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 77 章

A+A-

    朔玉亲自送顾悯去了北镇抚司,然后才回宫复命。

    沈映把太监们都赶到了书房外面伺候,一个人在书房里临摹字帖,可惜临摹得平心静气,他心里杂乱焉能静下来,宣旨写废了一张又一张,废纸铺了满地。

    朔玉掀开帘子走进书房,一看地上这情形便知皇帝现在心情差到了极点,走到书桌旁心翼翼地开口道:“皇上,临阳侯已经进了诏狱。”

    沈映笔尖一顿,任由一大滴浓墨滴在宣旨上,保持一动不动的姿势少顷,才慢慢问道:“他有没有什么?”

    朔玉道:“回皇上,临阳侯只想面见皇上,其余的便没什么了。”完停顿了一下,打量着沈映的脸色试探地问,“皇上,您要见一见临阳侯吗?”

    沈映缓缓闭上眼,见了面又能如何?

    为了让人相信他是铁了心要舍弃顾悯,就算见了面,他也只有绝情断义的话给顾悯听,那样也只会更伤顾悯的心。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沈映睁开眼,扔了里的毛笔,摇头道:“不见。”

    朔玉在旁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抿了抿唇,还是决定开口问一句:“皇上,请恕奴婢多嘴,您真的相信是临阳侯杀了老雍王?”

    沈映抬眸扫了眼朔玉,背着从书桌后面出来走到窗前,抬头举目远眺,“此事不在朕信与不信,而在于临阳侯必须死,朔玉,朕教你一个道理,什么都想要的后果就是会一无所有。”

    朔玉怔怔看着沈映的背影,心里有些茫然,他既觉得皇上不应该对临阳侯这般无情,可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也许欲成大事者,必须得舍弃一些东西吧,譬如情爱。

    沈映负在身后的紧握成拳,一直没松开,克制着情绪,淡声吩咐道:“让北镇抚司的人仔细照看着,就这几天了,别委屈了他。”

    朔玉在心里默默叹了一口气,“是。”

    --

    顾悯自从进了诏狱后便一直在等,可最后终究还是没能等来沈映传召他的消息,等到的只是赐死的旨意和一杯毒酒。

    怕顾悯不相信,沈映亲笔写了圣旨,又让朔玉亲自前往诏狱传旨。

    顾悯没有下跪接旨,背对着宣旨的朔玉站在牢房最里面的角落里,身形依旧挺拔,纹丝不动,宛如一尊雕像,一直到朔玉把圣旨念完,顾悯也没转过身,不过朔玉也没催促,静静地站在后面等着。

    朔玉是一路看着顾悯和沈映走到的今天,却没想到两人最后会是这般结局,怎能不唏嘘。

    良久,顾悯才嗓音沙哑地问:“皇上就连最后一面都不愿意见我么?”

    朔玉低声道:“圣上,既然情分都没了,那就没有再见的必要了。”

    顾悯缓缓转过身,一连多日的夜不能寐,让男人的眼里布满血丝和黯然,却还残留着最后一丝执着的亮光,“我还是不信皇上会如此绝情。”

    朔玉看他这样,也是心酸,可却也无可奈何,“侯爷,您别怪皇上,皇上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

    被逼的没有办法,所以便要舍弃他,如此决绝,如此绝情。

    顾悯感觉自己已经碎成四分五裂的心脏,又在刚刚经历了一遍凌迟,罢了,若是他活着会令沈映觉得为难,若他的死能保住沈映的帝位稳固,那他死便死了罢。

    顾悯看着太监里端的毒酒,没再犹豫,大步走过去端起酒杯,便打算一饮而尽。

    朔玉看着于心不忍,在顾悯的嘴唇快要碰到酒杯时忍不住打断,“侯爷!最后可还有什么话要咱家带给皇上?”

    顾悯停下喝酒的动作,垂眸思虑了下,最后抬眼问一旁的锦衣卫:“能否借你的绣春刀一用?”

    锦衣卫用眼神询问朔玉的意思,朔玉点了点头,锦衣卫便抽出腰间的绣春刀,恭敬地用双奉上给顾悯。

    顾悯放下酒杯接过绣春刀,迟疑了一下,抬从头顶的发髻中扯出一缕青丝,起刀落,割发断情,他将割下来的头发递给朔玉,哀莫大于心死,脸上没什么表情地道:“请公公帮我把这个带给皇上。”

    朔玉把那一缕青丝仔细地用帕包起来放入袖中,郑重地道:“侯爷放心,咱家一定帮侯爷带到!”

    顾悯唇边浮现出一丝凉薄的笑意,“如此,那便多谢了。”

    随后端起盛满毒酒的酒杯,毫不犹豫地仰头一饮而尽。

    辛辣的毒酒灼烧着喉咙,流进胃里,一股剧痛从腹中传来,顾悯只觉喉间一甜,吐出一大口鲜血,神智一点点在从他的脑海中抽离,也带走了他记忆中关于沈映的点点滴滴。

    原来死亡的感觉是这样的,也许是这几天已经尝够了心痛的滋味儿,顾悯竟觉得毒酒发作起来也不算很痛苦,他这般自嘲地想着,最后两眼一黑失去了意识,身体向后倒在地上。

    一个锦衣卫上前伸到顾悯鼻下探了下呼吸,然后转头对着朔玉摇了摇头。

    朔玉眼眶泛红,闭了下眼,语气中流露出一丝哽咽,“好好安葬了吧。”

    --

    顾悯不知道自己“死”了多久,等到意识恢复的时候,他先是听到耳边传来一阵吵闹的车轮滚动的声音,随后感觉自己的身体也在跟着颠簸,好像身处于一辆疾驰的马车里。

    紧接着便听到了一个熟悉的男人的声音,“你可总算是醒了!”

    谁在话?无常还是鬼?

    顾悯缓缓睁开眼,等眼睛适应了光亮,转头看向对面的座位上,认出了男人是谁后,诧异地问:“怎么是你?”

    男人自然是凌青蘅,他看着顾悯笑眯眯地道:“除了我,还有谁这么神通广大能从阎王爷底下抢人?”

    顾悯当然不信他的鬼话,坐直身体,揉了揉额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是喝了毒酒?”

    “假的。”凌青蘅双一摊,“那不是什么毒酒,那是能令人暂时没有呼吸的假死药。”

    顾悯目光犀利地打量着凌青蘅,他不相信凌青蘅有那么大的本事能从锦衣卫的诏狱里偷天换日把他救走,稍加思索,便想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登时两眼发亮,急急地追问:“是不是皇上让你救的我?皇上不是真的要赐死我对不对?!”

    凌青蘅抱着臂,点点头,“对,你总算反应过来了。”

    顾悯皱眉不解,“可是皇上为什么要这么做?”

    凌青蘅解释道:“太后那个老妖婆,已经把你的真实身份告诉了那几个当年参与诬陷昭怀太子的藩王,你如果继续留在皇上身边,就正好给了他们起兵造反的理由,所以京城你不能待了。”

    顾悯不赞同地道:“那你们也该把计划告诉我才是,害得我还以为”

    凌青蘅笑道:“若是告诉了你,以你的性子,你会乖乖配合离开京城?若是告诉了你,你又怎么能演的那么逼真,让那些藩王安插-在京中的眼线相信你是真的心灰意冷自尽身亡了呢?”

    顾悯想了想,一时也找不到理由反驳,后知后觉地意识到马车还在往前奔走,于是掀开帘子往窗外看了眼,问:“我们现在是要去哪儿?”

    “送你离开。”凌青蘅把座位旁边的包袱扔给顾悯,“我也不能送你多远,平阳王府派来接应你的人就在前面不远,皇上的意思是让你先回南疆”

    顾悯毫不犹豫地打断凌青蘅,“不行,我不能让皇上一个人留在京里!既然那些人以为我已经死了,我可以换个身份回到京城,只要心一点不被人发现就是了。”

    “你先听我完成不?”凌青蘅翻了个白眼,“皇上让你先回南疆招兵买马,等到时成熟的时候,再和朝廷军队里应外合,打那些藩王一个措不及,你现在单枪匹马一个人回京城,下又没兵又没权,能帮到皇上多少?还不如听皇上的,先回南疆韬光养晦以图大计。”

    顾悯听凌青蘅完,垂眸默然思考了片刻,凌青蘅见他还犹豫不决,拍拍胸脯道:“放心吧,我会帮你照顾好皇上的,绝对不会让任何人有会伤害到皇上,这你总放心了吧?”

    凌青蘅不还好,这么一顾悯还怎么放心,他敛起眉,目光锐利地盯着凌青蘅,语气里满满都是警告之意:“谁需要你帮忙照顾?我警告你,你离皇上远一点。”

    “你什么意思啊?不是,”凌青蘅一阵无语,眉头纠结地道,“你难不成以为谁都和你们一样有断袖之癖?我的照顾就是君臣之间的照顾,你以为是什么?好心当成驴肝肺,什么人呐!”

    顾悯没心情听凌青蘅插科打诨,虽然这次死里逃生,明白了沈映并没有想杀他,但还来不及高兴,便又知道了他们接下来会天各一方,还不知道要分别多久,心里那滋味,比让他死也好受不到哪里去。

    他的皇上真是好狠的心,暗中瞒着他这么多事情也就罢了,两人再见之时都不知是何年何月,沈映竟然离别前最后一面都不来见他,让他怎么忍受得了这么长时间日日夜夜的相思之苦的煎熬。

    凌青蘅看着顾悯出神,忽然想起来一件事,一拍大腿道:“哦对了,皇上还有几句话要我带给你。”

    顾悯回过神,“什么?”

    凌青蘅道:“皇上,‘山水有相逢,望君多珍重,暂别情未尽,总有再见时’。所以你也别太难过了,只要把那几个藩王灭了,你和皇上便很快会再见。”

    “暂别情未尽,总有再见时”,顾悯从这两句话里听出来,沈映其实也很舍不得他,于是淡淡一笑,点了下头。

    马车突然停了下来,凌青蘅掀开帘子往外一看,对顾悯:“是你们平阳王府的人,那我就送你到这里,你这一路多多保重。”放下帘子,想了想又问,“你可还有话要我帮你转达给皇上?”

    顾悯想起当时在诏狱里喝下“毒酒”之前,朔玉也问过他差不多同样的话,可他那时一心以为沈映绝情绝义,真的要赐死自己,所以便挥剑斩情丝,其余一句话也没有让朔玉带给沈映,也不知道沈映看到他的断发后心里会有多难受。

    顾悯一想到这里,心中就刺痛难忍,真想回到过去扇那时的自己两巴掌。

    顾悯闭上眼深呼吸了一下,睁开眼目光坚定地望着凌青蘅,沉声道:“劳烦你回去帮我告诉皇上,我一定会风风光光地回京,将这太平盛世拱送到御前!”

    --

    顾悯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便从一个男宠摇身一变成了权盛一时的临阳侯,可他的得宠到失势也如昙花一现,京城里的人知道临阳侯的死讯后,纷纷感慨在皇帝身边再受宠又能怎么样,君心难测,还不是赐死就赐死了,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不过京城里向来不缺权贵,像这等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事,京城里的老百姓都已经司空见惯,等到朝廷又出了新贵,京中便再无人想得起临阳侯顾悯的名讳。

    这一年下来,朝廷出的新贵还不少。

    一个是皇帝身边的总管太监,因为服侍皇帝服侍得好,被皇帝破格提拔进了司礼监成了位高权重的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

    第二个是皇帝新建的一个名叫“六扇门”的衙门,六扇门是查案办案的地方,但却不属于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而是直接听命于皇帝,六扇门统领名叫凌青蘅,乃是皇帝的心腹,其人神秘无比,文武百官只闻其名,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

    第三个就是皇帝新册封的国师。

    今年皇家春猎上,皇帝所骑之马受惊失控,将皇帝从马背上甩了下来,皇帝从马上摔下来后,受了惊吓,回到宫中大病一场,病中总看到临阳侯的鬼魂来向他索命,终日惶恐不安,命人便遍寻道士法师来宫里驱鬼。

    可是不管找了多少道士和尚来做法,皇帝还是一病不起,直到有个道号为“玄阳”的道人进宫做法后,皇帝的病才慢慢地好了起来。

    皇帝病好之后,不仅给玄阳道人在京城里建了一座道观,还下旨拜玄阳道人为国师,从此也不上朝了,整日沉迷在后宫里和玄阳道人研究炼丹修仙之术。

    各地藩王们知道了皇帝在宫里的所作所为之后,愈发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还以为皇帝多有能耐,没想到这么不禁吓,不过就是摔了一次马,便成了惊弓之鸟,年纪便不问朝政,沉迷修仙炼丹,长此以往还怎么能把江山治理得好?

    大臣们也是对大应朝的将来忧心忡忡,本来觉得沈映身上很有大应朝前几任明君的风范,以为他亲政之后会大有作为,没想到还不到一年的时间,皇帝便变得像以前那样昏庸无道,这可如何是好。

    更令人担忧的是,皇帝尚未有子嗣,若是有个好歹,国家必乱,于是大臣们纷纷上奏要求皇帝尽快立后选妃,绵延子嗣。

    沈映倒是很痛快地准了,还让朔玉安排内监到各地挑选美女入宫选秀,就在大臣们以为皇帝终于肯充盈后宫了,离奇的事情发生了。

    秀女进宫的当夜,皇城西北角失火,皇帝夜里受了惊吓,又一病不起,于是让玄阳道人给算了一卦,算出来皇帝居然是孤星照命的命格,注定一生无妻无子,若是强行娶妻生子,便会妨碍到龙体安康,年岁不永。

    皇帝自然对玄阳道人的话深信不疑,立即命人将秀女们送出宫,奇怪的是,秀女们一离开皇宫,皇帝的病就不药而愈了。

    从此,再有大臣上奏劝皇帝立后纳妃,皇帝就把那个大臣召到宝华殿,当着大应历代皇帝的牌位涕泪横流地哭诉,“爱卿你逼朕娶妻生子,是想让朕折寿早夭吗?”

    大臣们虽然觉得子不语怪力乱神,命格之乃是无稽之谈,但谁敢拿皇帝的龙体冒险,万一皇帝听了谁的劝真的和女人亲近了,结果龙体出了毛病,那个人就算长了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劝皇帝立后纳妃的事只能暂时搁置,但皇嗣乃是国本,一个没有后的皇帝,怎么能坐得稳江山?

    于是又有大臣想出来一个办法,既然皇帝怕死不肯立后生子,那就从宗族里过继一子到名下,立为太子,如此一来,大应朝有了储君,就不怕会出现储位之争引起朝局动荡了。

    沈映看到这个大臣的奏疏后,御笔一挥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命各地藩王送他们年龄在五岁以下的嫡系子孙入京,他从中挑选出最聪慧的孩子立为太子。

    藩王们一听,居然还有这等把龙椅送上门的好事?那要是不把握住会不就是傻子吗?

    这些藩王为了能多得到一点朝廷的俸饷禄米,个个孩子没少生,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孩子,所以一听皇帝打算从宗族里过继嗣子,那还不都踊跃参与,并且都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是最聪明的。

    一个月后,各地藩王府里选出来的嫡子嫡孙陆续送到了京城,二十多个藩王,送来了差不多三十个年龄在五岁以下的幼童,附带着一封都把自己家孩子夸得聪明灵宛如神童在世的吹牛信。

    沈映命人把这些孩子都送去内书堂读书,一个月之后,考察这些孩子读书的成果,不合格者便被淘汰,遣送回王府。

    其实这些还不到五岁的孩子都没启蒙呢,有些连话都还不利索,又能识得几个字,但事情一但搞得正式起来,比的就不单是孩子了,反而引起了大人们的好胜心,非要在这次考察中争出个高下不可,毕竟谁也不想自家孩子被人不如别家孩子聪明吧?

    况且别看这只是孩子们的比试,这些孩子的成绩可是比殿试成绩的含金量还高,毕竟一个皇位可是一百个状元都换不来的!

    那一个月里,每个藩王都铆足了劲,写信到京城命人督促孩子们刻苦读书,可怜了这些幼童,成了大人们争权夺利的武器,那段时间里,内书堂里孩子哇哇大哭的声音从早到晚就没停止过。

    然而一个月之后,三十个孩子,还是只留下了十个进入最后的考核。

    家里有孩子留下的藩王难免沾沾自喜,而孩子被淘汰的藩王当然也不会服气,除了不服气,还顺带嫉恨上了那些家里孩子可以继续留下参选嗣子的藩王。

    皇帝选拔嗣子的第一轮考核结果一传达至各地藩王府里,送进宫的检举信就没断过。

    “皇上,这是从信王府里送来的密函,您请过目。”朔玉从外面回来,在丹房里找到正在打坐的沈映,双把密函奉上。

    为了让人相信他是沉迷修仙之术,沈映的表面功夫可没少做,不仅在永乐宫里建了丹房,连龙袍都不穿了,平时都穿着舒袍广袖的道袍,真是好一派仙风道骨之姿。

    沈映从蒲团上站起来,接过密函,打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浏览了一下,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漫不经心地问朔玉:“你猜信王这封信上写了什么?”

    朔玉想了想,微笑着猜测道:“这次考核,信王家的嫡长孙落选了,是以臣猜测,应该是信王不服考核结果,来找皇上抱怨了吧?”

    沈映轻笑了声,甩了甩里的信:“不止如此,他在信里还了不少其他藩王的坏话,这些藩王私德有亏,其子孙不配继承大统。瞧瞧,这还没出结果呢,就已经开始狗咬狗了,若结果出来了,那他们还不得打起来。”

    朔玉也笑道:“皇上以过继嗣子为由,引藩王内讧,此计实在妙极,就看这些王爷最后嘴里能吐出来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了。”

    沈映走到桌旁,拿起茶盏喝了口水,“不过朕用此计也不单单是引他们内讧,朕是真的打算过继嗣子”

    朔玉并不知道顾悯未死,以为皇帝不愿意立后生子,还是因为顾悯,不由得心里涌现出些许伤感,但还是劝慰沈映道:“皇上还是忘不了顾少君吗?斯人已逝,皇上也该朝前看,皇上将来或许会遇上比顾少君更好的人,若是现在就立了其他宗室子为太子,等皇上有了自己亲生的皇子,岂不是又多了桩麻烦事?”

    沈映抬头望向窗外,淡然一笑,“不会了,朕不会遇上比他更好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