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手中鞘
风雨欲来,烛都朝堂却安静的有些不同寻常。
三殿下、五殿下、定北王因为幽都雪灾一事被顺帝责罚跪在高堂镜前,朝中百官皆知此事,却无人敢在顺帝跟前多言,长夜过后的早朝众人沉默,顺帝冷眼瞧着站在底下的官员,他冷不丁开口道:“苏爱卿,朕想问问你,那幽都雪灾一事,你是怎么看的?”
能怎么看?
百官眼观鼻鼻观心,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出了一丝惶恐。
顺帝点到苏郎仪,苏郎仪自然不能沉默不语,他站出来,躬身道:“陛下关爱万民,幽都地处西北,年年冬日都备受暴雪困扰,五殿下同陛下一样有着仁慈心肠,此乃南邑之福,九州之福!”
“那依照爱卿的意思,幽都雪灾该如何治理呢?”
“幽都太守谢允和刺史闵秋都是死的不成?若幽都雪灾当真如此严重,朕入冬后,怎的一份从幽都来的奏折都没有收到过!”
顺帝语气渐怒,他扫过下位的百官,目光如炬。
“陛下,想来幽都太守见惯了北地风雪,不以为然罢了。”苏郎仪回道。
“丞相!”苏郎仪此话一出,谢琨急了,这苏贼分明想将陛下的怒火牵引到他们谢家人头上来,幽都太守谢允同谢琨可以是同气连枝,今日幽都一事若是闹开了,不光驻守幽都的谢允要出事,尚处于烛都朝堂中心的谢家人一个也躲不了!
想到此,谢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他站出来义愤填膺道:“陛下,若按照丞相所,那见惯了北地风雪的想来不只有太守吧,幽都刺史不也见惯了北地风雪?且刺史从来都有监察地方官员之权,倘若幽都真因雪灾而暴乱,幽都刺史为何迟迟不报?毕竟这可是欺君大罪啊!”
“谢琨,欺君大罪四个字也是能随便的,你僭越了!”苏郎仪厉声道。
“僭越?”谢琨冷笑,“微臣乃监察院御史,领的是陛下旨意,监察百官,丞相大人,您这是在质疑陛下不成?”
“监察院的人难不成都靠一张嘴就能监察百官了不成?今日朝堂之上只谈幽都,谢琨你别妄图搅混水!”
苏郎仪同谢琨争锋相对,当朝宰辅与监察院一把,都是在朝堂中只遮天的大人物,就连互相怼骂都是引经据典,往前那是史书之鉴,往后论那是为了南邑千秋万达的传承与昌盛,人人都对,人人都没错。
那么问题来了,错的是谁?
顺帝听得头大,他铁青着脸,全程听着苏郎仪底下的人和监察院文官你来我往你骂我一句我就嘲讽回去,那覃隽绣口一吐就是一部仁义忠孝,监察院的人哪里得过文采斐然的覃隽?到后面就见覃隽以一敌十力争群雄,的监察院官员是哑口无言。
“吵什么吵!”顺帝一声怒喝,他起身,扫视一圈。
百官纷纷下跪,齐齐高呼:“陛下息怒!”
“息怒?”顺帝冷哼,“别以为朕不知道,朝会上你们一个个满嘴天下苍生,万民福祉,背地里却视百姓为蝼蚁,朕倒是想问问你们,天下万民养护你们,让你们食君之俸,你们可曾有半点爱护万民?”
“朕倒是想问问你们,问问朕的好爱卿们,你们可曾将南邑万民放在心上啊!”
“低头只能见到方寸,你们往外看,你们抬头!南邑有九州,何至于让你们困囿于烛都朝堂,为了那一分一毫的权柄,你们当真看不到外头受苦、受难、受寒、受饿的百姓吗!”
顺帝带着一肚子火气下了朝,行至高堂镜前,见到跪在檐下的傅乾毓三人,更是窝火。
天地良心,今日这一番事故,傅九襄可真算得上是受了无妄之灾!
偏偏傅九襄平日里野惯了,他做什么事都能惹怒顺帝,眼下这三人跪在跟前,傅九襄首当其冲承担了顺帝的怒火。
“你们三个,给我滚进来!”
“跪在外头也不嫌丢人。”
傅九襄揉了揉鼻子,忍不住嘟嚷道:“这不是陛下您让跪的吗?”
“你个臭子!”顺帝回头,恨不得踹他一脚。
福鹤赶忙拦住了顺帝,“陛下,先让殿下进去吧,跪了一夜,奴才先伺候殿下们喝盏热茶,暖暖身子。”
“哼。”顺帝白了一眼傅九襄,“臭子皮糙肉厚,跪一两夜算什么,哪儿就娇贵了!”
“陛下的是,微臣在北疆行军打仗,条件比这儿艰苦多了去。”傅九襄笑嘻嘻地道。
傅乾毓走在后头阴沉着脸,不知在想些什么。
进了高堂镜,三人纷纷落座,福鹤吩咐人上茶的功夫,顺帝就盯着傅乾辉和傅乾毓两人问道:“你们兄弟两一向不怎么走动,如今怎么就因为幽都一事,如此灵犀了?”
傅九襄咯噔一下,傅乾毓进宫,竟也是因为幽都雪灾?
皇子参政,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
傅乾辉显然也察觉出了顺帝的试探,他发着抖,哆哆嗦嗦道:“父王,儿臣儿臣只是”
“陛下!”傅九襄看不下去了,他起身,看了眼傅乾辉,又看了眼面色不虞的傅乾毓,开口:“两位殿下忧心百姓,这是好事,幽都乃天下粮仓,至关重要,无论是否出事,都不应当掉以轻心。”
“阿野,朕没问你话。”顺帝的目光仍旧落在傅乾辉傅乾毓两人身上,紧皱的眉头下藏着天家独有的冷漠。
“陛下,您不也想整治幽都许久了么?为何不趁着如今幽都雪灾,一齐发落出来。”
傅九襄话音刚落,顺帝抄起边的奏折就往他身上扔去,“放肆!”
傅九襄身姿挺拔,站在高堂镜中少年意气风发,但这股天不怕地不怕的意气在烛都的蹉跎下变得圆滑收敛,就像是一把宝刀入了鞘,锋芒悉数藏在了剑眉星目之下。
顺帝丝毫不惊讶于傅九襄的一针见血,相反,他无比兴奋,这才是他想要的刀!
一把被磨了锋刃、套了刀鞘、但却依旧出鞘就能掀起腥风血雨的刀!
从北疆到烛都,傅九襄前后经历了薄守义、李燃案的敲打,身上的锋芒与桀骜渐渐散去,化作了沉稳和坚韧,顺帝起身,走到傅九襄跟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两人眼神对峙,千言万语皆化作了无声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