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你们东家到底是什么人?
旻儿没有回答。
她蹲下来,也往火盆里扔了一些纸钱,“南宫恕害死了筝儿,那杨佩呢?”
尹娘子很显然的陷入了困窘,迟疑了许久,露出一抹惨笑。
“他把我从勾栏院里赎出来,那时候我是真的感激他,把他当做了后半生的依靠。”
“可男人有几个能不变心的呢。我没那么天真,以为入了杨府,就真的能与夫人争锋。他要抬我做平妻的话,我也并未相信。”
“可是,我以为他是真的爱筝儿的”
旻儿轻叹一声站了起来,“那么接下来你想怎么做?”
尹娘子眼底里映着猩红的火光,哑声道:“我想怎么做?我能怎么做?我想给筝儿报仇,可是我能做得到吗?”
旻儿在她肩头拍了几下,“这几天你仔细想清楚,如果需要帮忙可以来找我。”
尹娘子错愕地抬起头,这才注意到她的容貌。
“你是谁?”
“杨府五姑娘。”
旻儿撂下这句话便转身离开,今夜是没办法掘地三尺了。
----
杨府遭逢大变,杨宥临也受到了廷尉府的审查。作为四龙廷尉,他理应比旁人更早地觉察到异样,但他没有,所以被质疑是应该的。
然而皇帝突然一道圣旨,把他叫进了宫里。
为了阳城的事,刘鋆这几天焦头烂额,满朝文武没一个人能拿出解决良策,他思来想去,又翻出了杨宥临那道折子。
“重光君,孤等了好久了!”他一改上次的态度,不但对他绽放出笑容,还吩咐太监总管给他搬来一把椅子。
杨宥临恭敬地行礼:“微臣见过陛下。”
“不必多礼,其实今日孤找你来是有个不情之情就是上次你提的对策,孤昨日反复看过觉得甚好,想问问你愿不愿意去一趟阳城?”
杨宥临稍稍惊讶了一瞬,但很快冷静下来:“陛下,微臣家**事了”
刘鋆立即打断道:“我知道!不就是一只水底夔吗?只要你帮孤把阳城的乱子解决了,这点事孤来处理!”
杨宥临眉心微拧,想了想回道:“微臣惶恐,陛下既然信任微臣,微臣愿意走这一趟。只是,眼下阳城的局势恐怕比之前更糟了。还请陛下告知微臣详情,让微臣重新拟定对策。”
“对对,是这么个理!”刘鋆连忙让人拿来文房四宝,同时把近日收到的邸报都拿了过来,堆在书案上。
“孤不打扰你,你就在这里看,这里写!要是一时半刻写不完,就留在这里用午膳!”
看样子,刘鋆是铁了心要留下他,给自己收拾乱摊子。
杨宥临颇为无奈,却很明白自己的会来了。他轻轻点头,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发现时疫已然蔓延到阳城周遭的几十个乡村,脸色骤然阴沉。
他不由得在心里评价刘鋆,作为一个皇帝,他实在没有先帝称职。但现在显然不是埋怨的时候,他真要去阳城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首先,是国库空虚,银子不够了。
“孤也知道要钱,可户部实在掏不出更多银子了,昨天户部尚书还跟孤哭诉,再这么下去,怕是今冬将士的棉衣都没有着落。”刘鋆这会儿是真的着急了,他原本以为做皇帝会很轻松,结果烦心事一个接着一个,害的他每晚都睡不好觉。
杨宥临对此也头大如斗,毕竟在赚钱这方面他是个外行。
“不管是安抚灾民还是遏制时疫,都离不开钱。陛下能否广招学子,一起来想想办法?”
刘鋆面露忧虑,但他也的确是没有法子了,“那好吧,那这份告示就由重光君来写吧!”
午时三刻,一份以朝廷名义发布的告示出现在神光城的大街巷。
“求国策?”
“看起来,阳城的情况极为不妙呀。”
“可不是嘛,皇上都用这种办法来求良策了,可见阳城危矣。”
告示一贴出来,就有围观的百姓和学子议论纷纷,发表意见当然简单,但要把应对之策落到实处就很困难了,因此直到夕阳下山,往御征箱里投递策书的人仍寥寥无几。
刘鋆见此情形更是烦躁,直言杨宥临必须想出对策,否则不准回家。
这件事很快整个杨府的人都知道了,旻儿有些担心,穿上披风去了主院,向南宫恕请示她能否出去一趟。
南宫恕的脸色看着像是不好,摆让捶腿的婢女下去,问道:“都这个时辰了,你要出去?”
“嗯,心神不宁的,想买点药材回来,给哥哥配个香囊。”旻儿低眉顺眼,瞧着和先前并没有什么两样。
南宫恕好奇地盯着她:“你什么时候还学会这个了?”
旻儿道:“是女儿央求黄大夫给的方子,只要去药铺抓就行了。”
南宫恕这才放心来,示意何妈拿了张银票给她,“既如此,你便多抓几服,给几个姐姐一同配了吧。”
旻儿点头应是,随后迅速出府,把药材抓好之后,循着那贴告示的地方赶了过去。
她微微眯眼,转身找了个茶铺,借来笔墨纸砚,一气呵成写就一篇策书。
“孩,你过来!”旻儿叫来茶铺掌柜的儿子,塞给他一点碎银子,“拿着这东西,塞到对面那个箱子里去,明白吗?”
孩平日里就经常给贵人跑腿,当即拍着胸脯没问题,很快就把策书投了进去。
如此,旻儿回府之后才安心地歇下来。
她却不知,因为这一份策书,杨宥临与刘鋆几乎一宿没睡。
“孤觉得这法子不错!”当杨宥临还在对着中的策书愣神时,刘鋆已然兴奋得拍起了桌子。
杨宥临不解:“募捐固然好,可这要拿世家贵族开刀,他们只怕不会配合。还有这漫画是何物,皇上知道吗?”
刘鋆迟疑片刻,支吾道:“这上面不是写了?是与话本里的插画类似的东西,只不过没有字只有画,找到月茶社的书先生,就能找到会画漫画的人。至于你担心的事,孤觉得完全不用担心!世家贵族个个家产丰厚,各自拿出一点钱财罢了,只要孤开口,他们还敢违逆不成?”
杨宥临心想你也太瞧得起自个儿了。
不过如果这事真的办成了,的确能解燃眉之急。
刘鋆又道:“孤觉得最绝的是,除了世家贵族,这人还打算向百姓募捐,还要把募捐的告示印在漫画的背后!”
“陛下果真觉得可以一试?”杨宥临问。
“对!孤现在就招工部尚书过来,再派人去得月茶社一趟!”刘鋆左看右看,“要不就烦劳重光君吧,一晚上没回家你想必也是要回去更衣、洗漱的。等收拾妥当后就把这事办了吧。”
杨宥临当即应下,赶回家之后吃了顿饱饭,换上便服,洗了把脸,特意把旻儿叫来问了几句话,见她气色尚且不错,便只叮嘱了几句就出了门。
旻儿看着他急匆匆的背影,勾起了嘴角。
得月茶社那头她已经吩咐过了,因而杨宥临一去明来意,邬三便把他带到了画师那里。
“阳城如今景象如何,麻烦大人与我。”画师早先被旻儿调教过了,走的是写实派风格,先前给话本画了插画,很是惟妙惟肖。
杨宥临把阳城百姓艰难的处境描述了之后,就站在一边看画师作画。待第一幅作品出来时,他立刻就明白了那人的用意。
阳城受灾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可除此之外,朝廷对其中细节并未提起,更不会发布告示。而且阳城距离神光城很远,百姓和官员就算心生同情,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但只要看到这些画,他们就无法不为之动容。
上面画了许多灾民被洪水卷走,没了踪影;孩子没了爹娘,只能沿街乞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场景。
除此之外,还画了感染时疫的百姓被好像畜生那样关在一个院子里,满眼绝望,痛哭流涕。还有那些被一具具抬出的尸体,堆成山那么高,然后被一把火烧成灰烬。
城外,还有夔族虎视眈眈,天空上有秃鹰飞来飞去
哪怕是杨宥临,也被这一幅幅逼真的画作给深深震撼。
他陡然一阵窒息,头皮发麻。
杨宥临忍不住问道:“你们东家到底是什么人?”
那画师嘴角含笑,答道:“是个心怀天下的好人。”
杨宥临明白地点点头,看来此人只想出谋划策,却丝毫不贪图功名,的确是个难能可贵之人。
不久,总共七幅画全部完成,杨宥临拿到中翻来覆去地看,十分满意。
“替我向你们东家道谢,募捐一事在下一定全力以赴。”
杨宥临急忙赶往户部,在户部尚书的指点下,朝廷最擅长雕刻画的工匠用最短的时间把这些画全都雕刻出来,随即投入印刷。
翌日清晨,城中所有的书铺内都开始免费发放“阳城灾情”画册。
起初并未有多少人感兴趣,但在杨宥临河司徒俊彦的带领下,神光城的学子几乎人一份,这便渐渐地引起了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