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三人成虎

A+A-

    “你的那件事,哦,不是,是别人造谣你的那件事。

    就是曼月早上在河边洗衣服的时候,跟我们的。”

    当着霍舒耘的面,冬草话就非常谨慎,一点不实的信息都不敢往外讲。

    冬草怕霍舒耘捏住她话中的错处不放,还学会抠字眼了。

    不敢把那件事跟霍舒耘挂上钩,只敢这是别人造谣的。

    霍舒耘听明白了,冬草这是在解释为什么这件事会传的那么快。

    因为曼月的时抓的太对了。

    洗衣裳的时候,身边围的都是人。

    俗话“三个女人一台戏”,当时的河边估计三十个都有吧,要是传点什么消息出来,那真是太简单了。

    而且就这么一件事,从河的上游到河的下游,经过了不同的人转述,估计里面的内容都会被改变。

    所谓三人成虎,就是这么来的。

    比如第一个人,路上有个老头摔倒了。

    第二个人在听这件事的时候,就会自动脑补出来老头摔倒了,那肯定是晕了。

    转头就跟第三个人这件事。

    结果第三人在跟第四人这件事的时候,话就变成了有个老头晕在路上,估计要不行了。

    等老头的儿子听到这件事的时候,不定就变成了“你爹要死了,你快去给他收尸吧”。

    谣言之所以可怕,就是因为众口纷杂,有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传来传去,谁都不知道第一究竟的是什么。

    大家都会把自己听到的话当真,然后再在转述的过程中,加上自己的脑补。

    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想,那自然是觉得这事越想越真,因为那都是他们自己的逻辑。

    他们不可能从自己的逻辑思维中,找到一点儿错处。

    “然后呢?曼月当时的原话是怎么的?”

    霍舒耘继续问道。

    她就不信曼月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敢直接在这么多人面前,公开造谣她半夜里和别的男人私会。

    这种事出去,可不是一般的得罪人,要是闹大了,曼月绝对没有好下场。

    一个婆娘这么碎嘴,还到处乱,影响别人夫妻之间的感情。

    别人要是不追究就罢了,如果贺闫和霍舒耘过去找事,村长的老娘绝对要教训曼月。

    在这个朝代,婆婆教训儿媳,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比儿媳的亲娘都有资格。

    只要女子嫁到男人家里去,那就是婆家的人了。

    如果曼月真的这么做了,霍舒耘只能她没脑子。

    人坏话这种事,还不悄摸摸的?

    这种事情,必然不能让人抓住把柄啊。

    造谣这种事,最绝能绝到什么程度?

    大概就是那种,所有人都是道听途,但是转过头来,谁都不知道第一个传出谣言的人是谁。

    反而是大家在传来传去的时候,都信了这个谣言。

    这才是真正的无风起浪,推波助澜。

    像曼月这种实名发言的,根本就不行。

    到时候正主去找事,绝对一找一个准,想跑都跑不了。

    毕竟在场的人那么多,几十双眼睛看着,几十双耳朵听着。

    话只要一口,就别想跟这事儿脱离干系。

    冬草一想到这件事,脸上就有些羞愧。

    因为曼月当初的原话,并没有的那么直接。

    这后面的事情,都是冬草自己在跟别人谈论的时候,一半是别人的,一般是自己脑补的。

    然后她就火急火燎的,过来找胡寡妇求证了。

    冬草支支吾吾的道:

    “是这样的,当时我就在河的下游那边儿洗衣服,因为我起的比较晚,没占到好位置”

    “嫂子,这件事你就不用跟我的这么详细了。”

    霍舒耘觉得有些好笑,她觉得冬草好像抓不住有点重点。

    在哪里洗衣服这种事,就没有必要跟她讲的这么清楚了吧。

    对不起,她一点儿都不关注冬草早上是在哪里洗的衣服。

    “哦哦,那我就不了。”

    其实冬草有些紧张,她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怎么流利又顺畅的,把这件事情给讲完。

    “我在那儿洗了一会儿之后,曼月才慢悠悠的过来。

    因为她家汉子是村长,所以就有人讨好她,一看到曼月过去。就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她。

    当时,曼月在河水的上流处,我在下游处,中间隔了大概有二三十米的距离。

    所以曼月当时的原话是怎么的,我也没听的太清楚。

    毕竟我俩之间隔得有点远,我又不是顺风耳,自然不能把每个字都给听见。”

    冬草这是在解释,自己听到的不是第一消息,所以有些话不能保真。

    至于曼月的所有原话,她当然是没能听见。

    对此,霍舒耘表示自己能理解,并且还道:

    “没事儿,你知道什么就什么,把你听到的事情清清楚楚,一字不落的告诉我就行了。

    其他的事情你不用管。等在你这边大概了解完之后,我自然会再去找别人,逐一地核实。”

    没有人可以在泼了她脏水之后,还全身而退。

    谁都不行。

    不管是造谣的,还是传谣的,霍舒耘都要让他们认识到错误。

    以后若是再遇到这种事情,不让他们把嘴巴闭严实,起码要让他们先把这些事,在脑子里面过一遍。

    想一想真假和可能性,再往外。

    同时,霍舒耘这也是在警告冬草,不要想搬弄是非,或者做什么动作。

    更不要想在话里埋什么坑。

    反正她最后,还会去找人核实的。

    如果中间有对不上的地方,她一下就能知道是谁在谎。

    冬草讷讷称是。

    都到了这个地步了,她自然不敢再骗霍舒耘。

    她有些紧张的道:

    “我只知道突然一瞬间,人群中就炸了起来。

    好像是上游那边,蹲在曼月旁边儿洗衣裳的那个婆娘,忽然大声地喊了一句‘不是吧?’

    随后,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她吸引了过去。

    曼月可能是看见大家都在看她,所以表情有些不太好看,埋怨的拍了一下她身边那个人,也就是梨珠的胳膊。

    好像是在怪梨珠不该这么大声,把这件事儿给捅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