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唇枪舌战
应了那句话,想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良妃很快便找出了此事的罪魁祸首,是内务府的人做下的。
那人自己家原本是商贾之家,做买卖药材,前两年因为京中的一桩案子,被牵连进去,全家都被流放。
死在了流放的路上,但是他却知道,父母都是被冤枉的,但因为此案是南宫邕钦点,犯涉事者都受到了严惩。
所以他进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报仇,也是老天开眼,将他分配在了内务府,所以他每日都留意皇上的用品,在制作时,悄悄出宫带了药,放进了蜡烛里。
本以为上一次就能要了皇上的命,却没想到一时间药物短缺,他只能暂停,在这一次重新采到药时,便再次出。
南宫邕将中的供词交到了沈清欢的上,“你看,你相信吗?”
沈清欢接过去扫了一眼,这理由虽然充分,但是在偌大的皇宫中,一个太监做着谋害皇上的事情,简直是天方夜谭。
她默不作声的将供词还了回去,不相信三个字已然写在了脸上,末了还是好奇的问道:“皇上还要再查下去吗?”
南宫邕的指轻轻摸索着,脸色阴沉,他没想到,他刚刚想要出查,那边便把人送来了,这御书房的东西都是出自内务府,让内务府出一个人顶罪也合情合理。
只是没想到,整个案子竟然只是一人所为!
南宫邕正要什么,三宝匆匆从外面走了进来,行礼过后,肃道:“皇上,前线有消息了。”
着将一封战报递到了南宫邕的边。
南宫邕一直在等着结果,这次匈奴人来势汹汹,京中的防御又少,他着实担心,同时担忧的也有沈清欢。
南宫邕先是一目十行的看着战报,眉头不由得一紧,随后又像是生怕落下什么一般,再次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最后还是失落的放下了战报,露出一丝失落。
“皇上,臣女斗胆,前方战况如何?”沈清欢十指紧握,她担心阿瑜,她虽然知道,阿瑜前世便是大将军,打了许多胜仗,但是今生不同。
因为心疾的原因,他已然疏离了许久,此时也算是临危受命。
南宫邕抬眼看了她一下,没有计较,将中的战报递到了她的身前,沈清欢立即接了过去,一目十行的看完,心不由得咯噔一声。
战况不妙。
留在京中的兵力本来就不多,还有一些不能调动,要护卫京中和京都的安危,所以能调用的只有三万兵马。
而匈奴此次屯军五万,纵然南宫瑜死守,却已有不敌之势。
而且匈奴似乎对京中的布防有所了解,就是战策战略也应对有余,见到这些,一个名字骤然在心底浮起。
她不由得抬眼看了南宫邕一眼,见他也正好瞧过来,这样一对视,对彼此的想法已然了然,他们怎么把那人忘了!
可是人海茫茫,他若有心隐藏,他们又上哪去找!
沈清欢心情沉重的离开了御书房,一种无助涌上心头,这个时候,纵然是一身本事,却也难敌万人之势。
同时震惊的还有太后,这些日子,她一直在和皇帝明争暗斗,却不想匈奴竟然趁虚而入,可是,她总觉得匈奴来的太过巧合。
第二日朝堂上,便有人也提出了这样的言论,因为先前的宁振国死的蹊跷,又让人带回来了护国公通敌的消息。
有人不免猜测,若是护国公真的和匈奴联络,将京中的事情告知匈奴
“邹大人,话要讲求真凭实据,岂能这般妄加猜测?”孙坚白看不过去,高声道。
“孙大人这是哪里话,本官自然知道,话办案需要讲究证据,但是此时我们不能不做最坏的打算,以防外一!”
朝堂上闹哄哄一片,谁也提不出一个有用的办法不,还不断的争吵,南宫邕只觉得脑壳疼的厉害。
“报——”
下朝之后,南宫邕本以为可以清净片刻,却不想前方再次传来战报,南宫瑜已然有了不敌之势,南宫邕不由得无力垂下了,随即骤然眼中一亮。
他还是决议要御驾亲征!
只留皇宫的五千兵力,其他全部带上,与匈奴决一死战。
若是京都都失守了,他纵然活着,也是屈辱!
但这个决定很快受到了众大臣的反对。
“皇上,此事万万不可,靖王已然带去了三万兵马,京中可调动的兵马已然不多,皇上在贸然前往,若是被人察觉,实在凶险!”御书房中,众人唇枪舌战。
“老臣有个提议,莫不如,我们和匈奴议和吧?议和之事,前朝也是有先例的,许他们一些好处,必然会退兵的。”
“议和?”南宫邕看着那人,冷笑一声,缓缓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冷冷的盯着他。
他从来未曾这般,眸子中的冷意已然让那人周身发颤,两股战战。
殿上顿时也变得鸦雀无声,所有的目光都看向了那人,那人窘迫不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低头道:“皇上,微臣错了。”
南宫邕用力一挥衣袖,居高临下的看着诸人,目光在诸人身上一一扫过,“自太宗皇帝开始,我们和匈奴便没有议和二字!”
“是!”众人皆俯首。
“朕意已决,你们不必再,朕就是拼尽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会在此苟且偷生!”南宫邕士气高昂,顿时点燃了朝堂上的气氛。
“臣等绝不苟且偷生!”
可就在此时,外面忽的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报——前方捷报!”
众人一听,心中不由得一喜,随即传报人便快步来到了大殿上,跪在了南宫邕的身前,呈上了捷报。
南宫邕自然大喜,眼角眉梢都是喜色,快速的从那人中接过战报。
可是当护国公三个字映入眼帘时,他脸上的喜色骤然一凝,目光幽幽的看向了远方。
众人不解的看着他,南宫邕没有理会,转身坐到了龙椅上,才慢慢的出了缘由,“护国公回京了,此时已然率大军和靖王汇合,击退了匈奴。”
护国公本应镇守北境,此时竟然无召回京,而且北境离京遥远,这便明,护国公早早就撤离了北境,不定那匈奴便是由他放进昌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