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改革制度
在荆州城内,曹仁虽然没有和敌军面对面作战他也没有闲着而是从这场生死存亡战中总结作战经验:一、作战原则思想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集中优势兵力,将敌军各个击破,这是一条非常完美的战略段。
曹仁虽然这么想但是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实施过,原因很简单就是自己上没有充足的兵力。
曹仁自己也过:“在战争开始时候,我只看一个东西,那就是敌军的数量和如何消灭它们。
2注重攻防结合
只要是曹仁指挥的作战,他就一直注重促使步兵、弓箭和骑兵部队的协调发展。
无论是荆州保卫战中打退吴军还是突袭吴军大营的时候。
曹仁一直把三个兵种紧密结合,让他们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当处于防御战局中,即使是处于劣势,也要抓住时进行进攻战。
虽然听上去有些不符合实际,但是运用到战场上就另当别论了。
吕啸天把这场防御战视为完全防御下的进攻战,并指出:“在这次的战局中。
这位完全为了保卫荆州城而选择在防御的时候不断果断出击的主帅,在一切地点任何时就向敌人进行攻击;
虽然荆州城内的守军兵力和联合军想比相差甚多。
但是每次都能在不对称的战斗中制造出优势,而且通常都获得了胜利。
曹仁曾指出:“在战斗中,无论我方的优势如何之多,只要是在短时间内无法结束战争的情况下。
我们就要先进行防守和合理周密布防的防御,然后再找到敌人的弱点进行快速、大胆的进攻达到击破。”
二、军队建设思想
改革征兵制度
荆州城内的守军大多数都是从当地的百姓中征召的,白了。
荆州城内的守军实质上就是曹仁的个人私兵而已。
不是为了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为了白银、权利、荣誉等等物质生活。
所以曹仁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在战争结束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建立由步兵、弓箭、骑兵组成的队伍,并且组建强大的预备队。
3重视选拔和起用优秀军事人才
曹仁在战争实践中,始终把建设军队的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并力求建立一支能征善战的强大的队伍。
“欲治兵者,必先选将”。
这时候,一名士兵推门而入,他把中的信件交到了袁耀的上后就退了出去。
曹仁打开信件后,发现信的内容吕啸天亲笔完成的。
曹仁坐在了椅子上面开始一字一句的在心里默念了起来。
“将军,我们自己在乌巢大营打退了关羽的西凉骑兵,但是我们的队伍伤亡也是很惨重。
所以我有如下几个建议,还希望将军能够听取!
其一:首先我建议,把乌巢内的全部粮草和士卒秘密的调回荆州城内。
虽然关羽暂且败退,但是背不住他们还会卷土重来,乌巢大营内的守军已经无法抵挡住他们的第二次的进攻了。
不过在撤退的过程,我希望在粮草大营内铺好硫磺、硝石等爆炸物。
其二:派遣一名上将到荆州外三十里处的淮河上搭建营地并驻守浮桥,这个浮桥虽然我们一直未用。
但是接下来我的计划中需要用到、其实东吴一旦攻陷荆州城,这个浮桥还是可作为一处缓冲地带。
其三:将荆州城内的步兵、骑兵、弓箭三个兵种各自组成一队,不要统一训练,要分开训练。
训练的科目很简单,就是教他们如何做到一击必杀。
恕我直言,这个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请袁将军不要拒绝。
其四:将我们截获东吴的木材资源用来在城墙上修建棱堡。
但是弓箭不部署在里面,只是用来吸引敌人的制火器。
其五:“加快荆州城内的防御建设,加大防线纵深,同时加大力度构建永久化工事。
所以现阶段我们以发展为主,所以战略上以防御为先。
这些话,给曹仁的心中造成了极大的震撼,以上五个策略在荆州文武群臣中恐怕没人能够想到。
这些策略虽然吕啸天之前提及过,但是其核心内容已经发生了改变。
可以看出吕啸天在跟着敌我态势的变化不断调整策略。
李德的内心甚至比曹仁还要高兴,这可以是解决了他今后发展的一个大难题,以前由于曹仁的层层打击。
自己的工厂一直在夹缝中生存,每天还要看曹仁的脸色,但是现在不同了。
现在自己与曹仁是合作关系,又是其中的大股东,话语权比之以前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随后曹仁又给李德介绍了一个得力下除(乐进,于禁)外。
那就是刘勋,他是曹仁下为数不多的可以指挥队伍独立作战的将军。
三年前他被征召入伍,并在不久后就升任什长,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时。
刘勋已晋任校尉一职,在作战中凶猛异常,打的敌军闻风丧胆,夜里不敢啼哭。
在九州郡保卫战中,刘勋跟随曹仁前去增援洛城,他在此战中他用巧妙的战术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由于他的卓越表现,不久就被被晋升车骑将军。
可以他是对曹仁对整个魏氏集团最忠心的人,也是曹仁最得力的干将。
使得他在军事斗争中能毫无顾及,也是他权力的基石。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强大的“武人”支持,李德等人才不敢造次,曹仁才有底气在荆州城内开设兵工厂。
宴会结束后,众人都各自忙活自己的事情去了,乐进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暂时还不能上阵杀敌。
但是闲不住的他还是向曹仁请缨做一名训练新兵的总教官。
但是训练新兵也是一件麻烦事,时常就困扰着他,不过他毕竟也是一名将军,在没有公务的时候自然待在家里。
“等着雪下完后,真希望是个大晴天,我也好晒晒衣服。”
乐进认真的听士兵的抱怨,他礼贤下士,深得士兵们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