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好事连连

A+A-

    罗大力迟疑地问道:

    “这样不大好吧?

    关键是一般情况下,男人和女人的体力不一样,能干的活儿也不一样,而且成年男人和女人消耗的粮食标准就不一样。

    如果工分一样,难免造成分配不公平,造成粮食浪费呀。”

    程虎把里的叶子烟卷点了起来,狠狠地抽了一口:

    “是啊,一般人确实是男女差异比较大。

    但是女人里面有特别能干的,男人里面也有特别能偷懒的。这偷懒的男人干一天,拿能干的女人干一天的工分,好像也不大合适啊。”

    妇女主任崔云娇笑了笑:

    “我看程大哥得有理。

    我们女同志,确实有一些很勤快、很能干,不输给老爷们儿的。

    要不咱们可以这样,定一个满工分的标准,比如一个时,能插多少根田垄的秧苗,再比如一天下来,能犁完几块地

    这样,按照一定的标准,只要达到了,不管他是男人、女人、老人、孩子,都给他满工分。

    若是达到次一级的标准,就给他八成或者六成。

    你们咋样?”

    崔云娇是高丽人。

    新野县这个县城,跟高丽距离很近。全县得有几百户高丽人。光是在这梨树沟子村里头,就足足有七八户,都是高丽人。

    这些人家的普遍特点,就是女人都特别能干。一天到晚地忙活,除了吃饭睡觉,几乎脚不停。

    反而老爷们儿不咋能干活儿,一个个懒得要死。

    都是横草不拈、竖草不拿,连油瓶子倒了,都不舍得扶一下的主儿。

    崔云娇本身就是很能干的女人,自然也希望女社员如果能干跟男社员一样的活儿,也能拿跟男社员一样的工分。

    几个干部粗粗地讨论了下,就暂定了调整方案。

    从此以后,梨树沟子村的工分计数,不论性别,只论劳动成果。

    反正都是集体劳动,群众的眼睛雪亮着呢!

    谁要是偷懒不干活儿,还想拿全工分,就算是干部有意放水,群众也不能答应哪!这么多双眼睛一块儿监督着,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公平的离谱现象。

    新的工分制度,顺利地执行下去了。

    对秦孟真来,这工分制度的事儿,只是顺为之。

    她不做,迟早也会有别人做。

    所以,秦孟真几乎丝毫没有注意到,当她在改革工分制度这件事当中,起到了推动作用的事情,悄悄泄露出去之后,女社员和女知青们,看待她的眼光都变得不一样了。

    她不再是那个新海市来的漂亮姑娘,不再是那个一看就很好欺负的软包子,不再是那个娇娇弱弱的妖精

    甚至就连以抖神功称霸食堂的宋大妈,也忍不住每次一见面,就对秦孟真眉花眼笑。

    每次秦孟真去打菜,宋大妈都会热情洋溢地特意给她多打几块肉。

    秦孟真不知这是工分改制的影响,还以为是自己力气大、吃得多的名声传到食堂来了,导致宋大妈良心发现了呢。

    很快,罗大力就把这件事上报到了果园镇上的公社,而孙安平也把这件事上报到了果园镇革委会。

    虽然有几分先斩后奏的嫌疑,但这事儿并没有被叫停。反而在时隔一个多月之后,得到了表彰。

    而秦孟真之前给邱德喜的堆肥新技术,经过一段时间的事件,也已经收到了成效。

    邱德喜并没有隐瞒秦孟真的功劳。

    于是,新来的知青秦梅,再次戴上了象征着光荣的大红花。秦梅和邱德喜还受到了果园镇公社辖下的好几个大队的邀请,让他们去做报告,分享先进的积肥经验。

    做了一圈儿报告回来,秦孟真被梨树沟子村大队领导们一致拍板决定,调任到村学,教孩子们读书。

    这个调动一出来,就难免有些知青忍不住酸了。

    尤其以韩东阳和冯丽为典型。

    也许是因为年纪比较大,人也比较成熟的缘故,韩东阳和冯丽,他们都不是因为热血而来到梨树沟子村插队的。

    韩东阳是打算曲线救国,希望通过插队的经历,多少给自己镀镀金。

    韩东阳的父亲是新海市造纸厂的正式工人,但他的岗位早已明确了接班人,会传给继母生的二弟。

    韩东阳的姐姐和妹妹已经出嫁了,因为跟继母关系一般,很少和娘家来往。

    韩东阳一直没有结婚,住在家里每天听着继母指桑骂槐,也很尴尬。

    有了插队农村的会,虽然到农村去不像是什么好主意,但至少可以让他暂时离开继母的势力范围。

    如果村里的日子过得惬意,即便真的落户农村,又能怎么样呢?

    而冯丽是因为家里条件太差,她想要逃开那个狭窄的、让人越来越无法呼吸的家。

    冯丽家里倒是亲爹亲娘,没什么前房孩子和继母的矛盾。但她家孩子多,兄弟姐妹全算上,足足有十二口人。

    这么多人挤在一起,住在三间房里,那种拥挤和压迫感,可想而知。尤其是兄弟姐妹们都大了,难免有需要点私密空间的时候。

    她又不想草草嫁人。所以就报名跑出来插队了。

    她二妹和三妹已经写了信来,她们也报名下乡插队了,只不过跟她不是同一批,分的到的地方也不一样。天南海北的,倒是都离新海市挺远。

    韩东阳和冯丽原本也没对插队的知青生活,抱有什么幻想。

    但真正经历过几个月之后,愈发体会到这种生活的不易。

    两人都在暗暗着急,想办法抓住每个会,想要努力离开梨树沟子村,早点回城。当然,如果一时半会儿离不开,换个轻松些的工作也是好的。

    只是他们身上都没有多少钱。

    再加上这个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每天连填饱肚子都难。

    又做着繁重的体力劳动,一天到晚累个贼死,晚上收了工连脚丫子都不想洗,连跑到知青点后头的树林谈恋爱都没兴趣。

    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找银子、找门路,给自己活动个好岗位?

    此时听见秦梅竟然转岗成了村学的教师,两人顿时有些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