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开年

A+A-

    曙光从东边群山之中透出, 连日的雪终于停了,今日将会是有暖阳相伴的一天。

    天色渐明,玉京城中各坊响起钟鼓声, 各处城门也缓缓开,迎来新的一日。大街上处处都是从坊中走出来的百姓, 忙着去采买用品的、赶着去做工的……人们或是悠闲或是匆忙, 早已忘了数月前那个血腥之夜过后,大街上四处弥漫的死亡气息。

    那个兵荒马乱的夜晚, 已经过去很久了, 如今已是新的一年, 至临元年。

    新春刚过,街上好些地方都还挂着过年时的灯笼彩旗, 家家户户门前的桃符春联都还崭新无比。一个月前,南方还在仗,连玉京城里的百姓都有些担惊受怕的。恰好就在过年之前,南方平定的消息传来, 这才让玉京城的百姓能过个好年。

    如今城中的百姓, 早已不用担忧叛军会攻到北方来了。玉京依然是那个无比繁华的国都。

    朝阳彻底升起之时, 一队巡防军整整齐齐跑到中央大街两边列队,个个手持明晃晃的长|枪, 神色肃穆。百姓见状大多自觉地退到街边,好奇地在这些军人身后朝空荡荡的大街正中望。

    这种阵仗,一般都是有什么大人物要过路。玉京城中的百姓见大人物也见得多了,不过这种要出动巡防军的场面, 还真的不多见。很多人都停下了脚步,就等着看看到底是谁要来,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没过多久, 一队人马从城门进入,无一例外都是一身黑衣精甲,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魏王!”

    “是魏王啊!”

    “天啊!魏王平叛回来了!”

    乘马走在最前头的那个人,容貌俊美,气度不凡,正是离京数月,至南方平叛的李长明。

    整个玉京城,有谁不认识魏王李焘,有谁不知道黑衣旅威名?大街上的百姓早已将这位少年英豪视作大虞的荣耀,目光中不由得生出几分热切。不过片刻,魏王回京的消息便传遍大街巷,坊中之人个个拖家带口跑到街上来看魏王领军回京。

    若不是早有巡防军在街上开道,怕是此刻这宽阔大街都要被百姓堵得水泄不通了。

    李长明不松不紧地握着缰绳,在街边百姓的目光中缓缓向前行去,偶尔偏头一望,都被这些百姓眸中的激动热情弄得有些面上发热。

    不知是哪个魏王的狂热信徒突然大喊了一声“魏王千岁”,人群又一次沸腾,不少人也跟着大喊起来。被众人崇拜的李长明本人倒是愈发臊得慌,忙一拉缰绳,驱使马儿走得快些。

    结果他下马进了宫门,那街上的百姓也没有散去,依然对此津津乐道,还把自家这位魏王殿下以前的丰功伟绩翻出来夸了又夸。好在他是听不见,不用为此难为情了。

    原本皇帝李熹是想亲自去接李长明的,奈何前两天天气太冷,他又是个身体弱的,一病下去就十分虚弱,只能待在宫里躺着。

    谢德妃伺候李熹喝下汤药,高有德便来报魏王回京。谢德妃一听便知自己该退下了,当即行礼告退。

    她在侍女珍珠的搀扶下往外走去,方才听魏王平叛回来,她就想起了那位如今已被降为才人的吴氏,不禁有些害怕。

    几个月前,她还忌惮生下了皇子的吴淑妃。吴家在朝堂上的势力,哪里是谢家可比的,吴家若是有意扶她的那位皇子坐上储君之位,她这个的谢德妃,恐怕要丢了命。她都做好准备,在吴氏面前做伏低了……

    谁能想到,吴淑妃刚刚生下皇子一日,就出了那么大的事。吴家竟然大起胆子兵变逼宫,落得如今这样的下场……

    也是奇怪了……好好活着不好么?多等几年,等吴氏孩子长大,不照样是吴家天下?

    她越想越觉得吴家当真奇怪,怎么看,吴家都根本没有必要行刺皇上。行刺这事简直处处都不合情理。

    当然不合理,因为事实并不如传言所,行刺一事本就是那位天子设的局。即便吴家什么也不做,想用安分换一个自保,李熹也不会领情的,他已经下定决心要铲除他们了。

    “娘娘,心。”珍珠看她想事情想得出神,便在过门时提醒了一句。

    她这才回过神来,低头迈步,跨过门槛。

    珍珠是她自己带进宫的侍女,自就在谢府伺候的,与她要亲近许多,也算是帮她和家中通气之人。两人走出大殿后,珍珠便声向她道:“娘娘……陛下这身子一年不如一年,您也得好好为大皇子考虑考虑了。”

    谢德妃回眸往殿内一望,道:“是啊……贵妃只有个女儿,吴氏本来最是有威胁,又受家中牵连被降为才人。这储君之位,除了琢儿还能有谁来坐?”

    罢她似乎松快了许多,在珍珠的搀扶下缓缓离去。

    李长明进殿行完礼,抬头第一眼就去看案上那还没被收走的药碗,里面干干净净,看样子皇帝陛下最近没有耍性子。

    李熹瞧得见他那动作,没好气地道:“朕喝了,都喝了!”

    李长明低头一笑,坐上前来,道:“怎的案上还那么多奏折?”

    李熹叹口气,道:“你走这几个月,又是黄河水患又是北边暴雪,南边叛乱,边境动荡,连东海水上都不太平。”

    李长明在外时专注平叛,这些事只是听了些,当即取了案上奏折翻开。一看之下,才知情势之严重。

    李熹低咳两声,道:“先前西域那边雪灾,这次又是北境雪灾……加上南方叛乱,分出了不少气力去……要不是之前攒了点家底,恐怕捉襟见肘,难以为继了。事是越来越多,怀义郡那边现在也不太平。如今看着是叛乱平定,四方安宁,底下不知道多少个窟窿……”

    可这已经是付出代价最的方式了,要拔起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怎么可能不带出点土,牵扯到别的地方。

    就是苦了各地百姓……

    李长明看的第二份奏折就是北境的,怀义郡受灾尤其严重。更严重的是,严冬未过,连想运物资过去赈灾都十分困难。

    怀义郡……李长明看着这三个字,就心中一沉。那里有苏布德马场,原先的苏布德牧民,和随塔吉一起迁入大虞的乌环人。

    这些人,其实都是塔吉的子民。这个地方受灾,塔吉得着急成什么样?

    他迅速看完,又抓过一份奏折,一看便震惊道:“怎么会……”

    这一份奏折也是北境的,因为雪灾饥荒,怀义郡好些胡人暴|动,有人甚至西逃去东乌环了。朝野对此议论纷纷,都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当初迁入这些人的时候,处置得太过随意。

    他手微微抖了一下,继续看下去,只觉心惊。

    有人上疏提议,这些胡人是动乱根源,应当将怀义郡的这批普通胡人百姓降为奴仆,分化迁入内地,同时处置了塔吉这个怀义郡王,罢官免职,保留尊号即刻——东乌环如今已没有与大虞一战的实力,这样做并不会引发战乱。

    “皇兄……”李长明抬头,紧张地道,“这些人所言,绝不可取!北境饥荒,应当赈灾安抚才是啊。”

    李熹沉声道:“当初对乌环人的处置,就有很多人不满,如今怀义郡出了这种事,这样的声音便更大了。安抚要安抚,处置也得处置,不然过不去的。”

    “处置……”李长明抿唇,沉吟片刻,提议道,“若是要安抚北境,自然是让本族人去更合适。”

    李熹笑了笑:“他去北境安抚,立了功,就没理由处置他了?焘儿,你可真是……”

    李长明也不否认自己的私心,承认道:“臣弟就是有私心,可若想不动武力解决怀义郡之事,也只有怀义郡王去才好。”

    李熹揉了揉额头,轻飘飘地道:“这倒是……可若这事办不好,也只能动武了。”

    李长明叹口气,道:“臣弟明白。”

    刚刚改元,就四处动荡,这位肩上担了诸多重任的天子也苦,也为难啊。

    李长明这会儿担心着的人,已经在玉京闲了几个月,每天就是处理些不需要怎么处理的鸿胪寺文书,然后吃吃睡睡想魏王。

    今天刚好又不需要上朝,塔吉早上起来就在书房里捧着李长明的字帖临摹得开心,写得脖子酸手也酸了,才决定出门活动活动。

    艾尼跟只兔子似的,一下子蹦到正欲出门的塔吉身前,把塔吉也吓得差点学了他的兔子跳。

    塔吉道:“干嘛呢你这是?”

    “汗王!”艾尼神色激动,“魏王殿下回来了!我刚刚出门,听满城在议论呢!”

    塔吉眸光一凝:“长明回来了?”

    虽之前就收到了书信,知道他回来的大概时日,可还是有些突然。这时间比他设想的要早上许多,本来他是准备过两天去魏王府看看,帮那位离京许久的王爷好好理理,没想到他这准备都没做好,人就回来了。

    不过回来早了,倒也是好事。

    “您天天念叨着魏王,都要成望夫石了。”艾尼道,“这下不用成天魂不守舍的了。”

    塔吉一听,乐了:“什么望夫石,你从哪儿学来的?”

    艾尼很好心地给他解释:“就是,他们汉人有个女人,丈夫去从军了,她就天天去他们告别的地方等着丈夫回家,看着看着变成了块石头。”

    塔吉当然知道望夫石是什么意思,不需要他解释:“我是,这用来我合适吗?”

    艾尼不明所以,反问道:“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

    “算了。”塔吉念他汉语不会几句,也不跟他争辩,“备车,去魏王府。”

    作者有话要:  谢德妃:我儿子肯定要当太子

    桃:没想到吧.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