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第 40 章

A+A-

    沈壮实在屋里看了看,老三原先的房子收拾收拾可以住,可里面什么都没有,也只回来半个月,没必要麻烦。儿孙回来,总不能一直住在亲家,他让张淑萍收拾两张床出来。

    张淑萍为难的皱起眉头:“床倒是有,没那么多棉被。”

    家里是真没有那么多棉被,这些年,她再糊涂,也看明白一些事情了,两个儿子她得笼络起来,指望两个继子,是没希望的,还得靠亲儿子,更何况儿媳妇考上大学了,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情,村里人知道他们回来,不定多羡慕,她怎么不想让他们住家里呢。

    郑锦华抱着胜歌,道:“我们住在他们姥姥家。”

    张淑萍看了眼郑锦华,又看向沈慎行,问道:“既然回来了,总得在家过年吧?”

    儿子又不是招赘出去的,哪有在儿媳妇娘家过年的,别人该笑话了。

    郑锦华笑了笑没话,沈慎行就道:“年三十和初一在这边吃饭。吃完饭过去睡觉。”

    这边不仅没棉被,房间也不够,哪边方便就住哪边吧。

    张淑萍还想什么,沈壮实道:“就这样吧,让慎言在家里住吧。”慎言在家里住还是住的下的。

    张淑萍只能怏怏的闭嘴。

    钱美云看了看老三家几个孩子,蹲到胜旋面前,问他:“你知道我是谁吗?”

    胜旋摇摇头:“我没见过你。”

    钱美云笑着道:“我是你大娘。”

    胜旋喊了声:“大娘。”

    钱美云唉了声,又问道:“家里好还是部队好?”

    胜旋歪歪头,看着她道:“都好。”

    钱美云哟一声,想摸摸胜旋脑袋,被他躲开了,她笑了笑没在意:“这孩子真聪明啊。”

    胜旋看她一眼,抿着嘴没话,心想我跟你也不熟,你怎么老找我话?

    钱美云看了看张淑萍得意的笑脸,忽然眼睛一转,大声问道:“你姥姥好还是你奶奶好?”

    屋里人听到钱美云话,都看了过来。

    胜旋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姥姥好。”

    张淑萍身子一僵,尴尬的站在那里。

    郑锦华垂头看地,装作没听到。

    沈慎行也装没听到,坐在一边喝水。

    钱美云笑了,又想开口,沈慎言在旁边道:“大嫂,他们是姥姥带大的,当然是姥姥好,你家几个孩子都是奶奶带大的,奶奶对他们那么好,他们心里奶奶好吗?”

    这回轮到钱美云尴尬了。

    郑锦华嗔怪的道:“慎言,别瞎。大飞他们那么孝顺,谁把他们带大的,他们怎么会不清楚,将来肯定会对他们奶奶好的,不对他们奶奶好,就是不孝了。”

    钱美云暗恨,郑锦华还是一如既往的伶牙俐齿,硬挤出一抹笑:“对对对,他们肯定会孝顺奶奶的。”

    郑锦华欣慰的点头:“对嘛,咱们沈家人就没孬种,谁得到的利多,谁心里都有数,都不会做缩头乌龟的。”

    沈良才和沈良民不自在的挪挪身子,老三家的这话可不止孩子们,她还把他们都了进去。他们从爹娘身上得到的好处是多些,可这不是他们没本事吗?老三家日子那么好,何必斤斤计较。

    郑锦华见他们狼狈的缩着头,心里毫无波动,没能力不是理由,占了好处,付出的就要比别人多些,不然一个大家庭,岂不是要乱套。

    沈壮实在旁边看着,什么也没,老大老二装孬,分家这么多年了,该他们的养老粮,一粒都没给过,还要几个孙子来他们这里蹭饭。他没话,不过是看他们现在困难,他还能干得动,等到他干不动了,再不给养老粮,他就有话了。

    沈壮实想着家里没荤菜,四只鸡,两只公鸡,今天杀一只,留一只过年杀,想到这里他喊慎言、胜捷帮忙捉大公鸡。

    老二媳妇孙娟哟一声:“娘,爹要去捉鸡呢,你们晌午吃鸡,咱们也在这里吃吧?”

    沈壮实回过头,“你家不是养了鸡,想吃鸡自己杀去。”

    孙娟不服气的道:“老三不也跟你们分家了,他们能在这里吃饭,为什么我们不能?”

    沈壮实虎目一瞪:“你为啥不能?老三每个月给家里寄了养老钱,你们的养老粮呢?啥也没有,还想在老子这里混吃混喝,老子该你们的?”

    钱美云在旁边道:“我们不在这里吃没啥,主要是孩子们,大飞大强他们总能在这里吃吧?”

    一只鸡只那么几块肉,都来了,他们还能吃什么?沈壮实道:“还是那句话,你们想吃鸡肉,自己回家杀鸡去。大飞大强他们一样,都快媳妇的年龄了,的时候我没少疼他们,现在也该疼疼的了。”

    几人不甘的往家里走。

    走到外面,钱美云忍不住道:“爹现在可偏心老三老四了,也是,老三两口子都出息了,老四学习也好,不定将来又是一个大学生,不偏心他们难道还偏心我们这些穷人?”

    沈良才本就一肚子气,被她一,心里更堵了,呵斥道:“原先没偏心你吗?你生孩子坐月子都是娘伺候的,孩子们也是娘带大的,老三家几个孩子娘管过没有?那时候你咋不话呢?跟爹娘分家这几年,你给爹娘一斤粮没?还不如给你娘家的东西多呢。你有啥脸爹娘偏心?”

    他不是不知道原先爹娘对自己好,只是自己没本事。要是自己像老三那么能干,自己肯定会孝顺爹娘的。别以为他就不孝顺。

    钱美云被他骂的一愣,不可置信的道:“你凭啥凶我?”

    沈良才不耐的看她一眼,背着大步离开了。

    钱美云错愕的看着他,追了上去:“沈良才,你等等,你跟我,你凭啥凶我?”

    看着老大夫妻俩的背影,孙娟问自家男人:“老大那话啥意思?”

    沈良民看了眼自己媳妇,“啥意思?觉得愧对爹娘了呗。”

    孙娟一脸不屑:“大哥真虚伪,他要真觉得愧对爹娘,那把该爹娘的粮食给了啊,也不要让大飞去爹娘那里蹭饭啊。”

    沈良民看傻子似的瞅着她:“老大给了,咱们不得给啊?”

    孙娟恍然:“你得对,不能让他们给。”

    沈良民看她一眼,“学灵点。”

    晌午饭是沈慎行做的,他知道自己娘做饭不好吃,还不舍得放油,怕媳妇孩子吃不惯,只能自己下厨。

    张淑萍在旁边看着他挖油的动作,眼皮子直跳,她在部队生活了几天,也知道老三他们的生活习惯,想着反正就这几天,我忍。

    沈慎行的厨艺还是很不错的,虽然很久没动了,但厨艺还在,他夹了个鸡腿放郑锦华碗里,温和的笑着:“尝尝看,好不好吃?”

    郑锦华挑起肉,咬了一口,嚼了嚼咽下去,点点头:“好吃。”

    沈慎行看着她:“好吃就多吃点。”着又给她夹了块肉。

    胜捷推推旁边叔叔的胳膊,让他看自己爸爸妈妈。

    沈慎言瞥了眼,见三哥正给嫂子夹菜呢,不以为意,垂下头继续啃鸡爪子。

    胜捷摇摇头,叔叔真无趣。

    沈慎行回头看他一眼,胜捷立即垂下头,抱着碗吃饭。

    沈慎行又去给媳妇夹菜,郑锦华看着碗里的菜:“你为什么老给我夹菜?你吃呗。”

    沈慎行拿筷子的微顿,他能怕媳妇在自己爹娘这里吃不饱吗?毕竟自家媳妇跟他娘关系不好。

    郑锦华道:“你别给我夹菜,我自己吃。”

    沈慎行点点头,见媳妇不仅把碗里菜吃完了,还吃了一碗米饭,喝了半碗汤,比平常在家里吃的还多,心想这是自己做的菜,媳妇肯定喜欢吃。

    吃了饭,胜捷胜音和慎言就收碗洗碗,不仅没让郑锦华帮忙,也没让张淑萍帮忙。

    张淑萍颇有些感慨,这么多年,也就慎言回来,她能享享福,不用洗碗洗衣服,跟沈壮实道:“这几个孩子养得好,知道帮忙干活。不像大飞大强他们,他们爹娘不追赶着他们就不动。”

    沈壮实叹口气:“那几个被他们爹娘惯坏了。”

    要惯孩子,难道老三两口子不惯孩子吗?吃的喝的穿的,哪样比部队孩子差了?可人家该干的从来没少干,衣服自己洗,碗筷轮流洗,地轮流扫,从来不让大人操心。就是学习也是名列前茅。

    最主要的是,这么多孩子,从来不吵嘴,不打架,这就很难得。

    难道老三家几个孩子就比别人家孩子聪明懂事吗?

    不见得。

    关键父母会教育孩子。

    老大老二家几个孩子,时候什么活不让做,长大了他们还愿意干吗?反正他们不做,也有人做,为什么还要做呢?

    胜捷和胜音四五岁的时候,就帮家里扫地,给鸡捉虫,打习惯了帮家里做事,长大了自然不用长辈,眼里能看到事,知道体贴人,就能伸帮忙。

    下午,村里人知道沈慎行回来了,很多人都过来瞧热闹,郑锦华看到有孩子过来,就拿了糖分给他们。这趟回来,她带了不少糖,来沈家时,也拿了几包糖。

    沈爷爷拄着拐杖,沈红梅扶着他晃晃悠悠的过来了,看到几个孩子长得那么好,连几个好字。

    沈慎行喊了声爷爷,就没话了,不管爷爷现在看着多么慈祥,他都忘不了时候他拿着鞭子鞭打自己的情形。他不恨他,只是亲近不起来。

    沈红梅扶着爷爷坐在椅子上,看向郑锦华问道:“三堂嫂,听你考上大学了?”

    郑锦华点点头:“录取通知时已经收到了。”

    沈红梅满脸羡慕:“我也去参加高考了,没考上,你能教教我怎么才能考上吗?”

    郑锦华笑了道:“我高中没读完,都是靠家里弟弟妹妹教的。”

    沈红梅抿抿嘴,总不能让三堂嫂弟弟妹妹教她,她还没那个脸。

    沈爷爷就在旁边叹了口气,大儿子二儿子两家人到底还是生分了,孙子辈的基本上都不来往了,更何况曾孙子辈的。等他百年之后,两家更不会来往了。

    这都怨他,让两家人有了怨气。

    坐了会儿,三胞胎闹着要回去,他们和妈妈一样都要睡午觉。

    才过了一晌午就要走,沈壮实舍不得孙子孙女。

    胜捷:“我舅舅家有自行车,我明儿吃了早饭,骑自行车过来玩,你们给我准备些好吃的。”

    沈壮实和张淑萍这才笑了,连着哎了几声。

    一大群人走出来送他们出门。

    有些好事的人,看到就问张淑萍:“你儿子儿媳妇不住家里啊?”

    张淑萍不冷不热的回道:“家里床没有,棉被没有,怎么住?哪里方便就住哪里呗。”

    那人就不话了。

    过了两天,大姐郑大丫和二姐郑梅子听他们回来了,领着孩子过来了。

    郑大丫三十六岁,十七岁就结婚了,生了三个孩子,大闺女十九岁,已经了婆家,婚事定在年前。她中间流过两次产,下面两个孩子年龄些,都还在读书。

    郑梅子也三个孩子,她比郑大丫两岁,三个孩子也都十几岁了,今儿都来了。

    他们姊妹七个,只有锦桔没回来了,二十多口子人。需要准备三桌饭菜,沈慎行和郑锦明去买的菜,蔬菜家里有,他们买了很多猪肉排骨、还没了几斤牛肉、几斤羊肉、几条鱼,回来后,莫文秀也没,招呼几个闺女帮忙做饭。

    郑锦华看大姐二姐都去帮忙了,也跟着进了厨房。

    大姐看看她身上的浅色尼外套,推推她:“你别帮忙了,把衣服弄脏了。”

    郑锦华嘿嘿一声:“我没想帮忙,我就进来看看。你们只管做,我只管吃。”

    郑大丫瞥她一眼:“你这懒得。”

    莫文秀在切肉:“她可不是懒,她连锦蓝都不如,一到冬天不上班的话,她都能睡到晌午去,早饭都是慎行给她端到房间吃的,也幸好是我跟她住一起,要是跟她老婆婆住一起,你看看生不生气。”

    正在烧火的郑大丫闺女周妙好奇的看着四姨。

    郑锦华脸一红,道:“娘,周妙和吴丹都在这里呢,给我留点面子。”

    郑梅子把米饭煮在锅里,看向四妹,道:“有啥不好意思的,锦华那不是懒,那是她有福气,人家就是想偷懒,还没那福气呢,你那婆婆不好归不好,她不胡搅蛮缠,你不搭理她,她也不搭理你,这样多省事啊,各过各的就好了。你要遇到那胡搅蛮缠的婆婆,跟你歪缠,能把你气出病来了。”

    郑锦华道:“气不了。一般都我气别人。”

    郑大丫道:“你是没遇到那难缠的婆婆,坐地上哭天喊地你不孝顺,你还能怎么办?”

    郑锦华笑着道:“不孝?怎么不孝?没给你吃还是没给你穿呢?总要个一二三四出来,不出来,那就没理,再撒泼哭喊也没用,这世上总是有理的地方的。”

    关键看你狠不狠得下心了。

    周妙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她看向郑锦华,问道:“四姨,你不怕别人你不孝吗?”

    郑锦华看向她,笑着道:“不怕,只要咱问心无愧,管别人怎么去。天天在意别人的想法,这日子还过不过了?你也是,你马上要结婚了,到了婆家,婆婆好相处,你就对她好些。婆婆挑你理找你茬,你也不要忍着。她头一回你,你就大着胆子顶回去,让她知道你不是好惹的。咱在娘家被疼了十几年,没道理到了婆家,受婆家人气,凭啥啊?就凭你是长辈?”

    莫文秀在旁边皱眉:“你可别乱教了,都教的啥啊,教孩子跟婆婆干架呢?”

    周妙却:“我觉得四姨的挺好的。”

    郑大丫摇摇头,道:“你要有你四姨那么有福气,也就好了。”

    郑锦华不赞同的道:“大姐,你这话我就不爱听。福气是可以经营出来的,咱家周妙模样好看,也勤快,她那对象就该对她好,不然凭什么嫁给他?难道嫁人前,就想着去受气的吗,那样想的话,自己怎么能过好?”

    周妙点头,四姨的太对了。

    郑大丫和郑梅子都没听过这个法,疼闺女的人家都是想着闺女只能在家待十几年,多疼疼,去了婆家受婆婆管制,日子没那么好过,哪里会想嫁人了是享福的。

    莫文秀看了郑锦华一眼:“你那都是歪理,到了婆家就要好好跟婆婆相处,哪能天天干架呢。”

    郑锦华摸摸鼻子,跟周妙:“你姥姥没听懂我的话。”

    周妙笑着:“嘿嘿,四姨,我听懂了就好。”

    郑大丫看着郑锦华,笑道:“你这还没长大呢,跟个孩子样。”

    莫文秀笑着道:“她可不就是没有长大。”

    郑锦华靠在门边:“我就是到了八十岁也是这心态。”

    莫文秀和两个大女儿都摇摇头。

    人比较多,一锅米饭怕不够吃的,莫文秀又贴了一锅面饼子。

    郑锦华道:“娘,把那面饼子放在红烧排骨上面蒸,特别好吃。”

    莫文秀点头,跟大闺女郑锦华道:“不会做,可会吃了。”

    郑大丫笑着道:“娘,你别老锦华,会吃不是有福气吗?”

    会吃有的吃才好呢。

    饭菜做好后,孩子们坐了两桌,大人一桌菜都是盛了三份。

    红烧排骨上面贴饼子,孩子们也喜欢吃,一人一个,轮到郑锦华没了,她默默盛了碗米饭。

    沈慎行看她一眼,把碗里面饼子给她,把她的米饭端到自己面前,郑锦华看他一眼:“咋了?”

    沈慎行指指碗:“不是喜欢吃这个?”

    郑锦华看着他笑了,“那你多吃点米饭。”

    沈慎行笑着点点头。

    郑梅子推推郑大丫,凑到她耳边声道:“你看沈慎行把锦华惯成什么样了?”

    郑大丫瞥一眼:“哎呀,你别乱看,等会锦华该不好意思了。你没听咱娘锦华就是孩子性格。”

    郑梅子不话了,忍不住又往妹妹妹夫那里飘了,道:“咱们姊妹几个,锦华长得最漂亮,五个孩子了,看起来跟大闺女似的,这么漂亮,也难怪沈慎行稀罕”

    郑大丫瞪她一眼:“瞎啥呢,会不会话?”

    难道锦华不漂亮,就不该被人稀罕?

    郑梅子立即住嘴了。

    吃了饭,十几个孩子争先恐后的洗碗扫地,根本不用大人插。

    郑大丫看着胜捷和胜音,道:“这两孩子也勤快,胜捷跟他爸爸像,今后也是大高个。”

    郑梅子道:“锦华也不矮啊。”

    这话郑大丫认同。

    收拾好屋子,周妙和吴丹就围在郑锦华身边,她们喜欢跟四姨聊天,觉得特别有趣,还能学到很多东西。

    郑家村的人都知道郑国正女儿女婿回来,都住在他们家里,很多人都过来瞧热闹,回来这两天,家里就没清静过。

    半下午时,郑大丫和郑梅子他们就走了。

    周妙和吴丹舍不得四姨,郑锦华就跟她们他们要在家里待半个月,没事就过来玩。

    郑锦华不是在郑家村长大的,她在这里没朋友,回来后,不是去镇上赶集买菜,就是在家里窝在被窝里看书,师父给她的书,她还没来得及背呢,既然要学医,她肯定要付出全部努力。

    沈慎行带着几个孩子回了沈家,把他们的房子收拾了一遍,房子里还有家具,长时间不住人,全是蜘蛛。

    郑锦华没想到沈瑶和沈铨会来郑家村找她,不是和师父了断了嘛,既然如此,找她做什么呢?

    沈瑶看着郑锦华,声问道:“我们过来,想问问你,你知道,你知道我娘在哪里吗?”

    郑锦华看向她:“你娘你都不知道她在哪里,我怎么可能知道?”

    沈瑶看着她:“我听见娘她回京城前,会去看你的,我不信你不知道她在哪里。”

    郑锦华哦了一声,面无表情的道:“你的娘是指我师父啊?原来你们还把她当娘啊,我以为你们跟她断了关系呢。毕竟师父到我家的时候,可就背了一个包,别的什么都没有。”

    沈瑶脸一白:“我们没有,没有”

    “没有什么?没有跟师父断了关系?”郑锦华看着她,“你这么我根本不信,如果没有跟师父断了关系,又怎么会不知道她在哪里?又怎么会让她那么走了?”

    沈瑶辩解:“她跟爹离婚了,她不要我们的。”

    郑锦华挑眉:“既然离婚了,你们还问她做什么?”

    沈瑶抿抿嘴:“我就想问问她还好吗?”

    郑锦华点头:“师父很好。虽然没儿没女,但有我这个徒弟在,不会让她老无所依的。”

    沈铨挤在妹妹前面,问道:“她回了京城,住在哪里?有工作吗?”

    郑锦华看了他一眼,她问:“这是你们来找我的目的?知道师父住哪里,有没有工作之后,你们想做什么?”

    沈铨道:“我们是娘养大的,是他的儿子,她怎么会无儿无女呢,我们会孝顺她的,原先她跟我爹离婚,我们没想通,现在我们想通了,即便她跟我爹离婚了,也养大了我们,我们不能忘恩负义。”

    郑锦华摊摊,道:“很不好意思,我也没有师父的地址。师父去了京城,就没跟我联系了。”

    沈铨根本不信,他道:“你就跟我们了吧,我们想娘了。”

    郑锦华无辜的看着他们:“我真没有师父的地址。”

    真以为她不知道他们找师傅的目的?师父好不容易摆脱他们,怎么可能再让他们找到师父。

    沈铨知道她没真话,他也看出来了郑锦华不喜欢他们,不可能帮他们,他们只能无奈的离开。今后再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