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开考 蜀地另一郡巴水郡
赵白了赵旭一眼, “二哥你才疯了。”
赵旭走上前来,盯着萧听云脖子上的那条羊毛围巾,他忍不住伸手想摸摸那料子, 萧听云果断拍开他的手:“你手很脏。”
脏?他瞧了眼自己的手果然脏兮兮的,因没有专业的链条油, 刚才在外面给自行车链条上了点机油。
赵旭收回手, 撇撇嘴嫌弃道:“不就一条围巾么?稀奇个什么呢?你从哪儿买……等会儿, 我这些日子总见有空织毛衣,这难不成……”
赵旭忽然不下去了,眼睛直勾勾盯着萧听云脖子上的围巾, 恨不得在上面烙个窟窿。
这是他妹妹织的?还不是给他的?!
萧听云扬扬唇:“给我织的。”
赵旭听到这句话,忽然觉得自己有些心梗想呕血,他眼神很是吃味,语气幽幽像株被风吹雨的菜苗:“,亏我还是你二哥呢,怎么不见给我织一条?厚此薄彼啊你。”
他都没有!
赵一到这个就来气:“二哥你还呢,你更衣室里没有围巾?你围巾还是我给买的呢,结果你戴了吗?还什么爷们就得不惧寒风!”
赵旭身体好,到了冬日赵能把自己裹成熊, 他却穿的很单薄,有时候去外面拉练长跑还能穿短袖出去, 戴围巾不存在的。围巾放在他更衣室就是一个等着落灰的。
赵旭振振有词:“这能一样吗?一条是你淘宝买的,连快递都是我自己去取的, 这条是你亲手织的……果真女大不中留啊。”
赵气红了脸, 恨不得跳起来捶他:“什么女大不中留,你少胡。”
赵旭瞪了萧听云一眼,也不和赵争辩朝一楼洗手间走去, 赵忙在后面喊道:“二哥,先用水冲,别直接用肥皂,这些东西差点快用没了。”
赵旭应了声,原来他家有一辆卡车和一辆面包车,车子平日里若是出点毛病就是赵志民自己弄弄,时常弄得一手油,一旦直接用肥皂洗就把肥皂弄得黑漆漆的,沾上油。
以前当然无所谓,肥皂又不是什么贵的物件。自从穿越过来就一直在省着用,听全部都已经快没了。
赵让萧听云把那条围巾从脖子上取下来,果真见他额上汗水更重了,忙道:“你先回去洗个澡吧。”
萧听云点头,把那条羊毛围巾像叠方块一般叠起来,声音沉沉又郑重:“谢谢。”
赵眸光灿若繁星,笑着摇头道:“不用谢,你喜欢就好。”
萧听云笑笑,拿着围巾回了他的卧室,却没有进配套的洗手间,而是先去更衣室把那条叠好的围巾放在了最里侧,这才又取了干净的衣裳去洗手间冲澡。
-
统考在即,郡治所的各处酒家客栈赚了个盆满钵满,每一间房都有考生入住,房费、食宿费和灯油钱就能捞一大笔。
想着未来这种考试还会有,这些酒家老板能笑醒,就是可惜听只考三日啊。
陈秀才是被赵任命的教育部总长,每一个考场的负责人都已经安排好,学习了赵他们高考时期的安排,还特意整理出了一只巡逻的队,让那些考生一旦遇到了困难能直接寻求差役的帮助。
考试的规则都刊登在了最新一期的桃源半月报上,那些考生都把规则读了一遍又一遍,早已烂熟于心。
统考当日,各处酒家客栈民宿天不亮就燃起了烛火,那些一夜难眠的考生收拾起了去考场的必备物件,待到开考前一个多时辰各自就提着考篮,按照准考证写的考场地点去了。
考生们在考场外排着队,一旁还有不少围观的老百姓。
看着那几条长龙般的队伍,老百姓啧啧惊叹不已,活了这般大的岁数还是头一回看见这么多学子,着实壮观。
考场门口站在专门检验的差役,差役旁还有几个头发用布巾包起来的和善大娘。
统考是桃源郡的大事,听等会儿大人们都会过来,差役们也生怕出现纰漏,按照上面的吩咐对那些即将入考场的考生进行检查。
检查一共分两步骤,首先看考生的照身帖和准考证,看上面描述的是否是一个人。第二步,搜身,绝不允许夹带作弊。
因为考生有男有女,虽然女子是极少数,但到底男女有别,所以安排了几个大娘为女考生搜身,门口还特意搭了个棚遮蔽。
“怎么女的都能来考试?不如早些回去成亲生孩子,这才是正道。”人群里有一肥头大耳的公子哥开了,声音还不。
因是入考场的搜身检查,所以那些女考生也没法戴遮面的笠帽,听到这话也不多做声,只是回头剜了那公子哥一眼。
稍等了会儿就轮到那珠光宝气的公子哥了,差役看到上面的姓名心头一骇,这不是郑家的公子郑彦伟么?郑家可是郡内有名的世家。
稍微检查了那考篮确无异样,郑彦伟没好气道:“够了没?这外面日头这么大,还不放我进去?心着你!”
那差役吓得心狂跳,忙是点头:“您请进。”
那举动看得后面排队的学子心里暗叹。
郑彦伟哼了声,提着自己的考篮就要进考场,身后赫然传来一道平淡的嗓音:“等等。”
就见陈秀才被厮从牛车上搀扶下来,陈衡眉头紧皱道:“考试规则,诸位不懂?什么是搜身?需要我再来为诸位解释一二么?”
郑彦伟盯着陈衡几眼,忽然脸色一变,记起来此人是谁了。
这人叫陈衡,是个穷酸寒门,早年在他家抄书,因抄错了几个字他还非犟嘴是书本就有错,他一气之下就让家丁把此人给断了腿,听就是因此而落下了瘸腿的毛病。
就这种瘸子也在仙人手下当官?
陈衡盯着那搜身的差役问道:“方才我在车上,为何不见你搜他身?”
那差役脸色一白,差点跪下认错,郑彦伟更是拽紧自己的衣裳大喊:“陈衡,你这是在公报私仇!”
陈衡嗤笑了声,“公报私仇?入考场人人都得搜身,怎就你得例外些?休得高声喧哗,考场重地喧哗者一律重责。”
那几个差役吓得额上都是汗水,硬着头皮要搜身,郑彦伟更像是被猫踩了尾巴的老鼠,差点蹦起来。
有个差役声劝道:“郑公子,麻烦配合些。”跳什么跳,大家都一样。
忽然间,有差役震惊大喊:“他贴身里衣上有字,他这是在作弊抄?”
“老天爷啊,他鞋袜里也有!”另一个差役也喊道。
周遭顿时大惊失色,身后排队的考生都忍不住后退了几步,生怕被牵连。
郑彦伟气得一张脸通红,嘴里不住地叫嚷:“干什么呢?干什么!”急忙忙把腰带给系上遮掩。
陈衡面沉得能滴出水来,首次统考果真就有人做此等下作之事,好歹也是读书人,竟能行出那作弊之事来?
陈秀才声寒冷厉:“查出他所有夹带之物。来人,给我把他给绑了!”
郑彦伟大惊,大喊道:“你这穷秀才也敢绑我?你岂敢?”
陈衡:“我敢。”
几个差役上前把郑彦伟控制住,果真在他身上发现夹带之物,那密密麻麻的文字看得身后的考生头皮发麻。方才被嘲的女考生忍不住轻嘲起来,就这种猪头,也敢自视良好,觉着比她们女子高贵?可笑!
差役把郑彦伟直接抓了起来,按照考试规定如果发现有作弊之人首先关起来,后还要杖责游街,而且十年禁考。
陈衡这一□□厉风行的操作,吓坏了后面排队的那些考生。
消息很快传至赵那里,赵笑了让人去传信。
衙役骑在大马之上在长街中穿行,高声大喊:“仙人之令,只要作弊夹带抄,统统抓出来取消考试资格,不管你是什么身份!”
就一句话,你敢作弊就敢抓你。
各大考场光是第一步搜身就抓出了一百多人,差役不由分直接下狱吓坏无数人,然而这举动却让不少参考的寒门子弟精神大震,心头欢喜异常。
搜出一波人夹带,然后陆陆续续有考生进入考场。
为减轻搜查的负担,所以统考还是参考了科举,入了考场三日就别想出来。
大家按照序号进入考棚,那棚子很,只能容纳一个人。一块放试卷的宽长板,一条稍窄些的长板下面还有个盖着盖子的马桶,旁侧还有个不知有何用的挂钩。
赵都觉着这条件的确艰苦,陈衡他们却觉得一点都不,这点苦都吃不了还指望这些人办大事?
考官们先把试卷下发给诸位考生,并道:“现在只可阅卷,不可答题,否则视为作弊。”
试卷非常多,都是印刷厂前些日子才印出来的,听为了防止试题泄露,印刷厂大门紧闭,里面的工人们这些日子更是吃住都在厂子里,一步都不能离开。不过工匠也没不高兴,因为这些日子他们拿了三倍的日工资,觉着美滋滋。
试卷上好似还带着墨香,考生们心翼翼地翻阅着试卷,看到上面的试题觉得头都要大了。
这能考上的真真是凤毛麟角啊。
一声锣响,诸位考生拿起笔开始答题。
考场外面更是禁止喧哗,违令者拖出去板子,绝不姑息。
老百姓看着那大门紧闭的考场,只能声讨论,生怕自己声音大了。
“仙人这是真要挑人才啊,我听他们试卷的名字籍贯之后会密封呢。”
“这统考怕是咱们郡治所近几日的头等大事,我方才看见一个衙役和一个书生同乘快马送去考场呢,我头次看见衙役做这等事。”
“希望我家娃儿也有机会参加统考,以后也能给咱家光宗耀祖。”
“……”
老百姓了一会儿,也觉得无趣都各自回去做活了,等三天后他们出来再来看看热闹。
考场内,考生们奋笔疾书。
所有考卷都已下发,只需要在三天内作答完成就可以了,三日的时间自由安排休息和答题。
到了傍晚天色渐沉,不少考生先是吃了些馒头,只能贴着考卷去看。
他们都信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一套,可到底是在考场上此时精神大好呢,哪里睡得着。
可这天已黑了,想要答题也能等明日了。不少考生预备把长板取下来拼成一张床先歇息,就见有考官过来,把一物件挂在那所有人都不知何用的挂钩上。
一群考生盯着看,像是……灯,外头竟还是琉璃罩子呢。
里面燃着火苗,因被琉璃罩子罩着所以不会飘忽不定,而且灯影比蜡烛亮得多,这是个好物件。
而且灯挂在旁侧,不用担心出现意外,灯落下把他们的考卷给烧了。
考官道:“这是煤油灯,诸君若夜里答题可用,但若是歇息必须熄灭。”
众位考生心头一阵欢喜,有了此灯他们夜里也能答题了。
可毕竟后面还有两日需要考,不少考生生怕自己熬夜明日起不来,都预备熄灯歇息。熄灯时特意看了看那油灯,有些惊讶地发现里面的油没少多少,竟比蜡烛还节省。
这是最新研制出来的煤油灯,到底家家能用上沼气的还是少数,所以制了这物,比蜡烛节省而且还光线亮许多。琉璃厂之前制过沼气灯的罩子,所以这个就更不难了。
而且像黄轩他们这种外面的行商,就更需要这种能提的煤油灯了。
三天的统考,不少考生不仅记住了试卷中的试题,还把这煤油灯给记下了。
三天结束后,考官们回收试卷,当着诸位考生的面密封考生信息,这才收走。考官收好卷,诸位考生才被允许带好各自用具回去。
一出考场,外面热闹纷呈。相熟的考生们三两成群讨论着考试试题,有些考生欢喜异常,有些考生气得捶胸顿足。
“李兄,算数十五题你选的是甲还是乙?”
“算数的十五题?我选的丙啊!”
有女子也在一起讨论:“孙家姐姐,不晓得你经史卷最后的作文是如何破题的?”
“我觉得我肯定考不上了……”
“……”
总之考场门口有人欢喜有人愁,聊了会儿大家就要各自回客栈歇息,还没走出几步就听到有人在喊:“考场门口贴公告了。”
众人闻言以为是和考试结果有关,于是立刻就围了过去,看了一眼就笑出了声。
那门口的公告栏上贴着一张张告示,把此次统考被抓出来作弊之人的姓名籍贯等等信息公示了出来,后面还写着处理办法。
“活该!身为读书人,会便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做出此等下作之事就该被抓。”
“意思就是,明后天能看到这些人游街示众?我的天啊,若是我,我恨不得自戕!”
旁侧有一读书人嘲了声道:“李兄你的这就错了,这些人都能在此等重要考场作弊,又岂会有羞耻心?明儿我便来看看是哪些人。”
众人议论纷纷,这处罚着实严重,入狱坐牢挨板子,还要被抓去游街,禁考十年。
听这份名单还会公示在下一期的半月报上,简直就是耻辱柱啊。
这里是古代,不是现代还有什么名誉权,陈秀才李孝知他们觉得这法子非常好,就是得这么做才能以儆效尤。
读书人最好的就是面子,现如今桃源半月报全郡都在看,若是挂到那上面真真是丢尽家族的脸面,让人蒙羞。
那些作弊了的考生家人,有钱世家的还会派人来求情全被拒之门外,碰了一鼻子灰。
“我儿被关在牢房,如今还生死不知!”
旁侧有一老者叹了声应道:“我那不成器的孙儿也在牢房中,这孩子自未吃过苦,不晓得现在如何了,连探望都不准。”
中年男人郑春荣一张脸阴得能滴出水来,语气难掩愤怒之色:“我儿彦伟向来老实端庄,竟被一瘸腿寒门在考场外扒衣搜身这般羞辱,这简直是我郑家满门的奇耻大辱。”
郑春荣气得大喘气儿,手紧紧握着藤条扶手骂道:“我等本就是良民,向来与人为善。那些仙人声称要给寒门子弟一条活路,出了个什么统考,我们良善也就应了。如今还这般为难我等?把我等子弟下狱,真是不给活路。”
见旁人都是点头,郑春荣像是被了气一般,又阴沉沉地道:“这些仙人难道不晓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里是天启朝!自有天启朝法规,他们也不过是郡守,不是皇帝!”
众人听得心惊肉跳,有人忙去把大门给关上了,有老头儿还特意看了看天幕,觉得应该不会雷。
不过鉴于他们是专职雷电的仙人,几人忙进了屋内相商。
“赵旭将军被封为桃源郡郡守,咱们蜀地上面还有州牧!”
众人心神一凛,蜀地一共有两个郡,一个桃源郡一个巴水郡,除去郡守上面就是州牧。
虽现在天启朝不中用,但到底天启朝还未亡,他们所有人都还是天启朝的子民。
郑春荣哼了声:“赵旭他们一家子在桃源郡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我不信州牧没有一点风声,能瞒得这么好?”
纸就包不住火,更何况大家都在蜀地内。
桃源郡各种新政,最近还搞出了统考这件大事,巴水郡那边应该是有些消息的吧?就是不知州牧是怎么想的?
巴水郡在蜀地属于土地肥沃那一块的,而且还接着大江大河,赋税经济都比桃源郡好,所以州牧是住在巴水郡的。
只是他们听近些日子以来,不少巴水郡边上的老百姓竟偷偷来桃源郡附近零时工,有些老百姓还真真赚了些钱呢。
郑春荣忽而一展长袍,笑道:“何州牧近日快要五十大寿了,我岂有不去祝寿的道理?”
-
赵没兴趣去看作弊者游街,只是听不少老百姓感兴趣,纷纷前去看热闹,直呼头一次看到读书人这般狼狈的。
统考结束就是阅卷,除去经史卷比较主观,其他试卷或多或少都有标准答案,特地安排了属下去阅卷。
赵看着最近送上来的信息,眉头轻轻皱起来。
这是桃源郡边缘县县令写来的信,汇报了一下近日县内的事由,一切都在朝好方向发展,还特地提到了巴水郡有不少老百姓过来零工。
古代两郡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明显,这两边离得又近,这边在大肆招工,那边的老百姓能不心动么?
只要不耽误农活就能去上工赚钱,做工的时候还听桃源郡地里种的是仙种,亩产高得很呢。
巴水郡土地比他们肥沃,平日里饿死的人当然没有桃源郡多,可如今风水轮流转,他们亩产高得能做零嘴吃!
都是老百姓,这能不羡慕么?
赵倒不是不喜欢那些老百姓,大家都是人,都有追求温饱的权力,他们也是劳动力,他们桃源郡缺的还是劳动力!
只是,赵有些担心。
蜀地就两个郡,还靠得如此至近,最近统考又闹得那般大,怕是得传出去吧?
赵正头疼着,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她让外面的人进来,就见陈衡满脸激动,双手捧着一份竹纸。
“仙人,看看这人的答卷,简直天纵英才!这是我誊抄下来的文章。”
赵有些纳闷,能让陈秀才这般激动到底是何人才?
赵接过看了起来,陈衡的字很漂亮,似乎为了方便她阅读还是横着写的简体字,她快速扫看起来。
文章当然是用的文言文写的,但她慢些读也是能读懂的。
她眼中逐渐生出了一抹亮光,这是一篇谋定天下的文章,以桃源郡为根据,再谋巴水郡,巴水郡居长江,舰船顺水而下直取江水之南……字句精简却又字字珠玑。
外面又传来一阵敲门声,赵皱眉叫进来,那人是专门成立的监察组成员,他神色有些焦虑,在赵耳侧低声快速道:“仙人,我们这边看到郑家去巴水郡给何州牧祝寿去了,前两日郑家又同不少作弊被抓的世家之人有过往来密谈。”
祝寿?真是去祝寿的?怕是未必。
赵闻言冷哼了声。
赵抬起头看向陈衡问道:“听巴水郡临江?”
见陈衡点头,赵微笑道:“我好久没吃鱼,想吃那边的鱼,应该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