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一三七〕秋汛

A+A-

    甘露十五年,?废太子胤,幽于秋深宫。

    废太子是圣上长子,如宁王这般少年时便在宫外有了王府的经历不同,?废太子少时随圣上居于潜邸,后入住东宫,从未有过自己单独的府邸。

    是以他一时间从太子之位跌落,还是圣上念他到底是骨肉血脉,将人幽禁在了宫中一处冷僻宫殿内。

    那秋深宫比之东宫,自然是之又。圣上命人散去东宫里一些不必要的女眷,然后将余下之人全部送进了秋深宫。一时间,?这座冷僻的宫殿被住得满满当当。

    这也罢了,毕竟只是幽禁,圣上并没有算将废太子及其女眷处死,?可耐不住女眷之中还有人在这种时候触人霉头。

    十娘落了胎,还没来得及休养好,?就被人抬着送进了秋深宫。

    惯常过得是锦衣玉食的日子,陡然间落到这种田地,她一时承受不住,?只能日日磋磨、骂身边的宫女太监。

    从前还有太子护着,太子妃便是再恼怒她,?也不会插手太多,至多只是让身边的女官将上好的伤药给那些受了骂的宫女太监们。

    眼下却是不同。

    太子成了大皇子,?太子妃也成了皇子妃,?又是幽禁宫中,?自不会再由着十娘胡闹。更何况,大皇子如今性情大变,寻常能容一事,?到了现下那是片刻不能容忍。

    果不其然,不过半月,原以为还能再得恩宠的十娘,便惨死在深秋宫。

    只得草席一卷,匆匆送出宫去,送往了顾府后门。

    温鸾听时,正在通平巷过自己十七岁的生辰。

    她五月初五出生,天气已经日渐入夏。因为过去几年,阴差阳错时常错过生辰,顾溪亭今年特地五月初五与人调了休沐,在温仲宣嫌弃的目光下,陪温鸾过起生辰。

    往年在凤阳的生辰,总是顾氏亲手做的一碗长寿面,然后是阿爹他们送的各类宝贝。

    如今,多了一个切切实实陪在身边的人。

    索性欢喜地吃完了长寿面,也簪上了顾溪亭特地寻来的簪子,长乐才从外头回来禀了十娘的事情。

    温鸾一时愣怔,忘了十娘做过的那些事,就这样呆呆地坐了好一会儿。

    顾溪亭挥手命长乐退下,这才瞥向她的视线。

    乌黑的眼眸中映着许许多多的东西,唯独没有精神。

    “……阿软?”他伸手,捂住她的眼。

    温鸾下意识动了动,叫了声“表哥”。

    顾溪亭轻声慢语:“你在想什么?你在为十娘难过?”

    “表哥,十娘……如果当初没有嫁给李英,是不是就不会认识太子?”她的声音又轻又细,裹着一丝无法掩饰的不安。

    “也许吧。”顾溪亭极其自然地为她将一束长发捋到耳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选择都可能带来不一样的结果。”

    温鸾点头。

    顾溪亭的没错。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选择,摆在面前的永远不会只有一条路,但每一条路的后面可能有着不同的分岔路口,不同的结局。

    她活了两辈子,哪怕不知道永安城里各家各户的事情,只单看温家,她也知道,她重活一世后做出的选择,成功改变了上辈子的很多结局。

    所以,如果十娘当初没有选择李英,可能真的就不会遇上太子。

    再如果……如果当年她没有被送到永安,甚至顾家都可能不会是现下这样各有心思。

    温鸾无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手背,问:“十娘……下葬的时候,我能去为她送行吗?”

    “……嗯。”

    顾溪亭代三房应下,回去之后见过三房夫妻俩,提起了温鸾的话。

    三房夫妇二人自是忙不迭的答应。十娘的作为让夫妻俩愧疚万分,尤其面对温鸾,更是头也抬不起来,一听她愿意为十娘送行,又怎么会拒绝。

    十娘到底不是什么正经死法。顾家上下念在三房的好,允她在家发丧,只是整个丧礼简单地操办了。

    十娘发丧那天,永安下起了雨。

    温鸾撑着伞送了一路,回来的时候远远瞧见顾溪亭在与尉迟善话,这便回了通平巷。

    太子被废,东宫无主,以后的永安城,只怕还有得闹腾。

    如她所想。

    在大皇子被幽秋深宫,太子之位空缺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永安城的的确确没有了之前的太平。

    看起来废太子已经失势,他手底下的人自然树倒猢狲散。

    这些猢狲能聚集在废太子手下本就不是蠢笨之人,不过半月,大部分就已经给自己找好了新主——大多明面上仍旧是中立,实则都投入了禹王麾下。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去了宁王那边。

    听阿兄,朝中几次有大臣上奏,请求圣上能尽早立下皇储。

    这是巴望着能赶紧在几位皇子之间选定新太子。

    可谁都知道,圣上余下的几位皇子中,身份、年岁都最合适的正是年轻的宁王殿下。

    这要是立皇储,必然是宁王胜出。

    可暗地里,还有一位与圣上一母所出,同样是先帝血脉的禹王……

    风起云涌的,一日日便入了秋。

    入秋之后,天气渐渐干燥起来,温仲宣接连两日燥得流了鼻血,起早上朝的时候,还得捂着鼻子走路。

    温鸾开哭笑不得,让丫鬟们煮了些清热润肺的汤水,备着等阿兄回府了好好喝上几碗。

    煮好的汤水稍稍放凉,温鸾端着碗,一勺一勺喂给二娘。

    “阿姐。”二娘咧咧嘴,“好喝。”

    包子似的姑娘笑起来甜滋滋的,好看极了。温鸾看着心热,低头亲了亲她光光的脑门:“好喝吧。那就再喝两口?咱们甜甜嘴儿,开开心。”

    温鸾着,又舀了一勺子。

    二娘乖乖点头,噘嘴等喂。

    喂完半碗,温鸾左右看了看,问:“你阿兄呢?”

    照着温家的齿序,大郎和二娘理当排在九郎的后头,叫作十郎十一娘。却是温伯诚早与温伯仁好,四房的孩子从头排,不必跟着原先的齿序下来。

    如此,温家的下人们便也习惯了喊两个主子做大郎二娘。

    “大郎去了前头,是新临摹了一副帖子,想让三郎一回来就能看看他的字。”

    瑞香端了一碗汤水过来,搁在温鸾面前,“八娘也喝些。昨晚都听见咳嗽声了,便不是病了,润润喉也好。”

    二娘这时也凑过来:“二陪着阿姐喝。甜甜的,好喝呢。”

    温鸾捏着她肉嘟嘟的脸晃了两下,松开后瞧着她脸颊上粉粉的红印子,低头吹了吹:“好孩子。”

    着话,姐妹俩就听见了从身后不远处传来的话声。回头去看,几个丫鬟正给温仲宣和大郎行礼。

    与他们一道来的,还有顾溪亭。

    顾溪亭一袭素袍,他鲜少会穿这么素净寡淡的颜色,素袍在身,便是连半点武人的模样都很难看出。

    瞧着就像一个寻常的文人书生。

    “一进门就听新煮了润肺止咳的汤水,可有我的份?”顾溪亭走上前,低头看着温鸾笑问。

    温仲宣翻了个白眼:“去去去,我阿爹虽然允了你俩的亲事,可还没到日子呢,你少厚着脸皮上咱们家里蹭吃蹭喝。”

    温鸾没忍住,红了脸。

    赐婚的圣旨公开后,凤阳那头很快就得了消息。

    她阿爹阿娘忙着凤阳当地的生意,一时半会儿不好上来永安,便让身边人送了信来。

    信的前头,是她阿爹暴跳如雷的字迹。

    再往后是明显被她阿娘安抚后的内容——

    圣旨已下,这门亲事自然没有回转的余地。只她阿爹为了能多留女儿一段时间,非女儿太,等过了十八的生辰,才能出嫁。

    这么一来,婚期最快也得到明年的五月初五。

    之后李老夫人又派了白妈妈亲自去了一趟凤阳,这才彻彻底底定下两家的亲事。

    还真就是明年的五月初五。

    “松香的手艺我是吃惯了的,就是不知道表哥喜不喜欢。”温鸾着,忙让丫鬟从厨房端了一碗出来。

    顾溪亭不禁莞尔。

    饶是温仲宣再不想让自家妹妹这么快嫁出去,这会儿也知道要给俩人留点相处的空间。

    喝完汤水,他已经左手牵着弟弟,右手抱着妹妹往别处去了。

    “表哥今天怎么过来了?”温鸾把新上的点心推到顾溪亭面前,乖巧地歪了歪头问道。

    皇城司事不少,平素都是她往顾家去的多,偶尔能遇上人,或是难得休沐,一块儿出去吃个茶或点心。

    “有些事。”顾溪亭道,“我又要离开永安城一段时间,走之前同你话。”

    温鸾怔愣,不解地问:“皇城司又要去外地查事?”

    “也不算是查事。”顾溪亭笑笑,眼底有些担心,“今年南方一带多雨水,光是凤阳,就足足下了一两个月的雨,没有停歇。入秋之后,凤阳隐隐传来秋汛水患的消息。从前这些事,都该是太子出面,去当地处理,但这次太子被废,陛下思来想去,决定让宁王带人前往凤阳,主理这次防汛的事。”

    “你也要跟着去?”温鸾询问。

    顾溪亭答:“嗯。明着我是皇城司的人,宁王也依旧只是个王爷,但陛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宁王不出意外就是太子,所以这次去凤阳,无论如何绝不能出事。陛下命我暗中护卫,只怕也是担心有人会趁机动手。”

    皇城司是圣上的人,圣上有意将来将皇位交给宁王,所以皇城司也心知肚明,往后他们是要为宁王所用。

    这次去凤阳,不光是顾溪亭去,他还会带上其他人。永安城里的事就暂时交给尉迟善负责。

    “凤阳的情况现在如何?”温鸾问。

    底下既然是报上了秋汛水患,那凤阳当地恐怕就不单单只是接连下雨这么简单。

    她有些担心阿爹阿娘。

    顾溪亭摇摇头:“现下还不需要太担心。只是凤阳历年来鲜少有这么大规模的雨势,个别地方防备不当暂时出现了点问题。宁王这次过去,带了工部的人,想来凤阳很快就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今年的秋汛了。”

    那就好。

    温鸾点点头。

    末了又左右看看,几个丫鬟都已经避到了边上,她抿抿唇,轻轻咳嗽一声,道:“那到了凤阳,表哥也要好好保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