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大结局

A+A-

    “太妃,?茶..茶..”

    一个宫女手里端着托盘战战兢兢地断了两人的谈话。

    李均竹转身,意味深长的盯着这杯茶,回头对俞贵妃笑了笑。

    他进来早就不是一时半刻了,?这茶现在才端上来,这其中的意味就不言而喻了。

    “听你把傅叔叔和叔母接进府里了?”

    俞贵妃没理李均竹的眼神,?只是拉家常一样地问道。

    “没错。”李均竹回。

    此时的大殿外,?太阳已经开始落下,?夕阳照耀下,俞贵妃的神色显得温柔了许多。

    脸上阴毒的表情退去,?看上去暖暖的。

    或许这才是这个名叫俞敏的女子真正的样子吧,?李均竹想。

    “若真论起来,?你恐怕还要叫原大哥一声祖父。”

    叹了口气,俞贵妃拢了拢头发,转身继续去看夕阳。

    大殿内一时安静的连根针落下都能听清。

    宫女端着托盘也不敢看两人,只是垂着头,?降低自己地存在感。

    “你先回去吧。”

    长长叹了口气,?俞贵妃。

    “告诉季长恒,这个江山是原崇良替他下的,?让他守好了。”

    完,也不看李均竹,伸手翻了宫女的托盘,唱着一首明显是前世歌曲调子的歌晃悠悠地朝殿后而去。

    李均竹一直站在原地,看着哼歌的人离开了大殿。

    托盘里褐色的茶水顺着地砖留到了他脚下。

    低头看了看茶水,耳朵里是那首没调的歌越来越远。

    是什么让她改变了主意消了杀他的心,?李均竹不知道。

    可刚俞贵妃离开时,大殿里竟隐隐闪动着好些人的身影。

    而且看俞贵妃离开的眼神,李均竹只看到一汪死水,?里面的寒冷和痴狂消失不见,连一丝波澜都没有了。

    多年的信念倒塌,他觉得俞贵妃可能活不久了。

    叹了口气。

    李均竹撩袍离开了钟秀宫,先去了正乾殿禀报。

    果然..

    当夜,李均竹就收到线报,俞贵妃答应离开钟秀宫,并交出了成王留下的暗卫。

    而后一人一马车离开了皇宫。

    最后在原崇良的墓前找到了吞金自杀的俞敏。

    她穿着一身陈旧的嫁衣,手里握着一个怪玩意儿,带着笑容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季长恒派出去的人带回了俞贵妃的尸身。

    连她最后跟老院长同葬的愿望都没有答应,反而是找了个离都城十分远的山头埋葬了她。

    也许外人能叹一声季长恒狠的心,可李均竹却理解他这么做的心情。

    开文帝也许对不起许多人,可唯独对季长恒问心无愧,为了他殚精竭虑,算无遗策,就连去世前想着的也是帮他除了最大的威胁。

    傅长卿听李均竹讲了此事之后也是沉默良久。

    如果当初俞敏鼓起勇气跟老院长走,现在是不是又是另一种结局。

    或许都没有这磨砺院的出现。

    或许他和成雅也顺利的成亲生子,不定现在孩子和李均竹都一般大了。

    “这都是命啊。”

    长叹一声,傅长卿痴痴地看着月亮。

    ****

    大乾三十八年。

    三十四岁的李均竹正式被季长恒升任为内阁右相。

    成了大乾朝历史上最年轻的丞相,地位仅此年近七十岁的两朝元老陆青明。

    大乾四十年,李长河去世。

    李均竹上奏守孝三年,季长恒准,右相位置一直保留。

    大乾四十三年,李均竹回朝。

    正式接任从陆青明手里接过左相一职,右相位置空缺。

    这一空就空了三十年,渐渐的朝野上下都只称呼李均竹为李相。

    这三十年间,大乾朝国力空前强大,灭了漠国之后,乾国已经成了周围最强大的一个国家。

    与乾国接壤的国现在都不敢有丝毫的动作,否则不知哪日就像漠国一样连国都灭了。

    彼时李均竹已经是一个六十七岁的老人了。

    就算这些年来不间断的锻炼,他现在走路也需要拐杖才行。

    如果不是季长恒一直不让他告老还乡,他早就在府里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

    这些年,家里的长辈们渐渐都去世了。

    就连大姐夫也在前年先走了。

    可柱国公府现在的人口反而越来越多,李均竹有时候都觉得快住不下了。

    他这一生与夫人王卓然共生育四子两女。

    现在连曾孙子都有了好几个,每天早上一睁眼院子里就闹喳喳的。

    王卓然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身子骨,凡是五岁以上的孩子每日早上都得跟着她练武。

    这样加下来,除了腿脚不好的儿子们,孙子加上曾孙子,现在院子里站着的怎么也的好几十号人。

    这还是李长河去世前主持了分家,把大房二房三房都分开了的。

    要不更是挤。

    现在李均竹最怕的就是每年的过年。

    王卓然老,每次一过年她的私库就要花掉一半。

    虽然是夸张的法,可也着实明李家的人口有多多。

    二弟李均凌分家之后完全失去了奔前程的想法,开了个铺子谋生,跟古氏也算恩爱。

    现在儿子加上孙子共有十三人。

    三弟李均安铺子开的遍布大乾朝,直到现在都头发花白了,爹娘也过世了,他也还是留在国公府不愿分出去单过。

    一有什么事第一时间就是找自己的大哥。

    现在他院子里孙子也有十七人。

    加上在外做官的李均念,和已经做到礼部左侍郎的高升,共有孙子二十四人。

    最后年纪最的高元现在也是个中年大叔了。

    不过不变的是,他还是爱追着李均竹跑,一口一个大哥的。

    他现在儿孙共有九人,算是最少的。

    加上在都城的李雪梅和侄女以及女儿们。

    这每年的春节,府里就跟赶集一样,熙熙攘攘的,让人头疼。

    “你看,曾孙子跌倒了,你也不去扶下。”

    比李均竹还大上几岁的王卓然现在也是个满脸皱纹的老太太了。

    “孩子摔了跤才长记性。”

    坐在摇椅上,李均竹毫不在意的回答。

    最近他越来越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走起路来有时一阵发晕。

    现在不是他不想起身,而是觉得自己恐怕起身就会摔倒,让家人担心才这么罢了。

    “你这老头子。”

    王卓然不疑有他,自己起身去抱还在哇哇哭泣的曾孙子。

    叹了口气,李均竹艰难起身,又是一阵头晕袭来。

    看着老妻远走越远,他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轻轻一笑。

    现在一切都好,国泰民安,家庭幸福,他已经没什么牵挂的了。

    只是,走之前还有最后一件事没了。

    当初苗方留下的信,他还没看。

    杵着拐杖,李均竹慢慢踱步回了卧房。

    那份已经泛黄的信就压在他的枕头下面,这么些年了,信封上的字迹都有些模糊了。

    摸出信,就坐在床上,李均竹开了信。

    可一开,信上的内容就让他笑出了声。

    “这家伙。”

    轻声的呢喃着,李均竹又合上了信。

    这就样呆呆地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言不发。

    因为信上就写了三个大字,我走了。

    只有这三个字,其他什么都没有。

    “我也快了....”

    一声轻叹,随着窗外孩子们的闹消失的无影无踪。

    ***

    大乾六十八年,大乾朝丞相李均竹世逝。享年六十八岁。

    后世史称

    青竹丞相。

    ——全文完。

    作者有话要:  到这里就正文完结了。

    接下来我会写一些苗方,二皇子季长林和老院长的番外。

    大家喜欢的话可以多多观看哦!

    新文《穿成反派后我沉迷种田》已经写了快10W字了,大家喜欢可以去观看哦!

    新文《穿书美食指南》也快开文了!喜欢美食文的可以收藏哦!

    最后谢谢大家这几个月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