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A+A-

    等到唐林的奏章到了后, 吏部吴尚书马上就带上奏章,呈交给官家,良种的事情, 朝中重臣大体知道一些?,也都在等着临海县试种的结果。

    “官家, 临海县奏章到了, 应该是关于良种的!”

    泰安帝听后, 起?身拿过来?,看?到上面?的数目,心中大喜。

    宁朝的粮食虽然没有?短缺, 但也不富足, 自从市舶司开了后,便常常去周围国买粮应急。

    若是此?种真如奏章所言,耐旱、适合播种,就算收成和其余稻种一般,宁朝的民心也会?更加稳定。

    “官家, 可需派人验看??”吴尚书问道。

    “不用了, 今年让唐卿带着良种回京述职。”泰安帝略加思?索后, ?道。

    “600亩地, 一年播三季, 这三季下来?,共收粮六千三百四十石, 但唐知县也在奏章上写了,这是在最?南方, 天气很是温暖,才有?三季,若是到了上京, 怕是只有?两季了!”

    “无妨,两季就两季,它?的产量本就比寻常的稻种高,最?重要?的是,少雨之时不至于颗粒无收,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几年南方雨水还成,所以粮食还算充足,而且稻田被水淹几天,虽然会?减产,但好歹还有?收成。

    可每当发生干旱,那些?稻田就会?颗粒无收,那一年,也会?导致宁朝大部分的百姓挨饿。

    所以泰安帝才会?如此?重视良种的事情,有?此?良种,就算是灾年百姓也能有?些?收获。

    “官家所言正是,如此?,臣这就去发文书,让唐知县回京述职。”

    “对了,既然要?述职,让唐林将市舶司的事情也一并述了。”泰安帝又补充了一句。

    “是,市舶司的事的确也要?听听唐提举的想法。”吴尚书点头?道。

    君臣两个商量妥当,吴尚书就离开了,还没出宫,就遇到了来?听消息的人。

    他只能一个个?,也是幸好,能过来?向他听的,也就这么几个人。

    唐林接到文书后,立马命人整理良种和市舶司的数据,如今已是十一月中旬,述职时间在十二月中旬,也就是?,唐林必须十一月底就得出发前往上京府。

    这次述职,唐林算带家人一起?去,述完职直接留在上京府过年,他已经?好久没见?过老师和师兄们了。

    李月娘听到唐林要?回上京府述职,本想跟着去,但又想到老家那些?人,只能?:“林子,你带上伊娘满一起?去,正好可以去看?看?亲家母。至于我们,就回老家,得给你爷爷拜年。”

    “那也好,我会?尽早回来?,不出意外的话,能在正月初八或初九回来?,在河村过元宵节,之后我们一道回临海县。”

    唐林算着日子,宁朝官员的休沐日极多,节假日也长,像是过年,朝廷规定腊月二十封印,正月二十开印,有?整整一个月时间,足够大部分官员回乡过年了。

    “那行,现在问题是森森,你大伯可不像放弃的样子。”

    “爷爷会?劝住大伯的。”唐林?道。

    “那次老爷子还找你了?你答应什么了?当初在上京,他就想要?照顾家里,得亏我断了,你怎么还是应承了!!”李月娘气急。

    “没有?,没应承。”

    唐林连忙扶住母亲,又?:“爷爷?不求我照顾家里,但是若是大伯家有?好点的苗子,就请我帮一把。”

    “那你怎么??”

    “我就对他?:只要?我还在做官、森森还是举人,那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就不会?找上来?,只要?踏实点,日子就能比一般百姓过得好,这不是照顾吗?”

    “?得好,就得这么?,什么叫没照顾,这就是最?大的照顾了,那那什么苗子呢?”

    “我?要?看?其品行,还有?大伯、大哥的态度,若是还如这般肆意收取旁人送来?的礼,我是绝不会?帮忙的。”

    “那就好,这事你可不能轻易应承。”李月娘听到这个,松了口气。

    “娘,我不会?的。”唐林点头答应。

    唐林一直都知道爷爷的看?重不是因为喜欢他,而是因为他的才能,所以对爷爷也没有?极深的感情。

    虽然这次彻底?开来?时,唐林还有?些?伤心,但因为早有?准备,倒也还好。

    “二哥,若是这次他还这样,我会?自己来?解决,总不能一直靠你。”唐森皱眉?道。“你觉得大伯只是冲着你来?的?放心,这次爷爷一定会?把他压下去,不为其他,就算是为了他的子孙后辈,他也得收敛。”

    “不提这个了,你确定明年不去会?试?”

    “嗯,这次我都是最?后几名,去了也是白去,还不如再多读几年。二哥,我想跟你一样,不用那些?免税田。”

    唐森有?自知之明,这次能过乡试,也是运气使然,下面?的会?试,可不会?有?这么好的运气,还不如多读几年,有?些?把握再?。

    “你不必学?我,这免税田本就是朝廷给的,想用便用。你看?,我不也用了几十亩吗?”

    唐林没想到森森会?这么?,宁朝有?规定,秀才免税十亩、举人免税三百亩、进士免税千亩,除了家里的几十亩地外,剩下的,他一直没用。

    他深知免税田的危害,一旦有?一块田地免税,那么它?的地税便会?分摊到其它?田地上面?,增加百姓负担,所以,他不愿多用。

    这个心思?他从未跟别人提过,就算是老师他也没?,因为这心思?一旦表露,他可能会?被宁朝所有?学?子针对。

    万万没想到,森森居然会?察觉到。

    “若是我有?田地,自然会?用,但是别人的,我才不给他们用呢!”唐森朝二哥解释道。

    其实,他并不知道二哥为什么不给别人挂靠,但这么做肯定有?二哥的道理,所以,他也不给人挂靠了。

    “那华以后也不给别人靠。”唐桦虽然不明白,但他知道跟着哥哥做,肯定没错。

    李月娘看?着这三个傻子,到手的银子都不要?,又不得骂不得,白眼?一翻,转身回屋,眼?不见?为净。

    唐林同妻儿?一起?带着文书资料和那六千多石粮食,乘船一路去上京府,因为要?从海入河,而内河的码头水位较浅,只能分成三船,一起?前去。

    他们从海港码头出发,沿着海岸到了安港码头,又从安港码头入江,七八日后,便到了上京码头。

    看?着熟悉的一切,唐林不禁心生感叹,三年前他差不多也是在这时候到了上京,参加会?试,没想到,再次回来?,又是差不多的时间。

    早在来?之前,唐林便通知了户部仓部的官员,他得将这些?粮种放到专门的库房,并且清点数目。

    交接好后,唐林才好带上述职奏章前往吏部外衙,将奏章提交上去,便可以回家等官家传召了。

    而林伊娘在下船后,便同唐林话别,带着满还有?若干丫鬟厮回了家。

    唐林带着人将这些?粮食送到指定的库房门口,便等着仓部的官员到来?,仓部员外郎知道消息后,立马点齐人手从外衙出来?,赶到仓库门口。

    “安员外郎,不过是个知县,您何必如此?急呢?”一仓部胥吏问道。

    “你懂什么,他除了是个知县外,还是市舶司提举,为从五品。而且从正七品到从五品,他只用了三年,这可不是一般人。”

    而且,这次事后,这个唐知县怕是又要?升了,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信件往来?,安员外郎也知道唐知县是个谨慎的。

    人还未到,就送了文书,想要?定下库房,还问了交接的人,也难怪人家会?升的这么快。

    “唐知县,劳您久等!”

    唐林见?到头穿红色官袍的中年人,便猜到了他的身份,亦回礼:“不过一刻钟,算不上久等,劳安员外郎奔波。”

    “你我同僚,便不用客气了,要?入库的稻种可是这些??”安员外郎指着车上的一堆东西问道。

    “正是,这些?稻种,是要?紧之物,所以需劳烦诸位,细细登记。”

    接着又?道:“这些?稻种,共计六千三百石,这里有?两杆秤,是去店铺现买的,再加上户部的,便有?三杆秤,称完后再入库。”

    “清点完后,还需大家写上名字,一式两份,诸位莫怪,也是因为此?稻种太过紧要?,所以才得心些?,不然少了一些?,我们皆承担不起?。”

    安员外郎听到唐林的话有?些?不悦,觉得他也太过心了,这些?稻种,少一些?有?无什么关系,但听他这般?,也不好反驳,只得同意。

    将稻种运入库房,唐林拿着写有?众人名字的单子,又将另一份单子递给安员外郎,又请库房的胥吏仔细看?管,当然少不了得给些?东西。

    随后便去了吏部外衙,递交述职奏章和一些?资料。回到家,同伊娘一起?将家里整理妥当,就留在家里等待宣召。

    只有?述完职后,才可以去拜访亲朋好友。

    唐林刚洗漱完,便有?内侍过来?宣召了,唐林连忙换上官袍赶紧跟随内侍进宫。

    穿过宫门,就是各部的外衙了,往里走是宣和殿,官员们上早朝的地方。

    不过唐林并不用去那里,而是走到了更里面?的政事堂,官家处理奏章的地方。

    一进去,里面?的大臣齐齐转过头看?他,比当初问答时,热切多了。

    “下官临海县知县唐林见?过陛下,见?过诸公。”

    泰安帝见?到唐林眼?睛一亮,每天看?着一群四五十岁的老臣穿紫穿红,好久没见?到一个穿红袍的郎君了,果然红色就该白皙点的年轻人穿,看?着舒服。

    “唐卿请起?,上次见?卿还是在琼林宴,不过三载,卿当真为大宁之栋梁。”

    “陛下谬赞,食君之禄担君之忧,此?为臣之责,身为大宁之臣,自是想要?成为大宁的栋梁。”唐林作揖,回道。

    不得不?,这几年为臣的生涯,还是很不错的,休沐多,俸禄高,面?见?陛下也不需要?跪拜,生命也有?保障。

    唐林一万次庆幸生在宁朝,要?是在清朝当奴才……

    “在我眼?里,卿已是宁朝的栋梁,如今在政事堂,不必如此?拘束,这良种的事,卿能否详细?来?。”

    “是,官家。同奏章一起?送来?的,还有?几份资料,里面?有?不同情况下的实验田的收成。”

    “试验田?”齐尚书反问。

    “是的,因为是别国来?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有?何危害,所以临海县就专门有?个庄子试种,那些?田,便被称为试验田,专门种植这些?植物。

    齐尚书听后,点点头。

    “庄子最?开始用了五十亩地试种琉国稻种,发现其收成比宁朝的稻种高、成熟时间也短后,便被负责的胥吏报给了下官。”

    “这些?是第一季时,产出的数量,还是成熟的时间。”

    唐林将其中细节一一介绍,特别是耐旱的试验,那次他们并没有?浇水,只有?雨水,但稻谷的收成还是不错,只是究竟能耐多久的旱,还需要?进一步实验。

    各部尚书听着,眼?睛越来?越亮,这可是一件大好事,如今宁朝的商税高,那就?明种地的人少了,有?了此?种,就江南几路的粮食便能多产一倍,能养活多少人啊!

    “只是,如今只在临海县实验过,一些?偏北的地区,可能做不到一年三熟,还需要?再试一次,如在上京种植,算其成熟时间。”

    “唐卿所言有?理,诸卿如何看??”

    “既然唐知县已将良种带来?了,不若先在上京试种,去岁抄出的庄子里,有?几个就在上京,便在那里种。”

    “多的,就先分给南方诸府,等到稻种多了,再分到各处。”齐尚书建议道。

    “嗯,如此?也好。”泰安帝觉得此?法不错。

    随后,唐林又以市舶司提举的身份述职,在政事堂待了几个时辰,快要?关宫门时,才得以离开。

    作者有话要:要是男主生在清朝百姓家,那可能就是一个关于造反的故事了

    宋朝官员的福利是真的好,一年三分之一都是休息日,工资也高,就算贪污或者被政敌赶下去了,大概率也不会死,去个偏远地区当知府,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而清朝,真的是拿人当奴才的,生命没保障不,自称臣,还需要在前头加“微”,动不动就行跪拜礼,从人变成奴,一般人真忍不了。(这个针对的是清朝的制度,满臣和汉臣都是如此,只是满臣的待遇好点。现在都是中国人!)

    至于男主为什么不会全心全意对待爷爷。

    早在最初,爷爷的态度就很明确,送大孙子读书,其余人供他,在引起其余人不满后,才出让孙子们都读,谁读的好,就供谁的话。

    别忘了,那时男主五岁,木头七岁,五岁的孩子和七岁的孩子比读书,大人差两岁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孩子差两岁,那真的是天差地别。

    要是林子真是个普通的五岁孩子,那结果可想而知……

    至于其他孙子两个影都没有,就算日后读书了,也读不过木头,难听点,钱也都被木头花完了,根本没得读。

    感谢在2021-07-04 23:53:41~2021-07-05 23:04: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羞羞脸~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