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每次从娘家回来,?大丽都觉得有些萧索,马家在外人眼里人人如龙,就连最没出息的她也嫁了个好男人,?可谁能理解两个空巢老人四顾无言的滋味呢?
东屋尚老师还没睡,?点了盏台灯在看书。
大丽端着盘水果到了尚老师屋里,“您还没睡?”
“睡不着看几页书。”书和台灯都是尚老师上一次回省城的时候带回来的,那个时候村里人都尚老师走了不会回来,没想到她不到一周就回来了。
“好看吗?”
“本来以为好看,?仔细看看很无趣。”尚老师买的也不是什么“正经”书,而是全套的金庸古龙,用她的话读了一辈子严肃的书了,到老了想看什么看什么。嘴上着无趣,?捧着书却不肯放下。
“我哥特意给您带了点麦乳精和高乐高,?您喝点儿?”
“晚上了,不喝那么高热量的东西了。”尚老师摇了摇头,“你大哥怎么样?”
“胖了,?有官儿样了,?据退伍了就成了什么副处级,?还算不错吧。”
“你大哥从就是个有自己主意的人。”尚老师摘下了眼镜揉了揉眼睛。
“您困了吗?您先睡吧,有事明天聊,?我哥要带嫂子和孩子来看看您呢。”
“嗯。”尚老师点了点头,?把书放下了,她已经洗漱完了,?看书无非是为了培养睡意,?这会儿困了自然就去睡了。
“尚老师您歇着吧,我过去了。”大丽退了出去,她关上了门,?远处不知谁家的狗叫了一声儿,不一会儿全屯子的狗都跟着叫了起来。
大丽向外看了看,刚刚竖起的路灯还没有通电,外面黑乎乎的看不清楚,屯子除了狗叫声也没有别的声音,寂静依旧。
媛媛困极了,自己迷迷瞪瞪回了自己屋睡,淘子朱昱文还没淘够,眼睛瞪得跟灯炮似的还想要继续玩。
朱逸群使劲儿了他两下屁股,“睡觉!”
可能是真疼了,可能是真怕爸爸,他赶紧的躺了下去拿被子把自己盖得严严的,眼睛却露在外面琢磨着能不能再玩一会儿。
“外面狗在叫什么?”朱逸群觉得莫名其妙的心里一阵发紧。
“没看见有啥。”
“咱家的狗都撒出去了吗?”
“全撒出去了。”防人之心不可无,朱家有钱也算出了名的了,到了晚上院门一锁,家里的狗全撒出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丽起床洗朱昱文尿湿的床单,隔壁朱五婶儿跑进了院。
“马翠回来了。”
翠自从上次自杀风波之后,总算得了上学的机会,可惜因为吃药的关系脑子不太灵光了,没念两年就不念了,由后妈介绍在城里理发店给人当学徒。
在外面呆了两年手艺学成了,经人介绍嫁给城里的一户人家,怎么……“昨晚的狗叫?”
“她男人不正过,自己不能挣钱还心眼儿,看着翠跟顾客多两句话就跟她干仗,翠昨晚连夜回来的,据被得挺狠的,她哥找了好几个人一大早就进城了。”
“这么回事儿。”大丽心里一惊,想到了马翠和死去的翠妈,两人当年喝药的场景一下子清晰了起来。
“这女人都是病,翠跟她妈一样都是苦命人。”朱五婶儿也想到了翠妈,摇头叹息。
大丽本想着去看看翠,没想到翠上午的时候就来了她家里,一是看她,二是看看尚老师。
翠胳膊上被掐着清晰的大青手指印子,脸上一边眼眶子青了,手指头上着石膏直接骨折了。
腿上有好几处青紫,有些地方能看出来是拿凳子之类的东西砸的。
“马老师,我想离婚。”
“你先喝杯水。”
“你也跟我爸似的怕磕碜不同意我离婚?”
大丽摇了摇头,“今天早上有人你的命跟你妈似的苦,可我觉得你不是你妈。”离婚磕碜?比起命,脸算什么?再了都什么时代了,离婚怎么样也不能算是磕碜的事儿,“你算怎么安排你女儿?”
“我女儿从生下来他家也没出过一分钱,我各人带孩子做买卖也不是一两天了,离婚了还少个累赘。”
“他老来找你可咋整?”
“呵,昨个儿他在我这儿可没占啥便宜,你们想起我妈了,我也想起我妈了,这些年我就一直寻思,我要是我妈,我拿菜刀砍死我爸。这回他我得狠了,我上厨房就把两菜刀全拿起来了,给他吓得嗷嗷哭,我拿刀背砍了他好几刀!他要是再敢跟我纠缠,就不是刀背了。”
马翠眼神儿里带着狠劲儿。
“这些事你自己想清楚就行了。”
马翠叹了口气,“我爸不支持我离婚,他支持把那子一顿,腿折了,但不支持离婚。”姑爷欺负自己家姑娘,娘家人上阵把姑爷腿折了——光荣。离婚——丢人。
他们这一辈人的逻辑就是这么感人。
“你爸也有你爸的考虑。”
“考虑啥?他就是觉得女人应该跟我妈死的,被得半死,第二天早起来还要给老爷们做饭。”
她埋怨了一句之后看了看外头,“马老师,你咱们屯子啥时候能跟城里似的,从学到高中,天天出门几分钟就能到学校啊。”
大丽实际一直有个想法,学新盖的校舍修一修实际能用,不能总空着,村里的学生们除了本村的还有外村的,上学都挺难的,尤其是好多外村孩子的家长在外工,孩子们留守在家,每天光是按时上下学就够辛苦的了。
翠又坐了一会儿,了半天她在城里的遭遇和在婚姻里的种种不顺。
一直到尚老师端着茶杯进来,翠不再话了。
尚老师跟她了声招呼,转头对大丽,“你该去你妈那里了,你大哥好不容易回来一趟。”
“哎呀,我都忘了。”翠站了起来,“你看我了这老半天,那啥我马老师,尚老师,我先回去了。”
翠抹了抹眼泪走了。
“我不来你是不是就要强力支持她离婚了?”
“我又不傻。”这种没有定论的事谁会坚决支持呢,万一人家和好了呢?马宏生也过翠的事儿,她婆家也没她得那么不堪,至少公婆带孩子是很尽心的,她男人对孩子也不错,她店里忙,孩子大部分是男人在带。
翠到底是离了,离婚半年之后,就有人看见她前夫老在她店里帮着接送孩子啥的,两人闹闹的,又是复合又是离婚的折腾了好几个来回,到了孩子九岁了才彻底离了,翠带着女儿远走他乡,音信皆无。
她的事儿“磨叽”大丽经由她启发的想法却执行得很利落。
学校搬迁到了经过重新整修的希望学,原学校被改建成了宿舍区。
本来只是招收附近的学生,有了宿舍区之后,竟然连离靠山屯几十里地的学生都招到了。
家长们想要重视教育,却更重视赚钱,放在家里隔辈人又不会教育,靠山屯学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马宏学坐车从村里离开的时候,第一批毛头拎着行李,叮叮当当的住进了校区。
一年的住宿费四百,每月的生活费一百八十。
价格一出就有人酸话:你靠山屯有钱,你朱家有钱,难道不应该像电视里面的好人一样一切免费吗?
呵,穷,没钱,一个月生活费八十都是感情价,靠山屯学只承担对本村和附近两个行政村儿童的义务教育学阶段的教学任务,不包食宿,不同意您可以不让您孩子住。
您要是出去工连孩子的食宿费学费都没赚回来,您趁早回来种地,还能陪陪孩子。
这话不是大丽的,但总有人很清晰地把这段话传播出去。
头一波招来了不到二十个住宿生,第二年暴涨到了六十人。
让大丽意外的是竟然有几个城里来的学生。
城里已经经过了大下岗风潮,暂时平静了下来,然而那些失去工作远走外乡工的人,一样放不下自己家的孩子。
靠山屯学各方面都靠谱,教学质量也靠谱,这些人经人介绍,咬咬牙就把孩子送来了。
孩子多了,事儿就多,朱逸群仿照部队模式提出了军事化管理。
严格,严格,还是严格。
孩子们着装统一,床单被罩统一,日用品统一,用得是部队的那种二层架子床,每间寝室二十人,每个寝室一个寝室长。
每天早六点按时想床洗漱,六点二十操场出早操,六点四十至七点二十分早餐,走读生七点三十分准时到校在教学区上早自习。
中午十一点半午餐,十二点至一点二十午休,一点半下午上课,晚上五点晚餐,五点半晚自习,七点统一收看新闻联播,八点后全员回宿舍学习,九点准时熄灯。
每个周末给学生们放一场电影,同时组织各种活动。
因为留守儿童的特殊性,没有父母亲自来接,周末不放假,暑假父母如果也回不来,一样不放假,在学校里学习。
也恰好是这一年,国家民办教师改革,村里的几个民办教师全都转了正,大丽又从县里要来了两个老师,加上食堂员工,校工,校保安等等,教职工竟然多达十六人。
这么多人工支出,加上日常支出,就算是有劝学田,靠山屯学实际也将将收支平衡,一年隐形支出砸进去两三万很正常。
比起人家家里有钱了就穿金戴银住豪宅,大丽觉得自己每年的这份“奢侈”支出,好极了。
作者有话要: 闲人被派去守区了,昨天值班表就出来了。嗯,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了。感谢在2021-08-02?22:42:16~2021-08-04?22:18: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天使:唯落不奈、南禾?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天使:26637677、胡同里的猫?20瓶;一只月亮??10瓶;虹虹、一颗毛毛桃、妮妮?5瓶;头条都是英俊又可爱、fromnowon、快乐阿泽?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