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A+A-

    顾琼枝在顾府里静静等着她与裴辞的婚期,偶尔会让千千陪同一起去南山寺,去给裴辞还有其他的人祈求平安。

    她娘这些时日总是会欣慰地望着她,觉得女儿安静了不少,是长大了。

    这样也好,要成亲了,之后做将军府的当家主母可不能再同姑娘家似的,要大气端庄些,这样看着才像是顾家出来的媳妇儿。

    与她们不同,裴辞忙得脚不着地,日日被圣上召见。早下朝后总会先与岳父顾铭个招呼或是聊聊天,等到太监过来催促这才入御书房,御书房中呆了七八个大臣,一谈就是上午半天。

    到了下午还是没有休息的时候,要去演武场督促士兵的训练。其他官员负责配合他,准备粮草、征召士兵,然后都落到他这儿来。只有晚上的时候能歇息。

    北延大皇子与使臣在大齐身死的消息被有心人传回了北延,北延皇室震怒,大齐这一举动虽有明面上的解释,可到底是不一样的,这是在摸老虎的头,北延不能忍下这口气。他们不愿服输立刻就与大齐的关系紧张起来。

    本想着以眼还眼,大齐对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也要还回去。可等皇室下令去绞杀大齐的使臣时,才知道对方早就已经悄悄地溜之大吉。

    北延怒火冲天,立刻安排了大将带领军队训练预备出击,双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好在还忌惮着未回京依旧镇守在边塞的神侯大将军的战斗力,北延暂未有所动作,不过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和谋士的推敲。这场战争不会拖到下个月。

    裴辞瞧着天,将近月中了。

    “大婚上所有的事项都准备好了吗?”他问身边的人,身边的是他的谋士。谋士低垂着头,恭敬地回答他的问话。

    “都已经准备妥帖了。宫中贵妃娘娘和庄嫔都差人送了礼,贵妃娘娘宫里的姑姑也过来,要教夫人礼仪。”谋士道。

    他口中的庄嫔就是顾涟,入宫还未满半个月就已经得到了圣上的宠爱,并搬入了贵妃娘娘的宫中与之作伴。

    裴辞一听,“有心了。”

    “两位娘娘都挂记着夫人,这是幸事。”谋士笑出来,“哦,还有一件事情忘了禀告主上,江家同神侯将军府的婚期也就在最近了。”

    听到“江家”这两个字,裴辞的眉头皱起来。

    谋士虽低着头,可一直在悄咪咪地抬眼观察主上的神色,这会儿见裴辞脸色微变,就知道他在想什么,连忙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出来,“这事是江若将军定下来的,因为他儿子一直对夫人不肯死心,江将军今早还差人来府上询问将军定下婚期是在何日,他们也就在同一天。”

    “不过主上被留在宫中议事,来人没见到您,这才被发走了。”

    他又悄悄抬眼去看,果不其然裴辞的眉眼舒展开来,周身的冷漠也散去了不少。谋士在心中呼了口气,感叹这就是情爱的力量。

    他之前何时见过主子现在这幅模样,跟他书房里那叠话本上写的一样,在心上人的面前冰川消融,化作了春水。

    也不知那些话本是谁写的,诶!还真别,写的跟真的差不多。只是两个故事故事里的女主人不一样。实际上嫁给裴将军的不是话本里的女主人,是顾琼枝。

    仗的事情是暗中进行的,这与顾琼枝毫无关系,非要有联系的话,那也只是她的丈夫是带兵仗的将军罢了。

    婚期定下来,来往顾府的人就多了,门前来来往往好不热闹。爹娘两方的亲戚都亲自上门来慰问、报喜,有的还在京城盘下了一套院子留着住,等顾琼枝与裴辞结了亲后再走。

    江家的大门一反常态,平日里都是开着,就这段日子是关着的,也就早时江若要去上朝,江府的大门才会开一下。

    顾夫人接待宾客的时候听了一耳朵,她笑着也没什么。江家在他们隔壁,想要知道什么只管去听,就什么也都知道了。

    江家大门紧闭这事她也猜的出来,无非是江子还不愿放弃琼枝,江若担心混子会惹事,这才关了他的禁闭。

    “听江家的婚事同将军与琼枝的也是同一天啊。”宾客间有人好奇,问了出来。

    顾夫人心中了解,嘴上着,“这是圣上安排的,战争很快就要来了,婚事也不便拖着,裴将军和江家两位将军都要一同赶去战场上,为了尽快,这就一起办了。”

    周围的人想想也是,不过都记得两年之前江家和顾家定亲的事情。这话倒是没人问出来,不好扰了顾夫人喜悦的心情。

    顾夫人是个人精,哪里还看不出亲朋好友们的心思,她落落大方地回答,“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这个做母亲的操那么多心也都是为了女儿能过上好日子,好在是老天没有辜负,女儿终于有了好归宿,我这做母亲的也损失放下心了。”

    这就是放下了。

    宾客们一听她不在意了,也都松了口气,笑开了。

    顾琼枝陪着亲戚家里的姑娘、孩子待在后院,热热闹闹的。

    “堂姐恭喜!终于觅得良人!”话的是陆家那边的一个姑娘,姑娘长相清秀与顾琼枝不同,但眉眼间还是能看出一点相似。

    顾琼枝笑着,“多谢。妹妹们许久未曾来过了,姐姐好是想念你们。”

    “妹妹也是想念姐姐的,不过家中一直在忙未有空,这才没来见姐姐。”

    顾琼枝眉眼弯弯,她从桌上的食盒中拿出糕点分给孩们,“我记得你今年十四了?”

    “是的,”清姑娘在顾琼枝的对面坐了下来,“爹爹已经给我选人家了,可是我一个都不喜欢。”

    “你爹生气了?”

    “诶,别提了,他都被我气成黑脸了。不这些、不这些,”清姑娘嘴巴嘟起来,凑过去叼过顾琼枝递过来的糕点,双手捧住了脸颊,“姐姐家里的厨子做的可真好吃,再来一块吧。”

    清姑娘吃完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盘子。

    顾琼枝瞧见她贪吃像是松鼠的模样,忍不住“噗嗤”轻笑了一声,语气中带着无奈,“你啊,有时候真像个孩子。”她伸手轻轻在清姑娘的鼻子上刮了一下。

    “都是被人给惯的!在别人家可不许这样。”

    清姑娘不在意,“我知道了,爹娘都和我过好多次了。”

    “不过要是主人家喜欢你,也不在意,你可以多吃点。”顾琼枝拿过绢帕擦干净手,含笑看着清姑娘口口吃着东西。

    孩子们手里拿着风筝,在院子里撒欢着跑,千千和府中年纪的侍女都在这儿看着,一个人看着一个孩子,追在她们身后,防止她们出了状况。

    桌子旁坐着顾琼枝、清姑娘还有三个姐,她们是顾家主家的姐,与顾琼枝没见过几次面,见她与清姑娘着话,倒也不应和出声,三人之间也不话,她们坐在一边显得安静文雅。

    顾琼枝趣完清姑娘,就去看她们。这三个姑娘不是同一家的,有大伯母的女儿,还有三伯母家的两个姑娘,那两个姑娘明显坐得更近了一些。

    大伯母家的姑娘年纪更大一点,和顾琼枝同岁。不过她经商很有天赋,听父亲顾过,大姑娘十六岁后就跟在了她父亲的身边做事,如今已经两年半过去了,自己手下也有了盘面,何况她的志向不在男人的身上。

    这倒是个别致的姑娘。

    三伯母的两个女儿是家里端庄着教出来出来的姐,和顾涟差不多。

    顾琼枝不厚此薄彼,和清姑娘相处好,也不会落下其他的姐妹。

    “要吃点糕点吗?”顾琼枝瞧见三人看向自己的目光,脸上的笑容不变,“这是我厨房里做的,师傅的手艺不错,空闲时会去街上卖些,都好吃呢!”

    “你家师傅还会出去做?”有姑娘和顾琼枝搭话了。

    开了个头,再话就简单了,“是哩。师傅做饭完了,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让他去外头自己再动动,也能多赚点。”

    若是寻常官家的姐在这里,听顾琼枝这般一,脸色铁定是不好的,指不定要什么气、不忠诚主子之类的话。

    但在场的每一个人是,许是都是经商世家出身,看的同他人不同。

    大姑娘一听,觉得新奇,不免有些好奇,“这样确实是不错。师傅可以拿双份的钱,也是一样的时辰,怪不得我听母亲你家做饭的厨子那么好的手艺好多人都想挖过去,一支没被挖走。想来是你们家更自由些。”

    “人自由了,就会喜欢这儿。”

    “那些人家还有铺子里只让他在那里做工,不让他出去做私活儿,他该是不乐意的。”

    “看来倒是有真的手艺,那我来尝尝看。”

    “我也来,母亲是比家里的好吃,我也是想试试的。”

    在坐的几个姑娘顿时就话多了起来,不止顾家的,陆家的也。

    完后还一块儿吃起来,氛围比先前轻松了不少,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