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考上了

A+A-

    考上了

    对老百姓而言, 对什么运动项目啥的都不感兴趣。

    鉴于鸡舍猪舍还都有需要伺候的, 方格想了半天决定吃烧烤。

    一大清早方格让张有财陪着自己去了县城。

    霍云北自己回了西纸坊,一来是去拉蒲黄, 二则是去抓鱼。

    方格和张有财去了市场,猪肉羊肉各买了十斤,然后买了两只鸡并一些蔬菜。

    其他都好, 就是羊肉比较难买。

    这对老百姓来太奢侈了,吃的人少。

    方格想着, 过几天一定要去买几只山羊养在西纸坊。

    反正地头上有的是草。

    养大的羊可以自己吃, 也可以送人。

    方格带着张有财又去买了两捆啤酒。

    这时候流行的啤酒包装不是那种塑料包, 都是用白色的简易绳子系在一起的。

    一捆是九瓶。

    方格只买了两捆,不是因为抠,是怕喝大了,耽搁干活。

    又买了两个大西瓜并一些新鲜水果,还去买了些辣椒面孜然粉, 这才回了西纸坊。

    刚进院门, 大嗓门的李嫂就迎了上来。

    “方老板, 你光请吃饭可不行了还得发奖金了!”

    方格挑挑眉:“怎么, 你是把鸡养的下金蛋了?”

    李嫂哈哈的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摆手:“跟鸡没关系,是你的好事。你考上中专了!”

    方格楞了楞,随机喜悦爬满了脸,还带着一丝不确定:“你我考上了?”

    上个月的时候方格倒是抽空去考了下试,但是只是抱着试试的态度参与了下。

    因为不觉的自己能考上, 所以没任何压力。

    她原本想今年养殖区上了正轨,明年再认真考的。

    这时候和二十一世纪不一样,填志愿也是在出成绩之前,方格随手选了一个英东市的职业技术学院。

    其实白了就是技校。

    她选的时候也不怎么走心,就想着这个学校就在本市,离家近,不耽搁她照顾生意。

    谁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

    李嫂把刚刚收到的录取通知书递给方格,方格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仔仔细细的把通知书看了两遍,方格豪气的一挥手:“这个月大家的工资都翻倍!”

    虽然天气还有些热,但是大家都很开心。

    尤其是方格。

    中午简单吃了饭,李哥李嫂张哥张嫂各自把鸡和猪的饲料喂上把水添上,然后一起来帮方格把腌制好的肉切肉片,串竹签。

    张有财被方格发去做简易的烤炉。

    就是用砖垒个池子,然后有钢丝做了一个烤网。

    方格出来看了看,对这个简易的烤架很满意,但是随即愁了。

    对于刚刚脱贫才解决温饱问题的梨花县来,吃烧烤那是奢侈的比较级了,整个县城也没一家烧烤店啊。

    所以,这就意味着买不到木炭。

    没有木炭又怕普通的炭有毒。

    方格纠结的把自己的烦恼给了众人。

    没吃过烧烤的大家对这个以肉为主的烧烤很感兴趣,都集思广益,贡献自己的办法。

    比如,将就用炭就行,没事。

    比如直接用柴火烤。

    最好还是一直沉默的张哥出了个比较靠谱的主意。

    “既然那个木炭就是木头制的,我们自己做不行吗?”

    方格眼睛一亮,自己制作也可以。

    虽然可能没买的那种好烧,最起码可以保证质量。

    盖房子的时候剩了不少的木头。

    几个人挑了几根大点圆木,劈成块,然后引燃。

    等木头烧的差不多了,就把火灭了,放在一边备用。

    傍晚时分,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

    烤炉不远处摆了一条长桌,筷子勺子各种调料都摆齐了。

    霍云北抓回来的鱼也都处理好等着烤。

    因为除了方格还没人吃过烧烤,都眼巴巴的围着烤炉。

    方格等炭烧红了,就开始烤。

    先烤的肉串。

    自己串的肉很实在,竹签也是自己做的,比买的长也粗。

    所以,每一根肉串都很大。

    这样也有个麻烦,就是烤起来难熟。

    汗不停的往下流。

    霍云北拿了一把芭蕉叶蒲扇,站在她身边给她扇风。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烤串开始滴油,香味也飘了出来。

    方格时不时有刷子刷一层油,或者翻个面。

    等基本熟了的时候,撒上胡椒粉孜然,想吃辣的还撒了辣椒面。

    每个人先分了一串。

    大家吃了一口,都纷纷赞不绝口。

    李嫂是个话唠,一边吃一边夸方格:“难怪你是老板我们只能是给你工的 ,你这脑子就是好使,吃个饭还这么多花样!这烧烤真的好吃!可惜就是成本太高了要不然可以开个烧烤店!”

    这话方格可不敢认,烧烤可不是她发明的。

    至于烧烤店,暂时不是时候,市场需求不足。

    听见李嫂夸奖方格,霍云北一脸骄傲。

    仿佛被夸奖的是他。

    他自己啃一口串,还不忘给方格一口。

    因为方格还得继续烤。

    这一顿饭,边喝边玩边吃,一直到半夜才结束。

    众人都酒饱饭足,也对方格更加满意,席间几个人不停的夸奖方格,对她这位老板显然是满意的不得了。

    霍云北和方格也很开心,加上酒意上涌,两个人回了房间,自然而然的相拥在一起。

    夏末的夜还很短,但是情很长。

    ******

    霍云北提前几天回了学校,因为需要顺便把蒲黄也运到南方去。

    走的时候万分不情愿。

    两个人现在热恋中,自是难舍难分。

    不过,因为方格也要上学了,所以分开也是必然。

    方格如愿学了服装设计,每天都很认真的上课。

    没有课的时候,不是坐公交车回家,就是自学企业管理。

    这个时候的公交车,还是那种比面包大一圈的客车。

    每个车上都有司机和售票员。

    公交车不是按站牌停,而是按人们的需求停。

    在路边摆手就有停车。

    频繁的停车让方格经常晕车,每次吐到难受的时候就咬牙切齿的想自己也要赶紧买一辆车。

    方格家第三批鸡又卖了,因为夏天太热,不太好养,所以这一次没怎么赚钱。

    一共只有一千多块。

    为此李哥和李嫂还很自责。

    方格连忙安慰他们没关系的,因为现在散热设备不齐全,鸡热的不怎么吃饲料,长不大。

    而且,因为热,死的也稍微多一点,下一批就好了。

    第四批的时候,方格想了想,越养越凉快,上了一万二千只鸡苗。

    忙活完鸡的事,她养的猪也到了出栏的时候。

    一般一批猪养大概一百二十到一百四十天,猪的体重在一百公斤左右就可以去宰杀了。

    这时候临近中秋节,正好是猪肉需求旺季,所以猪肉的价格也贵。

    方格卖毛猪三块三一斤。

    一百头猪一共过了两万多点。

    大概每头猪在二百斤出头。

    去掉人工费,猪仔,饲料钱,赚了七千六百块。

    方格见初战告捷,立马加大喂养力度,一次性上了三百头猪仔。

    这次又通过吴店长雇了两个人。

    不过不是夫妻,是一对兄弟,挺年轻。

    让张哥做技术员,这俩帮着扫卫生喂饲料,每个人每月五十块。

    这些事忙活完,就到了9月底,先是中秋,后是国庆。

    中秋前周末的时候,方格买了很多月饼分给这些员工。

    然后买了些礼物,去给吴店长和徐宝国都送了礼。

    还去临市给刘大壮的父母也送了一份。

    过年的时候因为老太太刚死,所以方格和霍云北没顾上,现在肯定要补上。

    每年中秋对老百姓来,团圆的事没那么重要,因为中秋前后总是要收秋。

    方格今年主要是雇佣人收割的水稻。

    10.1霍云北没有回家,他要集训。

    今年的水稻收成比去年要好些,大概因为是插秧的关系。

    一亩地,折合下来有一千三百多斤。

    去掉肥料钱,人工费,足足落了十一万。

    方格第一件事就是把银行的贷款还了,第二件事就是把手里还盈余的钱投入到了建设中。

    又盖了一栋鸡舍。

    因为资金充裕,建设速度相当快,天冷的时候,鸡舍已经盖好了。

    方格干脆又雇了两个人。

    第四批鸡赚了近五千块。

    建鸡舍的钱基本回了本。

    第一个鸡舍上第五批鸡的时候,第二个鸡舍也上了第一批鸡。

    每个鸡舍一万五千只。

    方格琢磨着等春天再干点什么。

    但是不算再盖鸡舍了。

    密度大了不好。

    方格想着自己买饲料那么多,应该建个饲料厂,这样喂料的成本少些。

    她托徐宝国听了一下,盖一个饲料厂最起码要十万块。

    除了盖厂房,还需要买技术。

    方格想了想,这个投入有点大。

    一时间有点纠结。

    天冷的时候,猪舍的露天部分都用厚厚的薄膜盖了起来。

    方格远远的看过去,弧样的圆顶让她灵光一闪。

    她可以种蔬菜大棚。

    盖两个棚,一个种蔬菜,一个种水果。

    寒假的时候,方格就去跟徐宝国落实这件事。

    “行啊你这丫头!这是算建个农庄吗?”

    方格眼睛一亮:“徐叔,你的对!”

    之前她还没想过,让徐宝国这么一,突然觉的建个山庄也是不错的决定。

    只是需要一步步来。

    年前最后一批鸡也出了栏。

    方格一共赚了将近一万五千块,因为年底市场对鸡的需求量变大,鸡的价格上去了。

    第二批猪也出栏了。

    光猪就赚了三万还多。

    她早早的给工人放了假,每个人除了工资还发了一百块红包。

    作者有话要:  现实也好,也罢,有钱的人往往越有钱,没钱的人往往越没钱。

    方格的事业地基已经好了,所以赚钱对她已经相对容易了。

    所以……

    离尾声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