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重光君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A+A-

    看到重光君上殿,不少文官都露出嫉妒又怪异的目光。

    当年,先帝还在世时,他们其中的很多人对于重光君备受先帝青睐就持有争议。个中原因无非是杨宥临太过年轻,又不是通过正经科举制度步入仕途的,所以不相信他的办事能力,更觉得他心高气傲、铁面无私所致。那时就有人评断,像杨宥临这种人,过刚易折,定然风光不了多久。没想到一语成谶,此人从此得意洋洋,没少把这件事拿出来炫耀。

    如今,阳城之难让朝中官员束无策,刘鋆好几次大发雷霆,却唯独亲近于他,莫非想出这主意的真是他不成?

    “肃静!”面对大家的嘈杂的议论,安庆海忍不住尖声高喊,甩了甩中拂尘。

    刘鋆扫视众人,冷笑:“先前孤让你们动脑子,想办法,你们一个个互相推诿,愁眉不展,苦无良策!现在,孤让你们瞧瞧什么是真正的良策!安庆海,把重光君新拟定的策书拿过来,给他们传阅!”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只有纸张来回翻动的响声。

    刘鋆直勾勾地盯着他们,发现所有人都看完之后,笑问:“各位作何感想?”

    朝臣们一个个犹如鹌鹑般,垂头不语。

    刘鋆这还不算完,继续道:“这份策书上并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每一条都是真心实意在为阳城百姓着想,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到了,还罗列出了解决之法。你们,真该好好反省反省!重光君不过一名四龙廷尉,就能如此挖空心思为国为民,你们呢?!平日里吹捧孤倒是信拈来,可一旦到了孤真正需要你们的时候,一个顶用的都没有!孤看你们哪里是朝廷栋梁,简直是一群乌合之众,重光君一人能顶你们十个!”

    此言一出,好些年迈的大臣跪倒在地,高喊惶恐!

    杨宥临眉头紧蹙,背脊隐隐有些发寒。

    刘鋆这样做,俨然是把他放在火上烤。

    户部尚书杜大人却面色如常,上前一步,拱道:“微臣有话要讲,还请陛下勿怪。重光君的推出的良策固然不错,可阳城现在亟需的粮食和药材却难以顺利地送到百姓里。阳城附近的夔族虎视眈眈,微臣和丁将军昨夜整宿没睡,正是在商讨此事。不知陛下是否想过,夔族为何会突然向阳城聚集?如果夔族的目标是朝廷派去的援兵,到时候岂非是赔了夫人又折兵?神光城的百姓捐款一次,却未必能捐款第二次,这样做无异于是饮鸩止渴,不是长久之计。”

    刘鋆面色阴沉,“孤何尝不知这并非长久之计?!但能解燃眉之急也是好的,不然,杜大人觉得应当如何?”

    “这”发现问题是杜大人的长处,但他的短板正在于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所以被如此反问,当即尴尬起来:“微臣也想不出万全之法。”

    刘鋆摆,“这不就得了!按照重光君所写,你们即刻去办!粮食和药材势必要在明日之前采购完成,孤亲点金吾卫护送去阳城!”

    杨宥临心头一惊,“陛下,金吾卫担当护卫皇宫之责,不宜调动!不如从虎狼营里挑选勇士,让他们去送。”

    刘鋆愣了片刻,点头道:“也对,孤的金吾卫没有虎狼营与夔族对抗的经验,的确不太合适。那这些人选就由你来挑选吧!”

    罢便打算起身,让安庆海宣布退朝。

    杨宥临急忙上前,急声道:“陛下,百万两银钱折算成粮食和药材,对于阳城来还远远不够!微臣斗胆,恳请陛下允许我们进行第二轮募捐!”

    “百万两还不够?”

    “重光君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这都不够,还需要多少?”

    “莫不是与那得月茶社的老板早就打好主意,想要中饱私囊吧。”

    不少朝臣都面露惊讶,质疑起他的动来。

    刘鋆也有些茫然,“重光君你清楚,百万两银钱赈灾为何还嫌不够?”

    杨宥临不卑不亢地答道:“粮食和药材是阳城百姓活下去的必需品,但除此之外呢?他们重建家园需要钱,重建防御工事需要钱,抵御夔族也需要钱!救人就要就到底,否则他们活过了今日却活不到明日,我们救也是白救。”

    刘鋆恍然大悟,“你得对!可这第二轮募捐你可有把握?”

    杨宥临朗声道:“只要各位大人愿意名垂青史,微臣自当胸有成竹。”

    对于刘鋆如此浮夸的演技,他非常无语。但戏都演到半截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配合。

    这下,朝堂之上跟炸开了锅似的。

    “听这意思,该不会是想让我们也掏银子吧?”

    “我看就是!他倒是精明,让别人出钱出力,自己就出一张嘴皮子!”

    “他要真敢这么做,我们合力也要把他拔下一层皮!”

    杨宥临听到这些非议声,脸上并没有任何慌张的神情,对此他早有准备。

    就见他从袖子里拿出一个短的黑色匣子,双捧起,举过头顶,“此乃微臣近五年来,经营庄子、售卖书稿所赚取的银两,一共五万五千两,虽然不多,但已经是微臣目前能拿出的所有银钱。”

    “除此之外,杨家上下再捐献三十万两。”

    安庆海接过他里的银票匣子,递到了刘鋆中。

    刘鋆顿时热泪盈眶,激动道:“看到了吗?重光君的拳拳赤子之心,是何其炽热!诸位爱卿,孤相信你们的爱国爱民之心,丝毫不逊于他,对吗?”

    他们实在没有想到,杨佩那个吝啬鬼这次竟会如此大方!当着皇帝的面儿,一个个面如黄蜡,嘴角抽搐,自己没钱的话都溢到了嗓子眼,却迟迟没能出口。

    对于刘鋆来,只要不让他自个儿掏钱,随便让谁掏钱都好。

    但要下明旨,容易引起世家贵族的反感。杨宥临早看出来他的顾虑,便主动进言,要他把这把火往自己身上烧。有他承担了绝大部分火力,世家贵族便埋怨不到皇帝头上,刘鋆自然便乐于实施这个计划。

    可杨宥临是如何服杨佩的呢?

    其实他根本没把这件事告诉杨佩,这三十万两银票是他从南宫夫人上拿的。以至于杨佩今日销假后刚刚上朝就遭受如此重击,半天缓不过神来。

    逆子两个字差点脱口而出,却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吞进肚子。

    过了半晌,肉疼的朝臣们终于开始不情不愿地捐款。

    刘鋆让安庆海统计过后,当众唱名,谁捐了谁没捐简直一目了然:

    “礼部尚书,捐款十万两!”

    “工部尚书,捐款十三万两!”

    “户部尚书,捐款十五万两!”

    “兵部尚书,捐款十二万两!”

    “刑部尚书,捐款十七万两!”

    “吏部尚书,捐款五万两。”

    刘鋆一听就不乐意了,沉下脸道:“吏部尚书怎么捐的这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