒绝:“谢谢婶子看重我,只是我已经有工作了。”
杨大婶一听,倒是没怎么想,本来想着姑娘随军来这里,没有工作的话这个工作很不错,但是有工作了她自然不会勉强,要人家辞退好的工作,来接受工资低的工作,这是强人所难。人做好事也是要在不损自己利益的前提下的,她还是分得清的。“你是什么工作的?有工作了到时候随军怎么办?”
到这个,就到了于笑之前和柯景阳正在讨论的事情,她坦言:“目前在国营饭店工作,工作是5月份开始,在城区里,我和景阳商量过,看看这边县城的国营饭店里有没有人愿意换工作。如果能换的话,那我就可以住到这边来了。”
杨大婶一听是国营饭店的工作,也知道是好工作,这里孤儿所的工作自然是比不上的。“城区的工作换县城的,怕是愿意的人很多。”
这话和柯景阳的法倒是一样。
于笑道:“那真是太好了。对了婶子,这是我给孩子们带来的东西。”着,把柯景阳拿着的包打开,“有几斤糖,还有十斤富强粉。”糖是一分钱一颗买的,不用票。富强粉是用张家补贴的粮票买的。“东西不多,糖给孩子们甜甜嘴,富强粉可以给孩子们做面条和馒头吃。”
杨大婶笑道:“你太客气了。”起来,部队孤儿所城里至今,虽然才几年,但于笑是唯一一个带着东西来看孩子的人。而柯景阳,也是唯一一个每个月都支援孩子的人。难怪是一对夫妻呢,这觉悟实在是高。当然,在杨大婶眼中,更觉得他们善良。“我们孤儿所有20几个烈士遗孤,这些糖和富强粉倒是可以给他们吃好几天。”一天一颗糖,两斤糖也能吃上七八天。十斤富强粉每个早上拿出两斤做馒头,也能做五天。当然,杨大婶也不会连着每天给他们,一个礼拜一天也差不多了。给孩子们一些惊喜。
于笑道:“还是婶子安排的好,下次来了,我再给他们带。”好的东西带不起,但是每个月带两块钱的水果糖,0斤的富强粉,加起来也才四块钱,她还是带的起的。国营饭店的工资比一般的工人高,她是正式的员工,每个月有将近20块钱,拿出四块钱给孤儿所的孩子们,于笑觉得没有压力。当然,她也不是多善良的人,要她把大部分的工资都拿出去做慈善,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那她也不会。她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做点帮助而已。
不过,好感值兑换的大票如果卖钱了,倒是每次交易可以拿出一半给孩子们添些东西,比如铅笔、本子之类的。头买点甜嘴的,大头还是买学习用品比较好。对这些孩子而言,父亲牺牲了,母亲也不存在了,他们想要有出头之日,读书是最重要的。
于笑想是这样想,具体的到时候再计划计划。
在孤儿所坐了一会儿,于笑和柯景阳就出来了。于笑道:“这里附近有生产大队吗?”
柯景阳道:“有,骑自行车过去半个时,怎么了?”
于笑道:“晚上不是杨团长家吃饭吗?空去不好意思,不如我们去生产大队看看,也许能买到一些鸡蛋。还有啊,家里带来的豆瓣酱到时候也和鸡蛋一起送去,娘做的豆瓣酱很好吃,也适合送人。”
柯景阳倒是没有意见:“听你的,那我去借自行车。”
于笑:“那我在这里等你啊。”
柯景阳点点头。他借自行车倒是快杨团长家借的,借来了自行车,两人就去了附近的生产大队。“柯同志,我突然想到一件事。”
柯景阳觉得,每次于笑想到一件事的时候,就肯定不是好事情。所以于笑这样一,他全身的汗毛都要竖起。“什么事情?”
于笑笑了笑:“我在想啊,如果我的工作换成功了,那到时候去上班的话,得骑自行车,范家沟的那辆自行车是不是得弄到这边来?”
柯景阳道:“确实是。”这边买一辆且不票的问题,也是太奢侈了。
于笑:“所以你是不是要从范家沟把那辆自行车去骑来?”从范家沟骑自行车到城区不低于一个时,从城区到县城不低于两个时,从县城到这里,约莫也要一个半时到两个时,所以加起来要五个时左右。
谁骑能骑上五个时?这不是要命吗?
柯景阳听她这么一,就差没有脸黑了。他道:“你想的真美好。”
于笑笑而不语。
柯景阳:“从范家过来城区坐牛车。从城区到县城可以骑自行车,一个半时到两个时。从县城到部队等后勤车,到时候把自行车放后勤车上。”就骑两个时而已,对他是意思。
于笑拍拍:“还是柯同志聪明啊。”
“当然。”柯景阳骄傲道。他脸上也带着笑容,心情轻松愉悦。和这个姑娘合作结婚,果然有意思。
这边的生产大队叫大陈生产大队,大队里的人基本都姓陈。和范家沟生产大队一样,范家沟生产大队里的人也基本都姓范。一般来,这样的生产大队在解放前,或者是在古代的时候,这些人都是一个家族的。
柯景阳也是第一次来,两人骑着自行车进了大队之后,也不知道怎么走。就随便找了一家问道:“请问有人在吗?”
有个姑娘大约十来岁的样子,从屋子里跑出来,一双黑溜溜的眼睛看着他们:“你们找谁啊?”姑娘话的时候,还带着防备。
于笑道:“妹妹你好,请问你们家鸡蛋和蔬菜换吗?”
姑娘看着他们,虽然谨慎,但是也知道换是什么意思:“你们是哪里的人啊?打算用什么换?”
于笑道:“我们是旁边部队来的,想换点鸡蛋和蔬菜回去吃。”
姑娘一听,便松了一口气,你们进来。
等她把于笑和柯景阳带进家里之后,又道:“你们部队里的人经常来我们这里换蔬菜和鸡蛋。”部队里有些人家住筒子楼,有些人家即便住独立的院子,但是院子能有多大?能种什么蔬菜?所以肯定要出来买,镇上的蔬菜的确也不用票,但是没有生产大队近啊,也没有生产大队的新鲜。
于笑倒是不知道这个,不过这姑娘这样一,可见她也是同部队里的家属做过这个生意的:“那我能换吗?我想换鸡蛋、黄瓜、番茄、青菜,这些有吗?”
姑娘点点头:“鸡蛋四分钱一个,黄瓜一分钱一根,番茄一分钱一个、青菜一分钱一捆。”相当于蔬菜一分钱半斤。实话,这个生产大队因为离部队近,所以经常买蔬菜给部队的家属。几乎全村人都卖过,所以也没有人会去举报。而且,这种事情都是在家里关上门交易的,也没有人能的准。
于笑道:“那我要个鸡蛋、两根黄瓜、两个番茄、两捆青菜,一共5毛钱,对不对?”也不敢买的多,蔬菜不新鲜就不好吃了。
姑娘算了一会儿:“对的,你等我一会儿,我去摘青瓜和番茄。”很多人家的青瓜和番茄都是种在家里的,因为相比于别的蔬菜,这两种蔬菜又值钱一些。特别是番茄,红了之后甜滋滋的,不管大人孩都喜欢吃,如果种在外面,担心会被人偷偷摘走。
姑娘动作很麻利的摘来了青瓜和番茄,又从橱柜里拿出个鸡蛋,然后从一边的篮子里拿出今天摘的,准备煮了吃的青菜:“给,一共五毛钱。”
于笑他们来的时候没有准备篮子,这下也不好拿:“你们家有篮子吗?卖我一个。”
姑娘道:“我们家没有篮子,不会编篮子,但是我知道谁家有,我们这有专门编篮子的,篮子毛钱一个,你要的话我去买,你们要等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