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A+A-

    盛夏的山林叽叽喳喳, 飞来飞去的鸟雀,和嘶吼的蝉鸣,就没有停歇的时候。

    中午午休, 秦清睡不着,摆了一个阵法,耳朵一下就清净了。

    屋里,婴儿床里的花花睡的正香,额头上沁出汗珠, 红润润的嘴儿撅着, 一呼一吸间,肚子一鼓一鼓的。

    轻轻弄开她额间汗湿的头发, 秦清自言自语道,“好歹还有点山风, 你怎么就这么热呢?”

    方若睡好午觉起来,懒洋洋道, “孩子嘛, 体温高。”

    方若给自己倒了一杯温水, 一边喝水一边跟秦清道,“秦澜他们出去了?”

    “嗯, 还有一批药材在码头那边,方叔和胡耀要去运回来。秦澜去找山外的人买粮食, 一起出去了。”

    方若看了一眼丫头,笑了,“正好,以前讲究的人家, 女儿生下来就要酿女儿红, 备着闺女成年出嫁那一天用, 你酿的酒好,再放上二十几年,到时候一开坛,不知道要香飘几条街。”

    秦清淡淡一笑,“这话可不要让唐怀野听见了。”

    “哈哈,要让阿野听见了,你的酒就保不住了,不准他隔天就给送出去。”

    秦清叹息道,“不知道他现在在干什么?”

    方若沉默了,当军嫂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她和唐德生刚结婚那几年,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每次前方捎来消息,她都很忐忑,究竟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现在好了,至少国内相对和平,不管他去哪里,只要有命在,总有回来的一天。

    方若劝道,“你好好过自己的日子,虽然分隔两地,你带着孩子过得开心,他知道了,心里也是开心的。”

    秦清看向奶奶,“当年爷爷在前线,您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

    方若点点头,“我心里随时做好准备,他要壮烈了,我隔天就带孩子回娘家,我手里有钱,家里有人,总会把他们兄弟拉扯长大。”

    “你们当年可真不容易。”

    “谁不是呢,好在都过来了。我们现在儿孙成群,家里人都健健康康,我和你爷爷身体也好,还能跟着你们四处看看风景,多好的日子。”

    她现在和孙媳妇儿过惯了日子,前几天在军区大院住了两天,她还没话呢,老头子就闹着要来秦家寨。

    秦清看向外面,阳光炙热,绿树成荫,山风拂面,再逍遥不过的日子。

    心里有了牵挂,就像脚下生了根,不用别人拉扯,她就从神坛上自己走下来了。

    她现在啊,就是天地间,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

    上苍,送她到这方世界来,赐予她亲人、爱人和孩子,是不是想让她感受,生而为人的那些喜怒哀乐?

    花花蹬着肉乎乎的腿,胖手揉揉眼睛,了好大一个哈欠,“妈妈~”

    秦清温柔回应,“哎,宝贝醒了?”

    “嗯嗯。”花花翻身坐起来,细棉布做的背心,后面已经被汗湿。

    “哎哟,曾奶奶的乖宝宝,热不热?”

    “热呀。”

    “后院晒了水,现在正是温热温热的,曾奶奶带你去洗澡,洗完身上就舒服了。”

    “先喝口水。”

    秦清给她的奶瓶里倒了半瓶水,“给!”

    丫头捧着奶瓶一会儿就喝完了。她拍拍圆溜溜的肚子,肚子里的水响叮当,咕噜噜晃动着响,丫头玩的可开心了。

    秦清拉着她的手,把她抱起来,“别拍了,等会儿把自己拍吐了。”

    秦清抱下丫头去后院洗澡,方若去屋里给花花拿干净的裙子。

    睡了一觉,身上汗津津的不舒服,在温热的水里洗一洗,搓一搓,姑娘兴奋得很,把水扬得到处都是。

    秦清眼睛一眯,“别动了,再把水撒到我身上,我要人了。”

    “哦哦!”

    丫头老实了,秦清顺利给她洗完澡,用大毛巾裹着,抱回屋里,换上裙子后,就闹着要出去玩。

    方若牵着孙孙的手,跟秦清道,“你忙你的,我带她下去逛逛。”

    “哎!”

    这个时候,秦澜他们已经到镇上了,方红旗放下她,“你办完事就到路口等我们。”

    “知道了,你们先走。”

    等方红旗他们走了,秦澜去朝阳大队找他们的大队长。

    看到秦澜来了,大队长请她进去坐。

    从秦家寨出来,朝阳大队离的最近,又因为他们队上的李大锤和秦家人认识,这一两年他们没少和秦家人交道。

    就秦家修路修房子,他们大队上勤快的人家,少也赚了一百多块钱。

    “秦澜同志,这么大的太阳,你怎么有空到我们这里来?有啥事儿需要咱们帮忙,千万别不好意思。”

    秦澜笑道,“今天真有事找你帮忙。”

    “啥事儿?”

    “社员晒粮食的事儿。我们家的车进进出出的,路都让粮食挡住了,我们出不来啊,到时候车子把粮食碾坏了,算谁的?”

    大队长挠挠脑袋,“这事儿好几天前我就跟他们过了?这是又占了?”

    “可不是,刚才我们出来,路被挡住了,咱们等了好久才有人过来把路清出来。我们也不是不让社员在路上晒粮食,总要留出一条路吧。”

    朝阳大队的社员因为挨着秦家,前两年挣了不少钱,好多人家修了砖瓦房,院子里了水泥地。大队长家也是水泥地,所以晒粮食都是在自己家院子里晒。会挑着粮食去路上晒的,都是家里没钱水泥地的人家。

    “行,下午我再去跟他们,如果他们再这样,你们车子直接开出来,自己不听劝,粮食被压了也活该。”

    秦澜点点头,“就是这个意思,毕竟,我们秦家也不欠他们的。”

    “就是,这个事儿你们占理,谁也挑不出错。”

    完这个事儿,秦澜又要买粮食的事儿,原本这个事情找李大锤比较好,他们和李大锤熟悉。只是,李大锤他现在是双峰镇远近闻名的包工头,拉着一帮人进城修路去了,除了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不在家。

    不能找李大锤,买粮食这事儿最好找大队长。

    “你们要多少?夏收的粮食我们收了麦、油菜籽、高粱,过几天地里的玉米也要收了,红薯和水稻还要等一两个月。”

    “麦和高粱我分别要三千斤,红薯和玉米五千斤,过段时间等收获了,我们来拉。”

    “没问题,这点粮食我们大队还是有的。”今年风调雨顺,他们地里收成都不错。

    大队长跟秦澜听,“听从去年开始,东北和华北那边又出现干旱了?春天的时候报纸上,要从咱们南方调粮去北方?”

    秦澜叹气,“消息是真的,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北方降水少,冬麦都欠收。”

    大队长心有戚戚,“现在算好的,至少咱们南方一切正常,还能支援支援北方。要换到那三年灾害的时候,全国各地都挤不出来粮食。”

    两人扯了些闲话,秦澜还要去镇上买东西,就先走了。

    秦澜刚走,眼尖的社员就跑过来了,“队长,我刚才看到秦家的闺女来了,又有啥好事儿啊?”

    “哼,能有什么好事儿,你们占别人的路晒粮食,别人早就了招呼,你当是耳旁风啊?”

    女人尴尬一笑,“这不是家里没有水泥地么,再了,谁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来,他们如果今天不出来,留出来的半边路不是浪费了嘛。”

    “以前没有水泥路你们家就不晒粮食了?搞清楚,那条路是秦家的,真要把人家惹烦了,到时候直接在路口堆一堵墙起来,安上门,我看你们连半边路都别指望了。”

    “别别别,队长,你帮我们好话呗,以后绝对不这样了。”

    “最好是,要不然秦家后面的好处就没你们的份。”

    “啥好处?”又一个大妈跑过来,“我们家可没占秦家的路啊,我可不做给人添堵的事。”

    这话一出,好几个在秦家水泥路上晒粮食的都瞪着她,就显摆你家有钱水泥地是吧?

    大队长清清嗓子,看了众人一眼,“秦家要买粮,加起来要一万多斤,麦、高粱、玉米、红薯这四样,有想卖粮食的来我这里登个记,到时候秦家来大队上拉。”

    这是个大好事儿啊,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粮食好,秦家给的钱比粮站还多一点,还自己上门拉,在家门口就把粮食卖了,多省事儿。

    “队长,我家要卖五百斤麦。”

    “我家有高粱,卖两百斤。”

    “我家红薯还没收,我先报个名。”

    “……”

    秦澜去镇上买好东西,等方红旗他们回来之后,一起回秦家寨。

    “爱华,我买到两斤牛肉,快来拿。”

    爱华戴着一顶草帽,跑出来,“运气这么好?半下午还有牛肉呢?”

    “真是运气好,但价钱也不便宜,一块九一斤呢。不过他们送了两块牛骨头。”

    胡嫂子刚从菜地过来,瞅了一眼,“肉有点少,咱们人多,不好做。既然有骨头,咱们先把汤熬出来,牛肉卤上,再丢一下海带、鸡蛋、豆皮、蔬菜什么的一起卤,晚上就吃牛肉面。”

    秦澜咽了下口水,“我想吃,清汤牛肉面,再配卤牛肉,再撒一点葱,肯定好吃。”

    方红旗听的直点头,“我要一点香菜。”

    胡嫂子哈哈一笑,“放心,少不了你们的。”

    方若陪着花花在族学里的木地板上玩皮球呢,听到他们的话,朗声道,“既然要起卤子,干脆再杀一只母鸡,丢进去一起卤。”

    金花婶子带着艾丽从山上下来,“正好,我们捡了一点菌子和木耳,到时候丢进去一起煮。咱们这么多人,一只鸡估计不够,我看至少要两只鸡。”

    胡嫂子笑了起来,“得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看来咱们都是好吃嘴儿。”

    爱华和秦澜笑了起来,“时间不早了,咱们先炖汤。”

    方红旗挽起袖子,“那我帮忙杀鸡。”

    胡耀连忙,“那我帮忙烧火。”

    胡耀家虽然是北京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指望了。进了部队后,每天都能吃饱饭,他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没想到他运气好,给秦会长开车,不每天吧,至少经常能吃到肉。来这里才半个月不到,他脸上都有肉了。

    傍晚,熬了许久的牛骨汤香味飘了出来,一大锅卤货的香味更加霸道,到处玩儿的孩子们闻到香味,自动自发地往家里跑。

    “胡奶奶,咱们今天晚上吃什么呀?”

    “吃牛肉面呀,还有卤鸡。”

    “哇哦,我想吃。”

    “再等一会儿,你们先洗手,再回家叫你妈妈下来。”

    “好呀,我现在就去。”

    这晚上的牛肉汤面,各种卤菜,征服了秦家人,更征服了艾丽一家。

    从此之后,那锅卤汤在艾丽的心里就变得异常神秘,什么东西放在里面煮一煮,都香得不得了。

    秦澜笑道,“你吃过火锅没有?火锅也是一样哦,放在锅里涮一涮,什么菜都会变得好吃。”

    “那我要试试。”

    “哈哈,过几天再。我去问问,谁家有牛油,火锅还是要牛油炒底料才香。”

    “我觉得鸡汤或者番茄汤锅底也挺好吃的。”

    起吃的来,大家谁都不让谁,自己选的口味肯定才第一好吃的。

    牛油还没买回来,秦润想吃酸菜鱼,当天下午提着桶和渔网就上山,秦锦、秦锋、罗大伟、罗杰希他们跟着去看热闹。

    山上水潭里的鱼养的很大了,几个孩子肚皮眼睛大,抓了四五条大鱼还觉得不够。

    秦锋拉着秦润的衣摆,“舅舅,再捞两条大鱼嘛。”

    秦润摇摇头,“够啦,已经有五条鱼了,咱们够吃了,下次再来抓。”

    “不够,不够,我还要!”

    秦润拗不过两个外甥,只得又捞了两条鱼起来,“这下够了吧?”

    秦锋看看桶里的鱼,“勉强够了吧。”

    秦润冷笑,我看到时候你能吃多少。

    桶里一共七条大鱼,秦润虽现在已经十来岁了,提下山还是很吃力。

    最后他想了一个办法,在水潭边扯了青草,编成草绳,串了四条大鱼,秦锦、秦锋、罗大伟、罗杰希他们一人提一条,剩下的三条他来提。

    鱼到了秦锦他们手里,使劲儿挣扎,他们一个没抓住,鱼滑溜地滚下山,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跑去抓鱼,鱼挣扎着越滚越快。

    秦润提着桶在后面直摇头,不知道是他们把鱼提下山的,还是鱼自己滚下山的。

    死前经历剧烈挣扎的四条鱼,鱼鳞表面沾着树叶、泥土、草叶子,这都是他们为自由抗争的证据。

    当胡嫂子看到秦锦他们四个拖拽着鱼回来的时候,简直惊呆了,“你们这是把鱼怎么了?”

    秦锋眨巴眼睛,“没怎么呀,胡奶奶,晚上吃酸菜鱼哦。”

    “哦!”

    秦润提着桶过来,“这儿还有三条,都做酸菜鱼。”

    “这七条都有三四十斤了,怎么吃得完?”

    “只要有酸菜鱼就行了,其他的您看着做。”他没有意见。

    晚上的鱼太多,选了五条做酸菜鱼,剩下两条胡嫂子把鱼肉切成条,撒上姜葱蒜以及胡椒粉、椒盐腌上,再裹上面糊,下锅油炸。

    新鲜出锅的鱼肉条,外面的面壳酥脆,内里的鱼肉细腻美味,好吃的不行。吃不完的炸鱼段放到水井里冰着,还能留到每天中午煮汤,到时候撒一把青菜进去,又是一道好菜。

    山里的日子过得悠闲,又没有外人,连一向比较注重形象的艾丽最后都被金花婶子他们同化了。每天进山找吃的,带着孩子钓鱼撵兔子,偶尔去地里帮忙干农活,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在秦家寨过了一个来月,艾丽普通话讲得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但她的方言比普通话的还溜。比如,你山上有什么菌子,常见的她都能叫出名字,比秦清这个土著知道的还多。

    艾丽看着秦清惊讶的表情,得意一笑,“美食使人进步。”

    有艾丽一家在,秦澜和爱华的英语口语也提高了不少。

    总之,大家都算有收获吧。

    秦清要的第一批粮食早就已经送进来了,再过几天就要发酵好了,等这一批把酒蒸出来,刚好下一批又可以开始发酵了。

    秦清每天去后院检查一下粮食发酵,闲着的时候最喜欢在二楼的露台上吹风,晚饭后带着老人孩子散步消食,就着月光回家睡觉,日子过得很逍遥。

    花花姑娘,刚来秦家寨的时候还要大人牵着走路,跑快一点就会摔倒,现在才一个多月,已经跑得相当顺溜了,孩儿真是一天一个样。

    这天,秦清在二楼吹风,山下突然嘈杂起来,她远远望去,看到金花婶子抱着一个穿军装的年轻男人哭。

    等他转过头,秦清才看见他的正脸,秦洋回来了。

    秦清记得七一年的时候,他和几个秦家的年轻人找到秦清,要去部队当兵。他们通过招兵之后,那一批兵都去了沿海,听是进了海军部队,其他的秦清就没有印象了。

    秦洋回家见过爸妈,听族长在,他赶忙上来见秦清。

    秦清微微一笑,“你请假回来的?”

    秦洋摇摇头,“我退伍了。”

    “哦,当时那么想去部队?怎么会退伍?”

    “我想过了,我不想当兵,想做点其他的。我退伍之前是连长,退下来之后部队给了一笔钱,有这笔钱撑着,我想回来好好学习,考大学。”

    秦清没意见,都是成年人了,自己做的决定自己承担后果。

    “想好了就好,但是我不建议你在秦家寨复习,在家呆几天就去宝山县吧,那里有人教你。”

    “好,谢谢族长。”秦洋笑着道,“秦浩给我写信,咱们家里修了水泥路,修了新房子,没想到修的这么好,我刚到路口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你们加油,努力奋斗,以后秦家会更好。”

    “族长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