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决战同古(一)

A+A-

    3月24日这一天,对鄂克春阵地上的中国远征军士兵来,是生死攸关的一天,活下来便能见到明天早晨的太阳,牺牲了,连晚上的月亮都看不到。而这一天,也是鄂克春命运发生转变的关键一天。

    清晨,雾霭还没散尽,疲乏之极的空气中传来两个年轻人的对话声。

    “哥,如果我死了,请你去我老家一趟,把这些钱交给我妈。”

    不多的军晌,是在开战前长官发下来的,为的是提高士气。

    吃粮当兵在当时来讲,也是穷人家的孩子谋生的一条出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年轻人拿到钱后舍不得用,想着办法往家里寄。在那战火火纷飞的年代,“家书抵万金”,捎两个钱回去,何其难也。

    为了家里人,他们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不会丢下这个念想。

    有的人做到了,可有的人,连个口信都捎不回去。无怪乎,这个年轻士兵此时有了这个想法。

    “兄弟,别担心,你死不了。”显然这是一个老兵的话。

    “哥,这是我来时,我妈给我纳的鞋垫,你我各一付。”

    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这名士兵参军时间不长,且是个忠厚之人。

    紧接着,一阵窸窣声音在战壕内响起。

    这是家住两地的青年,在入伍前本不相识,是几天的战斗,让两人结成了生死兄弟,知道生死难料,便以生死相托。

    话未完,天空上出现一道火线。随后越来越多,从几个方向,一起朝着前哨阵地飞奔而来。

    被称作哥的那人急喊:“兄弟,快趴下,敌人炮击开始了。”

    这时,阵地上有军官喊:“隐蔽,隐蔽。”

    “轰轰”

    被称做前哨阵地上顿时硝烟四起,炸声连连,一处处土地被掀翻。

    尘土裹挟着血肉在昏暗的空间中四处横飞,只有痛苦的喊叫,不自觉地出声,但没有四处奔逃的人影,也没有妥协的出降。

    士兵们尽量把身体放低,头扎向地面,在没有可借助掩护身体的物体情况下,他们只能如此,听天由命,只要炸弹没有直接落在头上,便是安全的。

    他们一个个静静地蜷窝在壕沟内,任内钢铁在周身穿越、撕裂空气,掀翻尘土的同时,也扯开了一具具年轻的尸体。

    这是日军在进行发起进攻前的20分钟的炮火准备。

    在这20分钟内,日军地面上的05重炮,海面上军舰的巨型舰炮,还有从飞上投下的炸弹,一齐朝着不足千平方米的阵地上倾泄,炮弹、炸弹加在一起,下饺子一样滚滚落下,刚一接触地面,瞬间便在地表层掀起了惊涛骇浪。

    转眼间,修好的工事不复存在,连同趴在壕沟里的许多人影也消失掉。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眨眼间,空气一般被吹走,很多人,连一个名子都没留下,便尸体全无。

    阵地上的泥土更是不堪一击,不是钢筋水泥混成的堡垒,哪里经的起这般折腾。所以,短短时间内,这些地表层,反复地被一遍遍掀翻。

    炮火渐渐稀疏后,空气中终于有了丝丝亮光,能看的见远处出现的黑压压人影。

    弟弟的声音再次响起,“哥,哥,你醒醒,你醒醒。”

    那个被称作哥的士兵,在炮火来袭一瞬间,用自己的身体压到了兄弟身体上,用肉身抵挡着火药爆炸和钢铁的切割。

    兄弟的生命保住了,可他却化作了泥土,肉身全无,所剩无几,仅仅是这样一个肉身,硬生生抗住了日军的炮火,保全住了身下的另一条生命。

    这个被叫做弟弟的哭声传出不久,阵地上的军官再次大声喊叫着,

    “拿枪,拿枪,鬼子上来了。”

    兄弟再也顾不上哥了,抓起枪冲上战壕,如果不是有人拉住他,他可能带着这股冲劲,直接杀入日军阵营。

    实在是没办法,工事不完备,来不及加固,仓促间便与日军展开拼杀。最可怕的,是防空、防炮能力弱,没有可供掩护人体的防炮、防空洞,哪怕多几个猫耳洞也好,还能隐藏进半个身体。这些,全都没有,只有暴露于天际下的简易壕沟。

    如果从空中望下去,士兵们全都是只身于壕沟内,除了两侧的掩体外,再也没有啥依靠了。

    由于英军在运输上实在不给力,分配给200师的重炮也没能到全,有的在半道上,有的干脆留在了始发地,如果没有这些随身带的轻武器,是士兵们裸装上阵,也没啥不可以。

    战斗已经进行了三天,眼看着,战场上弹药、食物奇缺,士兵们一边饿着肚子,一边完强抗击,时不时的,还得派人到日军尸体上去搜集弹药。这场战斗打的不容易,完全是靠着精神在战斗。

    因为没有炮火反击,只能由着日军的炮兵在唱独角戏,任意地狂炸,双方步兵还没接火,远征军士兵们便出现大量伤亡。

    日军炮火还没有完全停止,一群日兵在督战队的催促下,顶着还没有完全散尽的硝烟,出现在鄂克春前哨阵地前。

    阵地上静悄悄,听不到任何声响。

    200米,00米,

    日军这几天被打怕了,显的异常谨慎,连在前面开路的坦克也是心翼翼,走走停停,害怕这里有陷阱,有埋伏。

    坦克上的一名日军指挥官不时用望远镜朝阵地观望,想要看出些苗头来。在他什么也没有发现后,这才向后面的日军作势,大部队继续前进。

    当日军进攻部队行进到距前沿不足50米时

    地面上隆起的浮土突然活过来一般,从下面钻出一个个身体。

    就是这些,被硝烟、泥土,油污混合涂面的,躺倒在地的一个个“尸体”随即立了起来,端起各式武器朝着日军又是一阵猛打,把一颗颗雷、榴弹、燃烧瓶,凡是能致敌军死命的东西全都扔了过去。

    刹时间,防备不足的日军被打了个措不及,

    一个个挺立的日军,如同被割麦子一样被割倒,转眼间便躺倒一片。

    坦克失去步兵保护后,立即成了孤立目标,指挥官钻进龟壳中不敢出来,坦克上的航向枪肆意地朝着远征军士兵们交疯狂扫射。

    一个爆破组冲上去,一声炸响,坦克变成了一堆烂铁。

    日军怎么也没想到,准备了一晚上的计划,竟然在这么看着不起眼的,一阵叮叮当当中全部结束。

    日军不甘心,又用大数据法细算一遍。依据得出的炮火覆盖率,一平方米能炸死多少人,这么多炮弹和炸弹落下,按阵地上不该有活着的人,即使能活着,也是缺胳膊少腿,没头没脑的人,他们怎么还能继续作战,还能阻挡住日军的大规模进攻。

    然而,日军算的不准,就是因为阵地上有无数个哥哥和兄弟那样的士兵,他们采取了二取一的策略,保住了阵地上一半的士兵生命,这才有了给日军痛击的有生力量。

    日军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后,不服输,然后从清晨开始,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进攻日军认为,只要有重火器在,打败阵地上的中方军队是迟早的事。

    日军估计到,即使中方阵地上现在还有人,也只是少数,在没人没弹药的情况下,只要多发动几次进攻,这唯一的力量也会消耗怠尽。

    抱着这种信念,日军对鄂克春前哨阵地一直不放弃,从早打到晚,反反复复,但仍然是寸步未进。

    于是,日军开动脑筯,准备利用迂回战术。

    随后,55师团分派出600人的兵力,带足了迫击炮,绕过同古城,真奔城北飞场。

    第200师长戴安澜自从鄂克春前哨阵地打响后,他几乎就没离开过城墙,一直用望远镜向这一方向观望着,判断着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态的发展。

    发现日军分兵奔向场后,戴安澜意识到,日军这是要抄200师的后路,准备切断他们后路,从前后对前哨阵地进行包围。

    当晚,戴安澜下令,撤出鄂克春前哨阵地,集中兵力保护同古城。

    果然如戴安澜所料,日军拿下英缅军守卫的场后,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形成了对200师的半包围态势。

    25日拂晓,日军第55师团步、炮、空联合出动,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向同古城发起进攻。

    在同古城周边,除了一道河流外,其他地区全部是森林。

    日军就是把兵力和火器全部隐藏在森林内,总是出奇不易地搞动作,几场战斗,搞的200师措不及。

    因为日军在里面隐藏了很多东西,如果不进来,在外面即看不到日军的实力,也看不到日军出兵方向。

    随后,戴安澜师长决定派兵火烧森林。

    同古城都被日军堵着,出来很难,如果有燃烧弹,随便扔上几颗,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可惜咱没有。燃烧弹没有,燃烧瓶到是有一些。可是,这些燃烧瓶投的不够远,扔不到目的地,有的落在地上,很快便被日军扑灭。

    好不容易想出来的几个高招,每每被日军破解,烧森林的想法,缕缕不能实现。

    戴安澜很是着急,如果不跟日军面对面清清楚地作战,诡异的日军不定还会使出啥损招险招,更不可能退兵,烧森林是目前唯一的,最有效的办法,可是,这招用不上,怎么办!

    这时,一名叫孙科的排长挺身而出,他有办法能把森林烧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是伟人过的话,也是千百年来百试灵验的真理。

    比如现在,进入林区,看护人员都要没收你的打火、火柴等易燃物品,为的就是这个,哪怕一个烟头落地,都可能毁掉上千亩、上万亩林地,只要火一过,什么草啊!树的,全是万劫不复。

    有人会,戴安澜这样做,不是破坏森林吗!会给当地人民带来多大损失。

    这是没办法的事。为了阻止住日军,蒋介石连黄河都敢决堤。烧掉这片森林,抵挡住日军进攻步伐,会救出更多生灵。

    人活着最好,与生命比起来,这点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

    夜晚来临时,孙科带人掘洞出城。

    此时的同古城已被日军堵的死死的,任何一个生物出现,都会引起日军围观,何况是城里的远征军士兵,想要出去,必须采取更为隐蔽的办法。

    孙科带着一个班的士兵,备齐了点火装备。这些装备里可没有喷火器,如果有这家伙式,那便省掉了多少麻烦事。

    没有,正因为我们没有,一切还得用古老办法。

    因为省去了古代的搂成草堆,再钻木取火,燃后填柴加火,便可大助火势。

    灭火很难,放火还是容易一些。

    为了不让日军扑灭火种,孙科他们到达森林边缘处,找了一个上风口,采取分头点火,只要一并燃起,日军便救无可救,躲无可躲。即使森林大火烧不死日军,也能把他们赶走。这便是放火烧森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