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天地同心(18)

A+A-

    在与德国公司谈判之前, 冶金厅牵头,将特一厂和南钢厂拉到一起开会,讨论关于这套设备的安装使用和人员培训的问题。

    两边都是冶金厅的亲儿子, 都抢着要把设备安在自己现在的厂房里, 派自己的职工参加技术培训。

    冶金厅领导本以为以南钢厂的厂长和书记一贯的内敛作风, 肯定不会与张扬的特一厂熊建平有什么冲突,会议最多到中午吃饭前就结束了, 结果一起闹腾到下午下班的时候,看起来离话题达成共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南钢厂的两人知道此时是争取合并后身份和地位的时刻, 自然半步也不肯退让。

    好的兄弟同心,齐力断金。

    现在倒好, 成了亲兄弟,明算账。

    比谋夺家产的不肖子还要凶猛。

    一直闹腾到夕阳西下,终于由现任厅长拍板:“既然你们都想要,那你们在三天之内交一份详细报告,明为什么要这么做。”

    南钢厂的两位回去之后,马上拉着还没来得及下班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开会:“你们一定要想办法, 让设备安装在咱们厂, 自家的车间熟门熟路,比去适应特一厂要简单, 对于大家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领导们在上面这么,下面的工程师和技术员却一点都不在乎。

    眼看着特一厂和南钢厂就要合并,并过去之后, 天下大权肯定在特一厂的现任领导手上。

    这个时候不拍马屁还在等什么?

    拼命把设备往南钢厂放, 得罪新领导, 疯了吧。

    二五仔们着参观学习的旗号, 号称要比较一下特一厂与南钢厂的厂房设施区别,正大光明的到了特一厂,然后把南钢厂的计划告诉特一厂的领导。

    “哈?随便看。”熊建平非常自豪,“就算堂堂正正比,我们厂也不输阵!”

    有钱就是好,厂房里的各种配套设施都是一等一的,在收紧外汇政策之前,他们抢先进了一批价格不贵但质量非常好的进口配件,保证半路不掉链子。

    南钢厂想跟他们比,根本就是痴人梦。

    罗厂长收到报告,差点心梗。

    他知道队伍里出了叛徒,但他也没办法,他现在自己还泥菩萨过河。

    听等合并过去之后,他会变成副厂长,或是副书记,或是调离原岗位,到别的单位去。

    这他哪能干啊,眼看着叛徒们是不中用了,他忽然想到了钱倩。兴许她有办法。

    这个念头一出,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从什么时候起,开始这么依赖她了?

    “钱啊,你去过特一厂,有没有觉得,我们厂和特一厂,哪个更适合安放你们要买的那套热轧钢设备呀?”

    钱倩一愣:“啊,我在特一厂只参观了三个车间,不知道啊。”

    “三个就足够了嘛。”

    “这个,真不太够。”钱倩,“要么,我再去特一厂实地调查一下,再告诉你。”

    罗厂长听到她也要去特一厂,露出牙痛的表情:“你也要去。”

    二五仔组队去特一厂的事,钱倩听过,她笑道:“放心,我的组织关系在冶金厅,会秉笔直书的。”

    听见“秉笔直书”,罗厂长的牙好像更疼了。

    谁不知道特一厂现在条件巨好,人才巨多,哪哪都很强,一板一眼摆客观数字,南钢厂输定了。

    罗厂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走了,再没提这事。

    钱倩也没管他乐意不乐意,还是去了一趟特一厂。

    此前南钢厂来的二五仔们,让熊建平挺开心,觉得自己稳赢,今天又看见钱倩。

    ”哈哈,你也来调研啊?“他招呼人给钱倩倒茶。

    ”嗯,几亿的东西呢,得放在合适的地方才能生产更好的东西。“

    熊建平知道钱倩是深得老厅长信任的人,她不像那几个二五仔,完全不用担心他们会写什么不利于特一厂的报告。

    钱倩就不一样了,她身份超然,不在乎特一厂将来会给她什么待遇。又是原来南钢厂的旧人,不定心里会偏向南钢厂。

    他安排了一个总工一个办公室主任陪着钱倩,每进一个车间,车间主任也必然紧随其后,向钱倩介绍车间的情况,回答她提出的问题。

    进入上次那个弄坏液压阀的车间时,车间主任陪笑道:“您上次莅临指导工作时,指出的问题,我们已经全部整改,您看,现在我们车间都有一套完整的操作规范。”

    着,递给钱倩厚厚一本《车间操作》。

    钱倩随手翻了翻,只见上面对培训方法、责任人的处理等等有一系列的明确规定。

    不得不,特一厂从军转民之后这么短的时间能发家致富,确实有其出色之处。

    但她走完一圈之后,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七十年代时,各大钢铁企业建立了总调度室制度,一改建国初期各个车间混乱不堪的状态。

    但总调度室并不真的是“总”调度室。

    只调度铁水、钢锭之类的基础生产,对于轧钢等成品的生产没有集中管理。

    具体怎么生产,就看各个车间主任自由发挥,

    特一厂至今还是这样。

    虽然南钢厂的大车间操作方式也一样,但由于南钢厂有科研实验的责任,所以有一条专门用于做实验用的流水线,真正做到了从铁矿石到可以直接拉出去卖的钢板。

    如果人员管理是可以由上至下的推行,努力一个月,狠抓几个典型,肯定就能搞定。

    还有一件事就有些棘手了。

    钱倩为了能愉快地完成这个任务,在意识空间里恶补了关于工艺流程,并通过电脑精确计算如何能达成最高效率。

    南钢厂的实验车间对效率要求很高,建的时候就非常用心,稍微改改,还可以达到要求。

    特一厂就差很多,他们的厂房安排还是按以前的老格局走。

    要改动车间布置,简直可以用伤筋动骨来形容。

    见钱倩半天不话,总工问道:“您觉得怎么样,还有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钱倩想了想,要来纸和笔:“你们的厂房单独都没有问题,确实比南钢厂要好很多。但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就差了一些。”

    她在纸上简单地画了一张草图:“我看见有几个在工艺链上属于前后位置的车间和厂房安排的不到位,中间的时间,还有运输成本,都要计算进去,而且还不方便统一管理。

    如果车间顺序是这样放的话,就能节省不少时间。”

    在场做技术的人,对钱倩的事情,其实早就知道,只是要修改实在是大动干戈,没有必要,反正在厂区里运东西,也不会耗多少油,便一天一天的拖下去了。

    钱倩假托南钢厂,把自己在意识空间里做过的最佳效率模型数据拿出来,告诉在场的人:“南钢厂的实验车间,生产效率可以比你们现在高30%,一年下来,非常可观,而且是有持续性的。”

    “调整车间需要挺多时间的吧?中间这段无法开工的时间,就是企业的损失,特一厂现在如日中天,天天有人催你们交货,真的可以停吗?”钱倩认真问道。

    总工紧握住草图:“我们会认真考虑这件事,很快给您一个答复。”

    “嗐,不用给我答复,我只是来现场做一下调研,不是你们的上级。”钱倩笑道。

    特一厂的问题就比较多了,主要是人事问题烦杂,大家都是老资格,还没什么钱。

    有一心要权的,也有一心捞钱的。

    还好钱倩是从不羞于谈钱的21世纪过来的,如果她是从讲奉献讲牺牲的五六十年代过来,怕不是要被气死。

    仅仅过了一天,钱倩接到熊建平的电话,希望她暂时不要提交报告到冶金部,请给他们一点时间。

    一周之后,熊建平亲自请钱倩再去一次特一厂。

    钱倩看到眼前的一切时,非常震惊,除了牛逼二字,她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的。

    整个厂,除了搬不走的厂房和不好随便搬的高炉,车间里的流水线几乎都按钱倩的大调整。

    钢铁厂里的各种设备加起来不胜凡举,又重又麻烦,还要停工搬动。

    从短期效益来看,是非常不划算的。

    钱倩问道:“搬得这么快?”

    熊建平自豪地回答:“那天你把调整方案给我们之后,我们管理层连夜分析,确实可以减省不少费用,提高产能。”

    “你们停工一周,要损失好几百万吧?”

    熊建平爽朗地笑道:“调整过之后,可以更快地挣回来,也能更快与国际接轨。”

    “与国际接轨?你是那套设备吧?” 钱倩也跟着笑起来。

    钱倩最终完成了一套分析报告,准备交到冶金厅。

    进门正好遇到程老厅长、现任的梅厅长在跟一个人话,那人年纪约有五十岁,看起来颇有气势,程老厅长跟他谈笑风生,梅厅长的表情和动作显然谦恭许多。

    钱倩往那里看了一眼,便准备离开,程老厅长向她招招手:“钱啊,过来。”

    他向那个男人介绍:“这就是刚才我跟你的钱倩。”

    “没想到这么年轻,确实很意外。”

    “钱倩,这是卢院长。”程波还要继续。

    钱倩脱口而出:“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卢远福院长?”

    卢远福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的?”

    “东方红一号卫星就是在第一任院长钱学森的领导下发射的,那可是全国人民最提气的一件事啦,怎么能不知道。”

    卢远福一向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在这个时间出现在冶金厅,明即将有一个大任务,要与冶金厅共商大计。

    除了搞卫星,还能有什么大任务。

    钱倩整个人都精神了。

    作者有话:

    国内第一家使用一贯制管理法的是1985年成立的上海宝钢,现在是中国最大的钢铁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