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一零七〕平顺日子

A+A-

    朝堂上的那些风起云涌,?温鸾不知。

    温家叔侄似乎早就暗地里有了约定,从不将朝中的糟心事带回家里于家人听。

    就是温伯诚在永安城中因为生意往来,听了一些不太好的事,?也只会避开妻女,与叔侄俩在书房中私谈。

    温家的男人,似乎从来都希望家中女眷们生活在最无忧无虑的环境之中,那些糟心的腌臜的事,他们更愿意以一己之力挡在外头,不愿叫她们操心。

    顾溪亭那边似乎也瞒了什么,即便偶尔长林来送礼,?温鸾问起,他也绝不多言,只外头一切都好。

    温鸾便在这样的环境下,?过了太太平平,安安心心的几个月。

    她虽被护得紧,?可消息也有不断地听。

    几个月内,有秋葵这个机灵鬼,温鸾也听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

    比如禹王当真立了长子为世子,?圣上顺势给下了诏书,确定了这件事。禹王妃又假模假样地闹了一场,?最后禹王到圣上跟前,给禹王妃的另一子请来了郡公的位置。

    比如太子与宁王在马球场上相遇,?太子的伴读在比赛的时候,?折了宁王一个随侍的腿,?宁王的队伍里缺了一个人,圣上随手就指了顾溪亭上去帮忙。于是那场比赛,毫无悬念地被宁王赢了去。

    顺,?那个折人腿的太子伴读,被摔下马,差点被马蹄当胸一脚,还是顾溪亭拿马竿出去,这才逃过一劫,只胸前肋骨断了一根。

    伤筋动骨一百天,约莫是要好生躺在家里休息上几个月了。

    又比如,李老夫人这几个月里就没断过给顾溪亭亲的事。永安城里的媒婆已经快踏平了顾府的大门,连带着躲出去的顾家长房夫妇俩,也被烦得不得不逃回家里,出谋划策帮忙挑选娘子。

    至于温鸾自己。

    她每日在通平巷的家里,多了不少事。

    练字、女红仍是不断,她开始沉下心跟在陆娉婷的身边念书。还是不读那些女则女戒,她读的和男子求取功名看得那些书无异,至多还多了几本游记和风俗笔记。

    那些游记都是顾溪亭让长林送来的。

    他本就博学,知道她开始读书,便亲自挑了一些,不好自己亲自来送,就差遣长林或是央求白妈妈和青萤,一趟一趟往温家去,一本一本送到温鸾的手边。

    于是这书,就从秋读到了冬,读到温家在永安城里又开了几家铺子。

    温伯诚一贯是个精明能干的商人。当初能继承温家家业,在凤阳开出那么多家盈利的铺子,又能买下越来越多的地,还有了船队走南闯北,温伯诚就不是个普普通通憨厚的汉子。

    圣上赏了宅子,又让他在永安住下,他就听话地暂时落了脚。

    温鸾偶尔跟着去铺子里,便发觉自家铺子的生意一日好过一日。不多久,永安城最热闹的几条街道上,接二连三又有铺子挂上了温家的招牌。

    甚至,还新开了一家酒楼,做的是天南地北的菜色,不过一旬功夫,就吸引了不少商队在酒楼里花钱唱一唱自己家乡的味道。

    就连一些城里的达官贵人,渐渐也被吸引过去。

    如此一来,温鸾就瞧着自家阿爹日渐歇了回凤阳的心,用膳的时候还盘算着什么时候把凤阳用惯了的那些人也给提携到永安来。

    永安城的冬天,温鸾已经习惯了。

    这种天气,她最是不愿意出门,只想捧着手炉窝在屋子里看看书,发发呆。女红什么的,手都冻僵了,动不了。

    她躲在屋里,手炉捧着,游记摊着,边上还有瑞香松香一个端茶,一个焚香,舒坦得不得了。

    顾氏与陆娉婷来时,温鸾正舒服地伸了个懒腰,脸被屋里的炭熏得红扑扑的。

    “你倒是过得舒服。”顾氏点了点温鸾的额头。

    陆娉婷笑出声:“八娘惯常是个会享受的。昨日夫君才给她带了一罐子圣上赏的茶叶,我闻着,像是这个味。”

    温鸾抿嘴笑:“是四叔给的茶。这茶闻着香,喝在嘴里更香。”

    她着,就下榻亲自斟茶。

    顾氏接了茶盏,品一口:“果真是好茶。”见温鸾又给陆娉婷递茶,顾氏摇头拒了,“你四婶眼下不好吃茶。”

    温鸾一愣。

    温家向来不是什么文雅人。她爹不爱吃茶,觉得那就是草叶泡水,可别人爱喝,盈利也不少,他便开了家茶园子专门卖茶。叔侄俩会吃茶,可并不爱,平素好的坏的都能喝,更多的是得了好茶就给八娘送去。

    后来温伯仁娶了妻,陆娉婷爱茶,便往往得了好茶,一分为二,一人一份。昨晚的茶陆娉婷没要,温伯仁就全给了温鸾。

    温鸾只当是她家陆姐姐客气,见了人就忙不迭想分享分享,顾氏这一拒,她有些懵。

    “是我眼下不方便喝。”陆娉婷也不瞒着,拉了温鸾的手放在自己尚且平坦的腹上,“今早才见过大夫,是这儿有了娃娃。”

    温鸾瞪圆了眼睛,怔愣过后,欢喜得不行,蹲下身就一下一下摸着陆娉婷的肚子,嘴里嘟囔:“好孩子,快些长大,阿姐给你准备好多好玩好吃的东西。”

    温家人少,多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多一份热闹。

    陆娉婷被她的反应逗笑了。顾氏也笑得不行,捏捏她的脸:“好啦,别闹。过几日咱们去寺里进香,求菩萨好好保佑你婶子,和婶子肚子里的娃娃。”

    温家这日的欢喜过后,不久便到了阖家进香的日子。

    一大早内宅就动了起来,从顾氏到陆娉婷,丫鬟们纷纷忙碌,连带着温鸾都早早地爬了起来,一番梳洗扮后,跟着阿娘婶出了院子。

    门口已经备下了三辆平头大马车,看着普普通通,用料却都是极好。温伯诚夫妇俩一辆,温伯仁夫妇俩一辆,温鸾与温仲宣凑合跟在他们后头。另外还有几个丫鬟婆子与一众护院跟着上了路。

    毕竟是早起进香,温鸾乏得很,靠在车里的软靠上就有些昏昏欲睡。温仲宣想数落她几句,问是不是又偷摸着熬夜看书了,嘴一张,自己先了个哈欠,索性学着妹妹的样子,靠着软垫随着马车晃动闭眼休息起来。

    温家去的是落霞寺。

    马车颠颠簸簸,等听见外头隐约传来禅钟声,温鸾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

    边上温仲宣睡着了,一点儿反应都没有。

    她伸手去捏阿兄的鼻子,见人眼皮抖了抖,不乐意地睁开眼,温鸾这才笑吟吟道:“阿兄,我们快到了。”

    温仲宣揉了揉鼻子,听得外头人声渐大,香火气越发重了,他眯了眯眼,伸了个懒腰。

    “四婶怀了身子,等会儿进香的时候,你可别光顾着自己玩。”

    “我知道呢。”温鸾偷偷掀开帘子一角,“有四叔在,他才不会让别人照顾四婶,恨不能捧在手心里护着走。等阿兄你给我找了嫂子,不定比四叔还心护着呢。”

    温仲宣屈指就要去弹她脑门,温鸾嬉笑着往边上一躲,马车这个时候慢慢停了下来。

    落霞寺是个奇怪的地方。明明是千年古刹,僧人众多,香火也十分鼎盛,却好像千年来,几代僧人只守着山上那算不得大的庙宇。

    哪怕有富绅显贵捐赠香火,想帮着寺庙再扩建一些,多容纳几尊神佛,几代老住持方丈却都口中喊着阿弥陀佛,婉拒了那些好意。

    若有人硬是要给,他们便给佛像翻新,或者做一批金塑像往人家里送。逢年过节,更是会拿出那些富绅显贵捐赠的香火,在寺中开设粥铺。每逢灾年,则收养无父无母的孤儿,或收入寺中当沙弥,或送去学堂供养他们读书识字,考取功名。

    兴许也正是因为这,饶是落霞寺不肯扩建,香火依旧极其鼎盛。

    从前在凤阳,温鸾对进香的事鲜少上心。或许是因为那时候年纪的关系,许多时候,去庙里进香相当于是被放出去玩耍。

    这辈子,因为重活一世,温鸾相信这世上的事,老天爷确实都看在眼里,漫天神佛会给与人庇佑,所以每每进香,她都跟着。

    一行人随着知客僧进了大殿。和往日一样,见了主持,简单寒暄,温伯诚与顾氏低头了两句,便捐了一大笔的香油钱。而后余下几人稍稍捐上几笔,开始一座佛像一座佛像的烧香磕头,许上心愿,或是求上一支签。

    温鸾恭恭敬敬的一路跟着拜过去,拜到送子观音像那儿,她稍稍行礼,便站到一边不动了。

    她看着温伯仁扶着陆娉婷走到佛像前,夫妻俩诚心诚意地拜谢,温鸾摸摸手,转过头。

    殿外头,有个面善的僧人走过。

    温鸾抿抿唇,拉着顾氏了两句,得了应允,忙提了裙子往殿外快走两步。

    出了殿,见往来香客众多,她不得不停下脚步,东张西望,最后寻到那个僧人这才又稍稍走快几步。

    她一走快,前头那个僧人停了下来,转身回看。

    “拾……师傅。”温鸾走到跟前,问,“最近三表哥他可还好?”

    长林已经有半个月没来过通平巷。她往顾府去看望李老夫人,老夫人每每见着她,就笑吟吟搬出新的画像来让她帮着看一看。倒是白妈妈和青萤,送她出门时会提上一嘴,是三郎已经许久没回过家,似乎是忙着皇城司的事,直接就睡在了衙里。

    “大人近日有些忙。”

    拾鸦不多,就是话,声音也仿佛压在喉咙里,沉沉的,很轻。

    温鸾听得一清二楚,想到外头那些听的事,身一转,往另一间大殿里走。

    等顾氏遣了明珠来找,温鸾已经从僧人手里请来了一枚平安符。

    “八娘去做了什么?”顾氏柔声问。

    温伯诚凑过来:“八娘是不是给阿爹许愿去了?”

    温鸾顿了顿:“我……”

    她要怎么……“没有,我去给三表哥请平安符了”还是“嗯,给阿爹你许愿去了,愿你财源滚滚,紫气东来”?

    温鸾一瞬沉默的功夫,有温家的下人进了殿。殿内有其他香客,人不多,但也不少,下人不敢大声,只能走到人前声道:“老爷,夫人,方才从凤阳老家来了人,是……是老太爷病了,有些不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