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混战大乱斗
突厥军靠近契丹军营之初,在龙山城北城门上居高临下的杨纶、邓暠业已发现,并且让士兵紧急集结,传达了“卫王率突厥军袭击契丹大营”的消息。
城内贯穿南北门的大街之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骑兵,而几条横街也是满满当当的,兵力之多,足有两三万人。
这些士兵既有幽州军,也有冀州军。前者是精兵,而后者是杨纶奉杨广之命,从冀州民间募集而来的青壮,另外一部份则是地方军府的府兵。
冀州军组建未久,精悍程度、作战经验都不如幽州军。但是包括冀州在内的河北大地乃是六镇边军后裔聚集地,民风彪悍、难以管束,远不像其他地方易于治理。
杨谅造反之时,齐地豪强之所以应者云集,一是他们骨子有着不安分的“基因”。二是大隋立国之初,杨坚为了获得关陇贵族的全力支持,对北齐旧地区别对待,这便给了藏在民间的北齐遗臣兴风作浪的会;心不服隋朝者,比比皆是。最后朝廷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北齐旧地存在的巨大隐患,使杨广不得不考虑。
在考虑河北安定、安抚百姓的同时,杨广还有引“齐军”制衡“周军”的打算,所以他对京兵大刀阔斧改革之初,就准备以齐地士兵补充京兵。
正是因此,杨广才让杨卸下兖州大总管之职,改任冀州大总管,让他默默的募集军队、训练精兵。
河北大地的锐士们被朝廷冷落了二十多年之久,“怀才不遇”的锐士比比皆是,他们虽然不敢造反,但是对朝廷也极为不满。当杨纶募兵令一下,渴望立功的青壮顿时感到眼前一亮,纷纷响应号召、报名投军。每个人都希望在战场上立功,以才能、功绩博取一个美好的前程。
冀州军是一支全新的军队,杨纶严格的执行了“唯才是举”的政策;郎将以下的军官,都是从青壮之中优胜而出。
此举,又令全军上下欢欣鼓舞,他们对大隋朝廷的拥护,以及归宿之心,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今打了十多天的胜仗,信心更足了。
他们奉命集结之时,各级军官就把“卫王率突厥军袭击契丹大营”的消息层层传达,此时听到城外号角大作、杀声震天,莫不是热血沸腾。
恨不得立刻杀出城去。
城上,身穿明光铠甲的杨纶当先而立,在他身后,有一名身材高大的甲士扛着杨纶的马槊,还有一人高举‘隋’字战旗,赤旗被大风一扯,猎猎作响,威风十足。
“总管,将士们都等不久了,我们何时出征?”一名将领见到远处的契丹军西营乱用一团,突厥军如惊涛骇浪一般涌入大营,将契丹乱兵往前营驱赶,顿时有些按捺不住了。
“如今的契丹军大营乱成一团,而且局势尚未明朗,如果我军贸然出击,不仅取不到歼敌的效果,反而有和突厥军混战的危险。”杨纶目光紧盯战局,头也不回的令道:“打开城门,先让将士们到城外集结。至于何时进攻,听候进攻的战鼓声。”
“喏!”将领应了一声,跑到城下,令守军打开城门,让骑兵出城待命。
顿时,一队队骑兵从城门洞鱼贯而出,到城外的草原上列阵。
当三万名铁骑列好阵式不久,城上的杨纶双眼忽然一亮。
只见前营的契丹军纷纷离开大营,向东北方向而去,而率众而出的大旗在一个山丘上巍然不动。
旁边邓暠捏了捏拳头,挥舞着大,大声道:“总管,契丹军准备集结了;我军只需朝大旗方向杀去,便是另外一个战场,不会和突厥军乱在一处。”
杨纶并没有什么,而是眯着双眼,紧紧的盯着突厥的白狼头大纛,当他看到大纛停在北营,而追着契丹乱兵的突厥军士兵在大纛引领下,纷纷调头、重新杀入大营,便知“突厥军主帅”是以大纛为界,划分了战场。
待到白色的大纛旁边竖起几面赤旗,杨纶向旗号兵下令道:“让我军大旗引领大军向东北方杀去。”
旗号兵立刻挥动城上大旗,城下的大旗立刻向东北方移动,而军旗号令见状,也纷纷摇动旗帜。
各支大军依令调转方向,马头指向东北方。
见到将士们准备就绪,杨纶便一拳砸在城垛之上,大吼道:“鸣鼓出战!”
“冬冬冬冬”隆隆战鼓在城上响起,三万大隋铁骑分为三队,杀气腾腾地向契丹军集结点疾奔而去。
蓄势待发的将士骏马如龙、铺天盖地,瞬间便将数千名仓促迎战的契丹军击溃。
几万人的大战之中,气氛转变非常明显,但凡某个地方出现骚动、恐慌,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契丹军持续了十多天的攻城战中,早已筋疲力尽、士气大跌,突厥军的骤然发难更是令他们胆寒心裂。
大酋长悉万丹章柯等高层将领率先被弄死,此时已经没有人再来约束他们了,而隋军的勐然杀来,直令契丹军士兵四散奔逃,拼命的向东北方逃去。好在伏弗郁熙荣这些老将果断放弃大营,很快就把前军精兵集中到大大旗之下,加上牺牲了几支断后之军,终使骚乱稍稍平静下来。
伏弗郁熙荣派出几名大将到后面去收拢溃兵,让他们在后方集结军阵,而自己则在山丘之上,指挥契丹前军迎战隋军。
他拔出鞘中战刀,厉声大喝道:“迎战!”
契丹军最前方那几千名士兵分成四个纵队,举起中的弓箭正对着前方,他们在旷野之中结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箭阵。
“多亏伏弗郁酋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一名万夫长喘着粗气,赞叹道。
伏弗郁熙荣没有回应他的拍马屁,而是凝重的注视着席卷而来的隋军士兵,脸色渐渐惨白了起来。
隋军士兵俱是身穿铠甲,他们毫无停顿的想法,以蔑视一切的锐气冲杀而来,一旦他们撕开契丹弓骑兵,等来的将是一边倒的屠杀!
伏弗郁熙荣心下暗忖“隋军如此军势,我军能抵挡得住吗?”如是想着,人也默默的退到了后方,不过依然处于十分靠前的位置。
他之所以还敢在不利的情况下作战:一是不得不战,一旦下了退兵的命令,那将是兵败如山倒、再也收拢不到军队,之后各个部落将被隋军、突厥兵尽情屠杀;二是他料到突厥军不会参与隋军之战,以免两军误杀,所以才咬着牙顶着。
前面的契丹军弓骑兵在将军们的指挥下,整齐划一地将弓箭上抬一个角度,随着“放箭”的喝令,箭雨乌云一般的腾空而起,密密麻麻地朝冲锋而来的隋军士兵攒射过来。
面对这骇人箭雨,全速冲锋的骑兵自然不能退避,一往无前的朝前杀去,箭失撞击在厚重的盔甲之上,发出“叮叮当当”的震响。
有的骑兵在全速奔驰之中被箭失命中要害,忽然坠马,淹没在滚滚的骑兵洪流之中。而前方的骑兵很快就越过了“一射之地”,哪怕前方是中箭坠马的袍泽,他们也无力救援、无暇避开,唯一能做的就是多杀一些敌军,为那些因为坠马而被踩踏成泥的袍泽报仇。
契丹军已经近在迟尺,他们可以清晰地看见每一人的面目和眉眼。
“杀!”
“杀!杀!杀!”
隋军士兵们举着战槊、长矛,极其凶狠的撞向契丹军的队列,一路血浪翻飞!
伏弗郁熙荣中军中不动如山,充当着这支军队的定海神针,在他的身后,契丹军士兵紧张地看着前面人嘶马叫、血肉横飞的场面。
契丹前军是契丹精锐中的精锐,多少也继承了高宝宁传授给他们的战法,他们整体素质相当不错,更别提伏弗郁熙荣已将最精锐亲兵都聚集在了自己身边,等得隋军撕开前方阵列,即将与中军进入鏖战的时候,就是他绝地反击的时候。
而此刻,前军可以乱、左右两翼可以乱,唯独中军必须稳!而他的前军也必须为中军拖延时间,为中军创造最佳的进攻时,他的中军也必须为后军创造结阵的时。
然而隋军铁骑异常凶勐,而且人多势众,当正面方的铁骑撕开了缺口以后,便长驱直入的直捣中军,犹如一把烧红的快刀切进凝结的猪油里,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势头。而左右两冀那两支万人队,则是从两边包抄而去。
此处战场的三个方向,很快就变成了血海地狱,无论隋军士兵还是契丹士兵,双方都在这修罗场之中拼命厮杀,所有人都挥舞长矛战刀,咆孝着拼杀在一起。
比之契丹军,隋军士兵精擅战阵之术,并不是在盲目的拼杀,每一旅是一个阵,前方十兵负责杀敌,后面士兵负责放箭、将箭失倾泻在敌军前军的后面,以此打乱敌军阵容。
他们配合作战,并且结合着兵力的优势,逐步收拢包围圈。
但是这还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一支人数五六千的“突厥军”绕开此处战场,直接朝他们的后军而去。
这支“突厥军”就位之后,交没有立刻进攻,而是在声声号令之下,撕开外袍、脱下皮帽,露出了颜色不同于正面隋军的铠甲、头盔。
伏弗郁熙荣去过大兴城朝拜几次,一眼就认出这支气势不凡的军队,他情不自禁的大骇出声道:“竟是隋朝最精锐的十二卫士兵?”
就在他心念电转之间,那支隋军士兵如一支离弦之箭,从侧面杀入了战场之后的乱军丛中,将后方几名将领收拢起来的乱兵杀得伏尸累累、四散而逃。
而正面战场上的隋军士兵再次变阵,外围的士兵迅速脱离战场,从两侧“滑开”,划过两道弧线,钻到敌群的大后方。他们整顿好阵型之后,从东北方朝伏弗郁熙荣的后军杀来,拼命将契丹军挤压到一个不得施展的范围。
契丹后军将领领着军队与隋军硬撼过去,顿时人仰马翻,碎尸遍地。
旷野之上,一场大战再次掀起。
时间飞快流逝,契丹军固然骁勇反击,可不管从哪方面来,都不如人多势众、装备精良、以逸待劳隋军士兵。仅仅只是半个时辰,包括伏弗郁熙荣在内的契丹军,被隋军屠个干净。
。
。
。
白狼头大纛以南的契丹军大营,是突厥兵的战场,也是率先开杀的战场,此刻已经完全陷入了混战。但契丹败局已定,离彻底败亡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
(本章补4号——求月票、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