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有备她而来
随府。
“老夫人,容夫人来了。”
领路的丫鬟把沐莞带到书房,推开了房门,随老夫人坐在书桌后面,看着走进来的沐莞,脸上带着和蔼的笑意。
沐莞虽只穿着平常的服饰,但已经遮不住天生的贵气,阳光透着窗户纸射到沐莞身上,就像给沐莞渡上了一层了金色的光华。
“见过随老夫人,老夫人安。”
没有椅子,沐莞站在那里身躯笔直,那里像是那日在曹贵妃生辰宴上那个慵懒吊儿郎当,把所有人气的够呛的京城第一女纨绔。
“容夫人,今日登门一定是有事求于我。”容老夫人面色依然和蔼,开门见山的问道。
“是,今日我不请自来,的确是有事求随老夫人。”
沐莞不卑不亢的回答道,跟着丫鬟在随府走了一圈,虽未观随府全貌,但随府随处透着低调奢华,就跟随老夫人腕上的玉镯一样,不显眼,但确贵。
不像沐府,就是高调。
随翌高居一国丞相,随老夫人也不是吃素的,可惜了啊,原主脑子不好,这么强大的靠山摆在这里,都被原主给忽视掉了。
“不会因为毛家的事情吧。”随老夫人有些漫不经心的开口。
“随老夫人的不错,我正是因毛家的事而来。”
“何事?”随老夫人问。
“希望随老夫人出,抓捕梧州五家粮铺掌柜,厮共二十余人。”
“容夫人,我恐怕帮不了你这个忙,我嫁入京城几十年,娘家人那边联系甚少,且,抓捕一事该由官府来办,毛家人这样做不符合规矩。”
随老夫人一口拒绝,沐莞轻笑出声,一针见血道:“不,随老夫人,这不是你的真心话。”
“容夫人,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我一个老婆子,糊弄你做什么?”
“随老夫人,如果你没存心糊弄我,干嘛要让丫鬟带我进书房?随便找个地方打发我就行了,不必让我踏入书房重地。”
随老夫人一噎,站在随老夫人身后的嬷嬷微微低头,掩去了嘴角的笑意,她就么,沐莞这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看不出来老夫人这是在装
至于为什么装,当然是为了试探沐莞,怕是连随老夫人都没想到,只几句话,沐莞就出了真相。
“嬷嬷,你看看,这孩子跟我的什么话?”随老夫人气呼呼的开口,嬷嬷赶紧安慰道:“老夫人,容夫人得是实话。”
“去去去,赶紧给容夫人上茶。”
“是,老夫人。”
嬷嬷先是给沐莞端来了椅子,然后给沏了一杯清茶,在沐莞耳朵边声开口:“容夫人,老夫人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了,您勿怪。”
“怎么会呢?如果老夫人不愿意出门,待在府里无聊,我倒是愿意经常来打扰老夫人。”
“看看,你看看,这就是安平的女儿,若是不争气的随闵早点成家,我孙女也一定有她这么大了。”
“好了老夫人,还是赶紧正事,要不然容夫人一走,你又要骂我不提醒你,浪费了时间。”
“不就是抓二十来个人么?好办,我马上给梧州毛家写信就是。”
随老夫人也不含糊,中狼毫一挥,很快一封用漂亮簪花楷写的信就已经写完,嬷嬷接过信装好,直接出了房门。
看完随老夫人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沐莞微微有些吃惊,她还没开口向随老夫人出那几个铺子的名字,随老夫人就写好信。
“梧州做粮食生意的左右不过是那几家,毛家人不涉足这门生意。”
随老夫人看着沐莞,“想当年,我第一次见安平的时候,也是这个场景,只不过,安平比你更狂,见到屋里没有多余的椅子,直接坐到桌上。”
随老夫人道安平的时候,眼中放着光芒,脸色更加柔和,沐莞没有搭话只是静静的听随老夫人自顾自回忆的话。
安平自然有狂妄的资本,她不过是一抹异世的灵魂,跳上桌这种事就是想干也干不出来。
“孩子,看我这老太婆,只顾着自己话了,来,尝尝这茶,虽然不是名品,但却是我亲种的。”
随老夫人唠叨完自顾自的喝了一口茶,沐莞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水入口先苦后甜,回味甜中带苦不带半点清香,的确算不上名品,用来提神醒脑倒是不错。
“容夫人,这茶,怎么样?”随老夫人问。
“虽然这茶是老夫人亲种的,但,真不怎么样。”沐莞实话实,等着随老夫人接下来的话。
“哈!的确不怎么样。”
随老夫人眯了眯眼,“京城气候本就不适宜种茶,即使种活了茶的味道跟树叶差不多,难得你实话实,不像有的人,为了奉承口是心非。”
“大概是因为,我一不缺银子,二不怕权贵,没必要迎合他人。”
随夫人听到沐莞的话嘴角弧度加大,笑意深深,安平的狂更多的是在浮现在表面,沐莞的狂,却深刻在骨子里。
“难怪曹贵妃这次都愿意帮容夫人,搞定大臣后院里的那帮女人。”
“随老夫人,你高看我了,曹贵妃这么可能愿意帮我,不过是利益交换。”
沐莞不相信以随老夫人的眼力,会看不出来曹贵妃的日子过的有多惨,不知道随老夫人一再试探她,意欲何为?
“我本以为随老夫人也是随性之人,没想到还是和京城其他家后院女人一样,话弯弯道道,随老夫人有什么想问的,尽管问就是。”
“哎,我就知道会这样。”随老夫人笑意收减,眸子里一片肃然。
“老婆子的意思是,倘若有天你知道,当年安平公主和驸马死亡的真正原因,你会不会与容隽一起,反叛大雍。”
沐莞直视随老夫人的眼睛,语气沉了下来,“随老夫人的意思,你知道我爹娘的死另有原因?”
反叛大雍?
举旗造反?
她是有多么不想活了,才会以一己之力挑战一国皇权?
当今圣上,能力不上有多高强,但至少在这十几年里,大雍国泰民安,百姓没有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