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最有才的康熙

A+A-

    他的皇阿玛,想了个办法:定指标。

    老百姓每天吃多少盐自己了不算,而是由皇帝直接定任务。

    康熙规定每人每年买盐的指标为十七斤,只能多不能少,而且提前半年把盐分给你,到秋后再让你用稻谷和蚕茧还账。

    十七斤盐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人每天要消费一定指标的盐,不管大,只论人头。

    十四阿哥吐了吐舌头,心怪不得在清朝后期,八旗兵士在战场上常常一触即溃,敢情是上辈人盐吃多了,可能是遗传了高血压的毛病……咳咳,这是他瞎猜的哈。

    “可就算是如此,也防不住这帮人偷税!”康熙一想起来就不服气的很:“他们这帮盐商,一个个富得流油却对朝廷一点都不忠,把官盐私卖,都是常有的事情,更是形成了一定的销路,让人防不胜防,比如给官盐里头兑沙子,就是盐场那边的废盐,你能怎么办?更有那好盐,直接就是废盐了。”

    十四阿哥呲了呲牙:“这是写作官盐,读作私盐,是吧?”

    “你这促狭鬼!”康熙都被他的话逗笑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十四阿哥点点头:“我懂。”

    江南在大清看来,本就不安定,而不安定的因素,还是大清在最初,杀戮过重的原因。

    一个游牧民族,想要坐稳江山谈何容易?

    这可不是骑马仗就能解决的事情。

    “你问了这么多关于盐务的问题,是不是有什么鬼主意?”康熙太知道他这十四儿子了。

    没好处的事情他才不干呢。

    “皇阿玛,您,天下最富有的,是什么人呢?”十四阿哥问康熙一个问题。

    “不是朕。”果然,康熙第一个就否认了自己:“朕是天子不假,却不是个富豪,国库都要被这帮蠹虫倒空了。”

    “哦哦,这个儿臣知道。”这事儿都成了个心结了,不管是皇帝,还是大臣,其实都有这个心结。

    “那你,天下什么人最有钱?”提起钱财,康熙就来了兴趣,皇帝也缺钱啊。

    尤其是以后,还有一系列的动作,哪儿哪儿都要银子。

    “盐商啊!”十四阿哥一拍大腿:“皇阿玛,你知道盐商的富裕吗?”

    “太知道了。”康熙听十四阿哥提起盐商,就连饭都不想吃了:“一个个富裕的要死,还跟朕派去的臣子哭穷,多少大臣啊,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康熙这么不是没有根据的,盐商这个群体,历朝历代都有,而且团结一心,掌控盐务。

    清初盐法沿袭明制,基本上实行封建的引岸制度。

    盐商运销食盐,必须向盐运使衙门交纳盐课银,领取盐引(运销食盐的凭证),然后才可以到指定的产盐地区向灶户买盐,贩往指定的行盐地区销售。

    但领取盐引则须凭引窝(又称窝根、根窝),即证明拥有运销食盐特权的凭据。盐商为了得到这种特权,须向政府主管部门认窝。

    认窝时,要交纳巨额银两,这才是盐政的大头。

    握有引窝的盐商就有了世袭的运销食盐的特权。

    清政府特许的具有垄断食盐运销经营特权的食盐专卖商人。

    而商人们借此特权而攫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成为当代显赫一时的豪商巨贾。

    清代盐商以扬州盐商最为闻名,扬州的盐商主要有晋商、陕商、徽商,其中一半左右是徽商。

    这些商人获利非凡,但是又怕朝廷追查,所以每次朝廷任命的官员过来,他们就会无所不用其极的将人拉拢下水。

    或是送美女,或是贿赂金银,各种办法,层出不穷。

    十四阿哥觉得上辈子他看电视的那点套路,都不够人家盐商玩的!

    然后康熙还给他讲了个商籍之争的故事:

    明朝末年扬州有名的“商籍之争”,实际上是山陕商人与徽商之间商场积怨的一次大爆发。

    淮安、扬州二府的山陕商人因是外省入户定居而获朝廷特批拥有“商籍”其子弟可入读淮扬二府的学校,每年还有7个不用回原籍参加科举考试的名额。而徽商的家乡徽州与淮扬同属南直隶省,按规定,其子弟不得在当地上学。明崇祯五年,经徽商联名上书,请求凡盐商子弟均可就地入学,获得皇帝批准。

    但这无形中损害了原有学籍的山陕商人的利益,恰好时任扬州知府又是山西人,支持同乡的抗议,此政策遂缓行。

    直到前不久,经徽商多方运作,又因为改朝换代了,他们又起了心思,而康熙又有心动一动南方的局面,才特许在扬州“商籍”下增加七个名额,让徽商子弟就地参加科举考试。

    “商籍之争”,历经明清两朝,前后达数十年之久,山陕商人先胜后败,徽商终偿所愿。

    而康熙也因此,才能让朝廷在盐务这里,掌握住半壁江山,不让盐商牵着鼻子走。

    可就算是如此,盐务这一块,也是个大问题。

    轻易不敢动,一旦动了,盐商们就会闹事,停了贩卖盐的商铺,不收那些盐农们的盐等等,而且他们各个都“富可敌国”啊!

    “那皇阿玛,你想要盐商们的钱么?”十四阿哥问康熙。

    “十四啊,洗洗睡吧。”康熙落寞的放下了碗筷:“皇阿玛吃的不多,但是皇阿玛是皇帝,这些年来都没找出对付盐商的办法。”

    欠国库钱的不止大臣们,还有盐商们的赋税。

    “他们可以花钱买扬州瘦马,可以往钱塘江的浪潮里撒金叶子,只为了看那银狼飘金的盛景。”十四阿哥将碗筷拿起来:“皇阿玛,为什么我不能看着他们起高楼,看着他们宴宾客,最后看着他们楼塌了!”

    “你有办法?”康熙不信的看着他。

    “那您要吃下这碗饭,儿臣就跟您细聊聊!”十四阿哥将碗筷又递给康熙:“一晚上了,就喝了那么一碗汤,还吃了半个饼子,能干什么啊?吃饱喝足了,儿臣跟您一起聊聊那搂钱的大业!吃这么点儿,回头瘦了,皇玛麽跟额娘又该唠叨了。”

    “那就再吃点。”康熙这回有胃口了,吃了一碗米饭,还有一点菜。

    十四阿哥是真的饿了,这会儿不在宫里头,吃饭那也没有那么多讲究,他都出宫建府多少年了,吃起东西来稀里哗啦的,那叫一个香啊!

    康熙难得给他挑了几个鱼刺儿,十四阿哥吃的更香了!

    吃饱喝足了之后,他就跟康熙坦白了一件事情,他交出来一个晒盐的方子:“您看看吧!”

    康熙拿过来,脸色有些古怪的看了下去。

    不要问十四阿哥怎么知道晒盐的方子,主要是他上班的时候,有几个女生看清穿剧看的都魔障了,心心念念的,我要是穿到古代了要怎样怎样,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子来发家致富云云。

    还有什么四八一生推之类的。

    身为现代穿越到了清朝的真实案例,十四阿哥用亲身提要告诉你:你就是那种穿到古代活不过三个月那种炮灰!

    自从唐朝出现一个武皇,之后的朝代对女子的管束都非常严苛,到了清朝更是将女子拘束的都快要变-态了!

    不管你是学理科的还是文科的,一个女子跑到古代,就是男人的附属品,任你多能干,也只不过是为别人做嫁衣。

    再这方子,不管是晒盐的方子还是玻璃方子,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特别是晒盐的方子,简直会让整个江南震动!

    要知道江南可是盐商的天下,江南盐商之豪富,天下第一!

    如果你是一个人物,得罪了那么多人,你还想活命?

    除非你穿成公主之类的,但是也会被当成异类,古代的人们可不讲究科学,其异必诛的道理懂不懂,如果你穿成一个男人还好,前提是你要有成为天下之主的决心,还要有想变天的手下,以及当朝皇帝太过昏聩,百姓都想有一个安稳的生活,除非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一般都不会选择造反,如若没有以上条件,你造反不成功反而功高震主,还是逃不过一个死。

    所以,想要清穿的妹子们,好好地洗洗睡一个美容觉吧。

    还四八一生推,这俩人现在住隔壁做邻居,却基本上没有任何私下里的交集,感情不要太冷淡。

    不过也托了那几个白日做梦妹子的福,当时的十四爷还手欠的在网上查了一下晒盐的方子,其实就是一些流程的事情。

    晒盐一般选在夏季,温度高,蒸发得快,一共分六个步骤:

    第一纳潮,就是早上涨潮的时候把海水引入盐田;

    第二,制卤,就是海水在第一个海田晒过一天后引入第二个盐田,第二天在第二个盐田晒过后引入第三个盐田,以此类推,直到第九个盐田,这里的海水的浓度就比较高了;

    第三就是结晶,把第九个盐田里的卤水引入第十个盐田里,搅动老卤水和新卤水,生成的盐比较细腻;

    第四就是预防台风雷雨,要注意天气,夏天多台风和雷雨,会冲淡海水浓度,所以在下雨之前,把盐田里的卤水引入到有盖子的池子里,等雨过天晴,把盐池的雨水弄干,再把卤水引入盐田;

    第五步就是整修盐田,因为盐会让土松软,为了更好的晒盐,要把这些土给压实,一般选在淡季和旺季之前;

    第六步就是收盐。

    其实晒盐早在明朝就有了,只是明朝的晒盐法单独用在了内陆的盐矿和盐湖边,因为湖水没有海水那么大的风险,毕竟海边有台风,而盐湖边可没有。

    所以晒盐的方法有,但是晒的是湖盐,而不是海盐。

    没人想过晒海盐,因为海边风浪大,又风高浪急,但是十四阿哥提供的晒盐的方子,就是晒海盐的!

    康熙刚开始看的有些皱眉,毕竟晒盐都是湖盐,海盐的话……但是渐渐地,他看的眼睛冒来亮光来了!

    这一晚,父子俩是睡在一起的,十四阿哥跟康熙了很多,康熙也自己做了好多记录。

    第二天,曹家人来请安,曹李氏就带了自己的两个女儿过来。

    曹家两个女孩儿,大的聪明,的伶俐,教导的都不错,落落大方,长相上更是遗传了江南美女的文静和典雅,皮肤白皙水嫩,唇红齿白的,看着就那么舒服。

    十四阿哥见了之后,心怪不得曹雪芹能写出《红楼梦》呢,那里头的女孩子,是照着他这姑奶奶写的,或许还有他的姑姑和姐姐们吧。

    康熙一见果然喜欢:“乳母的两个孙女儿都不错,朕带回去,给找两个好婆家吧。”

    这话的意思是,他不会收下乳母的两个亲孙女儿,当皇妃可不容易,位份低了对不起乳母。

    找个婆家那就不同了。

    康熙做媒,那可是御赐的婚事,只要这俩女孩子不作死,基本上后半辈子都有保证了。

    “老奴多谢万岁爷!”孙氏果然高兴地谢恩。

    被迫分家分府分宗的哀怨也没了,孙女儿的婚事好了,有了前程,将来还不帮衬着点儿孙子?

    她可就这么一个孙子。

    亲戚们再重要,也没有亲孙子重要。

    何况,万岁爷给做媒赐婚,那家境能错了吗?

    加上十四阿哥跟孙子的感情好,她就是现在死了,也能闭上眼睛了。

    老太太高兴,曹李氏更高兴,女儿的婚事有了保证,再也不怕那些阿猫阿狗的惦记了。

    日后见了面也好话,谁能为了亲戚抗旨不尊呢?

    看以后那几个婶娘怎么跟她开口!

    三阿哥诚贝勒更郁闷了,他还想招纳曹家的一个女孩儿进府,这才让曹家的分支先跟曹家通个气儿,他都可以许给一个庶福晋的位置,等到生了孩子,还可以升为侧福晋么。

    这可是个难得的优惠条件,如今却被皇阿玛一句话给击的不轻。

    曹家也不傻啊!

    皇帝做主的婚事,那肯定是正室嫡妻,有正室嫡妻不当,给你当没名没分的庶福晋去?

    生了孩子才有可能成为侧福晋。

    万一没生孩子呢?岂不是要当一辈子的庶福晋?

    还要求曹家赔付大量的嫁妆,做梦呢!